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3030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传递 及其及其稳定性稳定性第第9 9单元单元素养导读素养导读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固本固本夯基夯基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理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2)物质指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而不是组成生物体的。(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间的反复循环利用。(4)特点:具有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氢、氧、氮、磷、硫化合物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2.碳循环 (1)碳的存在形式及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的形式循环。二氧化碳和碳

2、酸盐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是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能量的固定、储存、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之间循环往返。同时不可分割转移分解载体食物链动力无机环境名师点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图示种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通过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

3、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动物的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举例、声、湿度、磁力等植物的、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等、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生物个体或群体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物的行为特征物理过程化学物质特殊行为光温度生物碱性外激素蜜蜂跳舞无机环境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动繁衍种间平衡与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的产量。(2)对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其中

4、利用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农畜产品有害动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名师点睛(1)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2)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区别来源 太阳能生态

5、系统生物或无机环境途径 食物链或食物网食物链或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双向性范围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的基础。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人们把生态系统或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保持恢复有限生态

6、平衡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 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 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食物网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保持恢复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越多越高越少越高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联系相反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强弱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

7、)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强度,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概念检测1.基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复循环。()(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3)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

8、效应。()答案 (1)(2)(3)(4)(5) 2.基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鹦鹉鸣叫属于行为信息。()(2)兔子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4)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畜产品的产量。()(5)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单向。()答案 (1)(2)(3)(4)(5)3.基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2)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能量就一定无法传递到顶级

9、。()(3)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4)退耕还林等措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答案 (1)(2)(3)(4)(5) 核心核心考点考点 能力能力提升提升考点一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究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表示。(3)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的形式循环。(4)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

10、一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散失,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效应。线粒体光合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机物co2温室(5)生物圈中的物质为什么能够自给自足?而能量却不能自给自足?提示 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自给自足;而各个营养级及分解者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探究2生态系统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当植物被害虫危害后,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杨酸(sa),后者能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形成间接防御反应。水杨酸甲酯(mesa)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sa。科研人员通过

11、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mesa溶液,分析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密度的变化,以期为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结果如下表。(1)水杨酸甲酯诱导茶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它引起植物形成间接防御的现象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的功能。(2)捕食性天敌与寄生性天敌在该茶园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填“相同”或“不同”)。(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与24h相比,用mesa处理48h后对天敌诱集的效果,其判断依据为。(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mesa最佳处理浓度为。(5)利用mesa进行害虫防治既能减少,又能, 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化学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相同好用mes

12、a处理48h后益害比增加(益虫的比例增加) 0.4mmol/l左右农药污染增加生物种类,使食物网更复杂考向突破考向突破考向1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1.(2020贵州黔南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ad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未标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b.ad均表示细胞呼吸过程c.d途径可破坏生物圈的碳平衡,引起温室效应d.碳元素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往返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图中未标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即缺少了二氧化碳库指向绿色植物的箭头;d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d途径可破坏生物圈的碳平衡,引起温室效应;碳元素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利用

13、。2.(2020湖南长沙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3代表的是生产者c.碳在1和2之间以无机物的形式传递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是同时进行的答案a解析1与4之间是双箭头,且1、2、3都有箭头指向4,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1、2都有箭头指向3,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代表的是分解者。碳在1和2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同时进行的。题后反思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先找双向箭头,具有双向箭头的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二者中向内箭头多的是co2库,向外箭头多的是生产者;

14、再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均有箭头指向分解者,从而确定分解者和消费者,注意消费者可能会出现多级。如:(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2)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根据a、b、d的箭头都指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考向2信息种类及信息传递的应用3.(2020山东威海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

15、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生物或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不一定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如:光、温度和湿度等;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可以根据气味或颜色等信息进行捕食或躲避猎捕。4.(2020河南洛阳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d.

16、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应用化学信息传递的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都是由生物发出的,如物理信息还可来自无机环境;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应用化学信息传递的生物防治。考点二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反馈调节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和三大功能。(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

17、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反馈调节,后期属于反馈调节。(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填“强”或“弱”)。(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负正抵抗力稳定性强自我调节考向突破考向突破考向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2020福建南平模拟)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

18、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答案b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少,环境恶劣,故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引起物种入侵,降低物种多样性,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下图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

19、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b.甲和乙群落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维持稳定性的能力不同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群落营养级不同,维持稳定性的能力不同;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弱。题后反思(1)自我调节能力包括: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2)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极地荒漠。除极地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外,以上其余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3)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