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第十六章其他剂型 第一节胶剂一、概述1.胶剂的特点胶剂多有滋补强壮作用,皮胶类补血、角胶类温阳、甲胶类侧重滋阴及活血祛风等作用。2.胶剂的分类按原料来源,胶剂分为:(1)皮胶类:阿胶、新阿胶、黄明胶。(2)骨胶类:狗骨胶、鹿骨胶。(3)甲胶类:龟甲胶、鳖甲胶。(4)角胶类:鹿角胶。二、胶剂的制备1.原料的种类与选用(1)皮类:以张大毛黑、质地肥厚、无病害者为优。(2)骨类:以骨骼粗壮、质地坚实、质润色黄之新品为佳。(3)甲类:板大质厚、颜色鲜明、未经水煮者为佳。(4)角类:以质重、坚硬、有光泽、角尖对光照呈粉红色的砍角为佳。2.辅料的种类与选用(已考)(1)冰糖:冰糖可增加胶
2、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也可用白糖代替。(2)油类:可用花生油、豆油、麻油。油可降低胶块的黏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油可促进锅内气泡的逸散,起消泡的作用。(3)酒类:多用绍兴黄酒,也可用白酒代替。酒起矫昧、矫臭作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4)明矾:色白洁净者为佳。可沉淀胶液中的泥砂杂质。3.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煎取胶液滤过澄清浓缩收胶胶凝与切胶干燥与包装。第二节膜剂一、概述1.膜剂的特点: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易于自动化和无菌生产;药物含量准确、质量稳定;使用方便,适于多种给药途径;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制剂;制成多层膜剂可避免配伍禁总;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运
3、输和贮存。缺点:载药量小,不适用于药物剂量较大的制剂。2.膜剂的分类:膜剂按结构类型可分为单层、多层及夹心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膜剂、黏膜用膜剂推荐精选二、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及辅料1.常用成膜材料:天然:淀粉、纤维素、明胶、白及胶等合成: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等,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醇(PVA)。2.常用辅料(1)增塑剂:甘油、乙二醇、山梨醇等。(已考)(2)其他辅料:着色剂,常用食用色素;遮光剂,常用二氧化钛;矫味剂,有蔗糖、甜菊苷等;填充剂,有碳酸钙、淀粉等;表面活性剂,常用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三、膜剂的制备多采用涂膜法,其制备工艺流程为:溶浆加药及辅料脱泡制膜干燥脱膜分剂
4、量包装。第三节涂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类等。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溶解成膜材料加药及增塑剂混合分剂量包装。第四节其他传统剂型应用特点一、锭剂内服可吞服或研细以水或黄酒化服,外用多是研细用醋或酒调敷,也可作嗅入或外擦药用。二、灸剂具有温热刺激作用。三、线剂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扎紧作用,切断痔核瘘管或使引流畅通,以利疮口愈合。四、熨剂用时拌醋生热,具有活血通络,发散风寒的作用。五、糕剂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面黄肌瘦、慢性消化不良等症。六、丹剂丹剂毒性较大,不可内服,是一类仅供外用的药物。丹剂按制法分为升丹和降丹。红升丹、白降丹、轻粉的主要
5、成分分别为氧化汞(HgO)、氯化汞(HgCl2)、氯化亚汞(Hg2Cl2)。七、条剂主要用于中医外科插入疮口或瘘管内,以引流脓液,拔毒去腐,生肌敛口。推荐精选八、钉剂一般供外用插入,用于治疗痔、瘘管及溃疡性疮疡等。九、棒剂可直接用于皮肤或黏膜上,起腐蚀、收敛等作用,多用于眼科。第十七章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一、缓释制剂1.缓释制剂特点(1)可减少给药次数。(2)减少了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2.缓释制剂类型(1)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水溶性骨架、脂溶性骨架、不溶性骨架。(2)膜控型缓释制剂:薄膜包衣缓释制剂、缓释微囊剂。(3)缓释乳剂:水溶性药物制成
6、W/O型乳剂可达到缓释目的。(4)注射用缓释制剂: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剂。(5)缓释膜剂二、控释制剂1.控释制剂特点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减少了服药次数。释药速度平稳,能克服蜂谷现象;对胃肠刺激性大的药物,制成控释制剂可减小副作用;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制成控释制剂可避免频繁用药而致中毒的危险。2.控释制剂类型(1)渗透泵式控释制剂(2)膜控释制剂(3)胃驻留控释制剂三、靶向制剂(一)靶向制剂特点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或接近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二)靶向制剂类型1.根据靶向制剂释药情况分类(1)一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
7、毛细血管床释药。(2)二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如肿瘤细胞)释药,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3)三级靶向制剂:系指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释药。2.根据靶向作用机理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特点: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通过机体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富含巨噬细胞的肝、脾等器官。类型:脂质体、毫微囊、靶向给药乳剂等。(2)主动靶向制剂特点: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主动靶向制剂包括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及前体药物两大类。修饰的药物载体主要有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乳、修饰的微球、修饰的纳米球等。前体药物主要包括前体抗癌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物和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8、等。(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特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药物导向作用部位。类型:磁性制剂(磁性微球和磁性纳米囊)、栓塞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等。推荐精选四、前体药物制剂适用范围1.溶解度小的药物;2.稳定性差、药物吸收差的药物;3.有刺激性、有不适臭味、有毒副作用的药物;4.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药物;5.需制成靶向制剂的药物。第二节中药制剂新技术一、环糊精包合技术1.-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液体药物粉末化;减少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掩盖不适气味;调节释药速度。2.-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1)饱和水溶液法:亦称重结晶法或共沉淀法。(2)研磨法(3)冷冻干
9、燥法(4)喷雾干燥法二、微型包囊技术1.微型包囊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可提高药物稳定性;(2)掩盖不良嗅味;(3)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4)减少复方配伍禁忌;(5)缓释或控释药物(6)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等;(7)可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2.常用包囊材料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如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壳聚糖等;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醇、聚酯类、聚酰胺等。3.推荐精选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以明胶为囊材)4.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以明胶-阿拉
10、伯胶作囊材)三、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特点与类型(1)特点:固体分散技术使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基质中,增加了药物的比表面积,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固体分散物的类型(已考)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玻璃溶液或玻璃混悬液共沉淀物2.推荐精选常用载体(1)水溶性栽体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糖类(如山梨醇、蔗糖)等。(2)难溶性栽体材料:纤维素(如乙基纤维素)、聚丙烯树脂类等。(3)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聚丙烯树脂类(如号、号丙烯酸树脂)等。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1)熔融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11、2)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本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3)溶剂-熔融法:本法仅用于小剂量的药物。第十八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一、易水解或氧化药物类型1.易水解药物酯类药物酰胺类药物苷类药物2.易氧化药物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药物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等。举例:配伍选择题【125-127】A.水解B.氧化C.异构化D.聚合E.脱羧125.洋地黄酊中主成分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易答疑编号181070101正确答案A126.制剂中穿心莲内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易答疑编号181070102正确答案A 127.制剂中黄芩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其
12、易答疑编号181070103正确答案B 推荐精选二、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及制备工艺的影响(1)处方因素pH的影响溶剂、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2)制剂工艺的影响2.贮藏条件的影响(1)温度(2)光线(3)氧气和金属离子(4)湿度和水分(5)包装材料三、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1)调节pH(2)降低温度(3)改变溶剂(4)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避光(3)驱逐氧气(4)添加抗氧剂(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6)调节pH第二节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一、长期试验法取市售包装的供试品三批,在温度252(已考),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
13、下放置,并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取样,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取样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二、加速试验法1.温度加速试验(1)常规试验法供试品要求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0,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的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
14、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情况下迸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液等含有水性介质的制剂可不要求相对湿度。试验所用设备与原料药相同。对温度特别敏感的中药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此类中药制剂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个月。推荐精选乳剂、混悬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凝胶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进行试验,其他要求与上述相同。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中药制剂,如塑料袋装溶液、塑料瓶装眼用溶液、滴鼻剂等,则应在相
15、对湿度20%2%的条件(可用CH3COOK5H2O饱和溶液)下进行试验。(2)经典恒温法实验步骤:预试验确立反应制剂稳定性的指标性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选定45个实验加速温度和间隔取样时间,测定不同温度加速试验条件下,不同取样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经lgC-t图解确定为一级反应后,再经线性回归,求出各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K值;经lgK-1/T图解法,得出25时K值;计算25时药物分解10%所需的时间(t0.9)。2.吸湿加速试验CRH值(临界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变更不同的相对湿度,测定各湿度下的平衡吸湿量。以平衡吸湿量对相对湿度作图,即为吸湿平衡图。从吸湿平衡图上可求得药物的CRH。中药固体
16、制剂的防湿措施:减少制剂原料特别是中药干浸膏中水溶性的杂质、黏液质、蛋白质、淀粉等;加入适宜辅料或制成颗粒,以减少表面积;采用防湿包衣和防湿包装。三、中药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制剂稳定性研究中,药物含量降低10%所需的时间(即t0.9)为有效期,药物含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即t1/2)为半衰期。一级反应的有效期和半衰期按以下公式计算。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一节概述一、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生物因素2.药物剂型因素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2.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3.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
17、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4.探讨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5.研究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推荐精选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影响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2)胃排空速率(3)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2.药物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2)药物的溶出速度3.剂型因素(1)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2)剂型:通常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的顺序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3)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二、影响分布的因素1
1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2.血液循环和血管透过性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4.血脑屏障与血胎屏障三、影响代谢的因素1.给药途径2.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3.生理因素四、影响排泄的因素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等可影响药物的肾排泄。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pKa、尿液的pH和尿量密切相关。肾小管分泌与载体有关。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药物的肾小管分泌。第三节药物动力学基本知识一、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1.隔室模型(1)单室模型(2)双室模型2.生物半衰期(t1/2):是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3.表观分布容积(V):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
19、常数,用V表示。推荐精选4.体内总清除率(TBCl)或清除率(Cl):是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清除率的单位为:体积时间-1。二、单室模型(一)单剂量给药1.静脉注射给药(1)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中,C时间t时的血药浓度;C0初始血药浓度;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2)基本参数的求算半衰期式中,t1/2半衰期;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计算公式(19-2)同样适用于静脉给药后的初始状态,即:式中,V表观分布容积;X0静脉给药剂量;C0初始血药浓度。2.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3.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F吸收量占给药剂量
20、的分数。若已知药动学参数K、K、V、F,可求出口服给药后任何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二)多剂量给药1.静脉注射给药:每隔时间静脉注射固定剂量的药物时,给药后的任何时间的血药浓度可由下式算出。到达稳态时,(19-19)式变为:推荐精选2.血管外给药(1)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稳态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第四节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2.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已考)3.生物利用度的试验方法(1)受试者的选择:受试对象一般为健康人,年龄1840岁,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10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人数一般为1824例。
21、(2)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试验制剂应获得SFDA临床试验批文,应为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放大试验产品;参比制剂应选择国内外同类上市主导产品。(3)试验设计:交叉试验设计,即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在空腹条件下给药,一般禁食10小时以上,早上服药,用250ml水送服,4小时后统一进标准餐。单次给药试验,一般应根据预试结果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总采样不少于12个点。取样一般持续35个半衰期或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测定尿药浓度,至少持续7个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试验通常采用单次给药,对于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可以采用多剂量重复给
22、药,达到稳态后测定。多剂量给药试验,一般按临床常规方法连续给药一定时间,不少于药物7个半衰期后,开始测定谷浓度,测定谷浓度至少3次,以确定达到稳态。达稳态后至少要测定一个剂量间隔(t从0到)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推荐精选二、溶出度1.溶出度的测定目的(1)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检查溶出度,确保临床使用安全、稳定、有效。(2)考察制剂配方、制备工艺对主药成分溶出度的影响。(3)比较不同固体剂型中药物的溶出度,作为剂型选择的依据。(4)研究药物不同晶型、颗粒状态的溶出行为。(5)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建立制剂的溶出度检查方法。2.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转篮法、桨法、循环法及崩解仪法等。操作要点:溶出介质、测定方法三、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比较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参数,判断其是否相关。如t0.5与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之间的相关性,将t0.5-Cmax、t0.5-tmax、t0.5-AUC分别进行成对数据回归分析,分别求得相关系数,判断有无相关性;药物溶出百分数与药物吸收百分数的相关性。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一节概述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基本理论和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腺癌护理查房
- 慢性肾盂肾炎合并肾性高血压护理查房
- 阿拉尔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湖南省零陵区2025年5月中考思想品德历史综合模拟试题(无答案)
- 黑龙江2025年下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人居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考试题
- 【名师一号】2026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选修1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和酶的研究与应用
- 社区科普知识课件
- 社区电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俗世奇人》整本书导读课件
- 餐饮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 传统白酒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试题及答案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评估300题有解析答案(四川省专用)
- 精装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肺结核共45张课件
-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课件
- 施工现场签证单(模板)
- 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