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_第1页
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_第2页
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_第3页
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_第4页
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诊断与排除倪元喜 马洪茹 李学良摘 要:该文主要以液压元件的结构及液压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为要点分析了液压系统的振动及噪声的产生原因,从原理及实际故障现象等多角度地阐述了该现象的成形,并提出了部分改善措施。关键词:噪声、振动、气蚀、液压冲击、判断、处理一、 前言液压系统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的传递以实现力、位移、速度等机械量的输出,它由液压动力源、各种控制阀、执行机构及其他辅助元件等组成。液压系统在运行中会发出和谐有节奏的声音,而振动、噪声一旦超过了正常状态,则表明系统存在异常。振动、噪声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液压元件

2、的寿命,应及时消除。随着液压设备的高压、高速、大功率化,降低振动和噪声已成为目前液压技术的重大课题之一。二、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噪声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种:其一是连续不断地发出嗡嗡声,有时还伴随其他杂音;另一种是断续十分刺耳的吱嗡声。按形成原因又可分为机械振动噪声和流体振动噪声。1、 机械振动噪声由于机械部件的运动或相互间的作用,产生振动而激发的噪声,称为机械噪声。机械振动噪声主要是由于零件之间发生接触、冲击和振动引起的。、回转体不平衡。电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等高速回转体,如果转动部分不平衡则会产生周期性的不平衡离心力,从而引起转轴的弯曲振动,因而产生噪声。、联轴节不同轴。电动机与液压泵不同轴

3、致使联轴器偏斜也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实验证明,当两者同轴度为0.02mm时,就会产生振动,超过0.08mm时,振动噪声较大。、电动机噪声。电动机除机械噪声外,还会产生通风噪声(如冷却风扇声和风声)和电磁噪声(电动机通电后的电磁噪声和蝉鸣声)。、轴承噪声。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发出噪声,滑动轴承噪声低于滚动轴承。同一类型的轴承,其内径越大,引起的噪声就越大,内径每增加5mm,其振动级增大12dB(分贝)。、机械撞击噪声。液压零件频繁接触、电磁铁吸合产生的嗡鸣声、换向阀阀芯移动时发出的冲击声、溢流阀在溢流阀芯发出的高频振动。2、 流体振动噪声流体噪声由油液的流速、压力的突然变化及气穴爆炸等引起。、压力

4、脉动声。液压泵是主要的噪声源,约占液压系统噪声的75%左右,主要是由于泵的压力、流量周期性变化及气穴现象引起。、漩涡脱离声。工作介质在经由液压阀后喷出高压流体,在喷流和周围流体之间产生剪切流、紊流或涡流,因此产生高频噪声。、气蚀噪声。在流动的液体中,由于流速变化引起压力降而产生气泡(气穴现象),当气泡到达高压区域时,体积被压缩而至溃灭,因此产生局部的液压冲击(局部压力可高达150200Mpa),同时产生爆炸噪声。其频率主要分布在1000HZ以上,听起来是嗡嗡的尖叫声,发生气蚀时,噪声增加10dB左右。、压力冲击声。管道内流体因液压阀门突然关闭而形成液压冲击,不仅会产生巨大的振动和噪声,更有甚者

5、会损坏液压系统。三、 液压元件的噪声及控制随着液压技术的高压、高速和大功率化,液压元件及其装置的噪声日益严重。实际调查发现,液压元件产生噪声和传递辐射噪声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其排列顺序见下表。元件名称液压泵溢流阀节流阀换向阀液压缸滤油器油箱管路产生噪声次序12345675传递辐射噪声次序23432412从表中可知,液压泵、溢流阀是主要的噪声源,而油箱由于体积大,则是噪声的主要辐射源,管路、油箱等可能把液压泵、溢流阀等产生的噪声放大。下面就各类液压元件产生噪声的原因及防治办法,分别简要叙述如下:1、 液压泵和马达的振动与噪声液压泵有多种振动与噪声,其原因与机理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齿轮泵与轴向柱

6、塞泵的噪声比叶片泵大的多,螺杆泵噪声最小。液压泵的运动件磨损,轴向、径向间隙过大,会引起压力和流量的脉动,同时使噪声增大。液压泵的压力波动也会使阀件产生共振,因而增大噪声。另外,油的粘度太高,吸油过滤器阻塞或油面过低引起吸油困难,会产生气穴,引起严重噪声。电网的电压、负载发生变化,泵自身的压力波动和流量脉动等均能引起泵的噪声和振动。、柱塞泵的噪声及其控制1)、旋转零件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泵中旋转体不平衡、轴承精度差、传动轴安装误差大、联轴节偏斜、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均会产生振动,激发噪声。由于油液污染,吸油不畅,引起滑靴与斜盘干摩擦(发出尖利的声响),柱塞卡死或移动不灵活也会引起振动。2)、压力冲

7、击声柱塞泵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是缸内液体在配流过程的高低压转换中产生压力冲击。为了降低这种噪声,目前都在配流盘上开预充压和预卸压阻尼槽,并使配流盘腰型槽对称中心相对斜盘转过一个角度(一般为39度)。配流盘上的预充压和预卸压阻尼槽会使泵的容积效率略有降低。3)、气蚀发出的噪声当泵的吸入管道及流道上的阻力损失太大时,在吸入区使缸内介质中溶解的气体分离,形成气泡。如果缸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到低于工作介质的汽化压力时,就要产生更多的蒸汽泡。当缸孔与配流盘的高压腔接通时,气泡破灭,引起激烈的冲击、振动与噪声。缸孔在吸油过程中,柱塞的运动速度和吸油过流面积是变化的,在运动至3/2、2位置时,易产生气蚀。图一 端

8、面配流轴向泵缸内压力转换过程4)、斜盘力矩正负交变激发的噪声缸孔内液压力的突变会引起泵内力矩的突变。由于柱塞泵的柱塞为奇数,位于高压区的柱塞不断变化,力矩M也随之正负交变,将使斜盘的变量部件也承受相互的交变力矩或力。由于结构间隙的存在,必将引起机械碰撞而激发噪声。理论分析表明,泵内部力矩对噪声影响最大,而流量脉动影响最小。图二 斜盘力矩变化规律(零遮盖配流盘)5)、工况参数对泵噪声的影响下图是不同工况下泵的噪声级。由此可看出,转速n影响最大,工作压力Pd次之,斜盘倾角最小。Pd、n对泵的噪声级影响规律,不仅对柱塞泵如此,对叶片泵、齿轮泵也是形同的。图三 泵噪声级与工况参数的关系X-阻尼槽为节流

9、孔型;阻尼槽为三角槽型、齿轮泵的噪声及其控制齿轮泵有外啮合和内啮合两种类型。外啮合泵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内啮合泵的流量脉动小,运转平稳,噪声比外啮合泵约低510dB。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简介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1)、困油现象激发噪声为了保证齿轮泵啮合时运转平稳,重叠系数必须大于1。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就有两对齿轮啮合,在这两对齿轮之间就形成了既不能排油,也不能吸油的困油容积。当困油容积由大到小变化时,其内压力升高,引起冲击与振动;当困油容积由小到大变化时,其内压力降低,形成真空,引起气蚀,这就是所谓的困油现象。为解决齿轮泵因困油现象而激发的噪声,有效的措施就是在侧板上开设卸荷槽。如

10、果卸荷槽开的精确,可以降低噪声7dB左右。开设卸荷槽主要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类型。2)、齿轮啮合的冲击噪声如果齿轮泵的制造误差大,就会造成齿形误差,或者圆节、基节的误差,这样齿轮的瞬时传动比就不会是常数,因此在啮合时就会造成冲击和振动而产生噪声。可以采用提高齿轮加工精度的方法来降低噪声。此外,由于渐开线齿轮啮合时,齿面上的接触线是一条与轴线平行的直线,这就使轮齿在啮合时沿整个齿宽同时接触或分离,因此容易引起冲击、振动和噪声。渐开线齿轮在啮合时形成的困油容积大,轮齿在加载变形后容易造成干涉,加剧泵的噪声。可以通过修整直齿轮齿形(齿顶修缘)核正齿的弯曲变形量和补偿齿轮误差,从而降低齿轮啮合噪声(

11、约可降低4dB),也可使用特殊齿形降低噪声。3)、流量脉动引起的压力脉动而激声4)、轴承精度不高或安装不良而引起的噪声,以及侧板与齿轮侧面间由于摩擦而激发的声音。、叶片泵的噪声及其控制叶片泵由于流量脉动小,运转比较平稳,故其噪声一般比齿轮泵和柱塞泵小。但是,随着叶片泵向高压化和高速度化发展,噪声也成了一个突出问题。1)、叶片与定子曲面表面之间的摩擦、碰撞引起的噪声摩擦主要是由于叶片液压力平衡不好,底部受力过大,使叶片顶部与定子表面接触比压过大而造成的。碰撞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定子曲线使叶片运动状态突变,产生冲击所引起的振动;二是零件加工精度差所引起的叶片运动不稳定而造成的。叶片对定子的冲击是叶片

12、泵产生噪声的最根本原因,定子曲线对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定子曲线与叶片数目配合不恰当,将产生流量脉动,从而引起压力脉动,导致管道振动而激声。、叶片犹如悬臂梁,当定子曲线造成叶片切向受力突然变化时,将引起叶片切向振动而激声。、定子曲线的加速度和跃动特性是产生叶片撞击振动而激声的主要原因。高斯曲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有效地消除激振根源,从而降低噪声。2)、困油噪声当两叶片之间的工作腔由吸、排油腔之间的封油区进入排油腔或吸油腔时,由于两者压力不等,就会发生从排油腔到工作腔,或动工作腔到吸油腔的回冲(逆流),回油流量取决于工作腔的初始容积和排油或吸油的压力。如果排油腔压力较大时

13、,会对叶片等部件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从而激发噪声。为了避免压力冲击,可以在叶片泵配有盘的吸、排油腔边缘的封油区部分开设三角形卸荷槽。3)、流量脉动激发噪声4)、由于吸入性能差而产生气蚀噪声5)、在变量叶片泵中,由于径向力不平衡或困油现象造成的径向冲击载荷,使转子和轴承运转不良,从而造成振动和噪声。变量叶片泵一般比定量叶片泵噪声高也是由此。6)、叶片泵转子断裂、叶片卡死,也会引起压力波动及噪声。2、溢流阀的噪声及其控制、噪声产生的原因溢流阀是控制压力的重要元件,同时也是液压系统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在各类阀中,溢流阀的噪声最为突出,尤其以大型溢流阀症状更加明显。其噪声的主要故障原因有:阀座损坏,阀芯

14、与阀孔配合间隙过大,阀芯因内部磨损卡滞等引起的动作不灵;溢流阀调压手轮松动;调压弹簧变形等。下面就从结构原理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气蚀噪声及漩涡脱离声溢流阀在液压系统中常作为定压阀使用,为保证系统压力稳定,应不断地有液体从主阀口溢出,溢出的液体会在阀口附近形成高速射流。依据伯努利方程可知,此处液体的压力必然会下降。当其低于该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则会析出气泡。当含气泡液体流入阀体回油腔时,由于压力回升,气泡溃灭,从而产生气蚀,并伴有高频噪声。该气蚀噪声主要分布在10006000HZ宽的频率内。除此之外,由于阀口附近的过流断面急剧变化,在高速射流状态下还会引起流速的不均匀性,从而产生漩涡脱离声

15、。经分析可知,溢流阀产生气蚀噪声和漩涡脱离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阀口和阀体回油腔形状变化引起流体压力场和速度变化所致。2)、自激振荡噪声溢流阀除产生流体噪声外,还会产生机械噪声,即自激振荡噪声,亦称为高频啸叫声。它是由于导阀(或主阀)的质量弹簧系统自激振荡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导阀上。其频率和振幅取决于导阀(或主阀)的质量弹簧系统的固有特性,以及管路的容积、压力、流量和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管路容积愈小,压力愈高,流量愈小,温度愈高的情况下,其发生的可能型愈高。高压阀(p21MPa)的啸叫声是必须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溢流阀主阀的消声措施1)、主阀口结构主阀口是溢流阀的主要溢流口,由于节流作用,会造

16、成很大的压力降。影响噪声的主要因素有:阀口形状、阀口加工精度和同心度等。阀口形状如图所示,阀芯半锥角为,阀座半锥角度为。为保证阀芯与阀座之间为线接触,应使略大于。但,其差值过大会引起阀口出液流突然收缩后又突然扩散,激发噪声。实验证明,一般=46,=43,-=3为宜,当-3.5时,噪声很大。图四 主阀芯阀口部分2)、阀体回油腔的结构形状当液体流过阀体缝隙时,压力能迅速转变为动能,此时流体具有很高的流速,如果在回油腔内流速极不均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漩涡和气蚀。为杜绝此类现象,阀体回油腔最好尺寸狭窄,并且过流断面保持一定,不得有急剧扩大和收缩部分。3)、主阀尾碟的降噪作用主阀尾碟的主要作用是使来自主

17、阀口的高速射流消耗部分动能,从而减小射流速度。此外,使液动力的方向迫使主阀趋于关闭,从而提高主阀的稳定性能。加大尾碟直径可以有效地消耗其动能,减小气蚀噪声,并提高稳定性。但尾碟直径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过流面积减小和液动力过大。4)、背压的影响溢流阀噪声随着其压差与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与流量一定情况下,当背压 在0.10.5MPa范围内变化时,噪声随背压的增大而增大;当背压在1.02.0MPa时,噪声反而有减弱的趋势;当背压小于一个大气压时,出流产生雾状,容易产生气穴现象。为了降低气穴噪声,应提高溢流阀的临界背压。5)、流量的影响在溢流阀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随着溢流量的增加,其噪声

18、也随之增加,当使用流量超过了额定流量后,除溢流阀本身的噪音增大外,还会在回油管路中发生咯吱咯吱的气蚀声响。6)、温度(粘度)的影响温度变化不但对溢流阀的流体噪声产生影响,而且对导阀的自激振荡也产生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油的粘度降低,液流受剪切作用减小,故剪切噪声变小。但是,由于油的粘度下降,导致导阀阻尼降低,其稳定性变坏,也易于产生自激振荡噪声。、溢流阀导阀的消声措施导阀的不稳定将导致导阀前腔的高频振动,并进一步激发起频率更高的机械振动,从而激发高频啸叫声。为了减弱导阀的高频振动和尖叫声,一般认为可减少其阀座孔径,由此可相应增大导阀开口量,借此增加抗干扰能力;此外,在导阀前腔设置消振垫,阻尼活塞

19、或阻尼孔也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减少导阀振动并提高其稳定性的有力措施。、远程控制先导溢流阀的噪声控制对于先导式溢流阀而言,当用电磁换向阀连接其远程控制孔时,会因液压回路突然失压而发生压力冲击声,压力越高,流量越大,冲击越大。其防止或减弱措施有:1)、避免溢流阀自高压迅速卸载,采用从高压经中压再到卸荷的两级泄压阀;2)、在溢流阀的远程控制管路中设置节流阀,以增加卸荷时间来缓冲压力突变;3)、使用具有防冲击功能的溢流阀组。3、 其他阀类元件的振动与噪声、油中杂质将阻尼孔堵塞,阀中弹簧疲劳或损坏,杂质过多使阀芯不灵活会引起噪声;、阀芯与阀体配合不好或表面拉毛,使配合间隙过松,内泄漏严重,易产生噪声振动;

20、过紧的阀芯移动困难,也会产生振动噪声,以阀芯在阀孔内可以自由移动,但不松、不涩为度。、换向阀换向时产生噪声:1)、快速换向,引起压力冲击,产生波及到管道的振动;2)、换向阀铁心与衔铁杆吸合表面有污物,吸合不良;3)、换向阀铁心与衔铁杆凹凸不平,吸合不良;4)、衔铁杆过长或过短。、电磁铁的振动与噪声。电磁铁因阀芯卡滞,电信号断断续续,电磁阀两个电磁铁同时得电而产生明显的振动与噪声。、控制阀的气穴作用会产生流体噪声。解决办法是:提高节流口下游侧的背压,使其高于空气分离压力的界值,可用多节减压的方法防止气穴现象的产生。、控制元件之间松动,也能引起振动与噪声。四、 液压系统的噪声控制控制液压系统噪声,

21、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尽量选用低噪音液压元件;二是控制液压系统噪声源的噪声;三是控制噪声外传的途径。1、 防止气穴噪声、防止空气侵入系统,包括:1)、液压元件和管接头密封良好;2)、液压泵的吸、回油管末端要处在油位下限以下;3)、减少油中的机械杂质,因机械杂质的表面往往附有一层薄地空气;4)、避免压力油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增加空气在油中的溶解量。、排除已混入系统的空气1)、油箱设计要合理,使油在油箱中有足够的分离气泡时间;2)、液压泵的吸、回油管末端要有足够距离,或两者之间设置隔板;3)、在系统的最高部位设置排气阀,以便排出积存于油液中的空气;4)、在油箱内倾斜(与水平成30度)放置一个6080目(60最好)的消泡网。、防止液压系统产生局部低压1)、液压泵的吸油管要短而粗,且管口应切成45,管口距油箱底部距离要大于2倍管径,保证吸油通畅;2)、吸油滤油器阻力损失要小,并要及时清洗;3)、液压泵的转速不应太高;4)、液压控制阀、孔的进、出口压差不能太大(进出口压力比不大于3.5)。2、 防止压力脉动噪声在液压系统中,泵和马达是主要的压力脉动源,溢流阀也可产生压力脉动,但其产生的能量远比泵和马达小。合理进行泵的结构设计及其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