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_第1页
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_第2页
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_第3页
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以其无礼于晋【文言虚词】以: _(2)且贰 于楚也 【文言虚词】且: _ 【文言实词】贰: _(3)晋军 函陵【词类活用】军: _(1)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文言实词】辞: _【文言虚词】之: _也已(2)今老矣,无能为【文言实词】为: _【通假字】已: _(3)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文言虚词】然: _【文言实词】子: _【文言虚词】焉: _(4)许之【文言实词】许: _【文言虚词】之: _(1)夜缒而 出 【词类活用】夜: _【文言虚词】而: _(2)敢以烦执事【文言虚词】以: _【文言实词】执事:_(3)越国以鄙远【文言虚词】以:

2、_【词类活用】鄙: _【词类活用】远: _(4)焉用亡 郑以陪 邻 【文言虚词】焉: _【词类活用】亡: _【文言实词】陪: _(5)邻之厚 ,君之薄 也【文言虚词】之: _【词类活用】厚: _【词类活用】薄: _(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以为:古义:_今义:认为【古今异义】东道主:古义:_今义:请客的主人(7)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古今异义】行李:古义:_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通假字】共: _【词类活用】乏困: _(8)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文言虚词】且: _【文言实词】为: _(9)朝济而夕 设版焉【词类活用】朝: _【词类活用】夕: _(10)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

3、文言实词】阙: _【文言虚词】焉: _(11)阙秦以利 晋,唯 君图 之 【文言实词】利: _【文言虚词】唯: _【文言实词】图: _(12)秦伯说 ,与郑人盟【通假字】说: _(1)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夫人:古义:_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2)因人之力而敝 之【文言虚词】因: _【文言实词】敝: _(3)失其所与 ,不知【文言实词】与: _ 【通假字】知:_(4)亦去之【文言实词】去: _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2)晋军函陵,秦军泛南。()译文:(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5)若亡郑而有益

4、于君。()译文:(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译文:( 7)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8)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 分)译文:(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 分)译文:(10)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 分)译文:荆轲刺秦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进兵北略 地 【词类活用】北:_ 【文言实词】略:_(2)则虽欲长侍足下【文言虚词】则: _【文言虚词】虽: _【文言实词】足下: _(3)微太子言 _【文言实词】(4)今行而 无信 【文言虚词】而: _【文言实词】信: _(5)诚能得樊将军首【文言实词】诚: _(6)樊将军以

5、穷困来归丹【文言虚词】以: _【古今异义】穷困:古义:_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7)秦王必说 见臣【通假字】说: _(8)丹不忍以 己之私【文言虚词】以: _(1)乃遂私见樊於期【文言虚词】乃: _(2)秦之遇 将军,可谓深矣【文言虚词】之: _【文言实词】遇: _(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今异义】涕:古义:_今义:鼻涕(4)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文言虚词】而: _【文言实词】善: _(5)臣左手把 其袖,而右手揕 其胸【文言实词】把: _【文言实词】揕: _(6)将军岂 有意乎【文言虚词】岂: _(7)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古今异义】偏袒:古义:_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既已,无可

6、奈何【文言虚词】既已:_(9)函封之【词类活用】函: _(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文言虚词】之: _【词类活用】迟: _【文言虚词】之: _(11)日以尽矣【通假字】以: _(12)仆所以 留者【文言虚词】所以:_(13)发尽上 指冠【词类活用】上: _(14)今日往而不反者【通假字】反: _车而去,终已不顾(15)于是荆轲遂就 【文言虚词】就: _ 【文言实词】不顾: _物,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持千金之资币【古今异义】币:古义: _今义:货币【文言实词】遗: 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文言实词】诚: _【通假字】振: _(3)使使以闻 大王 【文言实词】使: _【文言实词】使:

7、 _【词类活用】闻: _(4)乃朝服【词类活用】朝服:_(5)以次进【文言虚词】以:_(6)群臣怪 之【词类活用】怪:_(7)前为谢 曰 【词类活用】前: _【文言实词】谢: _(8)愿大王少假借 之【古今异义】假借:古义:_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9)图穷而匕首见【文言实词】穷: _【通假字】见: _(10)秦王还 柱而走【通假字】还: _【古今异义】走:古义:_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假字】卒: _(12)诸郎中 执兵,皆陈 殿下【古今异义】郎中:古义:_今义:中医医生【文言实词】陈: _(13)以故荆轲逐秦王【文言虚词】以故: _(14)

8、而乃以手共 搏之【文言虚词】乃: _【文言虚词】共: _(15)断其左股 。 荆轲废 ,乃引 其匕首提 秦王【文言实词】股: _【文言实词】废: _【文言实词】引: _【文言实词】提: _(16)箕踞以骂【词类活用】箕踞: _(17)左右既前 ,斩荆轲 【古今异义】左右:古义:_今义: 表示两种方向; 身边跟随的人;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词类活用】前: _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译文:(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文:(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译文:(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译文:(6)太子及宾客

9、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7)燕王拜送于庭。()译文:(8)见燕使者咸阳宫。()译文:(9)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译文:(10)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译文:(1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译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练习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今: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将军战河北古:今:臣战河南古:今:沛公居山东时古:今: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军从此道至吾军:沛公军霸上:初一交战

10、,操军不利:勇冠三军:2、击忽击忽失:因击沛公于坐: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3、内毋内诸候:帘内掷一纸出:内无法家弼士:色厉内荏: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沛公起如厕:固不如也: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每逢佳节倍思亲: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7、意然不自意:其意常在沛公也:四、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籍吏民,封府库()范增数目项王()若入前为寿()此其志不在小()素善留侯张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吾得兄事之()五、特殊句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宾客意少舒,稍

11、稍正坐: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坐北朝南:停车坐爱枫林晚:9、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不胜举:10、胜沛公不胜:刑人如恐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时无声胜有声: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之坐上:乃置酒大会宾客:日夜望将军至()常以身翼蔽沛公()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头发上指()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