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313讲讲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第5 5单元单元素养导读素养导读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固本固本夯基夯基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双球菌r型肺炎双球菌菌落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毒性表面光滑表面粗糙有毒无毒(2)实验过程和结果s型活细菌不死亡(3)分析实验a、b说明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实验c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实验d说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的。(4)实验结论:。有毒性无毒性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可以遗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2
2、.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 r型、s型r型dna(1)实验分别说明。(2)实验说明。(3)实验在整组实验中起的作用是,说明,与实验对比除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能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dna有转化作用对照dna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才有转化作用3.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 体内培养体外培养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能 使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
3、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小鼠培养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转化因子dna某种“转化因子”“转化因子”就是dna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1)t2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dnap外壳s寄生增殖需要的条件具体内容模板的dna合成t2噬菌体dna的原料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t2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的核糖体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2)t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2.实验方法法。该实验中用35
4、s、32p分别标记。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3.实验过程 蛋白质外壳含35sdna含32p高低低高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 照 实验(相互对照)含32p的t2噬菌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含35s的t2噬菌体+大肠杆菌宿 主 细 胞 内 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5.结论:是遗传物质。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dna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感染病毒rna感染病毒rnadnarnadna概念检测1.基于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
5、明了dna是“转化因子”。()(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产生了s型活细菌,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 (1)(2)(3)(4)(5)(6) (6)在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5)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基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t2噬菌
6、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3)t2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5)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6)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5s。()(7)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8)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 (1)(2)(
7、3)(4)(5)(6)(7)(8) 核心核心考点考点 能力能力提升提升考点考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究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由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现了科学家对基因本质的探索历程,也说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下图表示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1)请分析图中ab段和bc段r型细菌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 ab段,实验处理初
8、期,小鼠的免疫系统能将大部分的r型细菌清除,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b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最终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2)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 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因此,从变异的来源看,转化作用可以看成广义上的基因重组。名师点睛(1)因为转化受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9、。(3)如果把s型细菌的dna提取出来后,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细菌。因为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前提是s型细菌的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如果小鼠体内没有r型细菌,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探究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科学家普遍接受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无疑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在当时艾弗里的实验结论一经发表就引发质疑。他们选择质疑,既与“细胞提取物不够纯”的实际情况有关,还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深信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有关。1953年,赫尔希蔡斯实验和dna
10、双螺旋结构模型同时在冷泉港的学术会议上展示,科学界才普遍接受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1)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能否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提示 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碳元素和氧元素。(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上清液中含放射性?提示 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细胞,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
11、中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为什么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提示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离心后随大肠杆菌分布于沉淀物中。考向突破考向突破考向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1.(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细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细菌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且可实现稳
12、定遗传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答案d解析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能稳定遗传,a项错误;通过活体转化实验,无法说明是肺炎双球菌的哪种物质使r型细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细菌,b项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项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d项正确。归纳总结格里菲思实验与艾弗里实验的三个“不同”考向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分析2.下图为用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
13、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b.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应含有32pc.图2中的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的目的是让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分布到b上清液中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答案c解析蛋白质、dna的特征元素分别为s、p,图1中的为磷酸基团,含有磷元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conh”结构,含有氮元素,为r基团,可能含有硫元素,a项错误;图2中表示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所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含有32
14、p,b项错误;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是t2噬菌体颗粒,c项正确;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酶来自大肠杆菌,而dna模板则由噬菌体自身提供,d项错误。方法技巧“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考向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3.逆转录病毒a的侵染会导致大肠杆菌死亡,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该病毒和t2噬菌体两种病毒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破坏t2噬菌体结构,分离纯化dna和蛋白质将提纯的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体内检测到t2噬菌体将提纯的蛋白质注射到大肠杆菌体内大肠杆菌体内未检测到t2噬菌体破坏逆转录病毒a的结构,分离纯化rna和逆转录酶、其他蛋
15、白将提纯的rna+逆转录酶注射到大肠杆菌体内大肠杆菌体内检测到逆转录病毒a将提纯的逆转录酶+其他蛋白注射到大肠杆菌体内大肠杆菌体内未检测到逆转录病毒aa.通过组对比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通过组对比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组rna逆转录合成dna需消耗脱氧核苷酸d.组对大肠杆菌进行相应处理后会出现死亡现象答案b解析组自变量是注射的t2噬菌体的成分不同(dna、蛋白质),因变量是大肠杆菌体内是否有t2噬菌体,通过两组对比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a项正确;两组自变量是注射的逆转录病毒的成分不同(逆转录酶+rna、逆转录酶+其他蛋白质),因变量是大肠杆菌中是否有逆转录病毒,通过两组对比能说明r
16、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组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需要消耗脱氧核糖核苷酸,c项正确;组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检测到了病毒,说明两种病毒可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最终大肠杆菌会死亡,d项正确。归纳总结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项目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法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32p标记蛋白质和dna检测方式观察菌落类型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考向4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4.(2020山东淄博二模)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有人用同位素标记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组成牛脑组织细胞的元素无放射性),验证了朊病毒的“侵染因子”是蛋白质。在实验得到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最强的是()a.上清液ab.沉淀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学科实践活动3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沪教版2024
- 10.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
- 第十一课 老师各不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河北专版)
- 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 2025年情景模拟演练护理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春考护理笔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基础护理题库及答案知识点及答案
- 3.1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学-评”一致性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 第11课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 吸收塔及烟道内部检修脚手架搭建和拆除三措两案
- 公安机关行业场所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徽马鞍山马钢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关于桂花酒的一个传说
- 3.5画角【知识精练+应用拓展】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
- 脑出血恢复期临床路径表单
- GB/T 36854-2018集装箱熏蒸操作规程
-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 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1-2-10
- gogo版开心学英语(三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单词
- 人工智能技术介绍完整版人工智能概述、围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