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模拟25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模拟25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模拟25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模拟25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模拟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二十五)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根据托宾的q理论,企业在下列哪一情况下会增加投资?( ) A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资产的重置价值。 B企业资产的重置价值超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 C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金融资产的面值。 D企业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资产的面值。3如果净税收增加l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

2、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4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 A企业借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5“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6以下各项中,中央银行能够准确地控制的是( )。 A货币供给 B货币乘数的大小 C高能货币的数量 D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7假定经济处于完全就业状态,总供给为古典的情形。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20%,(

3、)。 A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B利率上升 C名义工资上升20%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20%8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9宏观经济均衡处于下列哪种情形时,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的状态( )。 A实际GDP低于其长期水平 B实际GDP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 C实际GDP高于长期总供给 D实际GDP高于或低于长期总供给10凯恩斯主义者对大萧条的解释包括( )。 A经济的衰退起源于投资机会的丧失 B衰退时的投资花费对利率的变动非常不敏感 C如果在衰退的早期就使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大萧条是可以避免的 D以上都正确二、概念题1三部门经济2中

4、间技术3货币政策效果4利率平价说5通货膨胀三、简答题1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如果实际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不相等,将会出现什么情况?3结合ISLM模型分析当IS曲线既定,LM曲线斜率不同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4(1)假设现制定并公布明年有一个持续一年的投资税收抵免(减免)政策,则这一做法对近几年(四、五年)内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2)假如上述政策是长期的,又有什么影响? (3)简述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5阐述托宾的q理论。6假设一个经济总需求暂时增加。中央银行遵循反馈规则,但再假设中央银行并不完全了解总需求变动多少

5、以及何时变动。在第1年,该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宏观经济均衡,但在年底时,对未来预期乐观,这就引起总需求暂时增加。结果第2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在采用反馈规则时,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以使经济摆脱过热状态。但只有在1年以后才会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在第3年,这种乐观预期消失,总需求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在第2年采取的货币政策在第3年要影响总需求。用三个图形分析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状况:第1、2、3年各一个图形。再假设总需求所有的变动都是不可预期的,充分就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不变的。反馈规则的货币政策能否稳定总需求?四、计算题1根据表1中资料计算:(1)各

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以1994年为基期年,计算199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1995年GDP价格矫正指数和通货膨胀率;(4)1995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1产品1994年产量1994年价格1995年产量1995年价格A501.8602B7551006C401040112假设在某国经济中,C500.75(YT);I55;G60;T200.2Y;X100;M50。(1)试求均衡收入和政府支出乘数;(2)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原理?(3)如果投资函数变为I550.2Y,试求出均衡收入和政府支出乘数。3如果在某国经济中,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c0.75,投资I是利率i

7、的函数:I1 20050i,政府购买G400(单位:亿美元)。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P的函数:;货币需求是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L0.5100i。 求:(1)价格水平P1时的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2)在价格水平是变动的情况下,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4某经济社会连续三年的产出水平Y、资本存量K、劳动量N的数据见表2。表2Y100115126.5K400500562.5N200204208假设技术进步率不变,分别求资本收入分配率、劳动收入分配率以及技术进步率。5把放弃寻找工作者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劳动力供给为1002,劳动力需求为2008(W是工资,P是价格水平)。(1)求均衡

8、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2)假定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数目为1908,问均衡工资下降多少?就业减少多少?五、论述题1运用劳动力市场的框架推导短期的总供给曲线。2试论述西方关于货币中性与否的争论,并据此对我国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B为政府转移支付,D包含保险公司的劳务支出。2A。根据托宾的投资g理论,只要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重置价值,企业就会增加投资,也只有此时增加投资才是合算的。3B。由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减少数等于税收的增加值乘以税收乘数,这也正是IS曲线左移距离。4C。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成本上升。5A。本题考查“挤出效应”的概念。政府增加支出会扩大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9、,引起物价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下降,从而使利率上升,排挤私人投资。答案为A。 6C。中央银行能够控制是的高能货币和法定准备金,由于乘数的不确定性,央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也不能规定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7C。在完全就业状态下,总供给曲线垂直。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由于经济中没有任何闲置资源可以吸收新增的货币量,所以它全部反映在价格上,也包括名义工资。但是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工资水平不变。8B。农产品的生产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9A。因为实际GDP低于其长期水平时,意味着存在失业。10D。对于大萧条的解释,凯恩斯主义者同货币主义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10、。二、概念题1三部门经济:又称“封闭经济”,是指在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里,只包括消费者家庭、企业即厂商和政府部门三个部门而不包括国外部门的经济。这种经济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其目的是为了在不考虑国际经济往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时,分析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从假设的封闭经济入手阐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反映了经济学中运用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方法。它有利于分析经济中最基本的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再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际。三部门经济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YCIG。按理说,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同样要形成对产品的

11、需求,从而应列入公式。但可以把这一需求看作已包括在消费和投资中,因为居民得到了转移支付收入,无非是仍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因为转移支付是政府给居民的救济性收入及津贴)。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方面要纳税,一方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的部分。假定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T0Tr,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将是:YCST。按照社会总产出等于总销售(总支出),总产出

12、价值又构成总收入的道理,可以得到三部门经济中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式:IS(TG),在这里,(TG)可看作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这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2中间技术:指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适应比较简单的环境,设备与生产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小,对市场的适应性强,人员易于培训,组织管理比较单纯。贫穷地区和国家只有采用中间技术,才能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穷人创造数以百计的就业机会,才能消除失业人口,制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迁移从而最终改变二元经济状况。“中间技术论”虽然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和迫切需要出发,试图

13、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其主要着眼点是在技术水平上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从根本上说是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上,为维护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服务的。尽管中间技术能够扩大就业,但往往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维修费用昂贵,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生产技术复杂,最终使产品成本不易降低,竞争能力差。正是为了弥补“中间技术论”所存在的这种缺陷,“适用技术论”便应运而生。3货币政策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在I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

14、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4利率平价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首先提出。该理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变化的机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即期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降。凯恩斯的学说解释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就是运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15、,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5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商品和劳务”不包括金融资产;(2)货币价格指用货币表示的价格,而非用其他商品表示;(3)价格总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4)持续上涨,表现为一种趋势。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

16、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它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3)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效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三、简答题1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7、?答:宏观经济学中所运用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函数中某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根据凯恩斯的论述,收入可以分解为消费和投资,又可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由于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稳定的,从而作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的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函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稳定的。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如下

18、三个前提条件。(1)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在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地发挥出来。(2)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劳动力,那么投资增加后,并不能使产量和收入增加。(3)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下面根据希克斯的解释,从封闭经济条件和开放经济条件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这一问题。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存货不足,那么只能依靠下述两种方式来弥补产品不足的困难。一是用劳动代替资本,这种方式仅限于生产设备不足的情况,因为生产设备不足,可以靠多雇用劳动力来替代。但这种替代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只要存货不足,乘数作用就会发生障

19、碍。二是从其他工业部门抽调产品来满足某一部门的需求。如果是从投资品工业中抽调,那么某一种投资的扩大是以牺牲另一种投资为代价而进行的。如果是从消费品工业中抽调,那么投资的增加引起消费的缩减,从而使就业的增加发生困难。总之,无论是从哪一类工业部门中抽调产品,投资能否净增加,都难以确定。所以,存货不足将使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变得无效。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在增加投资后。如果发现物资供给不足,便可以从国外进口,以满足由于投资增加所造成的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追加需求,使乘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或者,也可以通过减少出口,截留某些部门的出口产品,满足国内经济需要。但实际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当注意初期

20、的外汇储备和从国外取得信贷的可能性。假定一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或者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或者能对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施加有力的影响,增加投资以后,一旦发生了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就可以用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的办法来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这时,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将是有效的。假定一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也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或者它无法影响世界市场上的价格,那么增加投资以后,既不能靠增加进口,又不能靠减少出口来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这种场合同样会变得无效。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之所以被某些经济学家说成是萧条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惟有在经济萧条时

21、期,才有闲置的设备和原料,才有过剩的劳动力,才有足够的消费品存货,从而才能使投资的乘数作用不受阻碍地发挥出来。2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如果实际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不相等,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答:(1)均衡增长率,也称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在储蓄率s0和资本产出比率vr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率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GW是由储蓄率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G。(2)实际增长率GA,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的社会实际储蓄率。(3)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小于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这时,厂商

22、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投资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积累性持续扩张。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将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3结合ISLM模型分析当IS曲线既定,LM曲线斜率不同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于是,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

23、移支付等)使IS曲线变动,从而增强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1所示。 图1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a)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大图1中,假定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Y0和利率i0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也假定是增加同样支出g,则它使IS右移到IS,右移的距离EE即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

24、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0Y1和Y0Y2。从图形1可见,政府增加同样大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大,即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量较大,即政策效果较大。这是因为,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较不灵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部门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券),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

25、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4(1)假设现制定并公布明年有一个持续一年的投资税收抵免(减免)政策,则这一做法对近几年(四、五年)内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2)假如上述政策是长期的,又有什么影响? (3)简述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 答:投资税收减免就是政府允许企业在其投资支出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降低资本使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由于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一项工程的投资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具体在什么时期、投资多少是有灵活性的。(1)按题意,由于税收减免政策仅持续一年,企业将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将几年内的投资相当集中地在来年完成,而大量减少今年及

26、来年以后几年的投资。(2)按照题意,由于投资税收减免政策是长期的,因此对投资时间的确定就影响不大,仅会减少今年的投资量。长期投资税收减免会长期地减少资本使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即增加投资量,但投资量是长期均匀分布的。(3)由上可知,政府运用投资税收减免这一政策可以使投资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而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故可以将投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在经济衰退时,可提高投资税收减免来刺激投资或使投资提前;而在经济繁荣时也可通过降低投资税收减免来抑制投资或使投资推后,这样就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也应注意:由于企业的预期和政府在该政策时间和力度选择上的失误,可能反

27、而加剧经济波动。5阐述托宾的q理论。答:詹姆斯·托宾提出,企业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对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来决定投资额,这一比率被称为托宾的q,其公式如下:q资本的重置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重新购置资本支付的价格,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指由股票市场决定的资本价值。托宾的q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函数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的大小,当q1时,企业发行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因此企业经营者购置新的资本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会进行新的投资。当q1时,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企业经营者就不会进行新的投资。托宾的q理论反映了资本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一样能够刺激投资。举

28、例来说,如果公众预期明年公司所得税会降低,股票持有者预期收益就提高,这会提高当前的股票市场价值,使q变大,从而鼓励当前的投资。q理论强调了投资决策不仅取决于当前的经济政策,而且受预期经济政策的影响。另外q理论还提了一种分析股票市场对实际经济作用的较为便捷的方法。假如股票价格水平大幅下降,由于资本重置成本相对比较稳定,可以推断托宾q减小了。q的减小反映了投资者对当前和未来资本预期收益状况比较悲观,根据q理论,q减少将投资、减少需求。这样,q理论就把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实际产出的波动联系起来了。6假设一个经济总需求暂时增加。中央银行遵循反馈规则,但再假设中央银行并不完全了解总需求变动多少以及何时变

29、动。在第1年,该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宏观经济均衡,但在年底时,对未来预期乐观,这就引起总需求暂时增加。结果第2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在采用反馈规则时,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以使经济摆脱过热状态。但只有在1年以后才会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在第3年,这种乐观预期消失,总需求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在第2年采取的货币政策在第3年要影响总需求。用三个图形分析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状况:第1、2、3年各一个图形。再假设总需求所有的变动都是不可预期的,充分就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不变的。反馈规则的货币政策能否稳定总需求? 答:参看图2(1)、(2)、(3)。 (1) (

30、2) (3)图2图2(1)、(2)、(3)分别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经济状况。第一年最初的均衡是在图2(1)中的a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充分就业的水平Y1,物价水平为P1。第二年由于乐观的预期,总需求增加。在图2(2)中,总需求曲线由AD1向右方移动至AD2。中央银行也减少了货币供给,但对总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均衡为AD2与SAS的交点b,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Y2,大于充分就业的水平,物价水平上升为P2。第三年对总需求有两种影响。第一是乐观预期消失,总需求曲线由AD2回到AD1。第二是中央银行在第二年采取的减少货币供给的政策最终在第三年对总需求发生影响,这样总需求曲线又向左方由AD2移动为

31、AD3,新的均衡点为c。物价水平下降为P3,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为Y3,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中央银行在第二年采取的货币政策尽管在当时来看是正确的,但在第三年引起了衰退。这里注意,如果中央银行不遵循反馈规则,它就没有必要在第二年改变货币供给,这样,第三年的均衡仍为a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仍为充分就业水平。由于中央银行本身对经济的了解有限,而且政策效应有时滞,所以,反馈规则就引起了总需求的不稳定,即加剧了总需求的波动。四、计算题1根据表1中资料计算:(1)各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以1994年为基期年,计算199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1995年GDP价格矫正指数和通货膨胀率;(4)1995

3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1产品1994年产量1994年价格1995年产量1995年价格A501.8602B7551006C40104011解:(1)1994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50×1.875×540×10865;199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60×2100×640×111160;(2)199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60×1.8100×540×101008;(3)1995年GDP价格矫正指数1160÷10081.15;1995年通货膨胀率(11601008)÷100

33、815%;(4)1995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160865)÷86534%;199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008865)÷86516.5%。2假设在某国经济中,C500.75(YT);I55;G60;T200.2Y;X100;M50。(1)试求均衡收入和政府支出乘数;(2)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原理?(3)如果投资函数变为I550.2Y,试求出均衡收入和政府支出乘数。解:(1)均衡时,有YCIGXM500.75×Y(200.2Y)5560100502000.6Y整理后可得:均衡收入500。政府支出乘数为:。(2)所谓加速原理,是指当投资受收入变动量影响时

34、,一旦采取扩张性政策,收入上升,收入上升又会导致投资增加,而投资增加又会增加收入,这样周而复始,扩大了乘数的效果。(3)投资函数发生变化后,均衡时:YCIGXM500.75×Y(200.2Y)550.2Y60100502000.8Y整理后可得:均衡收入1000。此时,政府支出乘数为:3如果在某国经济中,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c0.75,投资I是利率i的函数:I1 20050i,政府购买G400(单位:亿美元)。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P的函数:;货币需求是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L0.5100i。 求:(1)价格水平P1时的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2)在价格水平是变动的情况下,

35、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解:(1)由已知,得:YCIG4000.75Y1 20050i40020000.75Y50i,整理得到IS曲线为:Y8000200i 又已知P1 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 由以上三式整理得到LM曲线为:Y2000200i 联立、式,解得:均衡利率I15,均衡收入Y5 000。 (2)在价格水平P变动的情况下,联立、式,解得:总需求曲线为:P其含义为在各个价格水平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均衡时的产出(或收入)水平。 4某经济社会连续三年的产出水平Y、资本存量K、劳动量N的数据见表2。表2Y100115126.5K400500562.5N200204208假设技

36、术进步率不变,分别求资本收入分配率、劳动收入分配率以及技术进步率。 解: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方程: Y/YK/KN/NA/A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分配率,A/A为技术进步率。 由已知条件可得第二、三年的增长数据,见附表。 将以上两年数据代入经济增长公式分别可得方程:将以上两方程联立求解得: , A/A0.038所以,该经济社会的资本分配率和劳动分配率分别为0.4,0.6,技术进步率为0.038。5把放弃寻找工作者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劳动力供给为1002,劳动力需求为2008(W是工资,P是价格水平)。(1)求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2)假定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数目为1908,问均衡工资下降

37、多少?就业减少多少?解:(1)由于市场均衡时意味着劳动力需求等于供给,即:10022008解得:实际工资10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得到均衡就业量:20082008×10120(2)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随之下降,新的劳动力需求方程为:10021908实际工资9,均衡就业量为:118。实际工资下降了10%,均衡就业量下降了:(120118)÷120×100%1.67%五、论述题1运用劳动力市场的框架推导短期的总供给曲线。答:(1)假设条件: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即:其中为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雇佣工

38、人,即工人的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货币工资调整存在粘性,工资缓慢调整。总产出是就业量的增函数。(2)分析框架。(如图3所示)劳动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与就业。图3假设货币工资W不变,价格水平提高到,名义工资由于存在粘性,使得实际工资下降,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短期内,厂商愿意雇佣更多的工人,这有利于失业工人再就业或刺激在职人员增加劳动时间。这样,产出将高于潜在水平。但是长期内,厂商为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而提高货币工资,因而实际的工资在不断地提高,直到新的货币工资水平使得实际工资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劳动的供给与需求才会再一次相等,就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任何价格水平高于的产

39、出与价格水平为的产出一样。假设货币工资W不变,价格水平降低到,实际工资上升,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货币工资面临下降的趋势。但是,降低工资将面l临工人的抵抗,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所以实际的工资不得不上升到W的水平,()的劳动力面临失业,就业量下降,从而产出也将下降。因此价格下降,总产出将下降。因此,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如图4所示。图42试论述西方关于货币中性与否的争论,并据此对我国就业问题提出对策。答:所谓货币是否中性是指货币存量的变动最终是只影响名义价格与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还是对实际产出、实际利率等实际变量也产生影响,这是货币政策选择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1

40、)西方关于货币是否中性的争论评述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所谓非常信用是指不以现实商品流通为基础,纯粹是创造流通工具的信用。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企业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创新),这种新组合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出,使经济步入繁荣。而企业家要实行要素新组合,就必须把要素从原来的用途中抽出,这就产生企业家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新的购买力需求不可能通过出售前期生产的产品来获得,而只能来自于非常信用。企业家先借入没有物资作担保的信用贷款,用于购入要素进行生产。这样,信用的供给就先于商品的生产,如果新组合后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大于企业家所借入的贷款,那么原先商品和货币的对应关系就得到恢

41、复,物价也就回落到原来的水平。熊彼特通过分析非常信用导致要素重新配置,来说明货币因素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看也未过时。但货币的这种积极作用,须建立在银行能正确判断贷款项目的未来前景,贷款决策不存在大的失误基础上。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合同的不完备性,做到这点很难。另外,从货币超前投放到新的供给能力形成之间有一段时滞,在这段时间内,非常信用所超前投放的货币必然产生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不能不使熊彼特的主张付诸实施,具有很大风险,其最终结果是难以把握的。内生外生货币理论的货币作用观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是美国经济学家J.格利和E.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对

42、概念,它为我们分析货币作用是否中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所谓内生货币,是指政府在购买私人部门发行的初级债券时所发行的货币,它是持有者(私人部门)对发行者(政府)的债权,但它同时与私人部门对政府的债务相抵消,因此内生货币对私人部门来说不是一种净资产。所谓外生货币是指政府进行采购或支付时发行的货币。这里不考虑税收,政府没有任何收入,它要靠发行货币来进行购买或转移支付,因此外生货币是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净债务,构成私人部门的净资产。这两种货币的最大区别在于币值的变化会不会引起财富在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的转移。因为币值与价格水平呈反比,当价格上升,外生货币的实际余额减少,财富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私人部门

43、净财富的减少必然影响总需求函数,投资、消费由此减少,最终影响产出。对内生货币来说,物价变动引起的私人部门资产价值的变化,正好被私人部门对政府负债价值的反向变化所抵消,因此物价变化所引起的内生货币价值变化不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也就不会直接影响总需求和产出。假设全社会的货币由内生和外生两种货币构成,借助帕廷金的劳动、商品、债券、货币四市场宏观经济模型,分析货币数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假设内生货币不变,外生货币增加,实际货币余额也随之增加,产生商品与债券市场的超额需求。在商品市场,价格上升,但价格上升所引起的债券供给大于债券需求,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提高;在债券市场,超额货币供给引起对债券

44、的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并反作用于商品市场,商品需求进一步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物价上涨,这又引起利率上升,最后总的净效应是新的均衡利率高于初始水平,投资受到抑制,资本形成速度放慢。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中性的,且是负面的。这一结论在内生货币、外生货币均增加,但外生货币增幅大于内生货币的情况下仍然成立。其次,假设外生货币不变,内生货币增加,同样这将引起实际余额的增加,但由于内生货币的增加是政府(中央银行)购买企业债券的结果,因此内生货币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私人部门的资产结构中债券减少,货币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而收益性下降。换言之,内生货币的增加不会改变私人部门的财富

45、总量,但会改变其资产结构。私人净财富不变,总支出和价格也就不变。但资产结构失衡会引起资产结构调整活动,人们增持债券,减持货币,债券需求由此增加,债券价格提高,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加快了资本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非中性的。同前面一样,这一结论也可扩展到内生货币、外生货币均增加,但内生货币增幅更大的情况。综上可见,货币作用是非中性的,这种非中性有正负两种。要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要避免用诸如财政发行这种增加外生货币供应的办法,而要用增加内生货币的方法,即通过扩大企业债券的购买来扩大名义货币量。由于企业债券发行量的增加建立在再生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因此内生货币的增加

46、也就意味着这种货币发行属于经济发行,具有物资担保。这一结论与我国长期坚持的稳定货币的经验可谓不谋而合。托宾货币增长论的货币作用观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都是从资本、技术等实物因素方面研究经济增长,忽略了货币因素。后来,以托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货币增长论”,旨在弥补传统理论的不足,专门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托宾模型假设:第一,所有货币均以外生货币的形式存在;第二,货币收益取决于价格的变动;第三,不考虑货币发行成本;第四,社会财富由资本和实际现金余额两部分组成;第五,人们以实际现金余额形式持有一部分收入;第六,价格灵活可变。托宾还引进“可支配收入”这一概念,可支配收入由实际收入和实际现金余额

47、两部分构成,前者收益率为资本边际效率,后者收益率为通货紧缩率(当为正数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人们意愿持有的实际现金余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意愿实际余额率)记为,为持有实际余额的机会成本的减函数。在货币经济中,可以通过调节意愿实际余额率去调节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这两个指标。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当资本边际效率r既定时,通胀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从而意愿实际余额率越低。由于假设财富持有形式只有实际余额与实物资本两种,且二者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因此随着通胀率的上升,人们会更多地把现金余额转化为资本投资,这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就得以提高。据此,托宾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可以利用货币政策使

48、经济满足黄金规律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使资产的结构偏向资本,从而使经济达到动态有效。托宾这一观点,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决定储蓄还是投资时,要考虑持现的机会成本即通货膨胀率这一客观现象: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收益下降时,人们资产的相对构成会转向资本,人均资本密度提高,产出增加。对这一结论,我们认为,若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托宾关于货币非中性的观点实际上依存于他假设社会财富由资本和实际现金余额组成。这一假设与现实有较大差异。如果将社会财富定义为由资本、现金余额和消费品组成(这更接近现实),那么,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固然会使一部分实际货币余额转化为投资,但同时还会使另一部分货

49、币转化为消费品,后者在进入消费领域后它的实体将不复存在,社会财富等额减少,这时,通货膨胀率对资本密集度的积极影响就要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如果通货膨胀率很高,使人们把更多的货币余额转变成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那么通货膨胀对资本密集度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换言之,货币中性成立。由上可见,托宾效应是不确定的,它能否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作用观凯恩斯的货币作用理论建立在存在货币幻觉和工资刚性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假定货币工资不变,当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升引起实际工资下降时,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工人没有要求增加工资,而雇主则由于工人实际工资减少使成本得到下降、利润增加而增

50、加对劳动力的雇佣,就业由此增加。凯恩斯的理论遭到合理预期学派的抨击。合理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只有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才会影响总供给。而根据卢卡斯判据,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即预期偏差的期望值等于0,则出乎公众意料之外的货币价格冲击从长期来看不可能发生,因此实际产出对充分就业产出的偏差是暂时现象。由上可见,凯恩斯主义和合理预期学派对货币作用看法的分歧,源于对公众预期是否理性以及工资价格是否具有充分弹性这两个前提条件看法的不同,鉴于这一问题已超出本文研究的范围,这里暂且存而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货币非中性论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即有效需求不足

51、,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货币作用的非中性才有存在的基础。否则,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会产生价格效应,而不会带来产出效应。另外,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和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已证明,如果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执行通货膨胀政策,尽管短期内意外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产出,但公众会通过提高下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惩罚”中央银行,不仅使中央银行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归于无效,还会提高中央银行的反通货膨胀的成本,最终是得不偿失。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主义认为,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初,名义利率会下降,此即凯恩斯所指出的流动性效应;但随着利率下降的刺激,投资扩大,经乘数作用,收入增长,货币需求也增加,推动名义

52、利率上升,此即所得与价格效应;如果公众预期物价将继续上涨,则名义利率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此即预期效应。综合三种效应的结果,实际利率最终还是回到原来水平,这意味着中央银行无法改变实际利率,试图通过货币扩张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的政策,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对菲力浦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货币主义认为,只有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尚未被人们充分预期的情况下才成立,一旦人们从亲身经历的经验中预期到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替代关系便无法维持,实际失业率则只能在与自然失业率吻合时才处于均衡状态。货币税模型的货币作用观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包括

53、存款货币)是发行者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也即货币持有者拥有的对发行银行的债权(净资产)。货币的易手,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政府可以利用信用货币的这种性质,通过货币的超量发行,来强制公众向它提供信用,且这种强制性是非常隐蔽的,谁也不知道自己手中的货币有多少是超过流通所需要的。作为个人,持币者可以通过花掉手中的钱来收回对发行银行的授信,但甲的支出就是乙的收入,因此作为整个社会,无法摆脱这部分过多的货币。西方经济学家萨尔沃认为,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税”,政府通过它可获得收入,“货币税”给政府带来的收入为“税基”(即实际货币余额)与“税率”(即货币贬值幅度)的乘积,当物价上涨幅度与货币增发幅度一致时,

54、政府新增收入就等于增发的货币量。这种观点主要依据以下三个假设:第一,政府利用通货膨胀“货币税”收入的边际投资倾向高于私人部门。第二,传统的赋税制度具有充分的弹性,或者在税收中存在诸如收入指数化这样的制度安排。这样,当通货膨胀引起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时,税收收入随之相应增加。第三,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比利用传统赋税来增加政府收入所造成的效率损失要小。但是,货币税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研究证明,上述假设无一不是一厢情愿。首先,只有在政府对税收增加额的边际消费倾向比私人部门对用于纳税的资金的边际消费倾向更小时,较高的税收才能转化为较高的投资。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政府税收收入大部分不是用于积累,而是用于行政开支,这种现象被称为“普利斯效应”。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税收征管制度漏洞很多,部分企业和个人也参与“货币税”的瓜分,赋税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名义收入的增长。再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政府必须相应扩大非积累性支出,如增加财政补贴,弥补公务员生活因价格上升而造成的损失。最后,通货膨胀会干扰经济主体的正常决策,这有损于总储蓄的增长。总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用通货膨胀来积累资本所需的制度前提几乎都不存在。诚如著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刘易斯所指出的:“那些能够安全地利用通货膨胀积累资本的国家根本用不着它,而那些迫切需要它的国家却又不能在不惹出更多、更难对付的麻烦这个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