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 在带来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 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各方必须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保护和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 , 减少 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 展。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生态环境 ; 协调发展自 20 世纪八十年代 , 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 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08 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 385 亿人次, 乡村旅 游收入达到 573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到 495万人, 间接就业、季节性 就业达到 1,840 万人。然而 , 在乡村
2、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 ,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 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为此 ,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已成为乡村旅游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一、乡村旅游及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 , 利用乡村 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 , 通过 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 , 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 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它的生命线是乡村性 ,表现为乡村性的建筑、 服饰、食品、田野、 果园、环境等自然物质方面和乡村的民俗传统、 乡风乡貌、语言文化、 制度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 ,也即原生态的或乡
3、村性的生态环境 , 包括 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时代使命, 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 , 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 生活的满足 , 同时也是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渴望远 离喧嚣的都市、回归淳朴的自然 , 由此形成了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 动力; 二是农村谋求脱贫致富 ,缩小城乡差别 ,由此构成了乡村旅游强 大的供给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目前已形成多种模式 , 根据全国乡村旅 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我国乡村旅游将形成领域宽 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 ,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
4、 要载体 , 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 大目标。由此可见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充满机遇 , 前景广阔。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关系分析自乡村旅游产生之时 起,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注定是不可割裂的 , 他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 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根基 ,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 乡村旅 游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而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非常深远的 , 是二者关系中的最主要方面 , 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一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共进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性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核 , 是乡村旅游的拉力源。 乡村旅游
5、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乡村独有的人居环境、 田园 风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生产活动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要素。大凡乡村旅游都是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人文生态景观丰富 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桃花村乡村旅游就是发端于曼妙 娇艳的遍野桃花 ; 张新场村乡村旅游则因楚国高等级贵族古墓葬熊家 冢而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得好的地区 , 也都因有良好的乡村性生态 环境, 如四川郫县友爱乡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园艺、盆栽、林果的基础 上嫁接乡村旅游 ; 浙江省淳安县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民 俗、节庆发展乡村旅游 ; 云南省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 , 因地制宜、
6、因势利导 , 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多种不同发展模式。2、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 ; 同时, 乡村旅 游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 , 当地政府和农民有能力对旅游环境资源 进行投资 , 提高资源环境质量。1 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处于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中心层次 , 也是乡村 旅游吸引物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没有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 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 丰富多样的动 植物资源 , 乡村旅游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乡村旅游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不能被破坏、不能被 挪作他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推行绿色生产、 保护
7、农田、保护野生动 物、关闭土法工厂和采矿厂等 , 有效地保护富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2促使乡村人文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改善。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品位提升、内涵延伸的着力点 , 乡 村旅游开发主要就是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乡村人文生态环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 比如古迹、古镇、古建 筑、饮食、语言、服饰、特产、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魂宝 , 是深深吸引乡村旅游者眼球的尤物 , 能带给旅游者极大的体验、教育、休闲、娱乐享受。没有开发乡村旅游之前 , 这些丰富资源可能会被埋没、 不受重视、 遭受人为破坏或经历风雨摧残而日益破败、凋毁 , 其巨大价值白白闲 置或流失。许多乡
8、村旅游地正是认识到这一点 , 一些传统的、土得掉渣的东 西被视如珍宝 ,有效地被保护起来 ,如对历史古迹、 古镇、古建筑进行 复古修缮,对当地传统习俗、特色有意识地加以保护 , 对那些濒临淘汰 的民族手工艺加以继承和延续。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 , 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得以最大程 度地被保护起来。3 促进村容改善。一是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乡村旅游就有了动力、能力和积极性去翻修或新建住房 , 就 能主动要求改水、改电、改厨、改厕 , 就有了村镇整体规划的愿望 , 于是一些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村镇应运而生 , 乡村旅游地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二是交通越来越畅通。过去乡村交通的典型
9、特征是羊肠小道、泥泞崎岖、坑坑洼洼 , 外 面的进不来 , 里面的出不去 ;开发乡村旅游后 ,这种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乡村旅游地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 且基本改道拉直 ; 三是绿化走进 乡村人家。过去绿化似乎只是城市的专利 , 乡村就是土里土气。开发乡村旅游后 , 人们在村落道路两旁植树 , 在自家庭院种花种 草,美化家园 ,努力营造出更加清新、优美的村容村貌 ,绿化在乡村愈 益受到青睐。4 促进乡村文明程度提高。一是掀起了农民求知热。受乡村旅游的外来影响以及从业素质需要 , 学文化、学技术成了 农民的自觉行动 , 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 , 甚至外语和电脑 ,互联网也 已进入一些农民家庭 ,
10、成为他们收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 二是农 民环境意识大大提高。可观的收益使农民认识到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 也意识到环境的 重要性, 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由从前的不感兴趣、不关心发生 重大转变 ,环境保护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 , 注重卫生健康也成为农民 的一种生活习惯 ; 三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明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外来和示范效应明显促进了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更 新和开放 ,农民乐意尝试和接受新的生产方式方法 , 提高生产技术水 平; 也有意识地参照城市模式改掉陋习 ,养成卫生习惯 , 形成文明化的 生活方式; 四是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活积极性提高 , 乐观热情,热爱家园,
11、在旅游乡村 ,人与自然显得日益和谐。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滞后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没有优越的乡村性生态环境 , 乡村旅游自然难以启动。 启动了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力保护和建设 , 则乡 村旅游必定难以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 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对生 态环境的足够重视 , 面对急剧膨胀的相对于未开发旅游之前的成倍数 增加的人流、物流、车流所带来的各种污染无所作为 , 特别是农家乐 旅游, 普遍存在污染排放无节制、无处理的情况。如武汉市梁子湖因湖泊周边的旅游宾馆饭店和农家乐的污水 , 以 及水上游览活动船舶的油类污物直接排入湖
12、中而受到污染 , 有旅游经 营活动的东侧水域水质明显较无旅游经营活动的西侧水域差 , 这样不 仅使得人们对旅游地的环境印象大打折扣 , 而且还要为先污染后治理 付出巨大代价 , 可能形成被动保护局面。此外, 开发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乡村性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挖掘、 加强建设 , 也极易失去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如果不突出 , 乡村旅游很难持 续兴盛。如湖北荆州市桃花村乡村旅游由于缺少深度开发 , 只能在桃花盛 开的前后若干天形势火暴 ,而一年中的其他 300多天游客无几 ,非常 冷清。三乡村旅游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乡村旅游往往肩负当地以旅扶贫、以旅促农的重任 , 在经济增长
13、 的赶超心态下 ,极易短视 , 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若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未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 , 忽视环境影 响评价与区域规划 ,缺乏科学管理、监控, 将导致生态环境诸多负面效 应。1、乡村自然环境压力增大。主要表现为 1 环境承载力超标。每个旅游地具有明显的游览时间集中性 , 每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 环境承载力。外来人数增加 , 意味着环境承载量扩大 , 对环境产生负影响 , 环境 效益逐渐减少。当旅游人数的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时 , 旅游环境将遭到破坏甚至 严重衰退。2 大量污染物产生。乡村旅游带来陡增的人流、 物流,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 严重污染水 体、土壤、植被、大气。一是固体废弃物
14、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 , 包括各类塑料制品及包装物塑料袋饮料瓶、 快餐饭盒等 ,还有炉渣、煤灰、废纸、口香糖等 ; 旅游区内的饭店、旅 馆产生的有机垃圾 , 包括剩茶剩饭、瓜果皮核、菜根菜叶、人畜禽粪 便、动物尸体等 , 这些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 , 则对水体、 土 壤、植被等都将产生严重污染 ; 二是废水污染。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或房屋周围 , 直 接污染水体、土壤和植被。3能源和水等资源消耗量大 , 存在浪费现象。 大量客流、车流的进入 , 旅游地水、电、燃料、日用品、粮食等 用量大增, 而且大多处于无节制状态 ,生活资源压力大 ,有悖于节约型 社会建设精神
15、。2、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 饭店、宾馆和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会导致旅游 区的自然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洪灾频 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生态遭受重创 ,建设过程中过多使用推土机、 挖掘机, 有的 干脆先将现状夷为平地 , 再重新挖湖堆山、种树铺草、亭台楼阁一应 俱全;或盲目模仿城市园林绿地的造景手法 ,追求高档次、大投入 , 或 南辕北辙, 北方地区模仿江南景致 ,南方地区模仿蒙古牧区景观 , 对现 有地形、植物、池塘、衍生物等进行大肆破坏。旅游者过度地利用脆弱的自然环境 , 对自然生态也是一种严重摧 残, 如在旅游地过分践踏草地致使野草死亡 ,随意拍照、喂
16、食和参观野 生动物会极大地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乡村旅游与乡村生 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 , 互促共进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 要求我们必须正 确有效地规避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 关键的是要保护和建设好乡 村生态环境 , 减少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乡村旅游各方共同努力 ,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前提 ,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一地方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 政府必须担 负起统领者的重任 , 发挥好管理协调作用。首先, 要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划。 二者的协调,要求规划先行
17、 ,并在其指导下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政府部门要充分调查和研究 , 对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承载 力和市场潜力进行科学论证 ,做好乡村旅游环保评估 ,突出环境效益 , 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 , 准确进行乡村 旅游的功能定位和产品开发。第二,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 ,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环保法规 体系, 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管 ,以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 方向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 要加强乡村旅游的有序引导和扶持。要严格项目审批、环评、环保治理等制度 , 强化动态监督管理 ; 加大生态环保的宣传和教育 ; 推进环保节能 , 支持节能节水减排 , 倡导
18、 低碳旅游方式 ;对乡村旅游环保投入给予必要扶持 , 重点是环境管理 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 构建行之有效的协调 和监督机制 , 可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门工作组 , 形成乡村旅游环保工 作合力。二乡村旅游地必须坚持绿色环保、内涵型经营。各乡村旅游地经营者包括企业、 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作为直接影响 和作用于乡村生态环境 , 他们是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措施的身体力行者 肩负着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因此,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坚持生态环保经营理念 , 不断提升自身 环保意识和素质 , 积极配合当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 , 不乱排乱放废弃物 ,节约用水、节约能源 , 积极利用新能
19、源、新材料 , 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 ,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 创建绿色环保乡村 游; 要以身作则 , 引导和监督游客行为 ,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可于旅游 地入口、景点及设施边缘等重要场所树立醒目警示标牌 , 适时恰当地 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乡村旅游地应密切关注景区游客容量 , 协调好游客集中期 间的各项工作 , 使游览活动处于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此外,乡村旅游不能只向自然环境要效益 , 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其 文化内涵 ,以丰富深厚的文化生态提升乡村游的魅力 , 实现可持续发 展。三乡村游客应加强环保自律。游客作为乡村旅游的消费者 , 其行为方式同样直接影响和作用于 乡村生态
20、环境 , 是外来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 , 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更要靠广大旅客支持,游客应该提高意识 ,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地规章制度 , 自觉保护生态 环境。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旅游局就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公 开征求意见 2009722 蒙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 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73 邓明艳 , 曾菊新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 保护机制研究 特区经济 ,200910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 肺 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21、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 HAP 中以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
22、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 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 ICU 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诊断】 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
23、肺炎。 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新近出现的咳嗽、 咳痰 ,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 伴或不伴胸痛。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WBC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
24、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需要机械通气 ;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 50%; G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呼吸 频率30次/min;PaO2/FiO2 2007年 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100 X 10gL)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
25、6 C)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 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 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 HCAP 的病人范围 : 在 90d 内因急 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F的范畴内。【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 吸
26、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 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 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重症 CAP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肺炎链球菌为重症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 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
27、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 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 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 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 9 倍。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 生率可
28、高达 25%,约 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 死亡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 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 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 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 表现为明显的中 毒症状。胸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
29、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 40%50%。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 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 2%30%,肺炎衣原体占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 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 别是肺炎链球菌。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
30、 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 原患有心肺疾病、 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 为 2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 33%,呼吸困难为 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 心肌 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
31、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 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 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 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 咳 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 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 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 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
32、 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 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 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 “毛玻璃 ”样表现。但 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辅助检查】1.病原学: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 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
33、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 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 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 24小时内采血标本 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 CAP 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包生产的物流与配送方案
- 生猪肉品包装与市场营销方案
- 洞察2025年二手奢侈品市场交易活跃度解析消费者心理需求报告
- 商业综合体施工进度计划与措施
- 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肝母细胞瘤手术:社会支持和患者互助组织的角色与贡献
- 202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创新教学案例计划
- 地铁消防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快乐硬笔书法教学课件
- 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隔离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报告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考试大纲
- 中老年唱歌教学课件下载
- 主城区积水易涝点排水防涝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早期现代舞课件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北师大新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除法的应用(二)》教案
- 口腔医保政策解读
- 2024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表格式
-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设计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