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_第1页
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_第2页
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_第3页
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_第4页
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城镇化下看“三农”由于推行新的城镇化模式,中国的城市会有一番新的 变化。据估计,城镇化率到 2030 年将接近 70%,使中国的 城镇化率与基于其收入水平作出的预期相一致。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了城 市。那么,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几十万的农村,它们该如 何发展?如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的完善?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适度规模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是非常正常的一 种状态。农村空心化程度加重,许多农村中有文化的青壮年 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分布极不 合理。有组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种地的都是妇女和老人,他们 占了耕地人

2、口的 80%,青壮年男劳力只占 20%。中国务农的 平均年龄在十年之后将达到 60 岁,农业会面临着后继无人 的状态。在家庭人口结构中,平均每个家庭4.6 口人,外出打工的占 2人,留在家里的是 2.6 人。这 2.6 人中,有 1.6 人 是 60 岁以上老人。并且务农的收入已经不是家庭收入的主 要来源,只占三分之一。这就是当今农村的基本现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化发展这么快,大量的农村 人口离开农村,中国农村正在加速老龄化,那么,我国农村 新的经营体系该怎么构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个问 题必须解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 由于有 70% 的农 村人不种地了, 劳动力大量

3、外出务工, 导致家庭劳动力匮乏,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该 鼓励农户间流转,因为农户转入土地仍然以种粮食为主。而 不主张企业到农村流转土地,因为公司租地经营很多都是用 于非粮食生产。公司的经营行为与农户的家庭经营行为完全 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商品农业生产特点。长此以往,我们国 家粮食自给的政策就会落空。所以国家并不是无条件的鼓励 工商企业到农村流转土地。如今,专业服务发展迅速,其中农业机械化推进最快。 未来农村的格局是耕地、种地、收割都不需要亲力亲为了。 农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农田的日常管理。 “我们的政策就是 要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不是让企业代替农民种地。 在

4、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 而让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 不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主张在有限的耕地上,工 商企业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去和弱小的农户争夺耕地经营 权。”韩俊说道。据记者了解,现在土地流转有一个政策导向是适度规模 经营。比如有调查显示种 3000 亩地的收入不如种 500 亩地 的收入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在采访中得知, 500 亩地的经营只需要夫妻两个人就可以,顶多在忙的时候雇几 个工人,劳动效率高,资金周转灵活。而种3000 亩地,就需要雇佣很多工人,由此会产生效率低、资金不到位、管理 不到位等问题。这就说明,规模不是

5、越大越好,农业一旦走 向规模经营以后,也要讲究科学管理,达到资源有效配置。韩俊认为,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应使农民种粮收入和 外出务工收入大致相当,具体范围则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既要鼓励,也不能拔苗助长;既要避免土地撂荒 和经营规模过于碎小,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人为“垒大 户”。明确土地所有权 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农民对拿到的土地权利缺乏清晰的 认知。问农民,你种的土地是谁的,农民回答,是谁的我不 知道,肯定不是我自己的。这不禁让人深思,中国的农村改 革这么多年了,农民还不知道地是谁的。针对这种现象,韩俊指出,这就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土地分得不彻底。打个比方,

6、虽然 农民手里有一个所谓的土地证,但是这个土地证所具有的法 律效力能同结婚证相比吗?因此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 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 内涵和实现形式。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 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加快 建立统一、权威的土地权利登记体系。现在中央已经明确表 示,要用 5 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这项工作。农民的 19 亿亩耕地的产权界定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土地确权, 农民才能定心。 如果等到城镇化工作完成了, 再做这项工作, 那么农民的损失就更大了。综上所述,在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土地 要流转起来, 要形成

7、适度的经营规模, 培育农业的服务体系。 要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要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只有 这样,中国的农业才可以走向现代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指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 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从此可以看到中央对城镇化政策的 一个调整,就是改变了原来只将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 一个手段的偏向,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之中。而发展城镇化的关键, 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 样能够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红利,以此来打破长期存在于我 国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逐渐形 成

8、的。国家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 使城乡居民处于分离状态。 同时,由于国家在民生福利上的投入偏向于城市,导致城乡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地区的 经济水平出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这套制度没有从根本上 改变,因此农村的发展仍然赶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这种格局的长期存在,不仅将压抑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事实上对城市的发展也将产生拖累,比如,拥挤的城 市人口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越来越高,而由于城乡生 活水平的差距,城市居民缺少向农村流动的现实动力和条 件。事实证明,这种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 当下中国发展需求了。韩俊在对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 性

9、的政策方向。首先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为重点,建立适合 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制度和保护制度。因为农业领域是最容 易市场失灵的领域,它是最需要政府干预的,不能把市场的 决定性作用盲目的绝对化。其次以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 衡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以 构建普惠型的金融体系为重点,加快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农村改革的一个软肋就是农村金融,要给农村的小农户、农 村的小企业、培养合作金融、社区扶住金融、政策性金融、 商业金融这样四位一体的金融体系。不过,韩俊认为最重要的,也是城乡一体化最需要解决 的问题,还应该是农民地权怎么保护,土地收益怎么分享。2013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 4.2 万亿元,这笔卖地的钱是怎 么花的?现在谁也说不清,用在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上的,加起来只有 12% ,大部分是用在城市建设。这是一 种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状态。因此,要大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