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蛋白质教师_第1页
糖类蛋白质教师_第2页
糖类蛋白质教师_第3页
糖类蛋白质教师_第4页
糖类蛋白质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家口第四中学高二年级化学教学案第七章糖类 油脂 蛋白质编写人:董建夏 2008-12-25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一节 葡萄糖 蔗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使学生了解蔗糖、麦芽糖的性质及其用途;3.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教学重点葡萄糖、蔗糖的性质和用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就是通常所说的六大营养素。糖分类一、葡萄糖1.物理性质:白色、易溶、甜。2.结构:化学式:C6H12O6结构式:3.化学性质: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

2、42Ag3NH3H2O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性质:双重化性3.葡萄糖的用途:制药、制镜、制糖果。二、蔗糖、麦芽糖1.蔗糖(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甜。(2)化学性质:无还原性。实验证明,蔗糖水解生成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水解方程式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2.麦芽糖(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甜(2)化学性质:有还原性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不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三、食品添加剂参考练习

3、1.单糖是A.具有甜味的有机物B.具有一个分子的比较简单的糖C.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D.最简式为Cn(H2O)m的有机物答案:C2.下列物质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葡萄糖B.果糖C.蔗糖D.麦芽糖答案:D3.能把乙醇、乙酸、甲酸、麦芽糖溶液用一种试剂区别开的是A.溴水B.新制Cu(OH)2C.石蕊指示剂D.银氨溶液答案:B4.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没有醛基的是A.甲酸钠B.蔗糖C.麦芽糖D.葡萄糖答案:B5.葡萄糖所不具有的性质是A.和H2发生加成反应B.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C.和酸发生酯化反应D.和NaOH溶液反应答案:D6.下列各组物质中最简式均为CH2O,且都能发生银镜反

4、应的是A.甲醛和乙醛B.乙酸和甲酸甲酯C.蔗糖和葡萄糖D.甲醛和葡萄糖答案:D第二节 淀粉 纤维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2.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淀粉1.淀粉的性质:白色粉末、无气味、无味道、不溶于冷水、热水中糊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 葡萄糖2.用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 2C2H5OH2CO2二、纤维素1.性质:白色、纤维状固体、无气味、无味道、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C6H10O5)nnH2OnC6H12O6

5、纤维素 葡萄糖2.用途:种 类淀 粉纤维素关 系n值不同,既非同分异构体,也非同系物结构特征无醛基无羟基无醛基每个单元含三个羟基性 质遇碘呈蓝色无还原性能水解成葡萄糖无还原性能水解成葡萄糖(比淀粉难)能发生酯化反应用 途食用、酿酒、制葡萄糖制硝酸纤维(火棉、胶棉)粘胶纤维(人造丝、人造棉)醋酸纤维、造纸参考练习1.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的程度所需下列试剂是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Cu(OH)2溶液 碘水 BaCl2溶液A.B.C.D.答案:C2.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6、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答案:C3.下列物质中最易燃烧的是A.棉花B.粘胶纤维C.硝化纤维D.醋酸纤维答案:C4.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溶液加热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没有水解。溶液加热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出现。结论:淀粉没有水解。微热溶液加热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出现。结论:淀粉已经水解。上述三种方案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解答:(1)方案甲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被部分水解。(2)方案乙的设计和结论均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按方案乙设计进行操作,

7、无银镜出现,可能是淀粉完全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3)方案丙正确。按方案丙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经水解生成了葡萄糖。5.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跟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反应而生成硝酸纤维,该反应的类型属于A.硝化B.磺化C.酯化D.氧化答案:C6.蔗糖3.42 g与淀粉3.24 g混合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 g葡萄糖和n g果糖,则mn为A.13 B.15 C.51 D.31答案:D7.某种白色粉末状物质A,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滴入碘液即呈蓝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作用生成B。经测定已知B分子中氢、氧原子之比为21,碳原子比氢原子数少10个,B的化学式量为342,B能溶

8、于水并发生银镜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C,C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判断A、B、C各是什么物质?答案:A.淀粉 B.麦芽糖 C.葡萄糖8.用淀粉为原料制取酒精,若有1 kg 含40%淀粉的植物果实,经过反应制得227 g 80%的酒精。淀粉的转化率为_。解析:设转化的淀粉质量为x(C6H10O5)n nC6H12O6 2nC2H5OH 162n 2n46 x227 g80% x=320 g转化率=100%=80%。答案:80%第三节 油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教学重点油脂的氢化和水解反应。课时安排一课时油脂一、油脂的

9、组成和结构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比水轻、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2.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氢化也叫油脂的硬化。油脂的水解皂化反应:油脂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1.肥皂的制造将油脂和NaOH按比例放入皂化锅,加热、搅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NaCl,发生盐析,分层,上层为硬脂酸钠,下层为甘油和NaCl的混合物。取出上层物加填充剂,压滤、干燥、成型。2.肥皂的去污原理(书171页)由于肥皂的硬脂酸根离子在水中易结合水中的Ca2、Mg2生成沉淀,因此水的硬度较大时,就会使肥皂的去污能力降低。现在,人们已经根据肥皂的去污原理,制出了多种合成洗涤剂,像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洗洁净就是一种合成

10、洗涤剂。3.合成洗涤剂参考练习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答案:D2.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方法是A.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B.加NaOH溶液,煮沸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D.加溴水,振荡答案:B3.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丙烯酸B.乙酸甲酯C.油酸甘油酯D.苯甲酸答案:AC4.下列物质中,属于酯类物质的是A.油脂B.肥皂C.硝化甘油D.酚醛树脂答案:AC5.某高级脂肪酸(饱和)25.6 g恰好与50 mL 2 mol/L氢氧

11、化钠溶液完全中和,这种脂肪酸的分子式是_。它跟甘油反应后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C16H32O2 催化剂6.甘油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取硝化甘油C3H5(ONO2)3,写出由NH3、空气、油脂(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甘油酯)、水和NaOH为原料制取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答案: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7.将肥皂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往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H2SO4,有_产生,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则有_产生,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HC17H35COOC17H35COOHCa22C17H35COO=(C17H3

12、5COO)2Ca第四节 蛋白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初步了解蛋白质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使学生了解酶的特性与广泛的用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蛋白质的组成1.组成元素:C、H、O、N、S、P2.氨基酸:3.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二、蛋白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NH2碱性 -COOH酸性两性:写出甘氨酸与NaOH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酯化反应写出甘氨酸与乙醇酯化的化学方程式:缩合反应: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消去一个水分子,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叫肽。如两分子氨基酸可缩合成二肽:写出丙

13、氨酸缩合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2。盐析(175页实验7-6)在盛有鸡蛋白的试管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叫盐析。在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混合物中,加入NaCl,高级脂肪酸钠就会析出。这也叫盐析。特征:可逆、物理变化用途:分离、提纯蛋白质如:蛋白质中混有NaCl,如何使蛋白质与NaCl分离?用盐析。3.变性紫外线、酸、碱重金属盐、加热、苯酚、酒精蛋白质溶液变性凝结特征:不可逆、化学变化.因为重金属盐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因此重金属盐有毒。.误服重金属盐后,可服用大量牛奶、蛋清、豆浆等高蛋白的物质,以减少重金属盐对人体蛋白的作用。4.颜色反应若给加浓HNO3变性后

14、的蛋白质加热,变成了黄色。5.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三、酶特性:专一性 高效性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四、蛋白质的用途1.夏天沾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不宜用热水洗涤?2.如何证明一块布料是真丝还是人造丝?3.我们做实验时,有时手上皮肤出现黄色斑痕,你能解释可能是接触了什么药品吗?答案:1.汗中有少量蛋白质,遇热会变性凝结,再继续氧化而变黄。2.蚕丝是蛋白质,而人造丝是粘胶纤维,可用灼烧时气味的不同加以鉴别。3.可能是接触了浓硝酸。因为皮肤是蛋白质,遇到浓HNO3会发生颜色反应而变黄。参考练习1.关于蛋白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

15、液,蛋白质析出,如再加水,蛋白质又可溶解C.鸡蛋清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D.天然蛋白质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答案:B2.下列物质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是氨基酸 淀粉酶 多肽 蛋白质A.B.C.D.答案:D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A.滴加浓HNO3B.滴加浓H2SO4C.滴加酒精D.灼烧答案:D4.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棉织品 毛织品 腈纶织品 蚕丝织品 涤纶织品 人造棉A.B.C.D.答案:B

16、5.用一种化学试剂鉴别NaAlO2溶液、Na2SiO3溶液、鸡蛋白溶液、纯碱溶液、蔗糖溶液等五种无色溶液,可用_作化学试剂。答案:浓硝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练习一选择题:除3、5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外,其余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务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于题后答题栏内1、有关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C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物质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2、蔗糖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可发生的反应是( )水解反应,脱水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A B C D3、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7、A互为同分异构体 B化学性质相同 C碳、氢、氧的质量比相同 D都属于糖类4、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5、下列化合物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A氨基乙酸 B碳酸氢钠 C氯化铝 D苯酚钠【点拨】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总结: 单质:如Al,Zn 两性氧化物:如A12 O3,ZnO 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Zn(OH)2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NH4)2SO3,(NH4)2S具有双官能团的有

18、机物:如氨基酸,蛋白质,6、如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7、由CH3CH2CH2OH制备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至少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当中的( ) A B C D8、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 )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污染海洋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造成海难事件 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A B C D选择题答题处 _班 姓名_题号12345678答案DACDDABCBA二填空题:将答案直接写在题目对应空格内9、 (1)被涂在手术伤口表面,在数秒钟内发生固化(加聚)并起粘结作用以代替通常的缝合,形成一种性能优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写出该化合物固化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解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C=C双键,按聚合反应的原理分析,应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来形成高聚物。答案:(2)棉花纤维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960,每个分子中含有_个葡萄糖单元。答案:1080 (3)下列是一系列a一氨基酸:该同系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接近于_答案:857。10、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1)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