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强: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_第1页
代小强: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_第2页
代小强: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_第3页
代小强: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_第4页
代小强: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依据全国卷改革模块选作题的设问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改革模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德阳市教科所 代小强序序改革题难度与思想题难度比改革题难度与思想题难度比一、对近五年一、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表表1 改革模块选作题的问题设计与难度改革模块选作题的问题设计与难度一、对近五年一、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表表2 改革模块选作题考查角度选择改革模块选作题考查角度选择一、对近五年一、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套试题中改革题的设问统计与分析表表2 中中的的序号注释

2、序号注释1.问题指向包含四个层面:问题指向包含四个层面:背景、原因、目的;背景、原因、目的;措施、内容;措施、内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成败原因。成败原因。2.考纲中的四大能力要求考纲中的四大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A.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B.整理材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有效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有效获取信息,C.对有效信息进行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对有效信息进行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动用知识:调动和动用知识:A.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

3、解释, B.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史结论结论, C.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A.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B.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征, C.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B. 使用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C.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独立地对历史

4、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出不同看法。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路1.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背景、原因、目的;背景、原因、目的;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1.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背景、原因、目的;背景、原因、目的; 基本思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因素分析背景或原因,即从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分析。 如,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兵虚财匮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2)内忧外患加剧了社会危机; (3)“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5、 (4)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1.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背景、原因、目的;背景、原因、目的;基本思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两个方面分析目的。基本思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两个方面分析目的。如,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如,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直接目的直接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维护北宋统治。:维护北宋统治。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路2.问题指向

6、第二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二个层面措施、内容措施、内容【2015卷】(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7、。(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改为:统一使用统一使用“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钱 变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以变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以“钱钱”代代“铢铢”,不再标识重量。,不再标识重量。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1)作用【2011】(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

8、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分)【2013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增加了朝廷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使)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2014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2)确定(了)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了)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南方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9分)【2015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

9、分)(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了)民众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2)影响【2014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3)意义【2015卷】(2)根据材料并结

10、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作用:从广义上讲,如果做了某些事或者某些物品在另外一件事上或者物品上起到了改变的效果称之为起作用,而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等同于效果。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以间接或无形的方

11、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 的行为、思想或性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意义:与作用和价值相近。指的是人们为某种行为所能带来的作用和价值,等同于积极作用。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1.语言风格上,行为动词+了,有利于,为奠定(创造) 2.答题思路上,从单一的改革的角度入手,然后向其他方面延伸 或由微观向整体延伸。 3.答题顺序上,先按点回答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再回答据所学知识得出的结论;也可按第二点得出。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

12、点) (4)实质 【2013卷】(2)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实质实质是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性质。 本质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性质性质是指事物的特性,本质。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特点) (5)特点 【2014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

13、分)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从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的关系角度,从历时长短的角度,从内容的全面与否的角度,从策略得当与否的角度,从具体内容入手,从方法和手段入手,从影响的长远度影响。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路3.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评价(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 如2,商鞅

14、变法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持续18年。 (2)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习俗等。 (3)改革较为彻底,终以法律形式废除旧贵族的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4)影响较为深远,有若干措施的观念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 (5)分段进行,逐步推进,分两个阶段,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例3,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分段进行,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策略得当);措施全面;影响深远。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4.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成败原因成败原因 4.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成败原因 (1)失败原因 【2012卷】(

1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 的原因。(10分)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 ,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2)成功原因 【2013卷】(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4.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成败原因成败原因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1.对失败原因的分析,

16、要从改革带来的问题角度思考:一是没有解决(或是加剧 )改革前的问题,二是带来的新的问题,三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对成功原因的分析,要从改革的有利因素角度分析。一是积极的影响,二是改革过程中的有利做法,三是个人及改革力量的强大。二、对近五年二、对近五年8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套试题中改革题的答案分解与教学思路4.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问题指向第一个层面成败原因成败原因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举措与积极开源的指导思想悖离。(2)用行政权力积累国家财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变法过于激进,执行过程缺乏监督。(4)保守派官僚百般阻挠和破坏。(5)用人不

17、当,官吏扰民,借机敲诈盘剥,损害百姓利益,引起民间不满。(6)宋神宗的动摇。(7)没有触及到导致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如,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如,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2)态度坚决、措施全面、执法如山。(3)舆论宣传到位,取信于民。(4)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5)民风核实,旧势力相对较弱。(6)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和巩固改革成果。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形成能力和方法形成能力和方法1.按四个维度讲好教材上的几个改革按四个维度讲好教材上的几个改革 四个维度即前文讲的问题指向的四个层面: 背景、原因、目的; 措施、内容; 评价(

18、作用、意义、影响、实质、特点); 成败原因。 提示: 1.不管教材讲没有讲到,均可从这些角度来挖掘!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 2.将教材作为材料使用,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形成能力和方法形成能力和方法2借用现有的全国卷改革题开展拓展性训练借用现有的全国卷改革题开展拓展性训练45(20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材料从秦朝铸造从秦朝铸造“半两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五铢”钱,钱,“重重如其文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

19、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621)唐高祖唐高祖下诏铸下诏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开通元宝”),),大小仿汉大小仿汉“五铢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

20、大小最为折衷,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使之远近甚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钱”取代取代“铢铢”成成为为“两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通宝”或或“元宝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熙宁通宝”“”“光绪元光绪元宝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补问题:据材料,概括唐代币制改革的背景。(据材料,概括唐代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分)钱币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劣币盛行;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钱币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劣币盛行;币值混乱,影响流通。还可据所学知识得出:唐朝建立,国家逐步走向统一。还可据所学知识得出:唐朝建立,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三、对改革史教学的一些策略形成能力和方法形成能力和方法3.适当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改革进行例说适当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改革进行例说 如,讲商鞅变法时,可补叙管仲改革、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等。 如,讲王安石变法时,可联系不同时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