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知识链接_第1页
《渐》知识链接_第2页
《渐》知识链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渐知识链接一、朱自清的匆匆和丰子恺的渐的不同?朱自清匆匆与丰子恺渐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朱自清匆匆所体现的是一种蓦然回首感觉到时光匆匆时的一种惶恐与惆怅及无可奈 何的情感,感伤意味相当浓厚。丰子恺渐虽也是时光流逝以后所体现的一种情感,但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理智的分析,非情感的体验。读匆匆让人感伤而惶恐,读渐给人的感觉是微笑的叹息。一者以感伤出之,一 者以幽默表达。读匆匆,使人觉得自己是青年,是尘世中人;读渐,使人觉得已入老年,至少也应是中年,是智者,如丰子恺一般,应是半出家的人。朱自清是入世者,丰子恺是出世者。朱自清的感情是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诗人的感伤;丰子恺的感情

2、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是哲人的思者。一者使人沉浸于其中,哀伤自悼,从伤感中有所奋发;一者使人远 距离观察人生,在哲理思考中体味人生。二者所写主题虽一, 情感表达基本相同, 然文间风格,思想格调却大异。倒使人想起同 游同写秦淮河的朱自清与俞平伯两人的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二、婴行的困惑由渐而管窥丰子恺之佛心“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丰子恺迈入三十的时候,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秋中他说:“三十这个 观念笼在头上,犹如张了一顶阳伞, 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经从

3、 今移交于秋了。”正是这种“秋”的心态,使丰子恺意识到时间的无常,感慨人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 论我们是否意识,是否思考,而时光的飞逝摆在眼前,不得不面对,故而有渐,强大的 时间流逝感,强大的捕捉不定的心情,使得渐产生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意义探求而升华 为追求生命本体的意义。渐中说人生的变化,逐渐地推进“真是大自然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阴阳潜移,春秋大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这法则。”强大的无奈感,对自然的崇 拜,以及对“不可追者”的怀念和哀叹,包涵的是传统佛家学说的“皆空”观念。用时间的必然流逝反映空间的不可保留,生命的意义本来就如同坐车乘车。车总须下, 而人也不可能常在。苏

4、东坡曾说:“万物曾不能以一瞬。”具体的时空观在佛家眼里是人类自己的玩笑。丰子恺深受佛性的影响。一方面他认为人的本性以“童心”为最佳。故而借以 表现童心,而表现生命的和谐, 而同时,这种对童心的追忆中又内含强烈的悲哀,童年之短暂,童心之不可保留是自然的巨大法则。这种不可逆不可留的法则导致人永恒的悲哀,对童年的追忆对童心的珍惜, 表达的是丰子恺对生命悲剧的追悼,而这种追悼蕴涵着的是丰子恺内心哲学性的痛苦。上帝知道中,大卫王曾说:“当我功成名就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们不可避免地长成大人,并且变得悲哀。”丰子恺便是具有这样的宗教精神一一生命无常,成长悲哀。“渐” 字的可怕和对这个可怕的无奈,使三十岁的丰子

5、恺陷入了精神危机。他一方面试图用佛性来拯救自己的灵魂,他师从弘一法师,法名“婴行”。这个名字出自老子的“能婴儿乎”,弘一法师之前也曾给自己取名“李婴”。“婴”在佛家的讲堂上的意义是丰富而深远的。而师徒俩对于“婴”的看中则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悲悯,故而渐的主旨在劝化世人,但渐 中却透露出丰子恺的困惑。他试图以劝慰他人的方式来劝慰自己,但是这样虚妄的劝解显然略显单薄。所以丰子恺才这样敬重李叔同,或者应该这样说,他敬重弘一法师更甚于李叔同。丰子恺著名的“三层楼”理论这样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楼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强!

6、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到彻底。”丰子恺的三层楼理论是对理想人生的注解。一方面 丰子恺强调这种体现本质人生的“人生欲”,强调人的宗教化生存,但是另一方面丰子恺也强调浮华人生的意义, 决没有否定它的价值, 甚至他认为只有这样的对于尘世内和尘世外生 活的双重体验才能使得人生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品味。这是一种艰难的追求,弘一法师可以做到,但是丰子恺却不能。他向往佛性的生活,向往灵魂的寄居,也努力向之靠近,但他却又 只能是尘世中的人,他有牵挂有羁绊,有太多性情。对童年和儿童超乎寻常的热爱使人始终 只能是个性情中人。而一个具有宗教情感、佛性精神的性情中人只能注定伤感,注定悲哀。 于是他站在佛的边上向世人说“护生”

7、。三、“把握时间”不等于“珍惜时间”我读丰子恺的渐听某校教师讲授丰子恺的 渐,在读懂课文把握主题这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说作者要 表明的想法是珍惜时间。对此种说法,授课教师表示肯定,并板书在黑板上。当时,我心里 只犯疑,虽然文中有一句“渐'的本质是时间但并不能因此就说珍惜时间。更不有一遇到时间二字,就不忘珍惜二字,文中所提的诸多事例寓意是很深刻的。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应当不是珍惜时间,充实人生”。如果真是这个主题,那么学生自然就会习惯性走入 争分夺秒,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诸如此类的思维逻辑里,那么,我就要 问:文章在最后一段说大人格,大人生”应做何理解?显然,这是读懂本文的难点,是证明学生

8、是否懂文章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 珍惜时间,充实人生”这一个层面,而不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由一点一点时间组成的人生里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态把握人生,那么学生就没有读懂文章,没有感知到丰子恺的写作情感。这是探讨本文的把握好时间,把握生命,做一珍惜时间,充实人生”与教学重点。听课后,翻开教学用书一看,书中也只是笼统地说 个有 大人格、大人生的人。”认真想想,授课教师所说的 用书中所言 把握好时间,把握生命”是有一段距离的。我认为丰子恺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主要意思应该是:随着时间的不知不觉地流逝,人心在渐变,无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追逐着世俗中的东西,并且自己浑然不觉;能保持自小

9、所具有的 天真浪漫”慷慨豪侠”血气旺盛”的心态走到年老的人是少之有少了;与人为善,淡泊宁静是为 大人格”犬人生”,呼唤一个 谦让,和平”的社会。这篇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这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而并非我们时常说的挤时间,抢时间,努力工作学习。真可谓行文别致新颖,也可以说正是丰子恺先生禅心的反映。为何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保持冲淡平和的生活态度,与人为善,淡泊宁静,呼唤一个 谦让,和平”的社会呢?團文章开篇就写到: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 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使人不察其递

10、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 得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回滑 进行了。 ”文章的结尾两段,在说了“乘火车的旅客”的故事之后,作者写到“然而在乘社会' 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 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 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 而与火车 中的一样谦让,和平,也未可知。首尾照应,谈论的话题不离 “人生”:时间的渐进中,人的不知不觉的恶变(也许用词过 重);一种希望中的人的行为组成的社会。虽然,作者在第四自然段首说: “渐'

11、的本质是时间'。”但文章中所举的例都是集中于 一个事物不自觉变化而真正发生渐变的 “人”本身。第 1自然段写人的青春 “渐变”,第 2自然段写人的境遇的 “渐变”,这都是写人作为“自 己”的渐变。第3自然段写人对自然之物、 身边亲人的情感体验差异,第 4自然段写“农夫抱 犊跳沟”的故事,这都是写人 “自己”与外界的关系的渐变。第 5 自然段写“时间”与“人生”的 关系,第 6自然段写个体的“人”与社会群体的“人”的关系,第 7自然段引用警句含蓄表达什 么是“大人生”“大人格”。这三自然才让文章的真正意思露出 “冰山之角”,折射出自己真正想 说的话。 文章沿着“个体外界社会”这一条思路层

12、层深入表现主题,从时间的角度来阐 述这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另外,文章两个故事其寓意含蓄而深刻。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该文主题的难点。 在第一次读这一篇文章时, 我心里就有满腹疑问: 从文章的结构来说,农夫抱犊跳沟 的故事是论证这一段的首句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 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除此之外,在文章主要思想上,有没 有其深刻的寓意?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比喻, 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我想, 这应该也是 学生的读之费力而又不吐不快的地方。我认为“乘火车的旅客”的事例就很明晰的道出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态度 ”的问题。可以 让

13、学生回想一些将时间浓缩的事例来体味其中的含义。 如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怎样 来分配这有限的时间。 也可以用佛家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和尚说江面上只有两条船一为名 来一为利往、叶倩文的歌曲滚滚红尘等等来说说这个世俗百像。对于“抱犊跳沟”,我将之与这一段后面的分析句联系起来理解。这里的 “犊”我理解为 在工作中人们抱着不放的 “名”与“利”。当某一天, “我们”因其他原因而停下工作时,有了一 段想一想的时间,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为名为利是多么的 “苦劳”。丰子恺以夏丐尊、李叔同为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丰子恺受其影响,学佛信佛,劝世 人爱惜生命,戒除杀机,弘扬善行,其文章自然以事设寓,充满玄思

14、,不足为奇。在第二课时,授课教师选择朱自清的匆匆一段比较阅读、给学生仿写。这样,教 师就更应该将两文的侧重点让学生寻找出来, 让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多一个角度: 一为紧 张的生活节奏,抓紧时间工作学习, 一为从容地平和地对待这个纷扰的社会,多行善。 这才 能让我们的授课更充满人文、人性, 让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中真正读到人文、 人性,让我们的 学生在读他人的文章时增添一些新的社会认识和人的关怀。我想,这是新教材选其为文的价值所在。 我想,丰之恺作品的味道才让学生读出了一二。这堂课让我思考的其他问题: 1、学生在用自己的眼光讨论文章的好与坏时,可不可以先对文章的文意多质疑,勇敢地把 文章中自己犯糊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而不是首先发难于自己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