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减压病.PPT_第1页
高空减压病.PPT_第2页
高空减压病.PPT_第3页
高空减压病.PPT_第4页
高空减压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复习思考题:1.海平面高度,大气中的海平面高度,大气中的O2、N2百分比各占多百分比各占多少?在何种高度以上会发生重力性分离?少?在何种高度以上会发生重力性分离?2.在在5500 m,10000 m,15000 m三种高度,大三种高度,大气压力值各为多少气压力值各为多少mmHg?3.单纯大气压力降低(不包括气压剧变),随单纯大气压力降低(不包括气压剧变),随着高度的增加,对人体可产生哪些物理性影响着高度的增加,对人体可产生哪些物理性影响?发生高度?发生高度?第二节第二节 高空减压病高空减压病(altitud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 上升高空时,在组织、体液

2、中溶解的氮气呈现过饱和状态而离析出来形成气泡,压迫、刺激局部组织,在血管内形成气栓或与血液成分发生相互反应,从而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特点l多在8000m以上发病l表现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l其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有时出现皮肤刺痛或瘙痒感觉以及咳嗽、胸痛等,严重时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生休克。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和现实意义1.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2.飞行实际中危险因素仍存在飞行实际中危险因素仍存在增压座舱失去密封性的机会随时都存在增压座舱失去密封性的机会随时都存在未装备这种座舱,或小余压飞机,都有在高空飞行使未装备这种座舱,或小余压飞机,都有在高空飞行使乘

3、员受较低气压影响的机会乘员受较低气压影响的机会在低压舱内做高空生理鉴定试验或高空生理训练时在低压舱内做高空生理鉴定试验或高空生理训练时年龄大的飞行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年龄大的飞行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多潜水后需要立即参加飞行的机会增多潜水后需要立即参加飞行的机会增多一.病因病因(一)氮气泡形成的机理基本概念1.饱和溶解2.过饱和溶解3.脱饱和4.氮气过饱和倍数(RT)5.氮气安全过饱和系数(RC)(二)体内氮气泡形成条件1.先决条件 溶解气体离开液体的倾向溶解气体离开液体的倾向 PtP或或RT PN2 /PB 环境减压速率较快,来不及脱饱和,形成气泡倾向增加环境减压速率较快,来不及脱饱和,形成气泡

4、倾向增加 2.必要条件 体内氮气过饱和倍数(体内氮气过饱和倍数(RT)大于组织或体液的氮气安全)大于组织或体液的氮气安全过饱和系数(过饱和系数(Rc) 3.基本条件 一定数量的一定数量的“气核气核”存在存在 氮的理化特性氮的理化特性 (三)体内产生氮气泡的实际情况1.不同组织及体液中Rc值不同 体液、组织 Rc 淋巴液、浆液、滑液淋巴液、浆液、滑液 2.22.4 血血 液液 2.42.8 骨骨 髓髓 2.83.2 脂脂 肪肪 组组 织织 3.22.要克服组织变形压力的限制3.气泡数量、大小与部位 为何减压时主要形成的是氮气泡?为何减压时主要形成的是氮气泡?X中性气体,仅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X分压

5、高(576 mmHg),遵循亨利定律,体内溶解较多X血液中溶解度小,0.013 mL/mL血液, 主要溶于循环差,脂肪多的组织,难排出注:氮气泡一旦形成,周围溶解的注:氮气泡一旦形成,周围溶解的O2和和CO2亦可离析出来亦可离析出来 向气泡内弥向气泡内弥散散小结小结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迅速迅速降低,体内饱和溶解的大量氮气呈过饱和降低,体内饱和溶解的大量氮气呈过饱和状态。由于脱饱和过程慢于环境压力降低速率,过剩气体不状态。由于脱饱和过程慢于环境压力降低速率,过剩气体不能及时通过呼吸排除体外,气泡形成倾向增大。能及时通过呼吸排除体外,气泡形成倾向增大。 当环境压力降至当环境压力降至足够足够低时(低时

6、(8000 m以上高空),氮气过以上高空),氮气过饱和倍数大于血液、组织液或滑液中氮安全过饱和系数,因饱和倍数大于血液、组织液或滑液中氮安全过饱和系数,因此,这些部位的氮气则以气核为基础,向气核中弥散,从而此,这些部位的氮气则以气核为基础,向气核中弥散,从而形成氮气泡;同时,形成氮气泡;同时, O2与与CO2也向氮气泡中弥散,最终形成也向氮气泡中弥散,最终形成空气泡。气泡克服组织变形压力的限制,体积增大,数量增空气泡。气泡克服组织变形压力的限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直至栓塞或压迫重要部位,引起多,直至栓塞或压迫重要部位,引起DCS症状。症状。二. 影响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因素(一)物理条件1上升

7、高度上升高度2. 暴露时间(高空停留时间)暴露时间(高空停留时间)3上升速率上升速率424小时内重复暴露小时内重复暴露5高压条件下活动高压条件下活动6. 缺氧缺氧7. 微重力微重力图图2一一3 在在10640m高度暴露高度暴露8小时过程中,屈肢症的累计发生率小时过程中,屈肢症的累计发生率(二)生理条件1年龄2性别3体重4呼吸、循环系统机能状况5肌肉运动 此外,曾发生过高空减压病的人,重复暴露时容易发此外,曾发生过高空减压病的人,重复暴露时容易发病;新近受过创伤的部位也容易形成气泡而产生症状。病;新近受过创伤的部位也容易形成气泡而产生症状。 图图24 屈肢症发生率与体重的关系屈肢症发生率与体重的

8、关系图图2一一5 肌肉运动对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影响肌肉运动对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影响三.症状与体征(一)屈肢症 (bends)l占全部症状的6570以上l疼痛多发生在四肢关节或其周围肌肉等深部组织l疼痛的性质为弥漫性的深部疼痛,不能够准确定位l局部加压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l一般在下降中或下降到地面后皆能很快消失图图2 一一6 147名受试者在低压舱内名受试者在低压舱内8500m高度停留高度停留2 小时过小时过程中发生屈肢症的部位分布程中发生屈肢症的部位分布(二)皮肤症状l潜水病中较常见到,高空减压病中较为少见l痒感、刺痛、蚁走感及异常的冷、热感觉等l出现皮肤斑点,在上胸部及上臂者,多属严重病例l皮

9、肤症状在下降到地面后多能完全恢复(三)呼吸系统症状气哽(chokes)l多与屈肢症同时存在,但比屈肢症发生晚,也比屈肢症表示的病情为重l仅为全部症状的20,但可危及生命l包括胸骨后不适、咳嗽及呼吸困难等l如合并胸部皮肤紫绀或斑点,则可能发生晕厥(四)神经系统症状l仅占5-7,属于严重症状l脑型减压病偏头痛及视觉机能障碍(如视觉模糊、复视、视野缺损及视野中出现闪烁性暗点等)(五)减压后休克(postdecompression shock)l在高空发生的症状,下降后症状仍不消失,并进一步恶化;或下降后症状虽已消失,但经过十多分钟到十几小时以后又重新发病,并进入严重休克状态,称为“减压后休克” 。l

10、减压后休克是高空减压病的最严重状态,可造成死亡,可能原因是大脑急性水肿l特有体征:血球压积升高、体温上升及白细胞数增加l发病率:万分之四(低压舱上升9000m,350万人次统计)l发病条件:上升前未吸氧排氮,在高空停留时间过长或做剧烈活动;发生症状后未及时下降以及下降后治疗不当等严重高空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严重高空减压病的发病机理 氮气泡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所有高空减压病症状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不能阐明减压后休克的发病机理。 1复合性栓子的形成 气栓气栓- 脂肪栓脂肪栓-血小板栓血小板栓-白细胞聚集物白细胞聚集物 2. 气-血界面的刺激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电动力区的变性作用电动力

11、区的变性作用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四.诊断与分型 1详细询问低气压暴露史 2. 全面体检,并询问主诉,症状与体征同等重要。 (尤其四肢大关节处是否疼痛,及疼痛特点) 3有否影响发病率的因素 4. 若加压治疗有效,亦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I型减压病一屈肢症,不伴有全身症状的皮肤症状型减压病一屈肢症,不伴有全身症状的皮肤症状型减压病一除四肢外其它部位的疼痛;大理石样型减压病一除四肢外其它部位的疼痛;大理石样 皮肤;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五.治疗原则型减压病:型减压病:空中发病,下降地面后己完全恢复者,应在呼吸纯氧条件下观察2小时,看有无

12、复发甚至恶化。下述三种情况均应进行加压治疗 空中发病,下降地面后仍未完全恢复者 空中发病,下降地面后一度恢复但又复发,或有 型减压病迹象,特别是发生减压后休克者 空中未发病,下降到地面后发病者。型减压病:型减压病:不论下降到地面后是否已完全恢复,皆必须进行加压治疗 加压治疗方案的原理是:将患者放入高压舱内,舱内气体增压到26 atm(一般主张3 atm),使体内残存的氮气泡能充分地重新溶解,一直到症状已消失时,再用阶段减压的方法回到地面常压环境。图2一11 加压治疗方案图解适应症:方案A一屈肢症,方案B 一神经系统症状、气哽、血管运动不稳定、用方案A治疗10分钟仍无效的屈肢症。六. 后遗症与预防措施 本病极少遗留后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