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1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2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3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4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常规检验工程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经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响,产生抗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安康。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运用的有两种: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取未梢血20l,于定量白细胞稀释液中。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白细胞生理性变化增多:日间变化:早晨较

2、低,下午较高;在静息形状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心情激动、猛烈运动、恐惧、冷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妊娠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添加。白细胞病理性变化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本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妨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白细胞异常结果处置假设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假设WBC异常增高,应留意白细胞分类计

3、数及形状学改动,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假设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确减少的缘由。白细胞分类计数DC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挑选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状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一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70%)。结果判别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动摇,下午比早晨高;饱食、心情激动、猛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形状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

4、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变化增高: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

5、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息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血液病:如再生妨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运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添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0050.050.5%5%。结果判别生理性变化 时间:嗜酸性粒

6、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动摇大,下午比较稳定;在劳动、冰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嗜酸性粒细胞(EOS)病理性变化增多: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变应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某些皮肤病:湿疹、疱疹样皮炎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囊虫病等;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

7、寒、严重烧伤、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三嗜碱粒细胞BB数量很少,在正常动物外周血中,用普通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很难见到,占白细胞00.0101%。目前常用直接计数的方法有两种;甲苯胺蓝法和中性红法。这两种方法操作完全一致,将血液稀释成一定倍数,用显微镜进展计数,即可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判别增多 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慢性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减少 没有临床意义。四淋巴细胞L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为机体的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有骨髓、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

8、性中心发育成熟者,称B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150.3015%30%。B淋巴细胞寿命短,普通为35天,参与体液免疫。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T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500.7050%70%,寿命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参与细胞免疫。察看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形状。淋巴细胞L结果判别生理性增多 幼年有时可高达0.5050%以上。病理性变化增多:某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响;再生妨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减少:主要见于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陷症等。五单核细胞M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030.083%8%。它与组织中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在机体内发扬防御功能。单核细胞M结果判别增多生理性增多:幼年时单核细胞可高达0.1515%,较成年稍多。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减少:普通无临床意义。单核细胞M异常结果处置DC如发现某种细胞数量、形状明显改动时,必需结合骨髓象综合分析。如发现幼稚细胞,必需高度注重,应进一步明确有无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