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劳动者任意解除权与劳动关系_第1页
深度解析劳动者任意解除权与劳动关系_第2页
深度解析劳动者任意解除权与劳动关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度解析:劳动者任意解除权与劳动关系节选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影响调查研究 以 四川企业为视角,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影响的调研报 告劳动者单方任意解除权概述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包括 单方约定解除和单方法定解除。单方法定解除是指法律上 有明确规定,当某种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依 据法律规定直接行使解除权,以达到消灭合同的目的。劳 动合同单方法定解除权分为三类:一般法定解除权、违约 法定解除权、任意法定解除权。一般法定解除权,即出现 法定情形致使合同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时,用人单位可依 法行使的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十一条规定了 若干法定情形,第四十二条则是对一般法定解除权的限制。 违约

2、解除权,即合同一方出现违约情节时另一方可行使的 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约时 劳动者享有的违约解除权,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劳动者违约 时用人单位的解除权。法定任意解除权,则是劳动者一方 独立享有的、对生效劳动合同不附条件地、根据自己的意 愿作出单方解除的权利。劳动法第三一条规定了劳动 者的任意解除权:“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 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中第三十七条则 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 因语序的不同有细微的意义差别。 劳

3、动合同法则调整了 语序,明确了“预先通知”是“任意解除”的充要条件。二、任 意解除权与违约责任表 7 中,863 家调查对象中有 505 家企 业在限选三项的选项中认为劳动者任意解除权是对劳动者 的过度保护。对企业而言,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按照劳 动合同法第三条,劳动者在合同期限未满的情况下行使 任意解除权,明显未履行合同义务,而不承担违约责任。 企业普遍认为劳动合同法彻底改变了 “违反劳动合同约 定者要依法承担责任” 的劳动法规则。劳动合同法二 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 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1任何企业都会面临员工“跳槽”的问题,跳槽

4、不仅限于高级技 术人员、管理人员也包括普通工人,前几年发生过的飞行 员集体辞职就是这类事件的典型。从企业立场看,员工离 职会给企业营运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关于 民事合同的法定任意解除权,在我国合同法中亦有规 定,该法在租赁合同、委托合同关系中规定任意一方均有 任意解除权;同时还规定承揽合同、货运合同、保管合同、 保险合同等合同法律关系中,法律授权一方在一定条件下 享有任意解除权。但是, 合同法同时也明确规定,行使 任意解除权的一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劳动合 同法规定的行使任意解除权的程序,即三十天预告期, 理论上是为了解决用人单位人员流失所发生的困扰,使其 有一定时间调整

5、生产与人力配置,不至于造成生产停滞。 但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得约定违约金,同时限制用人 单位收取保证金,不得扣留证件(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 。 实际情况是,员工有任何违约不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包 括不“提前三十日”,不以“书面形式”行使任意解除权,用人 单位也无法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虽然规 定有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规 定,但是一个对于员工没有任何硬性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一旦员工不辞而别,企业根本找不到人,更遑论要求赔偿。 即使能够追究员工,由于用人单位的损失证明取证困难, 追诉成本高,故大多也以企业隐忍放弃追诉了结。故而, 对于劳动者而言,是否忠诚履约劳

6、动合同完全取决于其道 德品质。座谈会中,至少有 74 家企业声称因为员工离职遭 受过经济损失,而只有一家企业表示曾经委托律师向离职 人员追诉过赔偿损失。三、任意解除权与劳动者人身依附 关系劳动者的任意解除合同权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劳 动者的地位相对用人单位(雇主)具有“从属性”,既人身依 附关系,包括人格和经济两个方面,法律赋于劳动者任意 解除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权。这种观点延袭工业时代“劳工处于被雇主掌控的地位”的观点,认为劳动条件和劳动 环境由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没有选择的权利。但事实上, 随着现代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自由、 平等和权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的主体地位不断

7、加强, 劳动关系也从“身份”向“契约发”生了巨大转变。劳动者 “跳槽” 离职现象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若再加之法律赋于劳动 者任意解除权,就会形成劳动者流动成本更低,随意性很 更的局面。调查问卷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调查企业员工主 动离职人数均数倍于企业解聘员工人数(由于各企业情况 不一,取平均值无实际意义,故此处未提供具体调查数据) , 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很多,而对于企业一方而言,若员工 没有违反企业劳动纪律与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企业没有 任意解聘员工的动机。调查显示, 84%企业在一般情况下选 择愿意与一线员工签订二次合同; 76%的企业在一般情况下 选择愿意与中高层管理与技术人员签订二次劳动

8、合同(见 表 12 、表 13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个特别的现象是, 相对而言,新员工普遍离职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工作地点 离城市中心较远的企业,很难留住青年员工,很多初次就 业的青年工人把第一份职业当作过渡阶梯。某企业反映, 5 年前高薪招聘了五十名大学毕业生,送到外地公司总部培 训半年,培训回来后不到一年离职的人员超过一半以上, 不到三年,只剩下一名被培训过的员工还在继续上班。下 表反映企业的劳动者的主动离职情况: 5-1 贵企业 2016 年 一线员工离职人员各工作年限比率约为(各企业离职率不 同,这是我们统计的调查对象的平均值) (表 14)5-1 贵企 业 2016 年中高层管理人

9、员与技术人员离职人员各工作年限 比率约为(各企业离职率不同,这是我们统计的平均值) (表 15 )表 14 、表 15 表明,企业职工离职的高峰在入职 前二年,由于新入职期间多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养的期间, 劳动者任意解除权“合法的违约”延伸出的另一后果是,劳动 者流动加快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受损,促使得企业对工 人进行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企业正缩减培训以减少员工 跳槽带来的损失,这代表着熟练工人的身价进一步提高, 而新工人的求职机会在降低。这带来一个恶性循环:企业 担心新工人离职率高而不愿意给新人更高的工资、更好的 福利,新人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离职跳槽就越多。企业之 间相互挖人,而不着力培训新人,这与劳动合同法通 过立法的倾斜保护以促进我国和谐稳定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