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_第1页
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_第2页
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_第3页
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_第4页
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2011年11月22日 22:41:05来源:书画天地网学知报·书画天地报    一直以来,蕴含着浓浓乡情、健康、率真而质朴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采,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生活理想,展现着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信念。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并以其热烈、纯真、质朴、古拙、灵秀、自由的特征显示着它的魅力,其中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形成其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民间艺术的色彩常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

2、的原色,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五彩”,专指青、赤、黄、白、黑五色。古代以五色为正色,认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种观念,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影响很大。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民间美术常用身边所能找到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并不拘泥于物象原有的基本色调,色彩搭配多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对生活中物象的色彩关系进行大胆取舍、归纳,因此形成了民间艺术特有的色彩风格,既和谐统一,又明艳浓郁。逢良辰佳节,人们更是喜欢选用强烈的原色,创造出一种喜庆欢快的艺术氛围。    每一幅民间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一项民间风俗,一种地域风情,一个健康、美

3、好的愿望。与此同时,在色彩的搭配上,它们又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    陕西凤翔彩塑挂虎    经过大红、大绿的施彩后形成色彩的强烈对比和艳丽的装饰效果,老虎头部还采用了意念的装饰手法,固有色和斑纹都被改变成红色的牡丹和莲花,耳朵被夸张成鸟的翅膀,并用铁丝装上莲子和桂子的彩塑小附件。    湖北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    这种织锦多采用原色与复色的互补,运用红、黄、蓝三色,并延伸为“五色”,同时在处理色块和色彩搭配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如一个平面色块,可以根据色彩需要分成若干的小

4、色块或穿插不同的小色线,这种方法有利于色彩的呼应和变化,产生整色块的平衡与协调的艺术效果。另外,织锦在配色时合理地利用色彩的明度、冷暖、面积的对比,使织锦中的图案与底布对比时产生色块的前进与后退、强与弱的变化,突出了主体纹样或图案中的主要色块,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艺术效果,体现和突出织锦在形式上的抽象性和趣味性。    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    布老虎采用了两组互补色的对比搭配:红与绿、蓝与黄,但表现各不同。一组为大面积的黄和小面积的蓝;另一组为大面积但分散的红和小面积但集中的绿。    天津杨柳青木

5、版年画莲年有余    年画用色一般多遵循年画“点套”的口诀:软靠硬,色不愣(大红、深绿、深蓝、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蛋黄谓软色)。红靠黄,亮晃晃。分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以上口诀由于大体上体现了配色的共同规律,因此,不仅适用于年画的色彩搭配,还适用于其他民间美术的制作。一、主观性、象征性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是在历代民间艺人自身文化意识上自然生成的色彩审美观念,它的色彩应用虽然不像现代西方色彩一样有着科学意义上的完整理论

6、解释,但却能从中国的个性文化观念中找到适合自身应用的色彩系统,并直接影响着地方艺术的色彩审美倾向。自先秦以来的阴阳、五行说奠定了中国色彩理论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理论及实践。它是民间艺术用色观念的概念性体现,是传统直观审美文化的形式积淀,命名方式与系统模式都有自己的历史成因,民间艺术色彩自然受此理论渗透,并服从于这种色彩美学秩序。周礼卷四十:画缋之事,杂五色。礼记礼运中有“五色”一词,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是也。所谓“正色”、“间色”,完全不是西方色彩学中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色彩观念中,唯“五色”独尊,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五色间具有了自我运用和自我解

7、释的主观功能。从传统的民间五色体系中不难看出,黑白二色在色彩观念中承袭了最原始的色彩感性,它对有彩颜色的极端含蓄,被先人看成是色彩的本源。黑白正因为其无色,反而能最大限度的强化图形审美力和色彩张力,使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想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京剧脸谱中,黑白色彩也成为京剧艺术家用以向观众传达讯息的一种语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寓褒贬的功能。脸谱中的黑色多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或慷慨豪爽的人;而奸诈、虚伪、阴险、邪恶的奸臣贼子,刚愎自用、卑鄙龌龊的宵小之徒,一般都涂白色脸。正如梅兰芳所说,戏曲人物一出场,就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人品概念正直的,或奸邪的、善良的,或丑恶的,一望而

8、知。古人认为高明的艺术创作能够“以色传神,以色夺人,以色抒情,以色写意”,民间色彩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在五色观的内涵基础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就带有意念性、抒情性、心理性和自由性。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并编成口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兼黄,喜煞娘”“要喜气,红兼绿”“要求扬,一片黄”等这些流传于老百姓中间的配色口诀,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尤其突出了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如民间年画作品中红色的大量应用,泥塑风筝等民间艺术对红绿色彩的偏好,红火喜庆热闹的色调处处充满了主观的浪漫色彩气息。这种用色习惯自然地沿袭到民间戏曲艺术中来,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如

9、京剧脸谱亦把红色作为对真、善、美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色,这一“吉祥”之色也是正义之色,忠勇义烈,忠臣义士多涂用,象三国戏中的关羽、杨家将中的孟良;绿色为草木之色,多被脸谱艺人们使用于象征山林草莽,英雄豪杰,剪恶除害的侠客,以表刚勇猛烈的性格。京剧艺术用脸谱色彩寄予褒贬、明辨善恶,将色彩的主观象征意义纳入传统价值观、宗法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意识中,这与我们对民间色彩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二、高彩度、强度对比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色彩的审美方式和运用手法很多,从历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中观察色彩不难发现,强烈明快的饱和色,响亮热烈的纯度对比色,使人感觉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红、黄、蓝、白、紫等鲜明的色

10、彩,长期以来被大量运用于年画、刺绣、泥塑等作品中,流传于民间的画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以及“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正体现了民间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用色理念。从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年画来看,色彩鲜艳明快是其突出的艺术特征,年画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方面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原始本能,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以及受工艺材料等条件制约。比如在年画中普遍使用的红色,是人类视觉最易感受和原始时期最易取得的色彩。另外年画多用彩度对比手法来组织画面,大张旗鼓的用艳红翠绿和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胸臆,竟与西方色彩构成理念不谋而合。如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多用纯原

11、色,明黄、艳红、翠绿和亮蓝,纯粹的色彩运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搭配,使年画色彩醒目而和谐,韵味十足,富于中国气派。同是来自民间的京剧艺术,从脸谱色彩的表象上看,其基本色相为黑、白和高彩度的红、紫、蓝、绿、黄,其崇尚华美的表现特点致使京剧不论在服装还是在脸谱中都摒弃了清淡平和的灰粉淡彩色系,而大手笔的使用色彩激昂强烈的纯色。关于脸谱的用色口诀“红色忠勇白为奸,蓝色骁勇绿草莽,黑为刚直青勇敢,紫色忠贞黄枭雄”不仅说明了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同时反映出其纯原性和单纯性。西方的色彩理论中有关于色彩对比的论说,其中补色对比是色彩运用中视觉效果最强烈的对比方式,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运用高纯度的互补色进行对

12、比的色彩应用原则,同样也是民间艺术色彩特征的主要倾向。在泥塑、刺绣图案、年画以及其它民间艺术的配色中,艺人们积累了使用高纯度色彩对比的丰富经验。尤其是高纯度的补色对比,在民间艺术的色彩应用中甚为广泛,与西方色彩构成中的对比应用相比,我国民间艺术高纯度补色对比的色彩搭配方法显示了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还有俗语曰:“红花要靠绿叶扶”“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的说法,这都是艺人们对色彩补色对比关系朴实的总结。在运用补色对比的同时,民间艺人还增强了色彩的饱和度,大红大绿、明黄亮紫的民间色彩充分体现了夸张刺激的审美特性。再观京

13、剧艺术,脸谱中同样注重色彩的补色对比,擅于运用纯度极高的色彩进行搭配,使人物脸部形象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醒目突出的视觉效果,如碎花脸彭越、程咬金,绿色应用较多,并辅之以高纯度的红色勾画面部轮廓。除了补色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传达效果外,还呈现出冷暖色及色彩面积的对比特点,使引人注目、夸张对比的脸谱色彩在纷繁华丽的京剧舞台上,仍给人以不失醒目、绚烂的视觉美感。三、结语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是一个庞大和神秘的体系,其中民间色彩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民间色彩在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延续与发展中,在遵循历史和传统的前提下,色彩表现不仅传达视觉美感即饰美性,而且重视色彩的主观情感即象征寓意性。京剧作为

14、来自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是民族的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经典,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样式,深受众多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京剧脸谱的色彩表现正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如何更好的解读京剧脸谱的色彩选择原理及渊源?本文挖掘了具有浓厚本土文化意蕴的民间色彩特点,通过不同于西方科学色彩体系的方式,更多的从带有东方哲学性的五色体系和民族审美观念的民间色彩方面,总结出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特征,体会脸谱色彩的情感与内涵。原作者:王越)摘 要:民间美术的色彩重视创作者的主观意志,画面颜色装饰性、表现性一目了然,并且这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马蒂斯的色彩艺术,也是极力张扬创作者的个性和主观感情,画面当中经常出

15、现颜色鲜艳的平铺色块,表现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是从民间色彩和马蒂斯色彩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意义方面进行的比较了解。关键词:民间美术;马蒂斯;色彩艺术;表现;比较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38-01一、民间美术色彩与马蒂斯色彩艺术的表现特点民间美术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成是一种写意而非写实的色彩,它在设色方面并没有完全遵照事物本来的颜色,而是出自创作者对事物的感性理解,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很直接,重视画面的装饰性、表现性,直观上也因为颜色的单纯明亮,而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吸引。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当中大部分都是纯度较高的颜色,例如,

16、大红、大绿、纯紫等,这些都是能够使人眼前一亮的色彩风格,最具典型特征的就是各地区的民间年画。民间色彩选择主要是运用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和补色来完成画面。以年画为例,年画一般追求的都是热闹火红的气氛,因此色彩的运用普遍艳丽鲜亮,造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又为了和谐统一,避免过度的视觉刺激,补色搭配,冷暖协调,互相呼应,将颜色布满全局,从而保持画面的完整性。中国民间美术重视对画面纯度、明度、色相、冷暖颜色以及颜色面积的搭配与对比的充分运用,使画面能够保持较高的和谐统一,这正体现人们对民间色彩的运用有着独特的统筹规划。马蒂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画面色彩表现以使用鲜亮、大胆的颜色而著名。他的绘

17、画作品中形象的勾勒都是简捷的线条,但是加上他独特鲜明的色彩语言,你就能感觉到他所创作的一切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马蒂斯的色彩艺术理念是他注重对于画面色彩的一种平面装饰性的表现,在画面中有意识的减弱立体感,但也在利用色块的体积搭配、物体形象、比例等的关系来保证画面的平衡感。基于这种认识,他非常注重各色彩的关联性,对自己画面中的色彩都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提炼、概括,从而形成具有马蒂斯风格的色彩艺术。他认为绘画色彩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复制客观事物的颜色,另一种就是主观的进行艺术表现的颜色。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马蒂斯推崇的是后者,所以他的绘画主要是根据当时状况和创作者情感的需要,来人为、有意识的处理画

18、面的色彩,同时又能够统一大局,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画面。例如马蒂斯的作品舞中,这幅画中的颜色极其简单,整个画面由三个大的色块构成,包括围成一圈的红色人物、高纯度的蓝色天空和绿色的地面构成。画面主要采取的就是大面积平涂、鲜艳的色块加上富有动感的人物来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表达出画面中人物欢乐,同时又是充满力量的场景。二、民间美术色彩与马蒂斯色彩艺术的精神内涵民间美术色彩不仅仅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选择,也不是仅为了满足视觉需要的选择,它是与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观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实践活动有着必要的关联而产生的色彩。这就决定了民间美术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对于

19、现实生活是具有着强烈象征意义的,象征性的表现出生活的诸多方面,是有着丰富内涵意义和人为观念的色彩选择。民间美术的色彩除了遵循前文所提到一些色彩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外,还是主要以表达中国数千年的以求福、求财、驱邪、避害等目的的意义为主而进行的色彩选择。在这其中民间色彩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都是其创作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民间色彩的认知就不能局限于对民间事物表象的认识和欣赏上,而应该对隐藏于其中的来源及深刻内涵、意义等都作出必要的了解。马蒂斯擅于运用用最单纯的颜色来完成画面,但是这看似简单的颜色却又是最具有画面冲击力的表现。他的绘画创作一直在追求一种理想的表达方式,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就是能够充分的表现自我。在他绘画的形式上,大块的平涂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