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评价_第1页
职业危害评价_第2页
职业危害评价_第3页
职业危害评价_第4页
职业危害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 (一)相关概念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职业危害评价:评定构成职业危害诸成分危险度高低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环境监测、职工健康监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等方式,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或防治措施效果等。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1)接触(暴露)机会和时间; (2)接触的强度; (3)接触方式

2、是经呼吸道、皮肤还是其他间接途径进入机体。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遗传因素: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引起病变。 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女性对毒物较敏感,尤其是在女性的月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加敏感。未成年儿童和老年人易受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 营养缺乏: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病可增加皮肤对毒物的吸收,患有肝病则影响对毒物的解毒能力。 文化水平和卫生习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良好卫生习惯的人能够自觉地采取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 上述不良

3、因素统称为个体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因素者,容易引起职业性损害,故称为易感者或高危人群。 (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

4、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另外超负荷地加班点;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如检修过程中的仰焊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 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头部受长时间照射而发生中暑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

5、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生产场所没有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 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 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按

6、照有害因素性质可以分为五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 (2)物理性有害因素 (3)生物性有害因素 (4)人类工效学因素 (5)社会心理因素 真难闻啊!哎呀我的妈呀,声音也太大了 职业性皮肤病:由于接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引起。(一)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常用方法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包括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调查检测法等。1.经验法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调查和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对象

7、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是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5调查检测法 调查检测法是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优点是在于真实

8、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缺点是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程序1资料收集调研 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之前,应收集相关资料,力求识别全面。需要收集和调研的资料包括: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生产过程涉及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量及副产品;生产工艺与没备;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相关评价报告。2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 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3工程分析 应重点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料、

9、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防护设施措施等。4危害筛选 在识别了企业的危害因素后,应进一步筛选出重点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照优先治理的原则,作为企业重点改进和治理的环节。 在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用最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的危害因素; 出现几率大、浓度或强度高的危害因素; 接触人员多、机会多的危害因素。(三)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重点环节1原辅材料 应重点考虑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种类与数量;要考虑物料的形态,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等;要考虑物质的理化特性,如挥发性、熔点、沸点;考虑物料的储运、装卸环节,例如加料、投料过程;考虑物料有无杂质成分,例如金

10、属矿料、石油气等台有铅、砷、磷、硫、氨等物质;毒性资料与检测报告资料。3产品副产品 应分析产品副产品的种类、数量、形态、包装、储运、废品废物(废气、废液、废渣)等。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物料平衡的原理,逐一分析原料、添加剂的去向,避免遗漏。2生产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分析生产原理,生产条件;化学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以及物料转化等;物理过程如: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另外,还应考虑到生产方式、设备选型、工艺水平等。局部吸风区域吸风人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隔离送新风(五)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职业健康防护的主要内容防毒噪声控制高温与中暑射线辐射防护放射性防护防尘 (1)粉尘控制典型的粉尘作业环境 矿山开

11、采:各种金属矿山的开采,煤矿的掘进和采煤以及其他金属矿山的开采,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爆破、支柱、运输; 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筛分和运输; 制造业中铸造的配砂、造型铸件的清砂、喷砂以及电焊作业; 建筑材料行业,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石料生产中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 公路、铁路、水利建设中的开凿隧道、爆破等。矿山开采 采石企业环境污染防尘措施 设备密闭工艺改革湿法作业通风除尘个人防护工业毒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皮 肤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由于大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现象。这类毒物为一氧化碳、氯、砷化氢、氮的氧化物、氧化锌等。 由于少量的毒物经常持续地进

12、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病变现象。这些毒物有汞、镉、铅、锌、锰、放射性物质等。 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现象,如二氧化碳等。 (2)毒物控制综合防毒措施个人防护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加强领导;制订改善劳动条件防治毒物的计划;加强防毒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防毒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合理布局;改革工艺;改进设备;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对容易逸散出有毒物质的作业,实现生产设备、工艺的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 增强体质,注意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饮食、饮水、吸烟,班后淋浴,工作服和清洁服分开存放,定期清洗。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职业中毒患者。对有急性中毒危险的作业,应

13、进行中毒急救知识的教育,并备有中毒急救医疗器材,以便及时抢救急性中毒人员。卫生保健有毒气体监测 使用防护服、手套、鞋盖、防护膏、清洁剂等。呼吸防护是为了防止毒物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使用送风面盔、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氧气呼吸器等。噪声的危害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损害听觉引起多种疾病影响休息和睡眠降低工作效率 (3)噪声控制 按产生噪声的振动源,可以将工业噪声分为三大类: A:空气动力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噪声控制与治理的原则: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从传播途径上控制; 在接受点采取防护措施。1、声源控制 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尽可能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汽动。 选用低

14、噪声设备,使用哑音材料降低噪声冲击、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管道与基础、支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改进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2、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厂区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对特别强烈的声源,可设置在厂区偏僻地区。同一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在工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高低噪声设备应分区布置; 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 从声源或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可进一步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声学技术措施解决 3、做好个人防护 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

15、时,可使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至125分贝之间时,需佩戴耳罩。 4、健康监护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接触噪声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需进行电测听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配岗位并定期复查。 5、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时间 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 工业卫生高温作业 气温高、湿度大、强热辐射等不良气象条件; 具体地,是指生产环境气温超过 35或辐射强度超过 1.5卡/厘米2分,或气温在 30以上、相对湿度80的作业。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热辐射作业:如炼钢、铸造等工业; 2高温、高湿作业:如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

16、煮、潮湿的深矿井(或涵洞隧道); 3 . 露天作业。 (4)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的主要工种: 冶金工业:炼铁、炼钢、炼焦、有色金属冶炼等。 机械工业:铸造、锻造、轧钢、热处理等。 化学工业:部分氧化、合成、加热、化学反应等。 玻璃、陶瓷工业:炉膛、炉台、焙烧等。 轻工业:橡胶硫化、塑料热压等。 纺织工业:印染、巢丝的加热或蒸煮车间。 建筑材料工业:耐火材料的窑炉、水泥烧结等。 锅炉:各种工业的加热炉、锅炉。 夏季露天作业:由于室外太阳辐射强度大,特别在南方、气温较高(常温达37以上),也可形成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泌尿系统的改变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的改变循环系统的改变神经系统的改变消化系

17、统的改变中暑的表现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 1过热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热量在体内蓄积,体温逐渐升高,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皮肤烧热无汗,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等体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衰竭型: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肌肉和皮肤血流量增加,超过了心脏所能负担的限度,因而发生循环衰竭,起病急,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体温稍低,瞳孔散大,意识淡漠等。 由于大量出汗,大量丧失氯化钠,水盐平衡紊乱引起肌肉痉挛、疼痛。痉挛多从小腿开始,有时向上肢及腹部肌肉扩展,体温脉搏稍高或正常,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 量低,

18、可出现蛋白尿。 多见于夏季露天作业工人,是因为头部受强烈的太阳热辐射线的作用,大量热辐射为头部皮肤及颅骨所吸收,从而使温度升高(可达40以上);部分热辐射线并可达到脑膜,使脑膜充血,甚至出血,脑组织水肿等。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兴奋不安,重者有抽搐、意识丧失等。面部和头部皮肤潮红,体温略升高。防暑降温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卫生保健措施 1改革工艺:减少工人与热源接触的机会。 2合理安排热源 疏散热源:在不影响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或半成品要尽快移到室外。 隔绝热源:以水的效果最好。常用的水隔热方式,有循环水

19、炉门及各种水幕等。此外,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石棉、稻草灰、青砖等)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 3通风降温 自然通风:利用天窗排气,侧窗进气,或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开敞式自然通风。在加热炉或其它热源上安装排气罩。排气罩是一种伞形的罩子,直接安装在热源的上方,利用风压提高排气效果。 机械通风:用风扇或设置专用空气调节装置。 4厂房的合理建筑 厂房建筑应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应在6m7m以上,产热小的车间,不低于5m6m。射线辐射 交流电路向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形成交变电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10万次以上时,即形成高频率的电磁场,这种电磁场的能量辐射,通常称为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20、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疲劳、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手指震颤、多汗、脱发、指甲脆弱、消瘦、月经失调、胸前区疼痛或压缩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升高、白血球下降或升高等。 机体在电磁场中吸收能量的多少与暴露的部位不同而异,肌肉吸收能量大于脂肪和骨骼。女性对高频辐射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少年。 (5)射线辐射防护射频辐射防护辐射强度测试高频防护屏蔽微波防护距离和时间防护个人防护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合理布置高频设备定期体检 高频感应加热或介质加热时,电磁场的辐射源如高频变压器等,可设防护屏蔽。 不得在工作室内布满金属物件和天线,以免形成二次辐射;高频设备布置应

21、合理;加强通风和防暑降温等措施,减少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远距离操作和缩短工作时间 采用功率吸收器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防止电磁波向空间辐射;也可用波导弱减器、功率分配器等,连接在天线和波导通路之间,有效地减弱微波辐射;用板状、片状金属反射屏蔽可达到良好的反射作用;还可用吸收微波材料建立微波屏蔽室等。放射性射线对人体危害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远期效应 由于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照射而引起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周身不适,甚至严重的临床效应,甚至造成死亡。 由于长期过量的小剂量照射而引起的。临床表现症状是头痛、头晕、乏力、关节酸痛,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不振、脱发和白血球减

22、少。 主要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白内障以及对早期胎儿的影响等。 (6)放射性防护放射性防护措施外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采用强度低的放射源培训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封闭手套箱、金属屏蔽尽可能选用低毒、低强度的放射性质物采用密闭和远距离操作通风换气采用湿式作业保持工作场地卫生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防止污染扩散注意卫生保健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消除隐患,减少照射,控制污染 外照射是放射性射线场所的放射线对人体产生损伤 内 照 射 是放射性物质从人的口腔、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引起疾病呼吸阻力大呼吸器太笨重不便沟通抽烟太热个人卫生影响吃喝职业病防护法第十七条: 建

23、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法第十八条 :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

24、使用。罚则(第七十条): 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护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开工建设的;(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或者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

25、;(四)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A: 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B: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C: 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1、可行性论证阶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6、危害程度及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评价,以了解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是否可行,也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建设单位申请 准备阶段 对可行报告进行分析 类比调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编制报告 报送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报相关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提供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及相关技术资料1.研究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其他文件、技术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编制预评价方案职业卫生调查(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结论.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国家

27、、地方有关法规、标准报告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料清单1)公司的基本情况及组织结构,项目的基本情况;2)委托书,立项批复文件;3)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书),外环境关系图,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布置图;当地的气象资料;4)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包括成品、半成品、中间品、副产品、三废的种类,数量,状态等情况;5)生产设备清单(包括产地、型号、数量、相关参数);主要原辅材料(包括品牌、产地、规格、状态、年用量、用途);6)劳动定员,生产节拍,岗位设置情况;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工人健康监护情况(改、扩建项目);应急救援;职业病防治经费投资;7)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

28、施;8)相关行业标准及评价所需要的其他资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 1) 总论 2 )现有企业概况 3 )工程分析 4 )类比调查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7 )职业病危害评价 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9 )结论与建议2.初步设计阶段 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技术审查,“根据技术审查结论进行行政审查。审查同意的,应当在受理之日

29、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说明理由。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3.项目建设阶段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建设与施工阶段,应确保设计中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建设项目建设和施工阶段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在项目建设施工阶段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而且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的落实是“三同时”措

30、施的重要保证。4.竣工验收阶段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健康影响做出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验收-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

31、科学依据。 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建设单位申请 准备阶段 建设项目现场调查 职业卫生调查 现场监测 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辅助卫生设施评价编制报告 报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呈报相关部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建设单位申请 提供资料 审查资料 受理 签订委托合同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1、公司的基本情况及组织结构;2、项目的基本情况,立项批复文件,行政部门对预评价的批复文件、防护设施的设计审查意见(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及委托书;3、项目的初步设计书,外环境关系图,总平面布置图,主要生产车间布置图;4、生产工

32、艺流程及说明,包括成品、半成品、中间品、副产品、三废的种类、年产量、状态等;5、生产设备清单(包括产地、型号、数量、相关参数);主要原辅材料(包括品牌、产地、规格、状态、年用量、用途);6、项目采用的防护设备清单(名称、型号、参数、设置地点、设置方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7、 劳动定员、生产岗位设置情况(包括车间名称、岗位、工种、人数:性别、年龄、工龄等),生产节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两档建设情况;工人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防治经费投资情况;操作规程与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情况;应急救援制度及演练情况;8、 项目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9、 生产辅助用室设置情况,

33、包括设置地点,面积,用途等;10、试运行情况;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11、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12、相关行业标准及评价需要的其他资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准备阶段 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 学习掌握有关规范、规定、标准 制定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方案 建设项目现场调查 选址 总平面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布局 卫生设施 职业病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职业病防护措施 防尘措施 防毒措施 防暑措施 防噪声措施 振动控制设施 电离和非电离防护设施 职业卫生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化学因素:(含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成品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监测情况 职业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