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递送系统题源_第1页
药物递送系统题源_第2页
药物递送系统题源_第3页
药物递送系统题源_第4页
药物递送系统题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叮叮小文库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递送系统 一、 固体分散技术概念: 一种难溶型药物以分子、 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中或难 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固体分散技术已成为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以及制备高效、 速效制剂的新技术。 联苯双酯丸、复方炔诺孕酮丸等市售产品是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给药剂量; 使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备具有缓释、控释作用的固体制剂; 通过载体的包蔽作用,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缺点:药物含量不可能太高;贮存过程中会逐渐

2、老化载体材料1、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类 PEG聚维酮类 PVP表面活性剂类: Poloxamer 188有机酸类: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胆酸、脱氧胆酸糖类与醇类:半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2、难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类其他类:胆固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榈酸等3、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CAP、HPMCP、CMEC聚丙烯酸树脂类(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1. 熔融法载体加热熔融+药物混合骤冷固化固体分散体(熔点低的载体)(多个晶核迅速形成)2. 溶剂法(共沉淀法)载体+药物+有机溶媒 溶解 除去溶媒 共沉淀的固体分散体(熔点高的载体)3. 溶剂

3、-熔融法药物 + 溶剂溶解+熔融的载体混合骤冷固化(小剂量液体药物)(少量)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药物+载体+溶剂溶解喷雾干燥5.溶剂-冷冻干燥法药物+载体+溶剂溶解冷冻干燥6.研磨法药物 + 载体研磨固体分散体(小剂量药物)(降低药物的粒度,药物与载体氢键结合)(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1.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熔融法易得)2. 固体溶液(熔融法可得)3. 共沉淀物(溶剂法易得)(五)固体分散体的物象鉴定1. 溶解度及溶出速率;2.热分析法;3.X射线衍射法;4.红外光谱法;(六)、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1、速效原理药物的分散状态:(1)分子状态分散(2)胶体、无定型、微晶药物溶出速度:

4、分子状态分散 > 胶体、无定型 > 微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1)载体材料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可溶性载体PVP、PEG(2)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3)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2、缓释原理疏水性、脂质类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减缓药物溶出和释放二、包合技术包合技术是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5.核磁共振法in clusi oncompo und) 的技术。包合物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提高,刺激性、毒副作用降低液体药物粉末化,不良气味被掩盖释放速率可调节药物要求:原子数 5 ;稠环数5 ; MW = 100400 ;熔点250C溶解度10g

5、/L包合物分类:按主分子构成-多分子、单分子、大分子包合物按几何形状-管形、笼形、层状包合物包合物的特点和应用1)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洋地黄毒甙与B-CD包合制成的片剂,溶出速率比洋地黄毒甙(未包合)片大100倍,改善了吸收,提高了生物利 用度。吲哚美辛是一种良好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但水溶性极低,且胃肠道反应较大,吲哚美辛经B-CD包合后可改进溶出度及提高生物利用度。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主分子材料形成的空穴具有良好的掩蔽屏障作用。将药物装入其空穴中,可保护药物不被水解,氧化和光解等,易挥发的药物包合后减少挥发。如硝基苯金刚烷酸盐在空气

6、中易被 氧化分解,用B -CD包合,被氧化分解的程度只为原药的1/283)使液态药物粉末化,便于加工成其他剂型将柴胡挥发油进行B -CD包合,包合物溶液和单一柴胡挥发油水溶液的稳定性比较延长 了约 82 %4)掩盖不良气味,减轻局部刺激,降低不良反应大蒜油,臭、刺激。雷公藤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用-CD 包合后,降低其毒性,提高疗效5)调节释药速度:将樟脑、薄荷脑、桉叶油与-CD制成包合物,倒入沸水中,挥发性药物可以比较均匀地释放出来包合材料1、单分子包合物的包合材料有:环糊精,蛋白质,纤维素,石墨等环糊精(cyclodextrin, CYD )a -CYD/ B-CYD

7、/ 丫-CYD环糊精衍生物:水溶性(羟丙基取代环糊精);疏水性环糊精衍生物2、多分子包合物,构成管状或笼状包合物。形成管状空间的包合材料有:尿素,硫脲, 去氧胆酸,形成笼状的材料有:对苯二酚,苯酚等;尿素形成的是管状空间,对苯二酚形成 的是笼状包合物。3、 大分子包合物材料有沸石,葡聚糖凝胶,硅胶等,是一些可以形成多孔结构的天 然的或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空穴也可以容纳一定的客分子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饱和水溶液法-共沉淀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喷雾干燥法原理都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先让药物和包合材料分别溶解, 或者其中之一溶解,将另 外一个加入其中,主客体相遇并且发生相互作用之后, 包

8、合物的溶解度下降, 从而从溶液中 析出,经过分离干燥即可得到。包合物的验证X射线衍射、红外、核磁共振、荧光光度法、热分析、圆二色谱、溶出速率控缓释制剂(susta in ed-release and con trolled-release preparati on)1、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缓药效目的的制剂。2、控释制剂: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制成控缓释制剂的目的: 获得稳定持久平稳的血药浓度曲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控缓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以及靶向给药系统构成了现代药物传递系统(moder

9、n drugdelivery system )。(二) 国内外缓控释制剂研究开发方向1口服缓控释制剂控释微丸剂及其片剂、胶囊剂骨架型控释片包衣骨架片多层控释片渗透性控释片胃滞留型控释制剂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2. 腔道粘膜吸收控释制剂口腔粘膜鼻粘膜眼粘膜宫腔粘膜3、透皮吸收4、靶向给药系统(三)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优点:1.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病人的 顺从性,适于长期服药慢性疾病患者。2. 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缺点:1、调节给药方案缺乏灵活性。2、按正常人的动

10、力学参数设计处方,未考虑患者。3、设备和工艺复杂,价格贵。(三)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优点:1.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病人的 顺从性,适于长期服药慢性疾病患者。2. 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缺点:1、调节给药方案缺乏灵活性。2、按正常人的动力学参数设计处方,未考虑患者。3、设备和工艺复杂,价格贵。(四)对药物的要求下列情况一般不宜制成口服缓释、控释制剂:1. 剂量很大(1g),需服用很大剂量,不方便。2. 半衰期很短(1h)(硝酸甘油例外),半衰期很长(24h)(

11、安定例外)3. 治疗窗很小的药物,需精密调节剂量,易出危险。4. 不溶于胃肠道内或不能有效吸收的药物,吸收受溶出限制,吸收少。5. 具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维生素B2),吸收不完全。6. 抗生素类药物,抗菌效果依赖于峰浓度。(五)常见的缓控释制剂1.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a2. 抗心绞痛药 Anti-angina cordis3. 抗高血压药 An ti-hyperte nsive age nt4. 抗哮喘药 An ti-asthmatic age nt5. An tihistam ine, an ti-allergic age nt抗组织胺药6. An tipyreti

12、c and an algesic解热镇痛7. 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 anti-wnvulsant8. 抗溃疡药 Anti-ulcerative9. Potassium chloride, Ferrous sulfate10. Hormo ne激素(慎用)泼尼松等不能做成缓释剂,会导致机体内器官萎缩11. An ti-blotic抗生素(慎用)抗菌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峰浓度,故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12. An ti-depressa nt抗忧郁药An ti-psychotic抗精神失常药Lithium carbo nate Li2CO3 抗躁狂(六)缓释、控释制剂释

13、药原理和方法1、溶出原理Noyes-Whit ney溶出速度公式:dc / dt = S D (Cs-C) / Vh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盐或二苄基乙二胺盐、睾丸素丙酸酯或庚酸酯等)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如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等、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海藻酸与毛果芸香碱的盐(眼用)等)控制粒子大小(粒子大小适当增大)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脂肪、蜡类为基质,释放速度与脂肪酸酯被水解的难易 有关)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骨架制成片剂,高分子材料 吸水膨胀形成凝胶层,药物通过凝胶层扩散到表面而溶于体液中)2、扩散原理Fick ' s 扩散第一

14、定律:dM / dt = A D KZC / L包衣:(1)水不溶性膜材包衣(如乙基纤维素包衣的微囊或小丸)(2)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如乙基纤维素(不溶)与甲基纤维素(可溶)混合包衣,药物从水溶性材料溶解形成的小孔中扩散)水不溶性骨架片(骨架形成弯曲的孔道,药物从孔道中扩散,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增加粘度以减少扩散速率(注射剂、液体药剂)制成微囊(微囊膜的厚度、微孔的孔径及弯曲度等决定药物的释放速率)制成植入剂(不溶性药物埋植给药)制成药树脂(解离型药物)制成乳剂(水溶性药物制成W/0乳剂)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4、 渗透压原理(零级释药,均匀恒速,与pH无关)5、离子交换作

15、用(七)、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的因素理化因素:剂量大小pKa、解离度、水溶性分配系数稳定性2. 设计要求1) 生物利用度:为普通制剂的80%-120% ,(胃与小肠吸收)12小时,(大肠也吸收) 24小时服一次。2) 峰浓度(Cmax)与谷浓度(Cmin)之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即波动百分数要小。(半 衰期短、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12小时服一次,(半衰期长、治疗指数宽的药物) 24小时服 一次。(八)、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骨架型制剂是指药物和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骨架材料通过压制或融合技术制成片状、小粒或其它形式的制剂。(1)凝胶骨

16、架片亲水性聚合物遇水或消化液后,骨架膨胀,形成凝胶屏障而控制药物的溶出速度,达到缓释或控释的作用。 遇水形成凝胶后,药物可通过凝胶层扩散释放,也可随着凝胶层的逐步溶蚀而释放。凝胶全部溶完,药物全部释放,生物利用度高。常用材料:天然胶: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耆胶等、果胶、角叉菜胶、瓜耳树胶、刺槐豆胶纤维素衍生物:MC、HEC、HPMC (4000cps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非纤维素多糖: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聚羧乙烯等影响药物从骨架中释放的因素:聚合物的用量、类型、粒径,片剂的大小、形状、压片力,药物的溶解度,制粒方法等。(2)蜡质骨架片是蜡质、脂肪

17、酸及其酯等物质形成骨架,药物从骨架中的释放是由于这些材料的逐渐溶蚀,药物通过孔道扩散与蚀解控制释放。常用材料有巴西棕榈蜡、硬脂醇、硬脂酸、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甘油三 酯等。这类骨架片是通过孔道扩散与蚀解控制释放, 部分药物被不穿透水的蜡质膜包裹。 可加 入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其释放。通常将巴西棕榈蜡与硬脂醇或硬脂酸结合使用。 熔点过低或太 软的材料不易制成物理性能优良的片子。举例:硝酸甘油缓释片处方: 硝酸甘油(10%乙醇溶液2.95ml)0.26g硬脂酸6.0g十六醇6.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1g微晶纤维素5.88g微粉硅胶0.54g乳糖4.98g滑石粉2.49g硬脂酸镁0

18、.15g共制100片制法:(1 )将PVP溶于硝酸甘油乙醇溶液中,加入微粉硅胶混匀,加入硬脂酸与十六 醇,水浴加热到 60 C,使熔。将微晶纤维素、乳糖、滑石粉的均匀混合物加入上述熔化的 系统中,搅拌1h。(2) 上述粘稠的混合物摊于盘中,室温放置20min,待成团块时,用16目筛制粒。30 C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压片。本产品12h释放76%。开始1h释放23%,以后呈匀速释放,接近零级。(3)不溶性骨架片指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毒塑料等,这些材料与药物混合制成片剂形成骨架。药物宜水溶性。胃肠液渗入骨架孔隙后,药物溶解并通过骨架中错综复杂的极细 孔径的通道,缓缓向外扩散而

19、释放,在药物的整个释放过程中,骨架几乎没有改变,随大便排出。常用材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硅氧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乙基纤维素等。此类片子有时释放不完全,大量药物包含在骨架中,大剂量的药物也不宜制成此类骨架片,这类骨架片现应用不多。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乙酰氨基酚82 kg硬脂酸12.4kg10%的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25kg硬脂酸镁适量取对乙酰氨基酚 82kg,在搅拌下加入 12.4kg硬脂酸,加热至 5060 C溶融,加入 10%的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 25kg,搅拌1015min使成团块,制粒,3540 C干燥,整 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压片。控释限速步骤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

20、物溶解,然后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故孔道扩散为限速步骤,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其生物利用度取决于药物与缓释聚合物的比例,氯化钾、普鲁卡因等药物均可制成这类缓释片。(4)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1 )不同释放速度的颗粒混合压片2)微囊压制片3)小丸混合压片(5)胃内滞留片胃内滞留片是指一类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片剂。目前多数口服控释或缓释片剂在其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仅有23小时,而制成胃内滞留片后可在胃内滞留时间 56小时,并具有骨架释药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视为一种特殊的骨架片。呋喃唑酮胃漂浮片。1 )胃内滞留片的药

21、物特性 药物的效能高,剂量范围小,在片剂中的比例一般为全片的550%,不影响片剂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药物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宜于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吸收的药物,如美托洛尔等; 胃酸分泌抑制剂,如雷尼替丁; 胃部治疗药物,如呋喃唑酮; 在小肠上部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如VB2 ; 半衰期短,一般缓释口服制剂不能满足缓释时。2)骨架材料亲水胶体骨架材料:HPMC、EC、PVP、PVA等。为提高滞留能力,加入疏水性而相对 密度小的酯类、脂肪醇类、脂肪酸类或蜡类。(6) 生物黏附片:由具有生物黏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片芯,然后由此聚合物围成外围,再加覆盖层而成。加强药物与黏膜接触的紧密性及持续性。普萘洛

22、尔生物黏附片。(7) 骨架型小丸:三种骨架类型与骨架片类型相同。2、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包衣技术)(1) 常用缓释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 )聚丙烯酸树脂(polyacylic resin ):本品具有各种溶解性能的类型的产品,如胃溶型的、肠溶型的和不溶型的,均能包衣成膜。代表性产品有 Rohm公司(罗姆)生产的 Eudragit 优特奇肠溶型:1号为(pH6以上),II号为(pH6以上),111号(pH7以上)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肠溶材料虫胶、玉米朊、邻苯二甲酸酞酸酯( CAP )、Eudragit L和S、聚醋酸乙烯苯二甲酸酯(po

23、lyv inylacetate phthalate, PVAP )、 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酯(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phthalate, HPMCP )、琥珀酸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acetate succi nate, HPMCAS)。硅酮弹性体(silicone elastomer硅橡胶)交联海藻酸盐:海藻酸钠 +氯化钙海藻酸钙(2)包衣膜的处方组成包衣成膜材料:形成具有一定渗透性和机械强度的衣膜增塑性:水溶性增塑剂,脂溶性增塑剂,一般增塑剂的量是被增塑材料的1030%(g/g )。溶剂(或

24、分散介质):有机溶剂、水致孔剂:水溶性物质,不溶性固体等抗粘剂:滑石粉、硬脂酸镁、SiO2、TiO2等,抗粘剂的用量一般为包衣液体积的1%3%。着色剂、避光剂、消泡剂常用二甲基硅油其他:稳定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3)种类微孔膜包衣片不溶性聚合物(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稀酸树脂)等 为包衣材料,加入致孔剂(如 PEG、PVP、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盐等水溶性物质,或水 不溶性粉末如滑石粉、二氧化硅,或药物等)一般也可加入增塑剂(如蓖麻油、邻苯二甲酸 二乙酯)在片剂上包衣。膜控释小片:药物与辅料用常规方法制粒,压成3mm小片,用缓释膜包衣后装入硬胶囊。肠溶膜控释片:药物片芯

25、外包肠溶衣,再包上含药的糖衣层膜控释小丸:由丸芯与芯外包裹的控释薄膜衣两部分组成。渗透泵片: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和渗透植入剂,它们均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美国Alza公司首先开发了渗透泵片,并于 1970年有产品上市,称为 OROS。渗透泵 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的特点, 除均匀恒速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 pH、 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例如:维拉帕米滲透泵片维拉帕米渗透泵片(单室,1日12次)(水溶性白色结晶性粉末),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片芯处方:药物盐酸维拉帕米(40目)2850g渗透压活性物质甘露醇(40

26、目)2850g促渗透聚合物聚环氧乙烷(40目,Mr500万)60g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120g黏合剂溶剂乙醇1930ml润滑剂硬脂酸115g包衣液处方(用于每片含 120mg的片芯)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 39.8% )147.25g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2% )17.75g羟丙基纤维素22.5g聚乙二醇33504.5g二氯甲烷1755ml甲醇735ml制备工艺制片:片芯制备:将前三种组合置于混合器中混合5min ;将PVP溶于乙醇中,缓缓加至上述混合组分中,搅拌 20min,过10目筛制粒,于50 C干燥18hr,经10目筛整粒 后,加入硬脂酸混匀,压片。包衣:用空气悬浮包衣技术包衣,进液速率

27、为20ml/mi n ,包至每个片芯上的衣膜增重为15.6mg ,将包衣片置 RH50% , 50 C的环境中,存放4550小时,再在50 C干燥箱中 干燥2025hr。打孔:在包衣片上,于片剂上下两面对称处打一释药小孔,孔径为254 m,释药速率:7.17.7mg/hr ,释药持续时间 17.820.2hr。口服定时制剂(Time-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 TCDDS)口服定时给药系统的设计是基于时间药理学和时辰药物动力学的原理,由于这种制剂的药物释放能够在特定的时间释放计算的剂量,因此,这种给药制剂也叫做生物钟(TimeClock ),或脉冲式给药制

28、剂。疾病的昼夜波动:心脏病的发作多在早晨58点钟出现,脑梗死和急性心肌缺血也多发生在清晨;哮喘病和其它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多发生在深夜至黎明前这段时间;一些细菌感染多发生在上午,而病毒性的感染则多发生在下午。优点:药物一般在小肠或结肠释放,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在疾病发作时才释放,可避免机体因长时间处于高浓度药物 而产生耐药性。药物要求:发作有节律性、而且不需长时间维持体内恒定药物浓度,如治疗局部缺血心脏疾病的抗心绞痛和抗心率不齐药物、抗哮喘的支气管扩张药物以及抗震颤药物等制备技术:利用包衣层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制剂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含活性药物

29、成分的制剂核心,此丸芯可以是片剂或微丸; 二是包衣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 这个衣层可阻滞药物从核心中释放,脉冲释药时间由衣层厚度来决定(1)由衣膜的溶蚀或膨胀控制脉冲释药时间衣层主要由HPMC等可膨胀聚合物构成,还可含有高聚糖类化合物如凝胶、蔗糖、聚乙二酵等可渗透性材料。药物释放分别受衣层溶蚀和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率所控制(2)由衣膜的破裂控制脉冲释药时间衣膜由透水性差的材料如乙基纤维素(EC)、聚氯乙烯等构成 。一层衣膜的脉冲制剂,其片心或丸心中含崩解剂;有二层衣膜的,其内衣层为可膨胀型聚合物组成的膨胀层。崩解剂或可膨胀聚合物吸水后产生膨胀力,便衣膜破裂。如硝酸异山梨酯脉冲控释微丸,选用的是

3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作为内衣层,EC作为外层控释膜材料(3)由衣膜的pH敏感性控制释药时间用pH敏感型聚合物如Eudragit系列的聚合物作为包衣材料。(4 )由衣膜的渗透性控制释药时间衣膜由pH不依赖性低渗透型的聚合物如Eudragit RS 组成,丸心中含有机酸和药物2. 利用与衣层无关的渗透泵机制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塞尔公司开发的维拉帕米渗透泵制剂采用了这种方法,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时辰治疗药物制剂。病人睡前口服,药物于服用5小时后开始释放。这种渗透泵片的基本组成有片心、半渗透膜包衣和释药小孔3部分。3. 利用亲水凝胶溶胀产生的力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塞尔公司开发的

31、另一种带水溶性凝胶塞的胶囊(Puls incap ),可以在服用后某一特定时间或在胃肠道的特殊部位释放。Puls incap胶囊有一个水不溶性的胶囊体,并在胶囊径口上带有一枚水溶性凝胶塞,水溶性盖套在胶囊体上,此盖溶于胃液或肠液后使凝胶塞暴露,吸水膨胀后产生外推力。在一特定时间后,胶囊体再也容不下凝胶塞了.于是凝胶塞从囊体中脱离,释放出囊体中的内容物。4. 利用外界刺激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1) 电化学控制脉冲式给药系统(2) 热控制脉冲式给药系统:利用热敏凝胶(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烷基甲基丙烯酸的 共聚物)制成(3) 其它类刺激控制脉冲式给药系统口服定位制剂口服后依靠胃肠道的环境或剂型自身的特

32、性,能滞留在胃肠道某个特定的部位。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胃内滞留给药剂型(Gastric rete ntion dosage-forms )和结肠定位给药系统(Colon target ing drug delivery system)。优点:(1 )药物在靶器官部位的吸收增多,生物利用度提高;(2)靶位药物浓度高,疗效提高,同时避免药物对非病变部位的毒副作用;(3)降低个体差异造成的药物吸收波动。胃内滞留给药制剂胃的生理特点运动方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和蠕动运动,食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与其物理特性以及所含的能量有关2. 胃内滞留制剂的分类(a)利用剂型的低密度,通过胃内漂浮实现胃内滞留的制剂;(b)利用剂

33、型的高密度让其沉于胃底部,达到胃内滞留(c)通过胃内膨胀使剂型的体积大于幽门来实现胃内滞留的制剂;(d)利用剂型与胃壁的黏附作用通过胃内黏附实现滞留的制剂;(e)在制剂中加入磁响应材料,通过体外磁力作用来实现胃内滞留制剂;(f )同时服用延缓胃排空的辅料或药物,延长剂型在胃内的滞留时间3、适用性药物效能高、剂量小,含量一般为片重的5 % 50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易溶解吸收的药物,如美托格尔、诺氟沙星等;某些通过与胃壁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抑制与胃酸 分泌有关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如雷尼替丁等;胃部治疗药物,如某些通过抑制胃粘膜上的幽门螺旋杆菌而发挥治疗胃肠炎作用的药物,如呋喃唑酮

34、等,以及一些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局部作用药物;在胃和小肠上部有吸收窗的药物,如维生素B2等;其它半衰期短、一般缓释口服制剂不能满足缓释时间要求的药物。胃内滞留制剂制备胃内漂浮型滞留制剂:加入轻体材料,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蜂蜡以及矿物油等;采用膨胀材料,这些材料遇水后迅速水化膨胀,导致漂浮片 的密度降低;加入可以和胃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发泡剂,如NaHC03 , MgC03等胃内膨胀型滞留制剂:人幽门的直径为12.8 ±7mm,其功能是作为机械阀门来控制体积较大颗粒物体的排出,通过剂型变大来延长胃内滞留时间迅速膨胀滞留型制剂的作用机理 :服用前,药物(A )被包裹在吸

35、水膨胀材料 (B)中, 外部有一层聚合物保护膜,也有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服用后,膨胀材料(B)膨胀至弹性膜(C),药物从膜(C)中释放出来3、胃内黏附滞留制剂药物借助于某些高分子材料对生物黏膜产生的特殊粘合力而黏附于黏膜上皮部位,从而延长药物在靶部位的停留和释放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4、磁定位胃内滞留制剂通过体外的磁场将制剂定位在胃部结肠靶向定位给药制剂结肠给药目的:一是让药物在结肠局部发挥作用, 二是使那些易被小肠酶破坏的药物 (如 胰岛素等)能避开结肠上端酶的破坏,而在结肠部位吸收,通过血液运输再发挥全身作用。生理特点:(1) 从十二指肠到小肠再到结肠,整个过程pH逐渐递增

36、;(2)药物在小肠相对稳定的转运时间;(3 )高浓度的肠道微生物;(4)结肠中水分少,内容物稠度高,所受压力大。1、pH依赖型释药系统2、微生物酶降解释药系统3、时间依赖型释药系统4、压力依赖型给药系统1、pH依赖型释药系统通过pH敏感材料进行包衣的方法来实现,肠溶型聚丙烯酸酯是良好的结肠靶向包衣材料,如德国 Rohm 公司产品 Eudragit L 和Eudragit S2、微生物酶降解释药系统偶氮降解酶和多糖酶在结肠的存在,利用偶氮聚合物和多糖类聚合物3、时间依赖型释药系统食物在小肠段的转运时间相对恒定(34 h),时间依赖型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生理基础4、压力依赖型给药系统结肠内容物呈较硬

37、的固体状态,在肠道蠕动对物体产生的直接压力下容易使衣膜或片体破裂环境敏感给药系统制剂分类:(1)开环式脉冲释药制剂是通过外界因素的变化来调控药物的释放,如磁力、 超声波、热、电流;(2)闭环式脉冲释放技术是通过体内信息反馈机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因素来调控。pH敏感型水凝胶及其制剂温度敏感型水凝胶及其制剂温度和pH双重敏感型水凝胶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体外释放度试验1. 溶出度试验:转篮法、桨法、小杯法。2. 释放度试验:转篮法、桨法、转瓶法、流室法。3. 取样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第一点,0.5h-2h,释放量小于30%,有无突释效应第二点,4h-6h,释放量约50%,确定释药特性第三点,7

38、h-10h,释放量大于75%,释药是否完全。体内试验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体内外相关性四、植入剂与新型注射给药系统(一)植入剂(Implant )是一种供腔道或皮下使用的具有缓控释性能的无菌固体制剂,由药物与赋形剂或不加赋形剂经熔融、压制或模制而成。分类:膜控型、骨架型、渗透压驱动释放型。1、特点与其它常规的给药方法相比,植入控释给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避免首过效应可以维持长时间的药物疗效增加药物释放的靶区控制可应用的药物范围较大生物活性增强缺点:小型手术、移动、价格2、应用避孕治疗关节炎与骨感染45抗肿瘤降血糖心血管疾病戒毒醋酸亮丙瑞林植入剂(ViadurTM )是一种无菌

39、、非生物降解的给药系统,可在一年内 持续以零级释放亮丙瑞林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二)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将药物包埋或混合在生物相容、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后再进行皮下或腔道注射的给药系统1、特点:不需要手术将制剂植入体内,也不需在释药量不足时手术将载体取出,可较长时间保持血液中的有效药物浓度。(1)微球载体:常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PLA )、聚£-己内酯(PCL)、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 )等,天然材料有聚氨酸酸、胆固醇及胶原等。药物以多种形式包在降解材料中, 随着药物的不断释放,载体在体内环境中被缓慢降解、吸收,因此不需要手术取出(2 )凝胶载体热塑膏:将熔融的载药系

40、统注入人体后,体温条件下在用药部位形成凝胶,生物降解的热塑膏可由丙交酯、乙交酯、£ -己内酯(PCL)等单体制备原位交联凝胶:给药体系注入体内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固态凝胶,热、光及小的阳离子与聚合物阴离子间作用引发的自由基反应均可导致原位凝胶的形成。如藻酸钠水溶液可在眼内形成凝胶,而不需要加入另外的二价钙离子或高价阳离子。人眼内的氯化钠浓度为0.008%(w/v),在这个浓度下藻酸盐-毛果芸香碱溶液即可形成凝胶,使毛果芸香碱缓慢释放原位沉淀聚合:除去溶剂、改变温度及改变pH均可引发沉淀聚合反应五、靶向制齐 U (targeti ng drug system)定义: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

41、系统,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的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其意义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患者的顺从性。分类1. 从靶部位分类第一级: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靶细胞第三级:细胞内特定部位2. 按方法分类被动靶向制剂:微粒型给药系统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即被巨嗜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靶向到肝、脾等网状内皮细胞丰富的组织中(粒径<7 m );粒径>7 m时主要被肺部截留。脂质体、(注射)乳剂、微球、纳米球和纳米囊等属于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用修饰药物的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42、。载体是受体的配体、单克隆抗体、对体内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高分子物质等。修饰的药物载体、前体药物等为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磁性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一) 被动靶向制剂1、脂质体定义: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为脂质体。脂质体的大小可以从几十个纳米到几十个微米,在脂质体的水相和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制剂,即含益康唑的脂质体凝胶"Pevaryl Lipogel ”在瑞士由CILAG制药公司注册,现已在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和挪威等国上市销售。1990年底第一个

43、上市的脂质体注射型药物输送系统是两性霉素B制剂(AmBisome?,美国NeXstar制药公司),首先在爱尔兰得到批准上市销售,随后在欧洲上市1995年底第一个抗癌药物脂质体一阿霉素脂质体美国dxSEQUUS制药公司)在美国获得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随后,此产品在欧洲获得批准。磷脂由一个亲水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组成。头部由磷酸骨架与水溶性分子如胆碱、丝氨酸等酯化形成,可以溶于水;向下延伸的两条平行尾部是脂肪酸链,每条链有10 24个碳原子和06个双键,不溶于水。胆固醇是自然界膜中的另一类重要的组成成分。属于双亲性分子,但是亲油性大于亲水性。

44、胆固醇本身不形成脂质双层结构,但它能嵌入磷脂膜,羟基基团朝向亲水面,脂肪族的链朝向并平行于磷脂双层中心的烃链(2)脂质体的特点: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巨嗜细胞吞噬。2)缓释性:减少肾排泄和代谢,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3 )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结构类似生物膜,易吸附于靶细胞周围4)降低药物毒性:心、肾等器官药物累积量少5)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膜保护作用。按性能:普通脂质体特殊性能脂质体(1)空间稳定脂质体或长循环脂质体被神经节苷酯(GM1 )、磷脂酰肌醇(PI)、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酰胺(PPA)、聚 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在脂质体表面高度修饰,交错重叠覆盖在脂质体表面,形成致

45、密的 构象云。这种立体保护作用取决于聚合物的柔性,位阻保护脂质体不被血液中的调理素(opsonin )识别、摄取,从而使脂质体清除速率减慢,血液中驻留时间延长,使药物作用 时间延长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与游离阿霉素两种制剂给予癌症患者后的血药曲线,当阿霉素的剂量为50mg/m2 时,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半衰期为45小时,而游离阿霉素的半衰期仅为10分钟。(2)热敏脂质体由Tc稍高于体温的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其药物的释放对温度具有敏感性。热敏脂质体 的特点是在受热时,可将包封药物释放至无内吞作用的靶细胞,这种热释放取决于脂质体的Tc。热敏免疫脂质体是在热敏脂质体膜上用交联法接上抗体而成,也可同时完成抗

46、体结合和水性溶质的包封,如阿糖胞苷热敏免疫脂质体等。(3)pH敏感脂质体若干动物和人体肿瘤间质液的 pH比正常组织低,设想组成的脂质体能在低 pH范围内 释放药物,因而设计了 pH敏感脂质体(又称为酸敏感脂质体) 。对pH敏感的类脂有 N 十六酰L 高半胱氨酸(PHC)和游离的高半氨酸。将这种脂质体与脂质-抗体融合或与抗体片段交联,能得到pH敏感免疫脂质体(4)光敏脂质体光敏脂质体是将光敏物质的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用来进行光学治疗。当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脂质体膜与囊泡物质间或脂质体之间发生融合作用而释放药物。制备了含胡萝卜素或全反视黄醇的光敏脂质体, 光照后可发生不可逆光反应, 从而影响膜的流

47、动性。 增加其通 透性。(5)免疫脂质体掺入抗体形成被抗体修饰的具有免疫活性的脂质体称为免疫脂质体(6 )多糖被复脂质体在脂质体双分子层中掺入多糖或糖脂后称之为多糖被复脂质体糖基物质有:唾液糖蛋白、N-十八酰二氢乳糖脑苷.神经节苷岩藻糖,半乳糖、甘露(聚) 糖衍生物、右旋糖苷、支链淀糖、出芽短梗孢糖 (CHP )等(a)糖基不同可改变脂质体的组织分布;脂质体稳定化和构造强化;有利于与抗体交联反应进行。(7)其他: 聚合膜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前体药物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脂质体的制法磷脂与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磷脂膜自发形成囊泡,因此制备脂质体所强调的不是脂质体的形成或组装, 而是如何形成适当大小、

48、适当结构、包封率高的囊泡,而且所包封的物质在形成脂质体后不漏出。-应用性能良好的脂质材料。制备脂质体的所有方法都包括 3-4个基本步骤: 磷脂、胆固醇等脂质与所要包裹的脂溶性物质溶于有机溶剂形成脂质溶液,去除少量不溶性成分或超滤降低致热源,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去除溶解脂质的有机溶剂使脂质干燥形成 脂质薄膜。 使脂质分散在含有需要包裹的水溶性物质的水溶液中形成脂质体。 纯化形成的脂质体。 对脂质体进行质量分析。薄膜分散法,这是最早而至今仍常用的方法。将磷脂等膜材溶于适量的氯仿或其它有机 溶剂,脂溶性药物可加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在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使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缓冲液,进

49、行振摇,则可形成大多层脂质体,其粒径范围约1-5m。然后可用各种方法,如超声、振荡等分散薄膜法形成的类脂膜,即可形成脂质体逆相蒸发,一般系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等,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水溶液;有机溶剂=1 : 31 : 6)进行短时超声,直至形成稳定的W /O型乳剂,减压蒸发有机溶剂至凝胶形成,继续减压蒸发至形成水性悬浊液即脂质体混悬液;或在混匀器上机械振荡,凝胶块崩溃转成液体,减压蒸发挥去有机溶剂,形成脂质体。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一般为大单层脂质体,常称为REV。溶剂注入法,首先将脂质体膜的组成成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细孔针头注入到含有待包裹材料的水溶液中,混合后

50、出现两相,米用震荡、超声等方法使磷脂在水相中形成 脂质体。去污剂分散法,去污剂分散在水中的浓度非常高时形成胶束(micelles),去污剂与磷脂分子相连,掩蔽磷脂分子中的疏水部分,磷脂通过去污剂介导与水相密切接触形成的结构, 称为混合胶束,它由数百个化合物分子组成,其形状和大小依赖于去污剂的化学性质、浓度及有关的脂质成分等。去污剂制备脂质体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含有磷脂的混合胶束去除去污 剂,自发形成单层脂质体。钙融合法,磷脂酰丝氨酸等带负电荷的磷脂中,加入Ca2+,使之相互融合成蜗牛壳圆桶状,加入络合剂 EDTA,除去Ca2+,即产生单层脂质体(LUV ),此种方法的特点是形成 脂质体的条件非常

51、温和,可用于包封DNA、RNA和酶等生物大分子。冻结融解法,将用超声波处理得到SUV悬液,加入待包封的物质,在低温下(如液氮中)冻结,取出融解,脂质双分子膜重新排列形成了LUV,经凝胶过滤等方法除去未包封的物质即得。一般情况下,融解后的脂质体混悬液用聚碳酸酯膜挤压以使粒径均匀;并经过多次(三次)冻结-融解的过程,可以使脂质体的包封率提高。冷冻干燥法,1978年就收载为制备脂质体的专利技术。将类脂高度分散在水溶液中。冷冻干燥,然后再分散到含药的水性介质中,形成脂质体。复乳法,是指将少量水相与较多量的磷脂油相进行 (第1次)乳化,形成 W/ O的反相 胶团,减压除去部分溶剂(或不除),然后加较大量

52、的水相进行 (第2次)乳化,形成 W / O / W型复乳,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脂质体与细胞的作用机制: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肌肉和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鼻腔给药脂质体制剂的质量评价:1)形态、粒径及分布2)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载药量=微囊、微球与脂质体中所含药量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的总重 X100%包封率=(系统中的总药量-液体介质中的总药量)/系统中的总药量x100%3)渗漏率的测定:渗漏率=产品在贮存到一定时间后渗漏到介质中的药量/产品在贮存前包封的药量X100%4)药物体内分布的测定5)符合制剂通则的规定2、乳剂(1)淋巴

53、定向性:1 )由血液循环向淋巴转运2)由消化道向淋巴转运:不经过肝,避免首过效应3)由组织向淋巴转运(2)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因素:1)乳滴粒径:2)油相的影响:3)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4)乳剂的类型:3、微粒: 微球与微囊微球: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粒径为1250 m。微囊: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形成的药库型球形微粒。载药微粒的作用靶向性:在体内特异性分布,提高药物在治疗部位的有效浓度,更好地发挥药效,同时可使其它部位药物浓度相应降低,使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减小,对于肿瘤化疗极为有利。缓释与控释作用:缓释和控释微粒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与时间,减少给药次数,降

54、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观象及其所造成的副作用。栓塞作用:栓塞性微粒直接经动脉管导入,阻塞在肿瘤血管,断绝肿瘤组织养份和抑杀肿癌细胞,为双重抗肿瘤药剂。降低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及口味,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如尿激酶、红霉素、胰岛素等易在胃内失活,氯化钾、吲哚美辛等刺激胃易引起胃溃疡,微囊化可 克服缺点。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载药微粒可提高易氧化的胡萝卜素、对水敏感的阿司匹林、易挥发的挥发油类、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混合物等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进展三个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主要开发的是粒径为 5卩m-2mm的微囊;20世纪80年 代发展了许多粒径小的第二代产品,如1 10 ym的微粒。这种粒径的载药微粒通过非胃肠道给药时,被器官或组织摄取后能显著延长药效、降低毒性、提高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第三代产品将微粒导入到体内特定靶部位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