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知识考前回扣1 力与物体的运动课件_第1页
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知识考前回扣1 力与物体的运动课件_第2页
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知识考前回扣1 力与物体的运动课件_第3页
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知识考前回扣1 力与物体的运动课件_第4页
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重点知识考前回扣1 力与物体的运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重点知识考前回扣回扣回扣1 1力与物体的运动力与物体的运动21 1主干知识主干知识2 2易混易错易混易错3 3重要结论重要结论3主干知识主干知识45解题方法6 相似三角形法:常用力的合成图中三角形是任意三角形,并可找出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 菱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适用于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力的四边形中可分成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于是菱形转化成直角三角形。 图解法:常用于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一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都变,判断力的大小变化情况。7 (3)隔离法和整体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用隔离法,不需求内力时可用整体法,但各物体同一状态

2、时才能用整体法,通常先考虑整体法,后考虑隔离法。 (4)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先判断是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动摩擦可直接用fFN;若是静摩擦,则要依据物体运动状态来计算,当平衡时用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当加速时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89 (1)程序法:全过程中,有几段不同的过程(加速度或合力不同)时,要按顺序分段分析。 (2)全程法:全过程中,若合力(或加速度)不变,虽然有回头运动,但可以全程列式。如类竖直上抛运动,此时要注意各矢量的方向(即正、负号)。 (3)逆向法:逆着原来的运动过程考虑,匀减速当反向匀加速。 (4)追赶模型分析法:对两物追赶或两物叠放相对运动,分析关键是分别画出各自运动过程草图

3、。列式时关键是先找出两组关系:两者的位移关系式;两者的速度关系式。 (5)图象法:vt图线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解题方法1011 (1)合成法:物体只受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可直接画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既是合力方向,也是加速度方向。 (2)正交分解法:在考虑各个力分解时。也要考虑加速度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尽量减少矢量的分解。 (3)瞬时分析法:牛顿第二定律的合外力与加速度存在瞬时对应关系,与这一瞬时前后的力无关。轻绳和坚硬的物体所产生的弹力可以突变;弹簧和橡皮绳连有物体时弹力不能突变。解题方法121314151617 9第一宇宙速度 v17.9 km/s,是人造卫星沿地面切线的最

4、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的最大环绕速度。18 (1)合成法:若只受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作用,则直接画力的平行四边形,让合力指向圆心。 (2)正交分解法(受三个力以上时)。 (3)分析平抛运动问题的方法:画出合成图(速度合成图或位移合成图),由合运动找出各分运动的规律或由分运动找出合运动的规律。 (4)分析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确定对象且受力分析;确定圆周平面和圆心(或半径);若只受两个力可用合成法列式,若受三个力以上只能用正交分解法列式。解题方法19易混易错易混易错2021 8误将“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当成“力和速度”的瞬时关系。 9误将超重、失重现象当成物体重量变大或变小。 10运动的合成与分

5、解时,不能正确把握运动的独立性特点,不能正确区分合速度与分速度。 11平抛运动中,误将速度方向夹角当成位移方向夹角,误认为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12混淆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两种模型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13将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与物体环绕地球运行混淆。 14不能正确应用“黄金代换”公式GMgR2。 15不能正确区分双星模型中的轨道半径和距离。22重要结论重要结论23 一、静力学 1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 2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

6、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如图所示)。24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 (1)时间等分(T):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比v1 v2 v3 vn1 2 3 n。 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1 x2 x3 xn1 3 5 (2n1)。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xaT2,进一步有xmxn(mn)aT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2526272829 8绳(杆)端速度分解(如图):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30 三、运动和力 1无外力作用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g。 2无外力作用沿光滑斜面下滑或上滑的物体:agsin 。 3无外力作用沿粗糙斜面加速下滑的物体:ag(sin cos )。方向沿斜面向下;无外力作用沿粗糙斜面减速下滑的物体:ag(cos sin ),方向沿斜面向上。31 4沿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3233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tan (如图所示)34 7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35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圆周运动学结论 (1)同一转轴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2)同一皮带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36 vv临,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 vv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