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等):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 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4)理解化合反应的左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英现象的描述。2、化合反应的定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教学工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
2、氧气)、燃烧匙、洒精灯等。药品: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教学方法】:讲授法【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化合反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氧气的有关知识教学情景导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你了解氧气吗?你知道氧气有什么样 的物理性质吗?你知道医院中放氧气瓶的原因吗?教学过程设讣问题情景: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几乎保持恒立?2. 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3.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 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
3、上)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66页的部分内容。师生整理: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比空气的密度大4、有三态变化,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 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表格中。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反应物、生
4、成物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交流与讨论:1.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铺一层细砂或留少疑水,你能解释原因吗?2. 碳和铁这两种物质,都在氧气中燃烧,从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种类和数目来看, 两者有什么共同点?3. 是不是所有物质与氧气反应都这么轰轰烈烈”,如果有反应不剧烈的,请同学们 举例说明。4. 通过上而的学习,你认为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铁和氧气、碳和氧气的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师生总结:1、氧气是一
5、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化合反应课堂板书设计认识氧气来源、物理性质9用途化学性质练习作业设计1、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用金属镁做照明弹原料;用红磷做烟幕弹原料:用硫磺燃烧杀菌消毒:用氧气供登山者呼吸A. B. C. D.答案及解析:C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这四个反应都是化 学反应,所以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2、收集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排水法,瓶
6、口向上,导管伸入集气瓶底B.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C.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中部D.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答案及解析:B 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口要在集气瓶口部:用向上排气法 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燃烧::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及解析:(1)铁+氧气上遽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 碳+氧气上進二氧化碳:化合反应(3) 蜡烛+氧气上塑 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4、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途,氧气的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了氧气的
7、性。答案及解析:供给呼吸支持燃饶 氧化5、在做铁幺幺的燃烧实验时,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防止集气瓶破裂。某同学在做这个实脸时,未能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答案:放水或铺沙子:集气瓶中氧气的量太少或没有用火柴引燃解析:在做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放水或铺沙子,目的是为了防I匕热的生 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如果未能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是氧气的量少,不足以 使铁丝燃烧或没有用火柴引燃等。教学反思3. 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英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 元素
8、周期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火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介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实验室用髙镭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火火原理和方法,防爆措施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及意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对二氧化猛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用髙镭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着火点,燃烧、
9、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火火方法的确左元素概念的建立【复习的目的要求】1.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2. 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岀这些反应的实验 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3. 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4. 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槪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 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5. 能说出催化剂的左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6
10、. 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理解)。7. 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髙镭酸钾、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査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8. 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9. 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10. 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11. 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 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12. 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13. 知道什么是着火点,
11、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14. 懂得火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15. 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认识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16. 知道爆炸的利与弊(了解)。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识。17. 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了解),初步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18. 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19. 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岀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20.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能说出常见的具体元素属 于哪类元素(了解)。21. 能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泄元素(了解)。22.
12、能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识别单 质、化合物、氧化物(理解)。【知识网络】1. 通过实脸测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掌握从混合气体 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龙其含量的方法。牢气2空气的组成3空气质量日报。4. 氧气、氮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气性 氧的信厂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和氧气 的制 ?u-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氧气。2.催化剂教学方法3.分解反应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
13、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础知识总结: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 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岀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14、淸石灰水变 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0)塑二氧化碳(C0;)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一一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0J)业四氧化三铁(Fe,0:)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疑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烷剧烈,发岀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淸石灰水变浑浊 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
15、:石蜡+氧气(0J空1二氧化碳(COJ) +水(H=0)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饶(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岀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0J 氧化镁(MgO)r(5)铜幺幺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线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0J)匕 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0:)M 五氧化二磷(po)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
16、.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泄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 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饶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 小成正比;(3)物质燃饶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 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N是燃饶现象,如缓慢氧化。二
17、、氧气的用途1.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介绍:(1 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 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 的氧气只是大于40%:(2)用氨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 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 的血滋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 血管,引起病变。制取氧气1.
18、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忝葡萄糖+氧气2.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r氮气空气除去.:氣化硕.干燥空瓷5液态空气升韶196CI液态氧升温(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 实验室制法(1)髙镭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镭酸钾(KMiOJ -M 镭酸钾(K:MnOJ +二氧化猛(MnO=)汁氧气(0J)b. 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髙锈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
19、,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 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岀水而,然后熄火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 管。c. 实验步骤: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巻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20、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鎰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比0二)水(HQ) +氧气(0=)b. 注意事项:r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而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 颈漏斗中逸出: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而不持续下 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亡)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朿,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
21、,选用髙猛酸钾制氧气装豊;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 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补充练习测试题(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2)用氧块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烘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 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髙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 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从液态空气、高镭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 学变化?为什么?(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
22、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我从以下几方而谈谈自己对本课 题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具体学习物质性质的内容,教材把它放在本书第 三章第一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 做铺垫。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而的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 模式。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图片作补充,从中归纳出氧气 的用途。本节课从学生熟悉
23、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一一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 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二.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以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氧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初一生物 中已经接触过氧气,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是初中生的 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彖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 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三. 教学目标1.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2.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
24、中燃烧的现象,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 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4.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5.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2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3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五、学法的指导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指导学生先按色. 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 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对氧气的化学性 质,引导学生进
25、行有目的的去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铁和蜡烛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 次得到升华。六、教学方法根据课标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 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七、教学程序设计我采用课前实验探究,引入新课,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1 新课引入: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放入木条 前后的现象不同),木条燃烧的更旺,大家知道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吗?这瓶气体是在空 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以上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兴 趣,
26、同时让学生知道如何检验空气和氧气,初步认识对比在实验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2. 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岀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请学生结合课本来了解氧 气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 溶解性等几方而进行的。3实验探究,了解化学性质通过课堂中的几个实验,知道了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以木炭.石蜡、铁丝为例 通过观察实验完成课本表格,教师进行指导,突出目标中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学法指导。然后 要向学生说明铁幺纟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其目的是突出安全教 冇,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
27、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 谨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总结出氧气的 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4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通过比较本节课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指出下列文字表达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 学生初步形成槪念的辨析。教师陈述引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为了使学生能正确 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至于把两者混淆,用多媒体设计成数学的相交,让学生更容易 记忆。5 问题引入用途通过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髙 度认识性质决左用途,用途反映性质这一辩证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 材料上升到理论
28、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构建。在整个过程我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 助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手段.加强宜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6. 布置作业,持续学习必做题:课后习题第4、5题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我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岀了本肖课的重、难点以及一些实验操 作,对辅助教学起到一左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运用图片来反映一些氧气的用途,在讲解化合 反应与氧化反应时运用数学图表的形式能体现出它们区别与联系。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好,没有把课堂生成的资源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操 作中没有提醒学生,
29、可燃物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燃烧时,要由上到下缓慢伸入,在引导学 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指导不到位,还有由于时间关系没有通过一些练习来反应出本节课 的重点。谢谢!3. 2制取氧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 2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T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猛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 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4) 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
30、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 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 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猛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工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器材: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示意图:温度计:多媒体 视频:等.【教学方法】:做好实验34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四个实验,是本肖的关键所在,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但在实验前,由于学生独立实验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因此, 实验时要加强对
31、学生的指导。可以增加一个实验(5),用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镭,在 洒精灯上加热,试验有没有氧气产生。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哪些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 有氧气产生,哪些实验没有氧气产生。最后,启发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若 不加热,过氧化氢不能产生氧气。加入二氧化融后,立即产生氧气,氧气不是从二氧化镭中 生成的第(5)个实验证明了。实验(3)的氧气放完以后,过氧化氢已经消耗完毕,那么二氧 化镭是否还存在呢?实验(4)则可证明,二氧化锭还存在于试管内。由此推出二氧化镭本身不 产生氧气,但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又不消失,还能起催化作用,从而形成催化剂的 概念。了解二氧化徭能加快过氧化
32、氢的反应的速度,向学生介绍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英注意事项。2、收集装置及制气装置的选择。3、收集气体的方法及依据。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5、分解反应【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 观察实验3-4 T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通过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及阅读“知识示窗” 了解“催化剂”是怎么回事? 通过实脸3-5 了解髙锚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那些不同? 阅读课文,了解怎样工业制氧?教学情景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回答)。我们 在探
33、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使用了许多瓶氧气,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呢?(停顿一会儿,让学生回答)下而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一些相关的化 学知识。教学过程设计讲述你大概会觉得奇怪:空气里含有丰富的氧气,为什么常常还要制取氧气呢?这是由于 某些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活动需要纯的氧气,而不能用空气这种混合物代替,所以需要 制取氧气。板书3. 2制取氧气一、催化剂问实验室制取氧气需用什么药品?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进行 探究。观察活动实验3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的条件并填写实验现象和推论。实验编号观察到的现象推断(1)带火星的木条不会复燃无氧气放出(2)
3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讨论与交流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阅读课文中的“解释和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然后老师讲解并板书。板书过氧化氢水+氧气(HzOz)(H2O) (0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疑和化学性质在化 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所用的二氧化 镭。问请找出催化剂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何理解这些关键词?讲解催化剂槪念中的“改变” 一词的涵义可以是“加快”或“减慢”,在过氧化氢的分解 反应中,二氧化镭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还要记住催化
35、剂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书写其文字表达式时,应该将催化剂一一二氧化镭写在箭头上方,表示该物质 在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如还有苴他条件,则把苴他条件写在箭头的下方。阅读课文知识 视窗中的“汽车尾气催化剂转换器”,扩大学生知识而,加深对催化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 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活动实验35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1. 实验前,先强调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 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遵循的实验步骤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2) 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及如何检查:(3) 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中?塞紧胶塞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为什么);(4) 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为什么):(5) 怎样用酒精
36、灯给试管加热(应先移动洒精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加热, 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6) 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该在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7) 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并如何验证该气体是否已收集满;(8) 实验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开,再熄火洒精灯(为什么)。2.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对学生实验中有关药品的取用量、操作要点、装麗要点等问题 进行指导,并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3-5的“思考和讨论”。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板书二、实验室制氧气1. 反应原理加热或加入二氧化猛
37、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zO) (Oz)h加热(2) 髙猛酸钾猛酸钾+二氧化猛+氧气(KMnO4)(KzMnO4) (MnOz) (nOz二氧化猛“(3) 氯酸钾绿化钾+氧气(KCLO3)加热 (KCL) (02)2. 装置要点(1)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2) 导管不宜伸入试管内过长;(3) 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 1/3处:(4)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3. 操作步骤(1) 检:检査装置的气密性;(2) 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3) 固:把试管固左在铁架台上:(4) 点:点燃洒精灯加热;(5) 集:收集气体;(6) 移:将导气管移出水而;(7) 熄:熄灭酒精灯。4.
38、 收集方法(1)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5. 验满的方法取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6. 操作要点(1) 实验结束,应先移去导气管,后移洒精灯,以防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2) 如果所用药品为髙毎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防止加热时高徭酸钾随氧气 溅入导管;(3) 制备岀的氧气应瓶口向上正立放置在桌而上。问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讲反应前只有一种物质,反应后产物有多种,我们将这类反应统称为分解反应。关键字 眼:反应前是“一种”,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39、其他物质”。板书三、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英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时A+B讲前而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但在实际生活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大量的氧气, 不可能通过以上方法去制备,这样,产生的氧气量少,又浪费。我们知道空气的组成中,氧 气占21%,这是一个很大的氧气仓库,于是人们就想是否可以从空气中取得氧气。那么, 怎样从空气中得到大量的氧气呢?阅读课文工业制氧气和知识视窗,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板书四、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物理变化。课堂板书设计第二节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产生氧气?二.如何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三什么物质叫催化剂?练习作业设计一.知识积
40、累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镭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锭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镭发生化合反应C不加二氧化猛过氧化氢就不能分解生成氧气D.二氧化毎能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2.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改变苴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D.使用催化剂可增加产物的质量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镭制取氧气。实验前取2g二氧化毎,实验结束后,从剩余物中能回收二氧化镭的质量为()A.大于2g B.小、于2g C等于2g D.无法判断二.创新提高4. 通常状况下,过氧化氢为色的体
41、,而二氧化镭为色的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5. 下而是某同学探究二氧化镭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催化特点所做的 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I.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镭,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3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 实验后将二氧化镭回收、干燥、称
42、疑。II. 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2)(3)(4)(5)IH.实验结论:(1)二氧化猛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锈在反应过程中,貝质量和化学性资;在中,能.而本身的都的物质,叫做催化剂。答案:.l.D 2.D 3.C二氧化钱二.4.无液黑色固过氧化水+氧气5. IK 1)带火星木条未复燃 过氧化氢常温下不易分解(2)带火星木条复燃 过氧化 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3)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猛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 迅速分解(4)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毎仍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二氧化徭 可以重复使用(5)二氧化镭仍为2g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镭的质量和化学性
43、质都不发生 改变III. (1)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都不发生改变(2)化学反应改变苴他 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质疑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教学反思拓展1. 催化剂的左义与分类催化剂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在化学中,催化剂也叫做触媒,它 的立义是: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目前许多有机反应中,催化剂所担任的角色就不仅仅是改变反应速 度了,如果缺少了这些必要的催化剂,许多反应都不能进行。可见催化剂在化学中所占的 地位之重要。在催化剂这一大类物质中,绝大多数都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称为正催化剂。例 如Mn02能够使H
44、202急速分解。目前在日常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大都是正催化剂,这些正催 化剂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正催化反应如:H?0”2A1+3I2 2A1+ 4Cu2+a(NH4)2S2Os-2HI 2NH4HSO4 +Cu2+p(NH4)2S2Os+3KI (NH4)2SO4 + K2SO4+ KIb.正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还有一类催化剂与它正相反,可以减慢某一反应 的反应速度,称为负催化剂。除以上两种催化剂之外,还有一些物质若单独使用对于某种反应并没有催化作用,但却 能使催化剂的活性显著增强,这种物质叫做助催化剂,例如微量K20可以提高合成氨用的铁 触媒的活性。2. 二氧化镭
45、对氯酸钾的催化作用目前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仍未完全研究淸楚。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的催化作用有两种 解释:(1) 2KCIO3+4MnO2=2KC1+2M112O?2Mn2O7=4MnOz + 302 t “ 2KCIOs4-(4MnO2)=2KC1+3O f + (4MnOi(2) 2KCIO3+4MnO2=2KMnO4+C 12 f +O2 f ”2KMnO2=ICMnO4 十 MnOz+O: tICiMnO什CI2 = 2KC1 十MnOz+ 0: f o从上述两组反应可见,二氧化镭参加了反应,形成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反应后二氧化犠 又恢复原先的组成,性质及质虽:都没有改变,但加快了氯酸钾的分
46、解速度。3.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镭的混介物时,用排水法收集,为何会现岀白烟和闻到刺 激性气味?从上述2(2)可见,反应中可能有少量氯气逸出,因而使制得的氧气带有刺激性气味.3. 2制取氧气【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3. 2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镭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 理解分解反应的圮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 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4) 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疑分数。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
47、养学生的实脸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 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 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猛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工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器材: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示意图:温度计:多媒体 视频;等.【教学方法】:做好实验34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四个实验,是本节的关键所在,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但在实验前,由于学生独立实验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因此, 实
48、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增加一个实验(5),用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镭,在 酒精灯上加热,试验有没有氧气产生。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哪些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 有氧气产生,哪些实验没有氧气产生。最后,启发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若 不加热,过氧化氢不能产生氧气。加入二氧化锈后,立即产生氧气,氧气不是从二氧化锁中 生成的第(5)个实验证明了。实验(3)的氧气放完以后,过氧化氢已经消耗完毕,那么二氧 化镭是否还存在呢?实验(4)则可证明,二氧化锈还存在于试管内。由此推出二氧化镭本身不 产生氧气,但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又不消失,还能起催化作用,从而形成催化剂的 概念。了解二氧化徭
49、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的速度,向学生介绍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英注意事项。2、收集装置及制气装置的选择。3、收集气体的方法及依据。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5、分解反应【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 观察实验3-4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通过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及阅读“知识示窗” 了解“催化剂”是怎么回事? 通过实验3-5 T解高猛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那些不同? 阅读课文,了解怎样工业制氧?教学情景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回答)
50、。我们 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使用了许多瓶氧气,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呢?(停顿一会儿,让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一些相关的化 学知识。教学过程设计讲述你大概会觉得奇怪:空气里含有丰富的氧气,为什么常常还要制取氧气呢?这是由于 某些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活动需要纯的氧气,而不能用空气这种混合物代替,所以需要 制取氧气。板书3. 2制取氧气一、催化剂问实验室制取氧气需用什么药品?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对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进行 探究。观察活动实验3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的条件并填写实验现象和推论。实验编号观察到的现象推断(1)带火星的木条不会复燃无氧
51、气放出(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氧气放出讨论与交流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阅读课文中的“解释和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然后老师讲解并板书。板书过氧化氢k水+氧气卒(HzOz)(H2O) (O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 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所用的二氧化 锁。问请找出催化剂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何理解这些关键词?讲解催化剂槪念中的“改变” 一词的涵义可以是“加快”或“减慢”,在过氧化氢的分解 反应中,二氧化镭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
52、率。还要记住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书写其文字表达式时,应该将催化剂一一二氧化镭写在箭头上方,表示该物质 在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如还有北他条件,则把英他条件写在箭头的下方。阅读课文知识 视窗中的“汽车尾气催化剂转换器”,扩大学生知识而,加深对催化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 学生的环保意识。观察活动实验35用高锚酸钾制取氧气。1. 实验前,先强调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 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遵循的实验步骤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2) 要检査装置的气密性及如何检査:(3) 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中?塞紧胶塞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为什么);(4) 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为什么):(
53、5) 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应先移动洒精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疋加热, 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6) 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该在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7) 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并如何验证该气体是否已收集满;(8) 实验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开,再熄火洒精灯(为什么)。2.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对学生实验中有关药品的取用量、操作要点、装麗要点等问题 进行指导,并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3-5的“思考和讨论”。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板书二、实验室制氧气1. 反应原理加
54、热或加入二氧化猛“(1) 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zO) (O2).加热卩(2) 髙猛酸钾猛酸钾+二氧化猛+氧气(KMnO4)(KzMnO4) (MnOz)(nOz二氧化猛“(3) 氯酸钾 绿化钾+氧气(KCLOa)加热 (KCL) (02)+2. 装宜要点(1)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2) 导管不宜伸入试管内过长:(3) 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 1/3处:(4)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3. 操作步骤(1) 检:检査装宜的气密性;(2) 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3) 固:把试管固左在铁架台上:(4) 点:点燃洒精灯加热;(5) 集:收集气体;(6) 移:将导气管移出水而;(7) 熄:熄灭酒精灯。4. 收集方法(1)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5. 验满的方法取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6. 操作要点(1) 实验结束,应先移去导气管,后移洒精灯,以防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2) 如果所用药品为髙毎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防止加热时高锈酸钾随氧气 溅入导管;(3)制备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消防监督管理课件
- 森林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风湿免疫试题及答案解析
- 调度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实战技能测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目集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
- 2026届河南省六市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桑果苗春季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继电保护员中级考试重点难点解析
- 中职语文-病句修改专题复习【公开课】课件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指南课件
- 渠道维护工试题
- DB21T 3515-202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管道安装组对检查记录
- 初中生简历模板
-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监理制度
-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二手农业机械转让合同
- 眼的生物化学课件
- 索塔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