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精品文档】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性、 性和 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种,其中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 对于水稻、 对于甜菜、 对于豆科作物、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 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质流 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
2、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 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 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 二、温度 三、光照 四、水分 五、通气状况 六、介质反应
3、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 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 (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机理(2) 离子泵假说 (Hodges,1973) 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离子泵假说较好地解释了ATP酶活性与阴阳离子吸收的关系
4、,在离子膜运输过程方面(如反向运输)又与现代的化学渗透学说相符合。另外,离子泵假说在能量利用方面与载体理论基本一致,并且指出ATP酶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载体。近年来离子泵假说已逐步被证实。Kurdjian 和 Guern (1989) 发现,在植物细胞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ATP酶驱动的H+泵(质子泵)。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原生质体的pH,从而驱动对阴阳离子的吸收。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H+-ATP酶: Ca2+-ATP酶; H+-焦磷酸酶;ABC型离子泵。(1) 载体解说 载体(carrier)指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ATP)。载体对
5、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地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载体转运离子的过程磷酸酯酶ACP磷酸激酶ACPIC膜 外内未活化载体载体离子复合物离子活化载体ATPADPPi线粒体 载体的酶动力学理论 (E. Epstein, 1952) 载体学说能够比较圆满地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 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8. 植物营养临界期:定义: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9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定义: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
6、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10、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叶部营养的特点1、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用于及时防治某些缺素症或补救因不良气候条件或根部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2、 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用于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如一些植物开花时喷施硼肥,可以防止“花而不实”3、 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问题:叶部营养可否代替根部营养?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
7、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4. 叶面肥的分类纯营养型: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型:不属肥料,但可调节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3. 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11、施肥方法施肥时间目的作用肥料情况有效施法基肥播种或定植前培肥改良土壤供给作物养分占全量的2/3有机肥为主结合深耕施用条施或穴施多种肥料混合种肥播种或定植时供给幼苗养分改善苗床性状少量腐熟有机肥速效性化肥菌肥拌种
8、、蘸秧根浸种、盖种、条施或穴施追肥生长发育期间及时补充养分适量速效性化肥腐熟有机肥深施覆土撒施结合灌水随水浇施法根外追肥本章复习题一:1.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和 。2.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 3.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则相反。4.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较强,亦即根系的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5. 根系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6. 根际是指由于受 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 有显著不同的 。厚度通常只有 。 7.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9、;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8.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本章复习题二: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 和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代谢能量 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 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和 。 本章复习题三: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 、 、 、 、 和 等。2. 介
10、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 作用和 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3、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 和 。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 和 。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 、 、 、 和 等。6. 叶面肥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和 等三类。7. 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一般分为 、 和 等三种。四章1、再吸收含义:溶质在木质部导管运输过程中,部分离子可被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吸收,从而减少了溶质到达茎叶数量的现象。结果:使木质部汁液的离子浓度自下而上递减影响因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离子性质2、释放含义:木质部运输过程中,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将吸收了的离子重新释放到导管中的现象作用:维持木质部汁液中养分浓度的稳
11、定性3、养分的再利用含义: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轫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经历:共质体(老器官细胞内激活) 质外体(装入轫皮部之前) 共质体(轫皮部) 质外体(卸入新器官之前) 共质体(新器官细胞内)只有移动能力强的养分元素才能被再利用本章复习题:1.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 、 、 ,最后到达中柱 的过程。2.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 和 等2种途径进行。3. 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次。4.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向上,或沿 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5.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 和
12、 的相互关系。6.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 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 出现;而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 出现。7. 在植物体内, 较强的养分可通过 和 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8. 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 的过程。六章(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2. 同化(1) NO3-N的还原作用过程:NR Mo NiR Fe、MnNO3- NO2- NH3 根、叶细胞质 根其它细胞器、 叶绿体NR:硝酸还原酶NiR:亚硝酸还原酶(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
13、化1. 吸收(1)机理:被动渗透(Epstein,1972) 接触脱质子(Mengel,1982)2. 同化(1) 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2) 过程:氨酮戊二酸谷氨酸各种新的氨基酸酮酸酰胺氨还原性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四、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特点的比较关于植物主要氮源的早期争论:布森高(1822)、李比希(1840):NH4+ N为主Salm-Horstmar(1851):NO3- N为主布森高(1855):NH4+ N和NO3- N都是良好氮源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 NH4+-N是阳离子,为
14、还原态的氮源。不能简单的判定哪种形态好或是不好,因为肥效高低与各种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影响两者肥效高低的因素:(一)作物种类不同植物对两种氮源有着不同的喜好程度,可人为地分为 “喜铵植物”和“喜硝植物”。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喜铵植物:水稻、甘薯、马铃薯兼性喜硝植物:小麦、玉米、棉花等喜硝植物:大部分蔬菜,如黄瓜、番茄、莴苣等专性喜硝植物:甜菜(二)环境条件1. 介质反应酸性:利于NO3的吸收;中性至微碱性:利于NH4 的吸收而植物吸收NO3时,pH缓慢上升,较安全 植物吸收NH4时,pH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2. 伴随离子Ca2 + 、Mg2 +等利于NH4+的吸收(而NH4
15、+、H+对K+、Ca2 + 、Mg2 +的吸收有拮抗作用);钼酸盐利于NO3-的吸收与还原3. 介质通气状况:通气良好,两种氮源的吸收均较快4. 水分:水分过多,NO3- 易随水流失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小结:1. 氮素是植物体中 、 、 、 等的组成成分。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形态的 和 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 形态的氮。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 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 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 。5. 酰胺具有 、 、 等作用。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16、。六、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1. 氮缺乏(1) 外观表现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2) 对品质的影响影响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影响糖分、淀粉等的合成2. 氮过量【精品文档】(1) 外观表现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茎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根系短而少,早衰(2) 作物例子禾谷类:无效分蘖增加;迟孰,秕粒多叶菜类:水分多,不耐贮
17、存和运输;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麻类:纤维量减少,纤维拉力下降苹果树:枝条徒长,花芽分化不充足;易发生病虫害;果实不甜,着色不良,晚熟一、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含量(一)来源1.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3. 生物固氮4. 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我国土壤含氮量的地域性规律: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9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2.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矿化作用有机氮 无机氮固定作用三、土壤
18、中氮的转化(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1. 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2. 过程液相NH4+ 交换性NH4+ 固定态NH4+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三)氨的挥发损失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四)硝化作用: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
19、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六)硝酸还原作用NO3 NH4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七)反硝化作用NO3 N2 、NO、NO2(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NO3 -N 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5%10%四、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的有效性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无机氮(单子叶植物 叶菜类作物 瓜果类和根菜类 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 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 营养最大效率期 其它时期 (四)肥料品种NH4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NO3N:旱地追肥,少量多次NH2N: 水田、旱地,深施(覆土)(五)施用方法1. 氮肥深施优点: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持久2. 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稻田(
20、1) 基肥无水层混施和犁沟条施碳铵效果:显著减少氮素的损失(2) 追肥“以水带氮” 深施尿素“以水带氮”深施技术在施肥前,稻田停止灌水,晾田数日,尽可能控制土壤处于水不饱和状态,氮肥表施后立即复浅水,使肥随水下渗,深施入土。优点:60的表施氮肥被带入土层,肥效缓、稳、长; 施肥量比习惯施肥法减少约1/3; 田间耗水量比常规施肥每季度减少7501 200m3hm-2 ; 农药用量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田生态平衡(六)氮肥与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1.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好处: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 有机氮可以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率2. 氮、磷、
21、钾配合施用 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营养平衡本章复习题:1. 氮素是植物体中 、 、 、 等的组成成分。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形态的 和 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 形态的氮。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 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 。5. 酰胺具有 、 、 作用。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8.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特性方面有何区别?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 水稻烟草马铃薯 甜菜 硫酸铵 氯化铵 硝酸钠 硝酸铵10. 尿素属 形
22、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 的作用下 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 ,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11.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 范围,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 。 12. 长效氮肥可分为 和 两大类。13. 怎样测定氮肥利用率?我国的氮肥利用率约为多少?14.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5.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6. 如何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7. 如何根据氮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8. 怎样估算氮肥的用量?目前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是多少?19. 为什么提倡氮肥深施?具体如何实施?20. 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21. 为什么
23、氮肥要与磷肥或钾肥配合施用?七章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 0.21.1%二、磷的营养功能(一)磷构成大分子物质的结构组分 (二)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三)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1. 磷参与光合作用各阶段的物质转化2. 磷参与叶绿体中三碳糖的运转3. 磷参与蔗糖在筛管中的运输(四)促进脂肪代谢磷参与脂肪的合成(五)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 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原因)抗旱: 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度,使其维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因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能力。 抗寒: 磷能提
24、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可溶性糖能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磷脂则能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越冬作物增施磷肥,可减轻冻害,安全越冬。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一) 吸收形态1. 主要是正磷酸盐:H2PO4 HPO42PO43-2. 偏磷酸盐、焦磷酸盐:吸收后,转化为正磷酸盐3. 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如核糖核酸、磷酸甘油酸、磷酸己糖等(二)吸收机理:主动吸收吸收部位:根毛区吸收过程:H与H2PO4共运四、磷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1. 改善作物的磷素营养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五、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状(一)磷素营养缺乏症1、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2、
25、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3、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4、症状从茎基部开始(二)磷素过多:无效分蘖增加、早衰,造成锌、铁、锰的缺乏等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H2PO4 无定形磷酸盐 结晶态磷酸盐HPO42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吸附态磷矿物矿化四、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第一类:水溶性磷肥特点:含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其中的磷易被植物吸收,肥效快,属速效性磷肥(一)过磷酸钙(普钙,1. 成分与性质成分:一水磷酸一钙Ca(H2PO4)2H2O):占3050 含P2O5 1218 硫酸钙:40 杂质:少量磷酸或硫酸,以及硫酸铁和硫酸铝 性质: 灰白色粉末或颗
26、粒状 磷酸一钙为水溶性 呈酸性反应(化学酸性) 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 会发生“磷酸退化作用”2. 在土壤中的转化(1) 溶解过程与化学沉淀(固定)作用 溶解过程:异成分溶解反应式:Ca(H2PO4)2H2O+H2O CaHPO42H2O + H3PO4特点: 1mol 1mol 1mol 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含义: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锰或钙、镁等,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反应式: + Ca(H2PO4)2H2O + Ca(OH)2 + 5H2O(2)磷的吸持作用定义:土壤液相中的磷酸或磷酸根
27、离子被土壤固相所吸持的现象土壤有效磷增加和减少的途径3. 施用方法原则: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目的: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只有1025)方法:集中施用 分层施用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作根外追肥相对集中施用 五、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因素:1. 土壤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值:4,磷肥效果明显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每增加的有机质,可相应提高5mg/kg的有效磷3. 土壤pH:在范围,磷的有效性最大4. 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效磷含量也高,磷肥的效果就差。5. 水田淹水后,Eh降低,磷酸高铁被还原为磷酸亚铁,溶解度提高;酸性土壤pH提高,促进磷酸铁、铝水解,可使
28、磷的有效性增加总之,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六、施肥 矿物 难溶性 (有机、无机) 矿化 磷释放土壤有效磷 植物吸收 生物固定 化学沉淀 闭蓄态固定 淋失 吸附固定七、磷肥品种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施用原则是减少水溶性磷肥的固定,增加非水溶性磷的释放。 磷肥品种 作物品种 生长期 土壤类型难溶性磷肥 吸磷能力强 作基肥 酸性土壤 如荞麦、萝卜菜、 油菜及豆科植物枸溶性磷肥 吸磷能力较强 多作基肥 酸性土壤 有效磷低的 非酸性土壤水溶性磷肥 吸磷能力较差 苗期、 适于各种土壤 对磷反应敏感 生长前期 中性或 如甘薯、马铃薯 根外追肥 碱性土更好本章复习题:1. 植物体内的磷以 形态
29、为主,而含量约占15的 形态的磷则是植物磷素化学诊断的指标。2. 磷是植物体内 、 、 、 和 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3. 磷能加强植物 、促进 和 ,并能提高植物 、 、 、 等能力。4. 植物吸收的磷以 形态的 和 为主,还可以吸收少量 形态的磷。5. 影响植物吸收磷素的因素有 、 、 以及 等。 6. 白菜缺磷表现为 。 7. 过磷酸钙的主要成分包括 和 。其溶解过程为 。溶解后由于会发生 作用和 作用,因此,其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 。8. 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 。 具体有效的施用方法有 、 、 和 。9. 枸溶性磷肥的特点是 ,因此,施用在 土壤或 土壤上的效果较好。10. 磷矿
30、粉是 溶性磷肥,其直接施用的效果与 、 和 有关。因此,最好是施用在 土壤和 作物上。11. 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有什么好处?12. 土壤中有效磷增加和减少的途径有哪些?13. 如何根据土壤特性合理分配磷肥?14. 如何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在轮作中合理地分配磷肥?15. 磷肥分哪几类?如何据此合理分配与施用?16. 如何进行磷肥的相对集中施用?17. 如何鉴定三种不同溶解性的磷肥?八章1. 含量植物体内含钾 (K2O):为植株干重的0.3%5%、钾是植物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二) 形态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态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二、钾的营养功能(一) 促进酶的活化在生物体内,
31、钾作为60多种酶(包括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的活化剂,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二) 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1. 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2、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子梯度的形成和光合磷酸化作用3、使NADP+ NADPH,促进CO2同化4、影响气孔开闭,调节CO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的速率(三) 改善能量代谢(四) 促进糖代谢1.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 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3. 协调“源”与“库”的相互关系(五) 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1. 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2.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 3. 促进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六) 促进植物经济用水1.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
32、用,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2. 调控气孔运动(七) 促进有机酸的代谢 (八)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1. 抗旱性 增加钾离子的浓度 ,提高细胞的渗透势 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 使细胞膜保持稳定的透性 气孔的开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 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2. 抗高温 保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保证植物的正常代谢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 调节气孔和渗透,提高作物对高温的忍耐能力3. 抗寒性 钾能促进植物形成强健的根系和粗壮的木质部导管 提高细胞和组织中淀粉、糖分、可溶性蛋白和各种阳离子的含量。因此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势,增强抗旱能力,并能使冰点下降,减少霜冻危害,
33、提高抗旱性 充足的钾还有利于降低呼吸速率和水分损失,保护细胞膜的水化层,增强植物对低温的抗性。4. 抗盐害 钾能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 防止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5. 抗病虫害 植物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和单糖积累少,减少了病原菌的营养来源; 使细胞壁增厚,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增加,因而抗病菌侵入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钾充足使体内酚类的合成增加,抗病力提高6. 抗倒伏:促进作物茎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髓腔变小,机械组崐织内细胞排列整齐。7. 抗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三、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运输(一) 吸收 1. 主动吸收占主导地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34、2. 被动吸收外界K浓度过高时,吸收曲线呈“二重图型”(二)钾对作物品质影响的例子:1.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四、植物缺钾的常见症状: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禾谷类作物缺钾时,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缺钾时新叶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然后
35、枯黄,症状由下至上发展。水稻缺钾易出现胡麻叶斑病的症状,发病植株新叶抽出困难,抽穗不齐。根量少,呈黑褐色。五、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矿物态钾缓效态钾 交换性钾 有机体中的钾水溶性钾 2. 在土壤中的转化(1) 阳离子交换反应在土壤溶液中,KCl K+Cl-K+与土壤胶体上的离子发生离子交换(2) 土壤对钾的固定晶格固定:在土壤干湿交替影响下,速效性钾进入2:1型粘土矿物晶片层间而被固定的现象。结果:使速效性钾转化为缓效性钾,降低了钾的有效性(3) 钾的释放和淋失:结果:土壤中有效钾增加3. 草木灰 施用l 适用于各种土壤,大多数作物l 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也可作盖种肥作追肥时可进行叶面撒施,这样不仅能供应养分,而且能防止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作盖种肥可以保持土壤表面湿度,吸热增温,改善苗期营养,促苗早发,并可防止小鸟啄食种子注意:草木灰是碱性肥料,不能与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本章复习题:1.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 )(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 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 )(A.一样;B.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