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_第1页
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_第2页
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_第3页
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_第4页
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式本体论:逻辑与本体论的完美结合*宋荣(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9)内容摘要 本体论在哲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所建立的本体论体系并 不是整齐划一的。中国哲学界对本体论也有不同的理解。哲学界对本体论一词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 对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那么,当代本体论研究有没有新的研究视角?如果有,会 是什么样的呢?关 键 词本体论;形式本体论;概念实在论逻辑让哲学走向严格和精确。尽管经常说逻辑是一门纯粹的形式学科,对于这门特殊的哲学分 支学科来说,它缺少任何内容,但是,事实上谓词概念、对象属性概念(它们由标准一阶逻辑所预 设)对于陈述许多传统的本体论

2、问题是充分的。一个对象拥有一个属性的概念被拓展来提供一个对 象存在的一个内涵定义,并作为该对象拥有一个最大限度地一致属性组合,对于任何属性或它的补 集来说,通过被指出的定义,非存在对象就是那些或者缺少某个属性及其补集、或者拥有包括在它 相应的属性组合中的一个属性及其补集。当逻辑有助于回答为时甚久的形而上学问题时,通过回答 这样的问题:如说某物存在,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存在某物而不是无任何东西存在?并且为什么 现实地存在一个逻辑上可能的现实世界。逻辑能够揭示重要的东西。经典逻辑体现了一组概念和哲学承诺,这些承诺是关于对于某物存 在,这意味着的什么东西能够被从逻辑的表达能力中得以恢复。本体论的基本

3、问题由符号逻辑含蓄 地解释。除去在现实世界中任何可能地存在实体现实地存在,符号逻辑主要关注于演绎有效推理的 形式要求,并不蕴涵任何给定种类的现实推理遵循它的真之条件。逻辑,奉献正确的推理形式的规 则,我们焦点关注于逻辑系统的演绎机制似乎会使本体论研究更加精细。从经典逻辑、亚里士多德 三段论理论、布尔代数、或现代符号一阶谓词逻辑的表达能力中,纯粹哲学本体论能够学到更多东 西。这种逻辑要求的形而上学预设包含最困难的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案。49这样,当逻辑语法形式和 逻辑原理被用来形成表述不同的 being 范畴和与其相关的规律这样的观念的时候,即当本体论的和 逻辑的范畴被联系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的时候

4、,结果就是,一个广泛而全面的演绎学科,也就是形 式本体论所述的内容,这门学科在逻辑的和本体论的结构中是优先于其他学科的。另外,它通过提 供逻辑框架的一致性使我们能够显示:直观的本体论框架是一致的。一、形式本体论及其主要特征 形式本体论是一个学科,其中数理逻辑的形式方法与直观的、哲学的分析和本体论原理相关联,即通过我们所意味的 being 本身的本体论研究和分析,包括 being 的不同范畴,以及这些范畴如何 与语言、思维和实在中的谓词关联相联系。形式本体论的目的就是一方面体现逻辑分析的清晰精确 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体现本体论分析的哲学重要性。它试图给予某些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精确的数学 公式描述。这

5、些理论通常提出关于所讨论的这些实体的公理和定理,并且基于某种形式逻辑系统以 某种形式语言表达出来。形式本体论的目标就是纠正传统本体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形式地重构一个直观的、非形 式的本体论主题作为一个形式本体论,使我们能更好地决定那个主题的一致性和充分性;并且通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心理内容研究”(11CZX05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迈农 主义的有无之辩及其本体论意义研究”(10BZX0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49 Dale Jacquette, “Crossroad of Logic and Ontology: A Modal-combinatoria

6、l Analysis of 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In Essays in Logic and Ontology, 2006, pp.17-18.比较彼此不同的被重构主题作为形式本体论,我们能更好地评价赞成或反对它们的论证,并且得到 结论:哪个体系是最佳被选方案。短语“形式本体论”首先在胡塞尔的形式和先验逻辑(1929)一书中被使用。在胡塞尔看来, 一个形式本体论被假定作为一种逻辑体系,当作科学的一种普遍理论,并且特别是作为科学的一种 证明学科。但是,与真正构建一个形式本体论相反,胡塞尔转向研究他所提出的用来证明这样一种 逻辑

7、的超主体性的范畴结构。这不是在此所要研究的内容。短语“形式本体论”再次被运用是在 1969年印第安纳大学一次纪念罗素的大会上。后来,在 1972 年有关形式本体论的一次会议在加拿大维多 利亚大学举行。今天,形式本体论的对象已经逐渐被广泛讨论,特别是在欧洲,被许多哲学家、逻 辑学家、从事知识表征的认知和计算机科学家所讨论。第一,形式本体论的观念来源于莱布尼茨 一个形式本体论的观念,即使不是短语本身,也要追溯到莱布尼茨的普遍语言(characteristicauniversalis)观念。莱布尼茨是一位数学家,并且他首先尝试构建一个逻辑系统来作为普遍语言的 功能。根据莱布尼茨,这样一个逻辑系统用作

8、三个主要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一种国际辅助语言的 目的,这种语言能使不同国家的人们与其他人言说和交流。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国际辅助语言观并 不是形式本体论的目的。第二个目的是:普遍语言是基于一个 ars combinatoria,即一个表意符号 或一个符号化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它用来提供在科学可能被提出的所有现实或可能概念的一种逻辑 分析。这样一种 ars combinatoria 将包含一个逻辑形式理论和一个定义形式理论,即:前者逻辑形 式理论是一个有意义的表达在这样一种语言中可能具有的所有可能形式的一个理论;后者定义形式 理论是有关操作算子的理论,其中一个人能够根据已经给予的概念来构造新的概念。

9、第三个目的就 是,普遍语言必须包含一个演算推论,并且特别是包含一个演绎和有效论证形式的完整系统,通过 这个系统、通过对结论的研究,或对蕴涵的研究,对已知内容的研究,它能被用作一种知识工具。 这第二个、第三个目的是形式本体论观念的核心之所在。莱布尼茨认为,一个统一的,百科全书式 的科学能被发展成有关这个世界的一种表征系统,这种系统使我们看到事物内在本质并且指导我们 作有关实在的推理。50在莱布尼茨的普遍语言方案中,我们试图尝试囊括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的 关系,语言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根据科学理论被表述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该方案的两 个根本部分中,即一个 ars combi

10、natoria 和一个演算 ratiocinator 的结构,这对形式本体论是必 要的。不幸的是,逻辑仍然没有超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并且我们仅仅拥有部分片段和这样 一个系统应该得到什么内容的一般观念。另外,因为它的逻辑是严格代数的,莱布尼茨未曾处理一 个形式本体论的核心特征,亦即不同的本体论与谓词关联相关。这就是在分析形而上学中许多被构 建系统的真实情况,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语言、思维、实在不同方面的一种逻辑分析被陈述。这些 系统真正是片段或隐含的部分,或者还没被具体化的,形式本体论可以兼容之。被设计用作普遍语言的第一个完全的逻辑系统,并且也提供了谓词的形式理论,就是弗雷格的 系统,即 1

11、893 的算术基础。这个系统包含有罗素悖论。弗雷格和罗素早期本体论都是基于柏拉 图主义的现代形式,这在本书中称为逻辑实在论。弗雷格的本体论是外延主义的,然而其逻辑的本 体论是内涵主义的,并且结果是他们对谓词关联的各自描述是相当不同的。然而,作为重构的系统, 弗雷格和罗素的早期逻辑系统都被当作形式本体论的一种逻辑实在论类型的变形。罗素后来有分歧 的类型理论也是起初被罗素描述为一个柏拉图主义的版本,但是事实上它更适合于用来作为概念实 在论的一种构造形式。弗雷格和罗素把他们所构造的逻辑系统看作是普遍语言的一个框架,并且他 们各自对谓词关联都有一个特定分析。尽管罗素给予了许多例子来显示这样一种构造是如

12、何被给予 的,正是卡尔那普仅运用逻辑类型单一理论的框架给予最详尽的分析,这种分析显示了根据在经验 中被给予的内容我们可能会如何重构我们所有关于世界的知识。这特别意味着所有科学概念都能被 分析和还原为某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运用于经验中被给予的内容。这种分析模式就是抽象定 义。卡尔那普将这种抽象定义当作是对一个概念的“合适分析”的一种表现,通过之可以定义各种50 Nino B. Cocchiarella, Formal Ontology and Conceptual Realism, Dordrecht: Springer, 2007, pp.4-6.感觉模态。卡尔那普的方案并不是这里所拓展的

13、形式本体论,它所丧失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谓 词关联的一种分析和对我们常识理解世界的一种描述。第二,形式本体论具有明确的充分性标准 任何一个形式本体论充分性的第一个标准是:它应该提供一种(我们对世界的常识理解的)逻辑清晰的表征,而不是我们科学理解的表征。我们常识理解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我们如何根据过 去、现在和将来概念地在时间上理解,而且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最好地表征这种倾向性。现在对于时 态逻辑的最自然的形式本体论就是概念论,或者是这样一种形式本体论,如概念实在论它包含 概念论作为其成分。这是因为,在概念论中时态算子所表征的内容是某种认知图式。这种图式对于 我们概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根本性的。

14、并且这种图式强调我们运用时态算子根据过去、现在和 将来构造时空现象。形式本体论充分性的第二个标准是:在区分 being 和存在问题上,它必须解释和提供一种本体 论理由。简单的说,问题是:能有事物不存在吗?或者 being 和存在是相同的吗?不同的形式本体 论将以不同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概念实在论中时态逻辑为这种区分提供了最清晰的本体论理由。 根据时态逻辑来区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象,即:区分存在和不存在的事物,或者将要存在的事 物,或者在实在(realia)中来反对存在(existentia),而且这种存在被严格限制在我们言说或思 考的时间中存在的事物,亦即我们常识框架所呈现时的时间中。总之

15、,不像我们科学理论的无时态 中介,“现在/当前”是像索引排列的并且指称任何时刻到那个时刻本身。形式本体论解释了时间, being 和存在范畴如何能被在时态逻辑中表述。形式本体论充分性的第三个标准是:它必须解释模态的本体论理由或本质,亦即作为必然性和 可能性的模态观念。模态逻辑的一个集合论语义学可以用来显示一致性或完备性,但是它本身不能 提供模态的本体论理由。being 和存在之间的区别,除了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象之间的区别外, 更多的区别在于模态上的区别。例如,概念实在论的抽象内涵对象不像具体对象一样存在,但是它 们也不是柏拉图式的形式。总之,它们不存在与一个独立的柏拉图式王国,但是却拥有依

16、赖于文化 和意识进化的 being 的一种模式。同样地,自然种类、自然属性和关系的逻辑的自然或因果模态超 越了那些能基于时态逻辑的模态,但是这些内涵对象的抽象 being 和自然种类逻辑的因果模态并没 有排斥这些区别。最后应该注意的是,适合于形式本体论的模态是逻辑模态,如逻辑可能性和必然 性。这些模态仅仅是在逻辑原子主义的本体论框架中运用。当然,无论是对我们的常识还是对我们 的科学框架而言,逻辑原子主义不是充分的形式本体论。但关键在于:它用来解释为什么逻辑必然 性和可能性不能本体论上为复杂对象和事件的复杂状态的形式本体论提供理由。并且用来解释这些 复杂对象和复杂状态并不逻辑地可还原为简单对象和

17、逻辑上独立的原子状态。第三,形式本体论是基于共相理论的 这同时刻画了形式本体论充分性的第四个标准:它必须解释思维中谓词的本质,如同在语言中一样,并且必须显示共相理论是这种解释的一部分。因为此四个标准,概念实在论实践这些标准, 从而成为最佳形式本体论的首选。不同的形式本体论主要是基于不同的谓词形式理论,其依次基于不同的共相理论,三个最主要 的是: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这也就是说,一个形式本体论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共相理论的一个 形式本体论。在形式本体论中谓词如何被表达依赖于不同的共相理论,其中通过一个共相,我们意 味着哪些谓词能被用来述谓事物。所有三种理论(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都因为有语言中的

18、谓 词,特别是谓词在其真或假的意义上都能被用来述谓事物。唯名论更进一步坚持认为仅仅谓词(或 真正地谓词标记)能被用来述谓事物,也就是说,除了某种语言的谓词表达没有共相或其他;而概 念论反对唯名论而认为:谓词能是事物的真或假,仅仅因为它们代表概念,其中可述谓概念是认知 能力可理解的共相这些能力强调思维中的谓词以及在自然语言的谓词表达运用中我们遵守 规则的能力;实在论也反对唯名论,认为有真正的共相,即属性和关系,这些是实在论中谓词的基 础。这样一个形式本体论理论的关键方面是:being 的范畴,特别是对象范畴和共相范畴是如何彼 此相关的,并且谓词关联的统一是如何被根据这些范畴来解释的。另一方面,这

19、样一个范畴分析显示了形式本体论如何表征世界的范畴结构,并且特别是,它是 否能表征我们常识理解世界的范畴结构,就如同我们科学理论表述的那样,不需要两个 being 发生 冲突。唯名论否认有任何的共相,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概念的共相,它是逻辑上最弱的形式本体论。 从逻辑的观点看,唯名论所感兴趣的是它强加于一个谓词理论的那种限制。然而,这种限制具有更 令人感兴趣的成分并且表述一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概念论的本质部分并且是概念实 在论的更一般框架。它承认这种限制,然而也超越这种限制,而在唯名论中类似的限制对这种超越 不留下任何空间。我们讨论和解释这种限制的本质,以及为什么它能在构造概念论中被超越

20、,而不 是在唯名论中被超越。这就是为什么概念论,作为一个形式本体论,是被指称在唯名论之上的原因 之一,即两者之间存在区别。理由之二是:语言中的谓词,是唯名论中被承认的谓词的仅有形式。 依赖于我们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包括:特别是我们遵循认知能力强调指称和谓词表达的用途。谓词 的一个认知理论需要被用来解释语言中的谓词。总之,我们在此辩护的概念论形式是被精心设计的 内容。事实上,概念论是基于一种语言中的谓词的未被解释的描述。它是根据谓词理论框架的,即 根据关于我们言行和心理行为的认知结构的谓词理论,以及强调和解释语言中的谓词的思维理论。二、概念实在论 概念实在论是目前公认较完美的形式本体论系统,它包含

21、基于命名谓词逻辑的内涵实在论和基于自然种类逻辑的自然实在论。概念实在论被构架在自然主义认识论和自然主义途径的背景中,并 且这种自然主义途径是用来处理语言和思维、思维与实在、以及我们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的关系。 这种自然主义途径是如下问题的理由之一:为什么概念实在论被当作柏拉图主义的当代形式的一种 逻辑实在论。概念实在论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概念实在论的构成特点 作为一个概念论理论,它是关于强调语言和思维中指称和谓词的心理行为的。概念实在论的范畴分析主要指向思维的结构。但是在这些分析中指导我们的内容是作为一个表征系统的自然语言的 结构,并且特别是作为一种范畴上被构造、逻辑上被导向的这样一种表征系

22、统。我们的方法论是基 于对我们言语和心理行为的语言学上和逻辑上的分析,而不是基于那些行为的现象学上的还原。概念实在论的实在论部分包含自然实在论和内涵实在论。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能被发展为各自的 亚系统,并且两者本身不仅是一致的而且是在更大框架下彼此兼容。我们称这两个亚系统为概念自 然实在论和概念内涵实在论。概念自然实在论表述了中介实在论的模态形式,通过被拓展为包含自 然种类的逻辑,它能被发展成为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的当代形式。另一方面,概念内涵实在论表述 了柏拉图主义的当代翻版,其中这种柏拉图主义是基于我们指称概念和可述谓概念的内涵内容。这 两个亚系统抓住了作为共相理论的逻辑实在论和自然实在论的较重

23、要的本体论特征,同时一方面解 释我们认识上对逻辑实在论的抽象内涵对象的接触,另一方面也解释了自然实在论的自然种类、自 然属性和各种关系。这两个亚系统在更大的概念实在论框架下是兼容的,因为它们中的每一个亚系 统都是被构造的,而且是基于那个被构造框架的不同逻辑方面。概念内涵实在论是基于对命名谓词的逻辑分析和作为抽象单独词项的命题形式的一种逻辑分析, 即对我们用来描述我们言语和心理行为的内涵内容的抽象名词和名词短语的一种逻辑分析。在概念 内涵实在论中,由这些抽象单独词项所指谓的内涵对象的运用目的,与在逻辑实在论中抽象对象的 运用目的是相同的。其不同在于:概念实在论的内涵对象不是独立于心灵和自然世界之

24、中,以及它 们在逻辑实在论中的存在方式,而是文化和语言进化的产物,特别是命名化的被组织的语言实践的 产物。以这种方式,根据在语言运用中所强调我们遵循规则认知能力的那些概念,我们对抽象内涵 对象的认识论把握就被解释了。值得注意的是,概念自然实在论的自然种类、自然属性以及关系并不是内涵对象;并且事实上 它们根本不是对象,而是相当不饱和的(unsaturated)因果结构,这种结构是对事物自然种类结构 的一种补充。概念内涵实在论是基于对命名谓词的逻辑,因而被指向一个可述谓谓词的“客观化(objectification)”;概念自然实在论则被指向实在的结构和依赖于认识假设,这种认识假设既相关于是否有自

25、然属性或关系相应于特定的可述谓概念,又相关于是否有自然种类相应于特定的通名 概念。另外,如果一个人将逻辑实在论中的一种形而上学必然性和可能性与概念内涵实在论中的概念 必然性和可能性进行拓展和比较,那么在概念内涵实在论和逻辑实在论之间就会有一个重要的不同 之处。根据内涵可能世界,形而上学的模态性允许一种更强有力的系统。这种内涵可能世界能被表 达为或者是世界命题,或者是世界属性。这种有内涵可能世界的假设在模态逻辑实在论中是可证明 的,而在概念内涵实在论中根本不可证明。第二,概念实在论是基于谓词的认知理论 根据概念论,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中的谓词所强调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概念形成,一种扎根于我

26、们的进化史和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思维中的谓词较之语言中的谓词更 根本,如此这样是因为在一个言语行为中。所强调的思维中谓词的认知能力将一个语句的部分组合 在一起。并且有两种主要的认知能力,它们刻画概念论中谓词的关联,这就是:一种指称能力和一 种可述谓能力。这些能力强调在指称和可述谓表达的运用中我们遵循规则的能力。可述谓概念是强 调在谓词表达的正确运用中我们能力的那种认知能力。当在一个言语或心理行为中练习时,一个可 述谓概念就是形成那个具有一个可述谓本质的行为的东西通过这个本质我们以某种方式刻画或 关联对象。一个谓词表达,它的用法以这种方式被决定,被说成代表强调它的用法的概念。另一方

27、面,指称概念是这样的一种认知能力,它强调我们对指称表达的运用。指称概念是那种强调我们言 语和心理行为的意向性和指向性的东西。当被练习时,一个指称概念形成一个具有一种指称本质的 言语或心理行为。以这种方式决定其用法的一个指称表达被说成代表强调一种用法的概念。指称概 念和可述谓概念是一种知识,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知道如何运用指称和可述谓表达来做事情的知识。 51指称概念和可述谓概念事实上是遵循规则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强调我们对指称概念和可 述谓概念的表达运用。概念实在论中的谓词关联是综合实践作为补充的认知结构的指称概念和可述 谓概念的结果,并且它强调语言中的谓词和思维的统一。这个谓词理论的一个重

28、要特征就是它给予 了普遍指称和单独指称的一个统一描述,它所具有的这个特征与奥康姆和其他中世纪哲学家、词项 论者是共同的。该理论也提供了对复杂的谓词表达的一种描述,这种复杂谓词表达包含抽象名词短语,并且也 提供对具有量词短语的复杂谓词表达的描述。在概念上,通过一种双重灵活的抽象,这样一个量词 短语的内容和它所表达的指称概念是“客观化的(objectified)”。这种抽象是通过对该量词短语钝 化( deactivation)和命名化,一个可述谓概念首先产生出来,接着该可述谓概念的内涵内容才产生 出来。言语和思维的所有直接对象都是以这种方式被内涵化的。我们如何描述自然数的本体论地位问题,以及我们认

29、识论地掌握它们的问题,在哲学和认知科 学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它能由我们已经给予的相关于指称概念的抽象对象的那 种分析来解释之,即概念实在论中的双重灵活抽象。相同的双重灵活抽象解释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 达,它表达了自然数概念,如数的量词短语,如“三只狗”、“两只猫”、“五张椅子”等等,这些是 数量词短语表达的指称概念的内容;其二,作为基数谓词,如“具有几个事例”或“具有几个数” 等,这些基数属性是这样的基数谓词所代表的可述谓概念的内涵或概念相关物;其三,作为数,如 “1”、“2”、“3”等,即作为对象性词项:作为抽象对象的自然数命名。这些抽象对象性词项根据概 念实在论最终在谓词的一

30、个命名化转换基础上被解释。所以,概念上我们能思考自然数作为对象, 因为概念上能掌握它们作为由纯数量词短语代表的指称概念的内涵。并且这种概念能力是在概念实 在论中由弗雷格双重关联观点所解释的内容。最后,由数作为抽象单独词项所指谓的自然数显示出 纯数量,这些纯数量是由纯数量词所表达的指称概念的内涵。最后,指称表达的钝化作为这种认知理论的一部分,也涉及到虚构谈论和故事。虚构对象是内 涵对象。这种本体论描述解释了它们分得“不完全性”如同它们作为内涵内容地位一样。概念实在51 Nino B. Cocchiarella, Formal Ontology and Conceptual Realism, Do

31、rdrecht:Springer, 2007, pp.142-144.论能解释这样的、迈农对象理论的“不完全的”和“不可能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语言和 思维的概念分析更多地超越了我们对谓词关联的描述。52第三,概念实在论能兼容柏拉图式实在论和亚里士多德式实在论两种形式 有两种不同的实在论应该区分,即作为柏拉图主义现代形式的逻辑实在论的各种形式和自然实在论的各种形式,这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亚里士多德自然种类理论的现代形式。如图: 概念论具有自然种类的自然实在论概念实在论自然实在论实在论不具有自然种类的自然实在论 逻辑实在论这两种实在论都与概念论相容,即概念实在论。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的

32、不同已经是哲学 中被经常争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分析指向自然世界的结构,而不指向思维的结构,并且 being 的突出模式是 具体个别事物或首要实体的模式。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种、属、共相的实在论是自然实在论的一种形 式,它应该被强调,并且它不是逻辑实在论的形式。而且,不像逻辑实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 是一种中介实在论(moderater),尽管一个模态中介实在论是更适合于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的现代 形式。中介实在论的本体论观点认为:共相仅仅存在于世界的事物之中。亚里士多德的中介自然实 在论有两种谓词类型:种、属(自然种类)的谓词;属性和关系的谓词。作为一种形式本体论,亚里士多德本质

33、主义必须包含一种自然种类的逻辑。另外,作为一种中 介实在论的形式,它必须强加这样的约束:即每一个自然种类、属性或关系是被例示的,因为每一 个自然种类、属性或关系仅仅存在于世界的事物之中。这种约束导致亚里士多德的种之适合性问题, 据此一个种中的个体成员不能从那个种的先前成员中排除开来,并且因此可能没有新种类的进化。 然而,在一种被修改的、有关模态自然实在论的亚里士多德形式本体论中,这个问题能被解决。并 且在这种亚里士多德形式本体论中,自然必然性和可能性的模态范畴是该形式本体论框架的一部分。 在这种修改描述中,要求每一自然属性或关系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确切地被例示,与这种要求相反, 我们仅仅要求:这样

34、一种例示应该处在自然可能性、必然性的王国之中,这样一种可能性可能会及 时出现并且改变环境,而且不在其他可能世界之中。不用说,这样一种形式本体论将包含自然必然 性和可能性的一种模态逻辑,就如同根据模态逻辑被刻画的自然种类的逻辑一样。自然必然性是一 个基于自然种类和自然规律的因果模态,并且它不同于逻辑必然性。考虑到模态性,逻辑必然性和 可能性能仅仅在逻辑原子论的本体论中被理解,在这种逻辑原子论本体论中,没有因果关系,没有 因果必然性作为一种因果模态性。柏拉图的本体论也指向实在的结构,但是在其框架下 being 的突出模式不是具体的或可感知对 象的模式,而是理念(Idea)或形式(Form)的模式。

35、这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具体对象如何并且在何种 意义上参与到理念之中,亿 这也导致了这样的问题:理念如何并且在何种意义上是“事物”或抽象 对象从而与参与其中的具体对象相区别。在当代形式本体论中谓词的一个柏拉图理论是逻辑实在论 的基础,在其中正是被假定了:一个属性或关系存在对应于每一个完整的逻辑语法的谓词表达或公 式,无须考虑这样一种属性或关系具有一个实体,这是否在逻辑上是可能的。当用作一个数字基础 时,逻辑实在论也被称为本体论逻辑主义。众所周知的逻辑实在论形式是罗素的逻辑类型理论,罗 素发展这个理论作为一种方式来避免他著名的谓词悖论,即一个与柏拉图理念的分离实在问题相关 的悖论。是否并且在何种程度

36、上罗素的逻辑类型理论能充分解决柏拉图问题以及成为充分的实在形 式本体论的基础,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重要的是,实在论的这两种形式都被包含在概念实在论的普遍框架之中。这种方式显示了亚里 士多德本质主义的当代形式如何与内涵逻辑相容,这种内涵逻辑是柏拉图主义当代形式的一个副本。 这也是为什么概念实在论是被采用的最好的形式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52 Ibid., pp.160-165.三、结论 综上所述,形式本体论不仅展现了逻辑分析在本体论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且还将本体论研究的柏拉图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传统有力地结合起来,提出概念实在论是一种当前较完美的形式本体论, 指明了形式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方向。第一,形

37、式本体论有效区分了 being 和 existencebeing 和 existence(存在)是本体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是对这两个语词的词源分析还 是由它们形成的理论流派,都存在很大的分歧。从语言学传统来看,通常 to be 的用法能被划分为 两种情况,或者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它意味着“存在”;或者从句法结构角度来看,它仅仅用作系词。 从词源上来看,动词 to be(einai/es-)起初像其他动词一样,是具有具体意义的动词。它最初始的 意义是“存在”(to exist),或可能是更具体一些的意义,如“在当前”(to be present)或“活 着的”(to be alive)的某物

38、。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我们所理解的动词 to be 的存在,是印欧语系的 一个特性,它具有谓语动词、方位动词、存在动词和真实意义四种功能。53从哲学层面来看,几乎所 有 20 世纪英语国家的哲学家都追随弗雷格、罗素、奎因的形式逻辑传统。一些哲学家拒绝对 “有” 和“存在”作区分,他们认为,当我们说有某物时就意味着某物存在。但在弗雷格奎因的形式逻 辑传统中,“有”和“存在”都用“存在量词”( $ )来表达,并未对它们作区分。但是更多的哲学 家则主张对“有”和“存在”作严格区分。如在帕森斯(Parsons)、泽尔塔(Zalta)、杰奎特(Jacqutte) 等人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 x 使得x”用

39、“ $ x(x)”来表达,而“存在一个 x 使得x” 用“ $ x(E!xx)”来表达,其中“E!”是一存在谓词。54 “一些事物不存在”能用逻辑公式 表达为“ $ x(E!x)”。中国哲学界对本体论也有不同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观点上:(1)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身的理论,也即研究存在作为存在具有的本性和规定的学说。(2)本原论:本体是相对于变体的原 体,即本原、始基。(3)本体论研究的是最终的根据,因为本体是指相对于现象的本质,相对于用 的体,而本体、体即根据,即基础,因此本体论是:构造终极存在的体系,这就是中国哲学的“本体 论”。(4)本体论即实体论,研究的是属性后的依托物(Substa

40、nce)。(5)世界观即本体论(黄 相森)。(6)俞宣孟认为本体论是关于“是”以及从“是”演绎出来的各种“所是”范畴的学问,这 些所是中包括本质、因果、现象、必然性、偶然等。从思维方式上讲,本体论是逻辑推演的,如在 黑格尔那里,本体论的方法即辩证法,从实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换言之,本体论是一种特殊的 哲学形态,一种用范型作逻辑推论的形而上学。55形式本体论将有效地区分 being 和 existence 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运用时态逻辑、谓词逻辑、 模态逻辑等现代逻辑知识解释了时间,being 和存在范畴如何能被在时态逻辑中表述。时态逻辑提 供了一种形式表征,体现出我们有关过去、现在、将来的常

41、识言语和心理行为的形式和内容。这是 因为时态算子表达了有关我们在时间上倾向性方面的认知图式,being 的不同时空模式能在其中给 予表达;并且概念实在论对 being 和 existence 之间的区别提供了最清晰的本体论理由,它根据时 态逻辑上对过去、现在、将来的对象进行区分,也就是区分存在过、存在着、或将要存在的事物回 对象。而对它们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一个可能世界的观念和可能世界之间的可接受 性关系。这些都在形式本体论中得以明确、详尽的表述。第二,形式本体论突出了现代逻辑的分析功能 我们知道,逻辑主要研究形式上有效的推理和逻辑后承、研究逻辑真、研究判断的一般特征或形式、也包括

42、人工形式语言的数理研究。现代逻辑在语义表达和论证上具有高度的严格性和精确性。 在逻辑演算的形式系统中,当证明完全详细地写出时,我们就有理由说,我们有了一个机械程序的 精确概念。形式化方法克服了自然语言语义模糊、充满歧义、语法关系不严格的严重缺陷,这些缺 陷往往是导致思维谬误的一个源泉。而本体论主要研究本体论承诺即我们或其他人被给予了什么承53 Charles H. Kahn, (1986) “Retrospect on the Verb TO BEand the Concept of BEING”,IN: Simo Knuuttila and Jaakko Hintikka (eds.):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