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卷课件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卷课件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卷课件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卷课件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科试题卷一、单项选择:(共60题,1-40题每题1分,41-60题每题2分,共80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据此回答12题。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C太阳能资源 D矿产资源2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3关于红海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洋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C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D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4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分

2、布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植被 B.减缓坡度 C.减少侵蚀 D. 增加流量5下列组合关系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 化学元素 岩石 矿物 B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C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 地壳 D地壳 矿物 化学元素 岩石6下列岩石中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有层理,二是有化石)的岩石是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79题。铁路公路河流聚落山脉沙漠湖泊7.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2

3、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1页(共10页)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9.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水源 B气候、水源 C地形、植被 D气候、土壤10.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A B C D读右图回答1112题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11.右图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12.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

4、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13下列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益的是A内蒙古草原退耕还草B东南丘陵大范围开垦梯田C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区开垦耕地D亚马逊平原的大量热带森林砍伐14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位置15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和西岸40N60N之间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2页(共10页)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NSNSNSNS16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

5、于北半球温带山地的是 A B C D17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根据“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回答1819两题。18.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19.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2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

6、陆扳块碰撞形成的C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21下列地形地貌中属于地垒的是A吐鲁番盆地 B渭河谷地 C华山西峰 D天山22. 关于中生带代末期生物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A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B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灭绝C厥类植物明显衰退 D除恐龙完全灭绝外,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也灭绝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2324题。23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7、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24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3页(共10页)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2526题。25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26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A气、水、

8、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27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28下列四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1000百帕1002百帕1004百帕1006百帕1000百帕1002百帕1004百帕1006百帕1008百帕1010百帕1012百帕1014百帕1008百帕1010百帕1012百帕1014百帕ABCD29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A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 B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 D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30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源:Z*xx*k.ComA被陆地

9、上的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C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 D被海洋上的高压切断3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我国南极长城考察站的国旗飘向西北 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4页(共10页) A B C D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2010年进口将达到14 500万吨。据此完成3233题。32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A煤B石油 C核能 D水能

10、33.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读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 34从右图乡村聚落的形态可以推测出是甲为河流较多的山区 乙地地形较为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地区甲地村落沿河道伸展 乙为我国南方的山区35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 B河网密布 C海拔较高,北边有高山阻挡冬季风 D地势低平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3637题:36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 37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

11、向的是A B C D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5页(共10页)阅读下面剖面略图,回答3839题:38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39.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最古老的一种是A地地层化石 B地地层化石 C地地层化石 D地地层化石环状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是4.5米,人口约11000人。2002年图瓦卢已举国移民新西兰据此,回答4042题。40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和

12、温室效应 B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C地壳下沉 D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41.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推测该岛国海浪侵蚀最严重的方位A东南B东北C西北 D西南42.图瓦卢所属岛屿的气候特征为A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B夏季干热、冬季暖湿C 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湿润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43题。4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6页(共10页)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读大气环流图回答4446两题44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

13、较乙地高,则丙 丁 高空该环流圈可能为高纬环流该环流圈可能为低纬环流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A B CD4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遇冷为晴朗天气 B甲地受热为阴雨天气C乙地遇冷为阴雨天气 D乙地受热为晴朗天气46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低气压乙是高气压 B丁的气压比乙低C乙和丙都是低气压,它们气压相等D四地的气压 甲丁 乙丙2001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座山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覆盖的地方。据此回答4748题。47.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A. 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48.根据

14、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温暖湿润B.森林密布C.热带海域D.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为了将水力发电站占总能源比例在2015年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大量修建水电站。回答4950题。49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发展电力工业时都优先发展水电,这主要是因为 水能是可更新的能源,可持续的利用它发电 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水电价格较低 因为水电站而建的水库具有很大的综合效益 50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 上下游间物种无法交流 减缓水流速度,造成水质下降及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 引发地震等灾害 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7页(共10页)51.下

15、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 m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表示不同的自然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52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abcdefM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读右图,回答5355题53图中“M”代表的世界大渔场是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54与

16、秘鲁附近海区水产丰富有关的洋流是A风海流B密度流 C上升流D下降流55当一艘客轮从大西洋,过直布罗陀海峡、红海,向东横渡北印度洋。一路上均为昼短夜长,客轮通航情况应为A先顺航,后逆航,再顺航 B先顺航,后逆航 C先逆航,后顺航,再逆航 D先逆航,后顺航读右图回答5658题。56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8页(共10页)57此天气系统易造成A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 B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沙尘暴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58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17、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 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3月8日云层较厚 D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效应针叶林企鹅热带雨林仙人掌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5960小题:59比较、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高程相同)A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丰富 B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丰富C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丰富 D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高 60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Aa Bb Cd De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9页(共10页)二、综合题:(共2题,共20分)61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共6分)。(1)从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地域

18、分异规律,分异基础是 。 (2)从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分异基础是 。(3)处相应的自然带是 ,处的自然土壤是 。62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完成1012小题。(1)协议讨论的“全球减排”,其减排的对象是 ,若“全球减排”力度不够,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是使 加速。(2)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所在的季节,杭州受 (气压名称)控制,气候特点是 。(3)会议期间,哥本哈根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4)请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节能减排”提出两条具体的措施。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10页(共10页)2014学年富春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座位号 高一地理答题卷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答卷 第1页(共2页)准考证号_ 班级_ 姓名_ 第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