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一)_第1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一)_第2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一)_第3页
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高炉炼铁日常操作技术(一)作者:九九钢铁网论文资料参考1、高炉炼铁是以精料为基础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 , 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 .,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 70%, 高炉操作为 10%, 企业现代化管理为 10%, 设备运行状态为 5%, 外界因素 (动力 ,原燃料供应 ,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 )为 5%. 。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 高炉工长的操作结果也要由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和工长的操作技能水平来决定。用科学发展观来认知高炉炼铁的生产规律,要承认高炉炼铁是个有条件生产的工序 .。高炉工长要讲求生产条件 ,但不唯条件 ,重在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生产技

2、术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行走的两个轮子 ,要重视两个轮子行走的同步,否则会出现来回摇摆或原地转圈。精料方针的内容 :?高,入炉料含铁品位要高 (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 ),入炉矿含铁品位提高1% ,炼铁燃料比降低1.5% ,产量提高2.5% ,渣量减少 30kg/t ,允许多喷煤 15 kg/t 。原燃料转鼓强度要高。 大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是高于中小高炉。如宝钢要求焦炭 M40 为大于 88% ,M10 为小于 6.5% ,CRI 小于 26% ,CSR 大于 66% 。一般高炉 M40 要求为大于 80% , M10 为小于 7%,CRI 小于 30% ,CSR大于 60% 。烧结矿碱度要高

3、 (在 1.8-2.0) 。? 熟, 熟料比 (指烧结矿和球团矿)要高。目前炼铁企业已不再追求高的熟料比,如宝钢熟料比为 81% 。增加高品位块矿,可有效提高入炉料含铁品位,有利于节能减排;减少造块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但我们认为熟料比不应小于 80% 。否则炼铁燃料比会升高。? 稳, 原燃料供应的数量 ,比例和质量要稳定。原燃料稳定是高炉生产的灵魂 ,也是当前我国高炉炼铁生产存在的最大问题 .。? 均 , 原燃料的粒度和成份要均匀。这是提高炉料透气性的有效办法。大、中、小粒度的炉料混装会有填充作用,减少有效空间。一般要求 5-15 mm. 粒级占比例小于 30% 。焦炭在炉缸的空间要有 4

4、0% ,这也是评价焦炭质量的标准之一。? 小, 原燃料的粒度要偏小。球团矿 8-16mm 。 烧结矿 5-50mm. 。焦炭50-75 mm. 。块矿 5-15 mm. 。小高炉所用原燃料的粒度可偏小些。? 少 ,含有害杂质(s,p,F,Pb, Pb含量小于 0.15% 。? 好, 矿石冶金性能好: 软熔温度高(大于 1350 ),熔化区间窄(小于 250 ),低温还原粉化率低, 还原率高(大于 60% )等。2、高炉炼铁的地位和作用炼铁工序在钢铁工业中的作用是中流底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钢铁工业生产的高物耗,高能耗,高汚染主要是体现在炼铁系统。生产一吨铁要消耗20 多吨自然资源,其工序能耗占

5、联合企业总能耗的 70% ,汚染物排放为三分二。2008 年前三季全国重点企业炼铁工序能耗为 429.49kgce/t, 烧结工序能耗为55.51kgce/t, 焦化工序能耗为120.52kgce/t 。外排炉渣 320kg/t, 产生 15-50kg/t 粉尘, 1.5 吨 CO2 。95% 的二恶英由烧结工序产生。目前,全世界高炉炼铁仍是炼铁生产的主流程。 2007 年全世界产铁9.4364 亿吨,而非高炉炼铁产量只有7100 万吨,只占生铁总产量的 8% 。其中直接还原铁有 6722 万吨,熔融还原铁有 400 万吨,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是世界炼铁大国, 2007 年产铁 4

6、.894 亿吨,占世界 49.5% ,有力地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3 、高炉炼铁的操作方针? 要全面贯彻 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 的十字方针。? 执行 四稳一活 的 操作思路。即,送风,装料,造渣,热制度要稳定,炉缸要活跃。? 工长操作要统一,要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不搞个人英雄,三个工长操作要统一标准,才能实现高炉生产的高效化。? 要制定出适合本高炉炼铁具体情况的操作原则。如各班料批波动 2 批,炉温波动 Si 0.5 0.1% 等。高炉的顶压,料线,炉温,风口径调整等项目的变动要经集体讨论。? 不同时期的高炉有不同的操作制度,要及时进行变动。要以炉况顺行,炉温充沛,高产低耗为目的

7、。4 、高炉炼铁的操作任务在现有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一切操作手段来调整好高炉内煤气分布,炉料合理运动,炉缸热量充沛,渣铁流动性好,能量得到科学利用等。实现高炉稳定顺行,高产低耗,长寿环保;完成对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渣铁分离和顺畅流出高炉的任务。同时要完成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汚染物排放的任务。高炉炼铁工序有产品制造,能源转换,消纳废弃物的功能。5 、对高炉工长操作的基本要求掌握高炉炼铁基础理论知识,生产现代化管理知识等。了解高炉炼铁生产基本规律,能科学合理准确地运用炼铁各种操作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高炉运行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判断,采用正确的手段对高炉运行进行调

8、整,确保高炉生产稳定顺行,高产低耗,长寿,环保。6、 高炉运行状态判断和判断的手段因原燃料质量的变化, 气候变化,设备运行状态的不稳定,以及多种外界因素变化 (动力 ,原燃料供应 ,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 )的影响,高炉运行状态总是在变化之中,判断高炉运行状态的重点内容是炉况向热,还是向凉,变化的趋势有多大?判断的手段有两个方面:眼睛观察:看原燃料质量,看风口,渣铁样,看煤气燃烧颜色等。看风口要勤,接班、班中、交班均要看(凉热趋势,风口工作均匀度,煤枪工作状态等) 。看出铁 Si 和 S 的含量、变化。看出铁的火光,烟雾,流动性,凝固速度和型状。每次出铁出渣均要取样(外观、断口、冷却收缩,出铁出渣

9、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并样品要保存一个班,以资对比参考。通过炉顶摄像和休风时观察炉顶布料, 料面状态,可判断煤气流运行状态,分布,有无偏料,管道,塌料,以及布料的效果。眼睛观察最直观,最早,最准确,是判断高炉运行状态最科学的依据。工长们应予以高度重视。仪器仪表数据反映重点是热风压力,透气性指数,料尺,炉顶和冷却系统温度等的变化。热风压力对高炉运行状态变化最敏感,可看出高炉运行走势,是高炉运行,休复风操作的重要依据。热风压力和风量表是高炉运行状态的最重要反映,包括了高炉行程的综合情况,如煤气与炉料相适应情况,料柱透气性与热制度的发展趋势等。同样的风压升高,所反映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要作具体分析。

10、高炉向热、渣铁放不净、管道行程堵塞、原燃料粉末增多,矿石冶金性能变化(软熔温度、软熔区间、低温还原粉化率)等均会造成风压升高,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不一样。炉顶煤气的压力、温度和成份是表明高炉能源利用率、铁矿石间接还原程度,以及炉顶煤气分布情况。如煤气 CO2 各点相差大于 3% 以上,说明有偏料现象。炉顶煤气温度各点相差不大于 30-50 为正常。透气性指数可及时反映出炉料的透气性,煤气流变化,炉况凉热走势。透气性指数是风量除以压差的值,表示某个高炉炉料透气性状态。其值在一定条件下是有个故定的参考数,大于这个参考数表明高炉有管道行程,小于这个参考数表明高炉难行,更小时表明高炉要悬料。料尺

11、的变化可及时反映出高炉稳定顺行状态,炉温变化趋势,是复风操作的重要依据。料尺突然下降超过 300mm 以上叫崩料,两尺相差 300mm 时叫偏料,料尺停滞两批料时间叫悬料。两尺相差很大,但装一批料后,两尺相差缩小很多时,一般是由管道行程引起的现象。料尺下降速度是直接反映炉料运行状态,也是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是工长判断和调剂炉况的重要依据。其它仪表数据反映的数据,如风量,风温,炉顶温度和煤气曲线,炉热指数,炉身和冷却系统温度等均代表出高炉运行走势。这些数据要联合进行技术分析,并要取出一段时间跨度来进行技术分析才科学合理。7 、 高炉炼铁的操作手段 送风制度的调整 (又称下部调剂)包括:风量(反映

12、在风压和压差) ,风温,富氧,脱湿鼓风,风速(风口径,长度,角度),鼓风动能,以及喷煤对风量的影响等。 热制度的调整调整焦炭负荷,风温,喷煤比。对冷却水进行调整(又称中部调剂)。装料制度的调整(又称上部调剂)? 固定因素:炉喉直经和间隙,大钟傾角,行程,下降速度,炉身角。? 可调因素:料线,矿批重,装料顺序,布料器运行,无料钟布料,可调炉喉板等。?上部调剂和下部调剂要相互配合 ,使煤气流合理分布,炉缸活跃,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高炉操作优化等。造渣制度的调整炉渣性能:流动性,熔化性(长渣和短渣),稳定性,脱硫能力等。炉渣性能的调整:碱度(二元,三元,四元),加 MgO( 适应高 AI2O3 量)

13、, 低碱度排碱金属,提高脱硫能力等。8 、四个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高炉顺行的前提:科学合理的选择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煤气流合理分布的基础:下部调剂送风制度,是对高炉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维持高炉顺行的重要手段:上部调剂装料制度,用科学布料来优化煤气流的再分布。炉缸热量充沛、 生产稳定的前提:高炉热量收支平衡。保证炉况顺行、炉体完整,脱硫能力强的条件:优化造渣制度。四个基本操作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取决于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炉缸热量充沛取决于热制度和送风制度。9、 高炉操作的原则高炉操作是以下部调剂为基础,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实现高炉顺行稳定生产。调剂炉况的原则1) 建立预案制,尽量

14、早发现,早预测炉况波动的性质和程度,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发生。2) 在操作上是早动、少动,力求减少人为因素对炉况造成波动的幅度。3) 要掌握各调剂量所产生的作用内容,起作用的程度。4) 依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经济损失的程度,操作参数调整的顺序为:喷煤 风温(调湿) 风量 料制 焦炭负荷 净焦10、 调剂手段实施后,对高炉生产起作用的时间1) 变动喷煤比会在 34 个小时后起作用,是实现高炉高效化(全风量,最高风温操作)的最好手段,是料速调整的首选手段, 可确保炉缸热制度稳定,生产指标最佳的目标。2) 调剂风量一般在 1.52 小时起作用。降风温要损失焦比,改变软熔带位置,对合理炉型有影响。3) 改变装料制度,特别是调整焦炭负荷,加净焦要在一个冶炼周期后起作用。改变装料制度会对煤气流分布有较大影响。调整焦炭负荷对热平衡会有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