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复习_第1页
高考语文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复习_第2页
高考语文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复习_第3页
高考语文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复习_第4页
高考语文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甘肃省临洮中学甘肃省临洮中学 黄黄 伟伟1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2)(2)题。题。踏莎行踏莎行雪中看梅花雪中看梅花 ( (元元) )王旭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随意穿帘幕。【注【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1)词中的词中的“两

2、种两种”指的是指的是“一家一家”指的是指的是(2)(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解析【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的能力。解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雪中看梅花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而且全词都在说词都在说“雪花雪花”和和“梅花梅花”,所以,所以“两种两种”应是应是“雪花雪花”和和“梅花梅花”。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一家制作家制作”,很明显这个,很明显这个“一家一家”应是应是“大自然大自然”。(2)(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本题考

3、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是”“”“不似不似”的说法,所以的说法,所以“对比对比”的手法容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叙述重点。向和叙述重点。 【答案】【答案】(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对比对比(反衬反衬)。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满

4、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

5、宫殿。亭台宫殿。(1)(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万岁山前珠翠绕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方法?(2)(2)词中写了哪些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风尘恶”的景象?的景象?(3)(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解析【解析】(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比较简单,题干要求找领起对比的两个句子,从内容道题比较简

6、单,题干要求找领起对比的两个句子,从内容看是今昔对比。而看是今昔对比。而“想当年想当年”领起对往昔的描述,领起对往昔的描述,“到而到而今今”则领起对现在的描述,从而形成内容上的对比。则领起对现在的描述,从而形成内容上的对比。“万万岁山前珠翠绕岁山前珠翠绕”是用是用“珠翠绕珠翠绕”来形容往昔繁华的景象,来形容往昔繁华的景象,从而借代往昔的美好生活。从而借代往昔的美好生活。 ( (2)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筛选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风尘恶风尘恶”是词人对是词人对“而今而今”情况的总述,答题时,只要情况的总述,答题时,只要抓住这一句,仔细阅读其前后语句,

7、并结合全词的思想内抓住这一句,仔细阅读其前后语句,并结合全词的思想内容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容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 (3)(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要看清题目要求。词作对比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看清题目要求。词作对比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对统治者豪奢误国的悲痛之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对统治者豪奢误国的悲痛之情,继而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接着作者想像了胜利归来,重继而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接着作者想像了胜利归来,重游黄鹤楼时的心情,它肯定是轻松畅快的。游黄鹤楼时的心情,它肯定是轻松畅快的。

8、【答案】【答案】(1)领起句:领起句:“想当年想当年”“”“到而到而今今”。修辞方法:借代。修辞方法: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膏锋锷”,百姓,百姓“填填沟壑沟壑”,千村寥落。,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以乐观主义态度想像了到以乐观主义态度想像了“提锐旅提锐旅”“”“清河清河洛洛”(即收复了失地即收复了失地)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9、。心情。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 1把握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主旨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与感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会

10、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与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几个方面: (1)(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 然现象;然现象; (2)(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表现为

11、艺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达的思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的影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的影响。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响。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1)情感类别:情感类别:忧国伤时。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

12、、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 建功报国。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有抒

13、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思思乡怀人。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离愁别绪。离愁别绪。有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白。生活杂感。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2)情感载体:杨柳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离别,菊花傲岸,圆月傲岸,圆月思念,落叶思念,落叶失意,等。失意,等。 (3)(3)

14、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触景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当时对人们认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当时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积极影响,而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 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

15、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5 5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 ( (1)1)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词意旨。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词意旨。看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

16、不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有些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有些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应充分利用。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应充分利用。 ( (2)2)联系作者、背景。联系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依人察情。 (3)(3)析意象、品意境。析意象、品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

17、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什

18、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 (4)4)评技法。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19、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什么;在诗人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愤激还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历史事实的感悟

20、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中。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致、全面的分析。 2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

21、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的观点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一是对历

22、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题乌江亭,但,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的态度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的态度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江东

23、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

24、中表达自己的观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对这样的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25、、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如辛弃疾如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词中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26、,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就借用了杜甫登高登高诗中的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来”的诗句而化出了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奔流不息的长江,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

27、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合等来表现。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

28、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态度。 6 6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1)1)一首诗或词曲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一首诗或词曲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握诗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体去考虑,不能忽

29、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了解了诗的因为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就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形式美的内涵就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常犯的错误是“拔高拔高”分析。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分析。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失分寸。 ( (3)3)要因诗论诗

30、,因人论诗,因事论诗。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不能随便能随便“套用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作出特定的分析。 (4)(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

31、面性,诗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赅全的错误。到,要防止犯以偏赅全的错误。 1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

32、楼头?欲吊沉累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满芳洲。【注】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杜若:一种芳草。种芳草。 (1)(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解析【解析】(1)(1)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

33、能力。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可抓住上阕中可抓住上阕中“湖海湖海”“”“落日落日”“”“君山云气君山云气”“”“草草木木”“”“缺月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描摹景色。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描摹景色。 ( (2)2)本题侧重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本题侧重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徙倚栏干久干久”“”“吊沉累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回首叫虞舜”等,

34、等,进行分析归纳。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答案】(1)(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月高挂天际。 (2)(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2 2阅

35、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2)(2)题。题。临江仙临江仙 苏轼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縠纹平。小舟从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此逝,江海寄馀生。 ( (1)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者怎样的心境? (2)(2)有人说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

36、,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界相契合的产物( (即情景相融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析】(1)(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 (景景物物) )或借助关键词或借助关键词( (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 )来品味。来品味。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恨恨”字,写出作者字,写出作者“恨恨”什么,想要什么,想要“忘却忘却”的又是什么。因为苏轼是

37、考生熟的又是什么。因为苏轼是考生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 ( (2)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考生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考生要求考生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 (先结合景先结合景物特征,再现诗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物特征,再现诗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感

38、) ),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作答。,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作答。【答案【答案】(1)(1)此句着眼于一个此句着眼于一个“恨恨”字,抒发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与感伤。(2)(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

39、,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解放( (心灵自由心灵自由) )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想境界。( (意思相近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3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次鄂州晚次鄂州 卢纶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注】

40、卢纶卢纶(748(748约约799)799),字允言,河中蒲,字允言,河中蒲( (今今山西永济山西永济) )人。此诗作于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前期。的前期。估客:指商人。估客:指商人。(1)(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远见”“”“犹是犹是”所蕴涵的作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者的情感变化。(2)(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万里归心对月明”。 【解析【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的评价本题考查对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的评价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变化变化”一词,这提示一词,这提示我们我们“远见远见”“”“犹是犹是”蕴涵的情感是不同的。蕴涵的情感是不同的。 ( (2)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并且明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并且明确指出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时,首先要点明手确指出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时,首先要点明手法,其次要结合颈联,明确法,其次要结合颈联,明确“景景”和和“情情”的内容,的内容,并且指出是怎样借并且指出是怎样借“景景”抒抒“情情”的。的。 【答案【答案】(1)(1)“远见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