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的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1 1、要求学生掌握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农作物灌溉制度制订的一般方法,掌握了解农作物灌溉制度制订的一般方法,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制定中有关参数(如土壤含水作物灌溉制度制定中有关参数(如土壤含水量上下限、计划湿润层、有效降雨量、地下量上下限、计划湿润层、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等)的拟定方法;水利用量等)的拟定方法;2 2、掌握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制定、掌握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了解非充分灌溉原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
2、分生产函数的一般概念。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一般概念。3 3、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单一作物一次灌溉用水量和灌计算方法;单一作物一次灌溉用水量和灌区多种作物灌溉用水量;灌水流量与灌水区多种作物灌溉用水量;灌水流量与灌水率;灌水率图的绘制与修正。率;灌水率图的绘制与修正。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 (1)(1)强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理论强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理论( (概念、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等分类和计算方法等) )研究;研究;(2)(2)加强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在与外在影加强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在与外在影响因素及保障生
3、态环境需水量的途径与措响因素及保障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途径与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施等方面的研究;(3)(3)拓展生态需水量的应用性研究等。拓展生态需水量的应用性研究等。学习提纲学习提纲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 2 2、作物需水量的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估算(重点)(重点)主要讲授:主要讲授:1 1、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的概念;、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的概念;2 2、作物需水量的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估算:作物需水量是研究农田水作物需水量是研究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规分变化规律、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分析和计算灌溉
4、用水量等的依据之一。划和设计、分析和计算灌溉用水量等的依据之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1 1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植株蒸腾:植株蒸腾:作物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作物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中的现象。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中的现象。棵间蒸发: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深层渗漏:旱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旱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
5、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吸水层以下土层渗漏的现象。吸水层以下土层渗漏的现象。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所需要的水量。要的水量。1 1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作物耗水量作物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作物
6、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实际所消耗的水量。需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常以称实际蒸散量。常以 m m3 3 亩亩-1 -1 或或 mm mm 水层表水层表示。示。1 1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生态需水量应该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态需水量应该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的需水量,而并不是指单单的的生态系统的需水量,而并不是指单单的生物体的需水量或者耗水量生物体的需水量或者耗水量. 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
7、和棵间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蒸发蒸腾量” ,气象学、水文学和地理学中称为气象学、水文学和地理学中称为“蒸散量蒸散量”或或“农田总蒸发量农田总蒸发量”,国内也有人称之为,国内也有人称之为“腾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包含作物需水量包含生理和生态需水生理和生态需水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作物生理需水:作物生理需水:作物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作物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植株蒸腾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作物生态需水:作物生态需
8、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棵间蒸发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v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随着随着作物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也不作物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也不断增大,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当作断增大,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增加很快,叶面积物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增加很快,叶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峰;到作物成熟最大时,作物需水
9、量出现高峰;到作物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在整个作物的生育期内,植株蒸腾和棵在整个作物的生育期内,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两者互为消长。间蒸发两者互为消长。 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需水高峰期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段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段。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为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需水临界期或或需水关
10、键期需水关键期。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各种作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各种作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渡阶段,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缺水,会对产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缺水,会对产量产生很大影响。量产生很大影响。作物需水系数:作物需水系数:生产单位产量作物(如生产单位产量作物(如1kg1kg小麦)的需水量(小麦)的需水量(mm kgmm kg-1-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所能生产的产量所能生产的产量(kg/mm(kg/mm或或kg/mkg/m3
11、 3。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1 1)作物因素)作物因素 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不同;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不同;不同长势的作物需水量不同。不同长势的作物需水量不同。(2 2)气象因素)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
12、物的生长发育。 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会增加。水量会增加。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年份 降水量 零度以上积温() 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 土壤水分 (占干土重%) 蒸发量(mm) 需水量(mm) 1973-74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1974-75 179.4 2148.7 66.8 1434.0 18.5-36.0 894.
13、8 295.95 冬小麦生长期气象要素与需水量冬小麦生长期气象要素与需水量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3 3)土壤因素)土壤因素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主要有质地、颜色、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主要有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砂土持水力弱,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砂土持水力弱,蒸发较快,因此,在砂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蒸发较快,因此,在砂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土壤颜色而言,黑褐色土壤吸热较多,其土壤颜色而言,黑褐色土壤吸热较多,其蒸发较大,而
14、颜色较浅的黄白色土壤反射较蒸发较大,而颜色较浅的黄白色土壤反射较强,相对蒸发较少。强,相对蒸发较少。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蒸发强烈,作物需水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蒸发强烈,作物需水量较大;相反,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作物需量较大;相反,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作物需水量较少。水量较少。(4 4)农业技术)农业技术 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度。粗放的农业栽培技术,可导致土壤水分的无粗放的农业栽培技术,可导致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使效消耗。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使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层,这样可减少水量的消土壤表面
15、形成一个疏松层,这样可减少水量的消耗。耗。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也,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它是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它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所必需的重要资料,同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所必需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2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ETETc c的估算方法
16、有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法,的估算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法,另一类是通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另一类是通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ET0 0与作与作物系数物系数K Kc c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直接计算作物蒸发蒸直接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方法均为腾量的方法均为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即根据作物蒸,即根据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主要气象要素以及作物产量等实发蒸腾量和主要气象要素以及作物产量等实测成果,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测成果,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一)直接计算(一)直接计算1 1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或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或 值法):值法
17、): 水面蒸发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水面蒸发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因此可用水面蒸发量这一参数来计的相关关系,因此可用水面蒸发量这一参数来计算作物需水量:算作物需水量:ETETc c =E =E0 0 或或 ETETc c = aE = aE0 0 b b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为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与水面蒸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由实测资料确定,一般水稻田的发量的比值,由实测资料确定,一般水稻田的= 0.9= ,旱作的,旱作的= 0.3= 。一般水稻用一般水
18、稻用 值法比较好值法比较好。1 1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或或 值法值法):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2 2产量法:产量法: 作物产量反映了水、土、肥、热、气、作物产量反映了水、土、肥、热、气、光等因素的协调及农业措施的综合作用。光等因素的协调及农业措施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作物需水量将随产量的提在一定条件下,作物需水量将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高而增加。但是需水量的增加并不与产量但是需水量的增加并不与产量成比例,成比例,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 单位产量的需水量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单位产量的需水量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要进
19、一小,说明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而必须同时步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而必须同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其它条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其它条件。 2 2产量法(产量法(K K值法)值法):用作物产量计算作物需水量的表达式为:用作物产量计算作物需水量的表达式为:式中:式中:ETET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全生育期的需水量(mmmm););Y Y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kgkg亩亩-1-1););KK需需水系数(水系数(m m3 3kgkg-1-1),为单位产量的需水量。),为单位产量的需水量。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
20、腾量)的估算 对于旱作物,在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对于旱作物,在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高产的情况下,需水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高产的情况下,需水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大,用产量法推算较可靠。大,用产量法推算较可靠。 在生产实践中,习惯采用所谓在生产实践中,习惯采用所谓模系数模系数法法估算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即先确估算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即先确定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然后按照各生育定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然后按照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阶段需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一)直接计算(一)直接计算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二、作物需水量(蒸发蒸腾量)的估算 ETETi i = K =
21、 Ki i ETET式中:式中:ETETi i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K Ki i需水量模比系数,即作物各生育阶段需需水量模比系数,即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百分数,可以水量占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百分数,可以从试验资料中取得。从试验资料中取得。 阶段作物需水量阶段作物需水量ETKETii1001某一生育阶段 的作物需水量模比系数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土壤水分充足、地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和
22、宽度都大于200m200m)矮草地(草高矮草地(草高8-8-15cm15cm)上的腾发量)上的腾发量参照作物需水量参照作物需水量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有很多,最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的方法有很多,最著名的、应用最广泛的是著名的、应用最广泛的是PenmanPenman公式公式1000PPERPPETan实际需水量的计算实际需水量的计算)(0ETkETc作物系数:随作作物系数:随作物不同,随生育物不同,随生育阶段不同阶段不同参照作物参照作物需水量需水量实际作物实际作物需水量需水量思考题:思考题:1 1、解释作物需水
23、量、作物耗水量,有何区、解释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有何区别?别?2 2、解释作物需水关键期、作物需水系数、解释作物需水关键期、作物需水系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 3、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特点?4 4、解释参照作物。、解释参照作物。学习提纲学习提纲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主要讲授:充分灌水条件下主要讲授:充分灌水条件下灌溉制度的确灌溉制度的确定(定(重点)重点)(一)灌溉制度的定义(一)灌溉制度的定义灌溉制度:灌溉制
24、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适适时适量时适量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 (或水稻栽秧前或水稻栽秧前) )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灌水定额:灌水定额: 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灌溉
25、定额: 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单位: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单位:,m m3 3/hm/hm2 2。灌水次数:灌水次数: 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灌水灌水时间以作物生育期或年、月、日表示时间以作物生育期或年、月、日表示。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由于拟建灌区规划设计或已建灌区管理工由于拟建灌区规划设计或已建灌区管理工作的需要,灌溉制度一般都需在灌水季节前作的需要,灌溉制度一般都需在灌水季节前加
26、以确定,带有部分估算(预报)性质。加以确定,带有部分估算(预报)性质。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率为率为25%25%)、一般年(频率为)、一般年(频率为50%50%)和中等)和中等干旱年(频率为干旱年(频率为75%75%)及特旱年(频率为)及特旱年(频率为95%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1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27、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水的重要依据。2 2)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1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
28、经验与方法。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文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文年份,仔细调查这些年份不同生育期的作年份,仔细调查这些年份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物田间耗水强度mm/dmm/d及灌水次数、灌水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并由此确定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并由此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我国北方地
29、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调查调查 生育期灌溉制度 作 物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m3hm2) 灌溉定额(m3hm2) 备注 小麦 棉花 玉米 36 24 34 6001200 450600 600900 30004500 12002250 22503750 干旱年份 2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了多年灌溉试验工作,积累了一已进行了多年灌溉试验工作,积累了一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3)根据作物的生
30、理、生态指标制定)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 作物对水分的生理反应可从多方面反映作物对水分的生理反应可从多方面反映出来,利用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出来,利用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律作为灌溉的指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水分的需要。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水分的需要。 4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化(水田)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据,据,从对作物充分供水的观点出发从对作物充分供水的观点出发,
31、要求,要求土壤含水量降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土壤含水量降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保证作物充分供水。保证作物充分供水。 不同之处:不同之处: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需在田面维持一定深度的水稻不同生育阶段需在田面维持一定深度的水层,根系层土壤多数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应考水层,根系层土壤多数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应考虑稻田的深层渗漏问题(排水);虑稻田的深层渗漏问题(排水); 确定水稻灌溉制度时,应以淹灌水层深度的确定水稻灌溉制度时,应以淹灌水层深度的变化为依据。变化为依据。(一)原理:(一)原理: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制度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制度二二 、水量平衡法确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水量平衡法确定水稻的灌溉制
32、度我国水稻栽培主要采用育秧移栽方式我国水稻栽培主要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稻田灌溉稻田灌溉秧田灌溉秧田灌溉本田灌溉本田灌溉泡田灌溉泡田灌溉生育期内灌溉生育期内灌溉根据灌区当地条件采用根据灌区当地条件采用先进的育秧方法确定先进的育秧方法确定(一)原理(一)原理二 、水量平衡法确定水稻的灌溉制度 M M1 1:泡田定额;:泡田定额;h h0 0:插秧时田面所需水层深度:插秧时田面所需水层深度(mmmm););s s1 1: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期间的总渗漏量期间的总渗漏量(mm)(mm);e e1 1:泡田期水田田面平均蒸:泡田期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发强度(mm
33、/d),(mm/d),可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可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 t t1 1:泡田:泡田期日数(期日数(d d);); P P1 1:泡田期内的降雨量。:泡田期内的降雨量。1、泡田定额、泡田定额 M1 M1 = (h0 + s1 + e1 t1 P1) (mm) =0.667(h0 + s1 + e1t1P1) (m3/亩亩)在水稻生育期任何一个时段(在水稻生育期任何一个时段(t t)内,农田水)内,农田水分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分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h h1 1 P P m mWCWCd d= = h h2 22 2、生育期灌溉定额、生育期灌溉定额M M2 2h h1 1、h h2 2:
34、时段始、末田面水层深度(:时段始、末田面水层深度(mmmm)时段内的排水量时段内的排水量21hdWCmph水稻生育期内任一时段水稻生育期内任一时段农田水分变化图解法农田水分变化图解法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分处于适宜水层( (水田水田上限上限( (h hmaxmax) ),经过一个,经过一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限( (h hminmin) ),这时如果没,这时如果没有降雨则需进行灌溉,有降雨则需进行灌溉,灌水定额即为:灌水定额即为: minmaxhhm(一)农田水量平衡方程(一)农田水量平衡方程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
35、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根系层)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根系层)H H内内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三、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三、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K K= =ktkt,k k为为t t时段内平均每时段内平均每昼夜地下水补给量昼夜地下水补给量(mm(mm或或m m3 3/hm/hm2 2) );ETET= =etet, ,e e为为t t时段时段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需水量(需水量(mmmm或或m m3 3/ hm/ hm2 2)ETMKPWWWrt00 为了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土壤计划湿为了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
36、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通常要求不小于最小允许通常要求不小于最小允许含水量含水量minmin(或最小允许储水量(或最小允许储水量W Wminmin)和不大于最)和不大于最大允许含水量大允许含水量maxmax(或最大允许储水量(或最大允许储水量W Wmaxmax)。)。(二)原理(二)原理 当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或储当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最小允许值(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最小允许值(minmin或或W Wminmin)时,即需进行灌溉,以补充土壤
37、水分,)时,即需进行灌溉,以补充土壤水分,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例如某时段内没有灌溉也没有降雨,土壤计划湿例如某时段内没有灌溉也没有降雨,土壤计划湿润层也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储水量将润层也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储水量将降至下限,其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降至下限,其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二)原理(二)原理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计划湿润层(H)内储水量变化内储水量变化ETKWW0min 判断是否需要灌判断是否需要灌时段末的灌水定额(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3hm2或或mm) 则为(注意单则为(注意单位换算位换算): :keWWtmin0)(667minmaxminmaxnHW
38、Wm)(667minmaxminmaxHWWm(二)原理(大白话!)(二)原理(大白话!)n 什么时候灌什么时候灌n 灌多少灌多少比较比较0 ( W0 )与)与 min(Wmin)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某一特
39、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1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冬小麦、棉花、玉米各生育期较典型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冬小麦、棉花、玉米各生育期较典型的计划湿润层深度 1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生育期 幼苗期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冬小麦 计划湿润层深度 0.30.4m 0.40.5 m 0.50.6m 0.60.8m 0.81.0 m 生育期 幼苗期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棉花 计划湿润层深度 0.30.4m 0.40.6m 0.60.8m 0.60.8m 生育期 幼苗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40、 灌浆期 玉米 计划湿润层深度 0.30.4m 0.40.5m 0.50.6m 0.60.8m 0.8m 土壤适宜含水量: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maxmax与与minmin之间。之间。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生育期 出苗期 分蘖期 越冬期 返青-拔节期 拔节期后 冬小麦 土壤适宜含水量 稍70% 稍70% 70%左右 6070% 7080% 生育期 播种期 苗期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成熟期 棉花 土壤适宜含水量 70% 5570% 6070% 7080% 5570% 生育期
41、 播种期 苗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灌浆成熟期 玉米 土壤适宜含水量 6080% 5560% 6070% 7075% 70%左右 2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土壤含水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土壤含水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1)既不产生深层渗漏,又要满足作物对土壤空)既不产生深层渗漏,又要满足作物对土壤空气含量的要求,故气含量的要求,故一般可取为田间持水量一般可取为田间持水量。2 2)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土壤允许最小含水率)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土壤允许最小含水率 minmin 应应大于凋萎系数大于凋萎系数,以作物生长不受抑制为准,一,以作物生长不受抑制为准,
42、一般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计。根据经验取般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计。根据经验取60%60%左右的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比较适宜。左右的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比较适宜。(1 1)设计降水量)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25%、50%50%、75%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 类似)类似)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降水分
43、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及其出现的时间。及其出现的时间。3 3、有效降水量、有效降水量P P0 0(1 1)选择降水典型年的方法有三种:)选择降水典型年的方法有三种:a a)按)按年降水的频率年降水的频率选择典型年。因降水量选择典型年。因降水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尤其是在灌溉季节内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尤其是在灌溉季节内降水变差大的地区,雨情往往会不符合设计要求。变差大的地区,雨情往往会不符合设计要求。3 3、有效降水量、有效降水量P P0 0b) b) 按按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选择典型年。选择典型年。如果灌区主要作物的生长期大致相同时,用此如果灌区主要作物的
44、生长期大致相同时,用此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c) c) 按按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分阶段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分阶段选择典型年,例选择典型年,例如可以按干、湿季分别统计计算降水量发生的如可以按干、湿季分别统计计算降水量发生的频率。频率。P0 = P - P径径 - P渗渗(2 2)有效降水量的计算)有效降水量的计算有效降水:有效降水:能被田间作物有效利用的当地降水。能被田间作物有效利用的当地降水。一般认为小于一般认为小于2mm2mm(亦有认为小于(亦有认为小于5mm5mm)的降水)的降水对作物无实际意义,为对作物无实际意义,为无效降水无效降水;降水过大将;降水过大将产生径流和深层渗漏,此
45、两者也为无效降水。产生径流和深层渗漏,此两者也为无效降水。因此,有效降水量一般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因此,有效降水量一般采用如下公式计算:3 3、有效降水量、有效降水量P P0 0(2 2)有效降水量的计算)有效降水量的计算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下列简化方法求取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下列简化方法求取P P0 0: P P0 0= = PP 式中:式中:为降水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降水量、为降水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延续时间、土壤性质、作物生长降水强度、降水延续时间、土壤性质、作物生长状况、地面坡度及覆盖情况以及计划湿润层深度状况、地面坡度及覆盖情况以及计划湿润层深度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
46、条件通过实验确定。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条件通过实验确定。3 3、有效降水量、有效降水量P0P0 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其大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性质、作物其大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性质、作物种类、作物需水强度、气象条件、根系层土壤含种类、作物需水强度、气象条件、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等有关。地下水位越接近根系活动层,毛管水量等有关。地下水位越接近根系活动层,毛管作用越强,地下水补给量也越多。作用越强,地下水补给量也越多。4 4、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补给量 一般要通过田
47、间试验来确定地下水对农田一般要通过田间试验来确定地下水对农田的补给强度。地下水(或下部土层)对根系层的的补给强度。地下水(或下部土层)对根系层的补给可在实测两层间土壤含水量(或基质势)变补给可在实测两层间土壤含水量(或基质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土壤水分通量获得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土壤水分通量获得 。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的深度是不断变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的深度是不断变化的。若计算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无变化,化的。若计算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无变化,则则W WT T 项可设定为零;若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项可设定为零;若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较大,由于计划湿润层的增加,将增加部分有较大,
48、由于计划湿润层的增加,将增加部分有效水量,此时,效水量,此时,W WT T可近似按下式计算:可近似按下式计算:nhhWT)(6671212)(667水hhWT 5 5、计划土壤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可利用水量、计划土壤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可利用水量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于土壤中以供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于土壤中以供作物生育后期之用。播前灌水往往只进行一次。作物生育后期之用。播前灌水往往只进行一次。一般可按下式计算: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 (M M1 1) )的确定
49、的确定nHM)(6670max1HM水)(6670max1在采用水量平衡图解分析法拟定灌溉制度时,其步在采用水量平衡图解分析法拟定灌溉制度时,其步骤为:骤为:1)1)根据各旬的计划湿润层深度根据各旬的计划湿润层深度H H 和作物所要求和作物所要求的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求出的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求出H H 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W Wmaxmax及下限及下限W Wminmin,绘于图上。,绘于图上。(五)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五)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2)2)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 (ETET)
50、)累积曲线,由于计划累积曲线,由于计划湿润层加大而获得的水量湿润层加大而获得的水量( (WTWT)累积曲线、地下水)累积曲线、地下水补给量补给量( (K K ) )累积曲线以及净耗水量累积曲线以及净耗水量( (ETETWTWTK K) )曲曲线。线。3)3)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P P0 0,逐,逐时段绘于图上。时段绘于图上。4)4)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W W0 0, ,逐逐旬减去旬减去( (ETET- -W WT T - -K K) )值,即至值,即至A A点引直线平行于点引直线平行于( (ETET
51、- -W WT T- -K K) )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再加上降雨入渗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再加上降雨入渗量量P P0 0,即得计划湿润土层实际储水量,即得计划湿润土层实际储水量 ( (W W) )曲线。曲线。5)5)当当W W曲线接近于曲线接近于WminWmin时,即进行灌水。灌水定额时,即进行灌水。灌水定额的大小要适当,不应使灌水后土壤储水量大于的大小要适当,不应使灌水后土壤储水量大于WmaxWmax,也不宜给灌水技术的实施造成困难。灌水,也不宜给灌水技术的实施造成困难。灌水定额值也象降雨入渗量一样加在定额值也象降雨入渗量一样加在W W曲线上。曲线上。6)6)如此继续进行,即可得到全生育期的各次
52、灌水如此继续进行,即可得到全生育期的各次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7)7)生育期灌溉定额生育期灌溉定额M M2 2=m m,m m为各次灌水定额。为各次灌水定额。根据上述原理,也可列表计算,计算时段采用一根据上述原理,也可列表计算,计算时段采用一旬或五天。计算也十分简便。旬或五天。计算也十分简便。 把播前灌水定额加上生育期灌溉定额,即得旱作把播前灌水定额加上生育期灌溉定额,即得旱作物的总灌溉定额物的总灌溉定额M M,即:,即:M M M1+ M2M1+ M2 按水量平衡方法估灌溉制度,如果作物耗水量和按水量平衡方法估灌溉制度,如果作物耗水量和降雨量资料比较精确,其
53、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降雨量资料比较精确,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对于比较大的灌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应对于比较大的灌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应分区制定灌溉制度,并与前面调查和试验结果相互核分区制定灌溉制度,并与前面调查和试验结果相互核对,以求比较切合实际。对,以求比较切合实际。思 考 题1、试述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和确定方法?2、试述旱作区水量平衡方程中各要素的含义及用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步骤?3、某一时段灌水定额如何计算?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 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指灌溉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的种植情况、土壤、水 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灌溉用水量的大小直接 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一、设计典型年的确定一、设计典型年的确定 农作物所消耗的水量主要来自灌溉,降雨和地下水每年灌溉用水量与降雨量有关。1、设计典型年:由于降雨量在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各年的灌溉用水量差异很大。因此,需确定一个特殊的水文年份,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2、设计典型年的灌溉制度根据:设计典型年的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来的灌溉制度称为设计灌溉制度,相应的灌溉用水量称为“设计灌溉用水量”。利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不同干旱程度的典型年份,中等年(降雨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云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房屋购买与配套设施安装合同
- 2025版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提升方案合同
- 2025出租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城市综合体租赁服务
- 2025褚之与吴刚的离婚协议书及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合同
- 2025年度砼工程劳务分包与进度控制合同
- 2025年度水泥井盖绿色环保认证采购合同约定
- 2025年度文化创意园场地租赁及配套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度柴油油品批发与零售价格指数合同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解读课件
- 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H公司订单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精益管理看板
- 汽车产品初期流动管理计划
- 《战略资源稀土》课件
- 《过程审核讲义》课件
- 中医内科学虚劳培训课件
- DB41T 2086-2020 加油加气站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