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帝三、四单元_第1页
四年级数学帝三、四单元_第2页
四年级数学帝三、四单元_第3页
四年级数学帝三、四单元_第4页
四年级数学帝三、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口算乘法单元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要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要锻炼并培养自己的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要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锻炼并培养自己的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

2、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2、练习六第2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3、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略)412222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例1:163=48 1603=480 教学后记课题笔算乘法单元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乘法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题卡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

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

5、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略)23153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例1:14512=1740(千米) 145 12 290 145 1740教学后记课题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单元第三单元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简便方法

6、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

7、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计算82026= 30520= 30736= 1205= 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12030120300 601010660154002104 1840040180四、巩固练习:1、练习八:1、2、3、4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全课小结。566212板书设计因数有0的乘法16030= 10630=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教学后记课 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 元第三单元

8、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能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

9、单位来表示速度。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

10、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四、巩固练习练习8 5、6、7、9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5125153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02=160(千米)280=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后记课 题积的变化规律单 元第三单元教学内容教材58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九习题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 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此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

11、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 8125=( )620=( ) 24125=( )6200=( ) 72125=(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

12、大相同的倍数。”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804=( ) 25160=( )404=( ) 2540=( )204=( ) 2510=(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4、验证规律(

13、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3(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1824= 10545=(182)(242)= (1053)(453)=(182)(242)= (1055)(455)=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247

14、5=1800 36104=3744(246)(756)=1800 (364)(1044)=3744(243)(75)=1800 (36)(104)=374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1822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要乘以(或除以)几。教学后记课 题乘法估算单 元第三单元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 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分析、判断及估算能力。教

15、学重点4、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新授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 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

16、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三、布置作业P62、6,P63、8、1115178板书设计乘法估算例5、 4910450100500049104501105500教学后记课 题1、认识垂直和平行单 元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例1、“做一做”及习题。教学目标1、 认识垂线、平行线,理解“互相垂直

17、”及“平行”的含义。2、 会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教学难点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学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一小组展示其记录单。(2)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

18、流,探索特征1、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生自由发言)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 :不相交: 相交:3、师: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0 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6、生齐读P65 平行和垂直概念,

19、并画下来。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2、P64 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3、做一做1 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4、做一做2 摆一摆。(请个别同学到投影仪下摆一摆)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5、练习十一第3 题:折一折(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0、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17183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 垂直 平行 平行教学后记课 题2、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单 元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教材66、67页例2、例3及练习十一1、2、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2、初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复习准备:(1)巩固理解垂直的意义。教师演示:出示画有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提问:两条直线相交

21、成几个角? 教师标出1、2、3、4。 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线,使一个角变为直角。 提问:与刚才比较,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 个角是什么角?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二、新授:1、教学垂线的画法。画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人师傅做门、窗,经常要画垂线。他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最后说明画垂线主要有两种情况:(1)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22、。教师演示:先横着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个点,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一条垂线。画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由学生归纳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1)过A 点向这条直线画4 条不同长

23、度的线段。(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3)你所画的线段之中,哪一条最短?(4)哪条线段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用三角板检测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一第4 题 画一画(1)过A 点画直线的垂线。2、第(3)题:运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边画边介绍画法。同学们在本上试画一个边长为3 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四、全课小结1、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

24、做什么?2、从直线外的一点引向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垂线?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3、什么叫做距离?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6、7、8 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5141038板书设计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教学后记课 题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单 元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例1及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铅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复习准备1、出示一些四边形,

25、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2、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3、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二、学习新课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首先出示一组图形;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2)动手测量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其余学生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 页3 个图形的对边(3)抽象概括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

26、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1)教师演示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2)学生动手操作(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1)认

27、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使学生明确:从B 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 点画高,它的底是BC(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底和高。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同学动手画71 页“做一做”4、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明确: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

28、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四、教师小结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2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