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文档资料_第1页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文档资料_第2页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文档资料_第3页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文档资料_第4页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濉溪县医院濉溪县医院20152015年心脑血管事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件报告培训朱朱 博博20152015年年6 6月月2 2日日 2近四十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近四十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接近。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接近。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我国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导致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慢性

2、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又称慢性病,它是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又称慢性病,它是一类病程长、病因复杂而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的疾病类病程长、病因复杂而且有些尚未被确认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常见慢性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在我国常见慢性病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鉴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鉴于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率、高死亡于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这些疾病多有终生带病倾

3、向,对这些疾病的病,这些疾病多有终生带病倾向,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和防治也已远远超出临床范围,而需要应用研究和防治也已远远超出临床范围,而需要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发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因此,对这些慢性病又称之为慢展和防治规律。因此,对这些慢性病又称之为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性非传染性流行病。 4我国主要慢性病情况: 1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3次高血压普查显示:次高血压普查显示: 15岁以上人群中,岁以上人群中,1959年全国总患病年全国总患病3 000万人,患病率万人,患病率为为 5.1;1979年为年为

4、 6000万人,患病率为万人,患病率为7.7;1991年年为为9000万人,患病率为万人,患病率为11.9%。 目前我国现患高血压人口超过目前我国现患高血压人口超过1亿,每年新发病例亿,每年新发病例300多万。多万。 2.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1957年,我国城乡人口年,我国城乡人口心血管病死亡率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4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39.010万;到万;到1995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为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为87.910万,脑血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管病死亡率为129.910万;现存脑卒中患者万;现存脑卒中患者600万,每万,每年新发年新发15

5、0万。现存的万。现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有万脑卒中患者中有75%不同程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残疾,全国每年死亡重度残疾,全国每年死亡100万万以上。以上。53、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1973年,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为年,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7.2/10万,农村为万,农村为78.3/10万;到万;到1994年,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为年,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81/10万,农村为万,农村为1051/10万,万,20年间死年间死亡率分别增加了亡率分别增加了40.610万和万和27/10万。目前我国年癌症发病万。目前我国年癌症发病160万,死亡万,死亡130

6、万万,每死亡,每死亡5人中,就有人中,就有1人因癌症而死。人因癌症而死。 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在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疾病疾病。在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占据第和癌症占据第1 1、2 2位。位。6心脑血管疾病概念心脑血管疾病概念WHO: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冠心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风湿性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末梢

7、动脉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包括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病。包括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病。关于心血管病,国内外称呼有时略不同:关于心血管病,国内外称呼有时略不同:我国有时称心脑血管疾病,有时称心血管病我国有时称心脑血管疾病,有时称心血管病;国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单词,只有(国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单词,只有(cardiacvascular diseases, CVD)直译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直译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中国中国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报告报告2006-20137为何要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为何要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8心脑血管

8、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头号杀手!头号杀手!9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日益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日益加剧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全国心血管病全国心血管病2.92.9亿人亿人每每5 5个成年人中有个成年人中有1 1人患心血管病!人患心血管病! 每每1010秒钟死亡秒钟死亡1 1人!人!每每5例死亡中例死亡中2人死于心血管病!人死于心血管病!10疾病负担重2010至2040中国慢病流行将不断加剧慢病在疾病负担中占比慢病在疾病负担中占比68.6%68.6%。 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脑血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脑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比管疾病(心梗和中

9、风)比重将超过重将超过50%50%。20102010年至年至20402040年间,年间,如每如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1%,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于20102010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值的68%68%,或多达或多达10.710.7万亿万亿美金美金。11综合监测框架2525项指标项指标死亡率和发病率死亡率和发病率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国家系统的应对国家系统的应对30-7030-70岁人群岁人群心心血管疾病血管疾病、癌症、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无条件)概的(无条件)概率率每十万人口癌每十万人口癌症发病

10、率(按症发病率(按癌症类别)癌症类别)有害使用酒精(有害使用酒精(3)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身体活动(身体活动(2)食食 盐盐血糖血糖/糖尿病糖尿病血血 压压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2)烟草使用(烟草使用(2)总胆固醇总胆固醇主要慢病药物治疗主要慢病药物治疗和咨询和咨询慢病基本药物及基慢病基本药物及基本技术本技术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HPV疫苗疫苗姑息疗法姑息疗法食物供应政策(食物供应政策(2)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WHOWHO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测框架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测框架12死亡率和死亡率和发病率发病率9 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个自愿性全球目标(202520

11、25)主要慢病的主要慢病的总总死亡率相对降低死亡率相对降低25%25%危险危险因素因素有害使用酒精相有害使用酒精相对减少对减少10%10%身体活动不足相身体活动不足相对减少对减少10%10%食盐食盐/ /钠摄入相钠摄入相对减少对减少30%30%烟草使用相对减烟草使用相对减少少30%30%血压升高患病率血压升高患病率相对减少相对减少25%25%遏制糖尿病和肥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的上升趋势胖的上升趋势国家系国家系统应对统应对50%50%符合条件者接符合条件者接受药物治疗和咨询受药物治疗和咨询80%80%的医疗机构提的医疗机构提供慢病基本技术和供慢病基本技术和药物药物13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目标(中国

12、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目标(2015年)年)目标目标3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以内,死亡率下降降5%;人群监测指标人群监测指标14我国慢病监测现状常规监测常规监测死因监测死因监测慢病危险因素监测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肿瘤登记(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国家癌症中心)脑卒中、心脏病(部分省)脑卒中、心脏病(部分省)15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试行)16一、目标一、目标建立建立

13、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报告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心脑血管事件病例掌握掌握发病率发病率17二、报告内容二、报告内容报告对象:本地报告对象:本地户籍户籍居民居民18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 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19县县及及以上以上综合医院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机构专科医院专科医院企业医院企业医院部队医院部队医院(收治地(收治地方病人)方病人)报报告告单单位位二、报告内容二、报

14、告内容20不含:不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及慢性脑动脉硬化二、报告内容二、报告内容报报告告病病种种2121冠心病编码冠心病编码2222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23三、信息收集方法三、信息收集方法24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手手工工填填报报信信息息交交换换死死亡亡补补报报查查漏漏补补填填四、报告程四、报告程序序医院漏报医院漏报居民漏报居民漏报基基层层监监测测组组织织医疗机构医疗机构25252626信信息息交交换换 1. 1. 按照国家统一的接口标准对本医院信息按照国家统一的接口标准对本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接口配置,

15、按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最系统进行接口配置,按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最小数据集内容进行交换小数据集内容进行交换2.2.按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最小数据集按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最小数据集内容据批量导入内容据批量导入2727收集、审核收集、审核死死亡医学证明书亡医学证明书调查死亡原因调查死亡原因现场核实现场核实补填卡补填卡死死亡亡补补报报2828查查漏漏补补填填2929基层监测组织(个体医生、村卫生室)发现上述需要发现上述需要报卡的病例报卡的病例街道、乡镇卫街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服务中心)报告报告登记登记面访核实面访核实填卡填卡录入录入3030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当月

16、内对报告卡核对信息,查错、查重、当月内对报告卡核对信息,查错、查重、2. 2. 导出本辖区户籍的病例卡片信导出本辖区户籍的病例卡片信息息乡镇、街道防保医师乡镇、街道防保医师年底随访年底随访核实信息核实信息报告报告CDC CDC 31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事件报告: 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事件的时间概念: 28天(天(MONICA标准标准)五、报告要求五、报告要求一个人在多个时间段(间隔一个人在多个时间段(间隔28天)发病,可报告为多起事件天)发病,可报告为多起事件一个人同时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

17、,报告为一个人同时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报告为2起事件起事件报告的是事件而非病例报告的是事件而非病例报报告告规规则则3232报告时限报告时限33六、质量控制六、质量控制加强领导加强领导: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县、乡、村三级逐级报告系统;县、乡、村三级逐级报告系统; 省、市、县技术指导和协调省、市、县技术指导和协调健全制度健全制度l 各种制度各种制度l 县县CDCCDC每年每年2 2次医院漏报调查次医院漏报调查质量督查质量督查l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年度考核4. 能力培训能力培训34七、统计分析指标七、统计分析指标 人口数人口数 统计以统计以户籍户籍人口为准,按公安部门的人口登人口为准,

18、按公安部门的人口登记资料统计平均人口数,填报人口统计表。记资料统计平均人口数,填报人口统计表。 平均人口数平均人口数= =(本年末人口数(本年末人口数+ +上年末人口数)上年末人口数)/2/2 发病率发病率 一般以年为观察期间,用一般以年为观察期间,用1010万分率表示。万分率表示。 某病发病率某病发病率= =(某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某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 /同年该同年该人群平均人口数)人群平均人口数)1010万万35八、组织机构及职责八、组织机构及职责原则:原则: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6九、考核九、考核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网络报告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现场考评相结合相结合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少构至少每年每年考评一次考评一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报告单位至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报告单位至少半半年年考评一次考评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每季度考评一次考评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