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核稿后_第1页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核稿后_第2页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核稿后_第3页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核稿后_第4页
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核稿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财库 2015 192 号, 以下简称新制度)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 度顺利过渡,现对财政总预算会计新旧制度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2015 年年终结账采用按原制度办理年终转账和结账, 按新制度记入新账的办法。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各级财政总 预算会计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会计 报表。(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 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原账编制 2015 年年终转账后的科目余额表。2.

2、 按照新制度设立 2016 年 1 月 1 日的新账。3. 2015 年年度终了后,原账中各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 进行调整, 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 作为新账各会 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是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 目,以及按照财政部印发的有关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补充规定增 设的会计科目。新旧会计科目对应关系参见本规定附表。4. 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6 年1 月 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三)相关资产、债务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于2015 年 12 月 20 日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提供核算反映股权、债 权、债务等所需的相关资料。(四)及时调整会计信

3、息系统。 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对 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调整, 正确实现数据 转换,确保新旧账务的有序衔接。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一)资产类。1. 货币资金的结转。新旧转账时,将原“国库存款”科目中的存款余额按是否实行 国库现金管理区分,属于实行国库现金管理的,转入“国库现金 管理存款”科目;其他的转入“国库存款”科目。将原“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中的存款余额转入“其他财政存款” 科目。采用原“其他财政存款”科目核算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的,应 将原“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余额中属于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的部分, 转入“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2. 往来款项的结转。 新旧转账时,应对原“暂

4、付款”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借 出款项的部分, 转入“借出款项”科目;其他部分转入“其他应收款” 科目。将原“与下级往来”科目余额转入“与下级往来”科目。对原“待 处理财政周转金”按规定程序报经核销后仍有余额的,将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3. 其他流动资产的结转。新旧转账时, 将原“有价证券”科目余额转入“有价证券”科目; 将原“在途款”科目余额转入“在途款”科目对;原“预拨经费”科目余 额进行分析,将其中符合新制度预拨经费规定的余额转入“预拨 经费”科目,将其中不符合新制度预拨经费规定的余额转入“其他 应收款”科目。4. 主权外债相关债权的结转。新旧转账时,债务管理部门应对主权外债相关债

5、权进行梳 理,区分政府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部分的应收本金、 应收利息、 应收费用以及政府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债权部分, 并将有关资料 转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债务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将原 “借出外债”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的部分转 入“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下的“应收本金”明细科目,属于政 府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部分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借方;将原 “应收外债利息”、“应收外债费用”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财政承担偿 还责任的部分转入“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下的“应收利息”明 细科目。同时,应按照转入“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的金额, 将原“净资产调整”

6、科目余额中对应金额转入“资产基金”科目下的 “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明细科目的贷方。5. 待发国债的结转新旧转账时, 将原“待发国债”科目余额转入“待发国债”科目。(二)负债类。1. 往来款项的结转。 新旧转账时,应对原“暂存款”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应 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的部分, 转入“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科目; 将属于应付代管资金的部分,转入“应付代管资金”科目;其他的 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将原“与上级往来”科目余额转入“与上级 往来”科目。2. 主权外债相关债务的结转。新旧转账时,债务管理部门应对主权外债相关债务进行梳 理,区分政府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部分的应付本金、 应付利息、

7、应付费用以及政府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债务部分, 并将有关资料 转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债务管理部门提 供的相关资料,将原“借入外债”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财政承担直 接偿还责任的部分转入“借入款项”科目下的“应付本金”明细科 目,属于政府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部分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 贷方;将原“应付外债利息”、“应付外债费用”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 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的部分转入“借入款项”科目下的“应付利 息”明细科目。同时,还应按照转入“借入款项”科目的金额,将原 “净资产调整”科目余额中对应金额转入“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下的 “借入款项”明细科目的借方。

8、按照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金额,将原“净资产调整”科目余额中对应金额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转 结余”科目的借方。省级以下财政总预算会计, 按照债务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资 料,将原“借入外债”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 的部分转入“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下的“应付本金”明细科 目,属于政府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部分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 贷方;将原“应付外债利息”、“应付外债费用”科目余额中属于政府 财政承担直接偿还责任的部分转入“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下 的“应付利息”明细科目。同时,应按照转入“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 科目的金额, 将原“净资产调整”科目余额中对应金额转入“待偿债

9、净资产”科目下的“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明细科目的借方。按照转 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金额,将原“净资产调整”科目余额中对应 金额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科目的借方。(三)净资产类。1. 各项结余的结转。新旧转账时, 将原“预算结余”科目余额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 转结余”科目;将原“基金预算结余”科目余额转入“政府性基金预 算结转结余”科目;将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科目余额转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结余”科目;将原“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 余”科目余额转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科目;将原“专用基金 结余”科目余额转入“专用基金结余”科目。2.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结转。新旧转账时, 将原“

10、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科目余额转入“预算稳 定调节基金”科目。3. 预算周转金的结转。新旧转账时,将原“预算周转金”科目余额转入“预算周转金” 科目。(四)收入支出类。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不需进行转账处理。 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类科目并进行账务 处理。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如有其他原账科目余额, 应当按照新制 度规定转入新账中相应的科目。 新账中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 应 将原账中对应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 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下 的相关明细科目。三、将原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一)资产类。1.关于原未入账的债权资产。新旧转账时,债务管理部门应当于 201

11、5 年 12 月 20 日前, 对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 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进行梳理, 将 有关资料转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债务管理部门 提供的相关资料, 将 2015 年 12 月 31 日前未入账的应收地方政 府债券转贷款、 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 确认记入新账有关科目的 期初余额。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借记“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贷记“资产基金 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2)借记“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应 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2.关于原未入账的股权资产。新旧转账时, 根据管理条件和管理需要, 股权管理部门应当 于 2015 年 12 月

12、 20 日前, 对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进行梳理, 将 有关资料转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股权管理部门 提供的相关资料, 将 2015 年 12 月 31 日前未入账的股权投资和 应收股利,确认记入新账有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借记“股权投资” 科目,贷记“资产基金股权投资”科目;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贷记“资产基金应收股利”科目。(二)负债类。新旧转账时,债务管理部门应当于 2015 年 12 月 20 日前, 对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应付地方 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其他负债进行梳理,将 有关资料转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按照债务管理部门 提

13、供的相关资料, 将 2015 年 12 月 31 日前未入账的应付短期政 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 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 其他负债确认记入新账有关科目的期 初余额。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应付短期政府债券”科目, 贷记“应付 短期政府债券”科目。2.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科目, 贷记“应付 长期政府债券”科目。3. 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借入款项”科目,贷记“借入款项”科 目。4. 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贷 记“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5. 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 贷记“应 付主

14、权外债转贷款”科目。6. 借记“待偿债净资产其他负债”科目,贷记“其他负债”科 目。财政总预算会计如有 2015 年 12 月 31 日前未入账的其他事 项,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记入新账有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四、会计报表新旧衔接(一)编制 2016 年 1 月 1 日期初资产负债表。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 按照新 制度编制 2016 年 1 月 1 日期初资产负债表。(二) 2016 年度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编制 2016 年的月度、 年度会计报表。五、其他事项(一)通过原“暂付款”、“暂存款”科目核算的国债转贷相关业 务,自 2016 年

15、 1月 1 日起,改为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科目核算。(二)通过原“暂存款”科目核算的收回财政存量资金相关业 务,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改为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三)尚未清理完毕的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资金,转入“专用 基金结余”科目。在清理期内, 相应资金收支通过“专用基金收入”、 “专用基金支出”科目核算。附表: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附表:新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补充 规 疋 会 计 科科会科会目计 目 计 编科编科 号目号目 名名称称101国库存款103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102其他财100国1库存款100国3库现金管理存款100财5

16、政零余额账户存款100其4他财121预拨经费1011预拨经费1036其他应收款*122 基-建拨款* 政存款国库现金管理存款有政存款1003*借出款项其他应104有100价6证券105在100途7款109待108发1国债111暂102价证券在途款待发国债006*收款与下级往来001与下级往来11131财政周转金放款132借出财政周转金收 5收 夕卜主债权禾U外息债转 贷 款143应收外债费用104应1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107股 1权投资102应2收股利负债类211暂 201应存1付款国库 集 中 支 付 结余*201其他应付款应付代管资金572212与上级201与2上 级 往 来往来213已

17、209已结1结报报支支出出J222借-入款223借-入财政周转金241借入外债2022借入款项*2027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2015其他应付款*242应202借付2入外款债项利息202应7付243应202主 权 外 债 转 贷 款 借付2入外款债项202应7付主权外债转贷款*200应付短期政府债券202应1付长期政府债券*202应6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204其5他负债类301预算结余305基金预算结余30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300 1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300政2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300国3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结余307315321322323用基金结余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财政周转基金

18、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净资产调整300专7用基金结余303预1算稳疋调节基金303预3算周转金300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5308资1 产基金308待2偿债净343资产四、收入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2金预算收入401 一400 一般1般预公算共收预入算本级收入405基400政406国 400国有3有资资本本经经营营预预算算收本入级收407专400专用7用基基金金收收入入408债404债务1务收收入入409债404债务2务转转贷贷收收入入411补401补助1助收收入入412上401上解2解收收入入413地401地区3 区间间援援助助收收入入414调402调入1入资资金金415调403动入1用预预算算稳稳疋疋调调节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节基金423 财 400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5425财政周转金收入五、支出类501 一 500般1般预公算共支预出算 本 级 支 出505基500政金2府预性算基支金出预算本级支出506国500国有3有资资本本经经营营预预算算支本出级支出507专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