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松疱锈病_第1页
二针松疱锈病_第2页
二针松疱锈病_第3页
二针松疱锈病_第4页
二针松疱锈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针松疱锈病黄晓江2011253022 病原菌为松芍药柱锈菌Cronartiumflaccidum(AlbetSchw)wint,具有长循环型的生活史,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产生在松树枝干上,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产生在转主寄主植物的叶片上以及嫩茎、萼片、果实上。分布寄主症状危害性发病规律检验与检测检疫与防治分布与寄主 分布世界各地。 据国外资料,本病在欧洲的英、法、意等国侵染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海岸松(P.pinaster)、欧洲黑松(Pnigra)、意大利果松(Ppinea)等。 我国目前已知樟子松(Psylvestrisvarmongolica)、油松(Ptabulaef

2、ormis)、马尾松(Pmassoniana)、黄山松(Phuangshanensis)、云南松(Pyunnanensis)、思茅松等均发生疱锈病,发病率一般为510,重病林分可达40。症状病害发生在针叶及枝干的皮部。各种寄主松树所表现的症状基本相似,只是由于地区不同在时间上稍有差异。针叶被侵染后出现退绿点斑,并逐渐变为红褐色。枝干初病时,皮部松软且略显粗肿,在皖西大别山区,9月中旬前后,从病皮溢出桔黄色至桔红色的蜜滴,内中混有大量的性孢子。蜜滴消失后剥皮可见红褐色血迹状斑。翌年4月上、中旬,病皮产生裂缝,露出扁平柱状或不规则形的黄白色至桔黄色疱囊,即锈孢子器。25天后疱囊便可破裂,5月中旬为

3、破裂高峰,散放出大量的黄色锈孢子。连年发病的枝干,病皮表面粗糙,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脂现象。本病于6月以后,在转主寄主植物的叶片以及嫩茎、萼片、果实上,产生桔黄色疱状夏孢子堆,7月初至9月中旬,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长出红褐色毛状的冬孢子柱。叶片感病时,在孢子堆周围的叶正面组织褪绿变为黄色或褐色,有的并产生坏死斑,严重时叶片枯萎。危害性: 病树的韧皮部被破坏,高生长,粗生长和针叶长度都受一定的影响。 幼林较成林发病重,发病严重的幼树,生长明显下降,抽出的新梢很短,大部分针叶萎垂,在被害主干和侧枝的上方均出现丛生小枝。当病皮绕枝干一周时,则导致上部枯死或整株死。所以说当年主干受害的幼树,大多数于次年

4、春季死亡。 而随着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亦将继续蔓延和加重。发病规律菌丝枝干越冬9月中旬前后未死枝干病皮上溢出性孢子混合液。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从病皮裂缝中伸出疱囊状的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随着疱囊破裂而散出。经风传播侵入邻近的阴行草、腺毛阴行草及松蒿等转主寄主的叶片和嫩茎,产生夏孢子堆,萌发重复感染79月,出现冬孢子柱,成熟的冬孢子在1820及保湿的条件下,经4小时就开始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经风传播侵染松树针叶死亡病菌以菌丝在罹病的枝干韧皮部组织中越冬。菌丝多年生,蔓延于细胞间隙,并有部分菌丝挤破细胞而侵入胞腔内。未枯死的病枝干,年年于9月中旬前后在病皮上溢出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

5、。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从病皮裂缝中伸出疱囊状的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随着疱囊破裂而散出。锈孢子最适在20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萌发,经风传播侵入邻近的阴行草、腺毛阴行草及松蒿等转主寄主的叶片和嫩茎,512天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最适在25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萌发,并重复侵染上述三种转主寄主植物 79月,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陆续出现冬孢子柱,成熟的冬孢子在1820及保湿的条件下,经4小时就开始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 担孢子经风传播侵染松树针叶,而后菌丝由针叶延伸至侧枝皮层,也有可能担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嫩枝皮中。检验与检测1症状检验1.1松树寄主症状检验1.1.14-7月间检查发病植株的枝

6、干部是否有流脂、皮层肿大、破裂并从裂缝中生出黄白色至橘黄色的锈孢子器(疱囊)或散发出大量锈黄色的锈孢子。1.1.28月下旬-9月中旬,感病枝、干皮层可见初期呈白色后变橘黄色泪滴状“蜜滴”(即性孢子液),“蜜滴”消失后皮下可见“血迹”状斑。4.1.2转主寄主症状检验5-9月(南方5-8月,北方7-9月)调查茶?子属、马先蒿属等转主寄主植物叶片背面有无带油脂光泽、具包膜的橘红色丘疹状夏孢子堆,在夏孢子堆中或其周围组织是否有红褐色毛刺状的冬孢子柱。2形态鉴定2.1性孢子()无色,鸭梨形,单胞,大小为(2.4-4.5)m(1.8-2.5)m;性孢子器黄白色或橘黄色,基部(皮层下)宽8mm以下,平展于松

7、树皮层中。2.2锈孢子()单个孢子锈黄色,成堆时橘黄色,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2.8-33.6)m(14.4-28.8)m,表生柱状疣突;并有一与疣突顶部共处一球面的平滑区;锈孢子器由无色梭形细胞组成疱囊状或圆柱状包膜所包裹,初为黄白色,后为橘黄色,生于枝干皮层外,高4-6mm,短径3-5mm,长径4-40mm。2.3夏孢子()鲜黄色,球形、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刺,大小为(15.6-30)m(13.1-20.6)m;夏孢子堆丘疹状突起,橘红色,具油脂光泽,破裂后呈橘红或红褐色的粉堆。2.4冬孢子()褐色,长棱形,表面光滑,大小为(36?59)m(13.0?13.5)m;冬孢子柱初为黄褐色,后

8、呈红褐色,呈毛状,直立或弯曲,直径87-165m,长50-1900m,多从夏孢子堆中生出,少数从夏孢子堆外的新叶组织中生出。2.4冬孢子()褐色,长棱形,表面光滑,大小为(36?59)m(13.0?13.5)m;冬孢子柱初为黄褐色,后呈红褐色,呈毛状,直立或弯曲,直径87-165m,长50-1900m,多从夏孢子堆中生出,少数从夏孢子堆外的新叶组织中生出。2.5担孢子()单胞,透明无色,球形,具油球,顶端有一喙状小尖突;大小为10-12m。3显微化学检验3.1检测对象3a生以下实生苗或非发病季节的可疑罹病松针、枝干部皮层。3.2选取1-3a生幼苗上带有黄色或红褐色斑点的松针1cm段或罹病松针之

9、小(侧)枝5cm5cm1cm大小皮层作样品;对成龄植株枝干上有黑色粗皮者,于病健组织交界处切取2cm4cm大小的树皮2-3块作为受检样品。检疫产地检疫 调运检疫 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踏查标准地(或样方)调查抽样比例抽样方法病害分级标准 现场检验防治方法I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划定疫区,禁止疫区的苗木、幼树外运。对发病率40以上的幼林,要及早进行小块皆伐,而后补造其他树种。苗圃应定期向幼苗喷药,以防止病菌的侵染。2间伐和修枝:这项措施对防除病害有重要作用。在发病率不超过10的林分中,适时进行间伐,并清除林分内所有的感病林木,保持林间通风透光及良好卫生状况,并维持郁闭度在0506的范围,是减轻病害的有效办法。修剪病枝,特别是除去靠近主干的病枝,也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因为大多数的发病部位都是在侧枝上,如能及时修除,则将减少每年的侵染来源。又由于修剪病枝,病皮下的多年生菌丝,亦随之消除,从而免去了后患。3药剂治疗:一般应用在轻病树、幼树和苗木上。根据各地试验结果:50托布津500倍柴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