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八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专题八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情解读核心考点考题取样题型统一命题自主命题选用句式2020全国卷,182020全国卷,172017山东,3单选题 仿用句式2018全国卷,212017浙江,5问答题 变换句式近五年高考未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0山东,192020海南,202017山东,182017江苏,2问答题单选题 考情解读 命题分析预测1.命题形式灵活。2.考查内容更具综合性。一个题目常常综合考查多个考点。3.命题情境化。题目通常提供材料或设定情境,考生要根据情境内容作答。聚焦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备考要求: 熟

2、悉各考点的常见考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熟悉多种题型的命题形式;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辨析句式或修辞的表达效果。考点帮解题能力提升考点1 选用句式考点2 仿用句式考点3 变换句式考点4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积累帮完善知识储备考点1选用句式考点2 仿用句式考点3 变换句式考点4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点1选用句式 所谓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表达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这一考点经常与“语言表达连贯”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考生选用的句式要在保证语句句意协调一致的基

3、础上,与整个语段达成音韵的和谐、内容的连贯。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典例12016浙江,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D.这

4、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B、C两项中的“偏”字,很好地表现了刘姥姥对大观园中的事物感到新奇时的惊讶。再根据后文“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中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先后顺序,可以确定横线处当先说“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答案 C典例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发觉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探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探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

5、活泼,谁颓废?请你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C.静观草长莺飞,蝶舞水潺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解析 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关注语段表达的意思以及空格前后句子的句式特点,比如单句的主语、宾语、复句关系以及语句使用的词语特征等,还要注意所选用的句子与前后句子在句式上的相似性。语段表述了从自然看人生的观点,写了两个季节,第一个写的是春天,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自然比人类更活泼;第二个写的是冬天,突出了自然比人类更能耐苦持恒。其中写冬天的句子是“看

6、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由此判断写春天的句子句式也应该是“看看”,由此可以判断出B项是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B方法点拨 选用句式的四个要点1.话题保持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要注意陈述对象、陈述内容、叙述角度保持一致。2.句式结构一致。句式结构一致能起到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的效果。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前后句的句式结构入手:(1)分析其短语类型,如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2)分析句子类型,即单句(如主谓句、非主谓句)、复句(并列关

7、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等)。选用的句子要与空格前后句子的句式保持一致。3.要符合思维逻辑。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表达应用中一般体现在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等方面。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思维逻辑,可能会影响语句的表达。如【典例1】中的C项先说 “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就与后文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顺序一致。4.情调氛围一致。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语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 考点2仿用

8、句式 给材料式仿写题要求根据示例仿写句子,所仿写的句子在句式和内容上要与所给的例句相同或相似。典例32018全国卷,21,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团结梦想考向1 给材料式仿写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第一步,要注重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以及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示例中,第一个分句表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创造的内容,然后第二个分句总结出“创造精神”。第二步,给

9、出的材料中有三种精神,挑选出其余材料的内容分别属于“奋斗”“团结”“梦想”中的哪一种精神,进行归类。比如“奋斗精神”,挑选出来的内容应该有“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因为这三个短语都蕴含着“奋斗精神”。此外,易与“奋斗”精神混淆的是属于“梦想精神”的内容,如“建强国谋复兴”“开天辟地”“逐日奔月”,考生可以从实际的工作与伟大的追求这两个角度分析辨别。第三步,把挑选出来的内容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进行组合即可。答案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

10、大的梦想精神。方法点拨 给材料式仿写“形要似”“意要谐”1.“形要似”的要求是保持句式相同或相似。2.“意要谐”的要求有三点:一要保持话题统一;二要保持逻辑关系一致,如【典例 3】围绕“奋斗”精神进行仿写时,就要选用与“奋斗”相关的内容,如“垦田拓海”“抗灾治水”等;三要保持风格基调统一,即在语言风格、语境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典例4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所以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所以能俯视原野;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分析例句结构,从语法角度看,例句包含“

11、有,所以能”,是因果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两句都是比拟。考生在仿写时要注意形神兼备,既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所选陈述对象要和例句有关联,内容要合理、通顺、完整。答案 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所以能哺育万物海洋有宽广的胸怀所以能容纳百川方法点拨 三个步骤解答续写式仿写题第一步,审题。审主旨,分析所给内容的情感、语言风格等。审题干,把握题目中的明确要求,仿写题对诸如句式、修辞手法、领头字词、仿句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限定,要明确这些具体要求。审例句,把握题目的隐含要求,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关键词、上下文内容、情境色调等。情境色调指例句的用词特点(褒、贬、雅、俗等)和感情基调(忧伤、喜悦、

12、沉重、明快等)。 第二步,组句。定,确定仿写的对象以及语言框架。仿,领会大意,遣词造句。第三步,验证。看仿句与例句的句式是否一致、结构是否一致、修辞手法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情调是否一致,看仿句是否符合题目各项要求(包括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等。考向2 话题式仿写 话题式仿写又叫命题式仿写,即题目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要求考生按照例句的格式进行仿写。典例5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

13、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备选人物:陶渊明徐志摩桑地亚哥巴金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解析 考生在仿写时要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手法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所给示例扣住了苏东坡性格的核心达观,对生命的内涵进行了哲理解读。句式上是“生命就是,只有,才”的形式,这个不难模仿,难的是结合人物的经历、性格或其精神世界的核心对生命做出诠释。好在备选的人物均出自教材,考生相对熟悉。如写“陶渊明”,考生可联系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明确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以诠释其生命的价值;如写“徐志摩”,则可联系课文再别康桥中作者的思想

14、感情来写;如写“桑地亚哥”,则可联系课文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来写;如写“巴金”,则可联系课文小狗包弟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品格来写。另外,考生在仿写时,一定要注意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答案 示例陶渊明生命就是一只冲出樊笼的鸟儿,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自由飞翔。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才会让梦长留。桑地亚哥生命就是一场单枪匹马的战斗,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方法点拨 解答话题式仿写题的四个要点1.审清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的句式保持一致。2.分

15、析被仿写句的修辞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如【典例5】中给出的示例“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因此我们所仿写的句子也应该采用这种修辞手法。3.看清题目要求仿写的话题,不要脱离要求另立话题。4.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考向3 开放式仿写 开放式仿写题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要求仿写的句子在选材和立意上有充分的自由。典例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冬天的河水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式仿写题。考生在仿写时,首先要分

16、析所给示例,明确示例使用的手法,示例表达了对河水在冬天干涸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所仿写的句子不能与示例句子的话题相同,但可从季节上考虑,写出季节的特征,还要注意把握句式特点和内容情感。答案 示例秋天的树叶凋零了,我明白,嫩芽还会长出,那时枝叶就是我心中的阳光。方法点拨 如何解答开放式仿写题1.联想相称。即运用相同或相似联想、相对或相反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等几种联想方式进行创造性仿写。2.注意题目要求的修辞手法。考生应在表现句子的意蕴上多下功夫,力求使所写内容新颖独特,讲究文采,以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3.句式、字数等符合题目要求。仿写时,在注意所写内容揭示出所写“主题”的内涵的同时,还要

17、注意句式应与例句一致,字数也要符合题目要求。考向4 对联式仿写 对联式仿写题,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修辞手法的使用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还能考查考生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等。因此,可以说,对联式仿写题是一类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考查的典型试题。典例12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请你为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题写一副对联,祝他老人家重阳节快乐。上联:国危必有脊梁,谢长者救人以医世下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的能力。考生在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

18、容。题中所给的是上联,要求写对句,即下联。解答本题,可采用逐词相对的答题思路。上联“国危”可对“家兴”,“必”是“一定”的意思,因此下联可对“定”;“脊梁”是一个名词性的同义复词,下联可用“才俊”相对,这样上联中的“有”能以“出”相对。上联的后半部分的“谢长者”是一个三字动宾词组,下联可对“望青年”,“救人以医世”中“以”是表目的的连词,连接两个动宾关系的词语,“救人”的目的是“医世”,下联据此可以对出“成才而报国”。答案 家兴定出才俊望青年成才而报国方法点拨 解答对联式仿写题的五个注意点1.字数相等,词不重复。对联的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的字数一定要相等,而且还要做到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词不重

19、复。2.词性相同,短语相应。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一致。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比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以及“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3.结构相称,句式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如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显然,“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增加三七岁月”和“更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三七岁月”和“

20、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4.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对联中一般要求平仄相对(平声一般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一般指第三声、第四声),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一般情况下,上联要求平起仄收,下联则仄起平收。5.内容相应,情感一致。这是指上下联不仅在内容意义上要相连,而且所涉及的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的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此外,还要注意上下联表达的情感要保持一致。 考点3 变换句式 长句变短句就是将长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限制性成分提取出来,把长句变成多个独立的短句。短句变长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题目所给的一组短句中最有

21、可能变成长句主干的那个短句,然后再将其他的短句作为主干句的修饰限制性成分添加进去。考向1 长短句互换典例8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和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启示着现实人生的深一层的意义和美。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分析句子结构,提取句子的主干“礼和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可以使其单独成句。然后分析辅助成分,本题所给长句中的“礼和乐”的定语(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较长,可以将

22、其转化为一个陈述句。最后,原句两个括号中分别对“礼”“乐”的解释,可以改写成以“礼”“乐”为主语的两个短句。答案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礼和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典例9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以红楼梦为主语: 以曹雪芹为主语: 解析 该题要求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属于变换句式中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需要关注两点:一是长句是单句,二是不能漏掉信息。回答问

23、题时,关键是要找到能够充当长句的主干句的那句话。如果以红楼梦为主语,那样主干句就是“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其余两句以定语的形式融入主干句中。同样,如果以曹雪芹为主语,那样主干句就是“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其余两句以定语的形式融入主干句中。答案 示例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方法点拨 长句变短句的四个步骤1.提取主干内容。通过分析长句的句子成分,提取主要信息,弄清楚在复杂结构的背后,句子所要表达的最终意思。比如【典例8】的句子主干是

24、“礼和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2.分析辅助成分。“辅助成分”是指句子中的修饰成分,指长句中的定语、状语,有时还有补语等,分析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分析长句的层次、内容等。比如【典例8】中,画线句中“礼和乐”的定语较长,可以将其切分为相对独立的短句。3.拆分重新组合。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找出要拟写的短句的主语,然后根据主语切分,重新组合句子辅助成分的内容。比如【典例8】中,把“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和乐”调整为“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4.确定符合要求。尝试使用不同的主语形成相关的短句后,可以从题干的要求出发,检查最终拟写的短句是否符合题干的具体要求等。方法拓展 短句变长句的三个

25、要点1.找出主干句。题目给出的短句中,总有一个短句可以作为要改写的长句的主干句;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在给出的短句中提取种属概念的方式,整合出一个主干句。比如【典例9】中,第一个短句“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就可以作为第题的主干句。2.找出修饰成分。拆分主干句,并分析给出的语句可以修饰限定主干句中的哪一个成分。3.分析修饰成分。有时候,修饰成分会有很多,这时就要按照一定的语序对这些修饰成分进行排序。考向2 整散句互换 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式改为相同的、整齐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整句变散句,就是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将其中相同的句式变换为不同的句式,穿插使用

26、长短句,使之成为散句。典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没有希望的人就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便不会深思;没有纲纪是因为没有品格,就不会有守则的思想;不会创新是因为没有抗争,也就不会有叛逆。所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将散句变换成整句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找到基准句,可以是要求改写内容中的任何一句话;第二步,按照基准句的结构形式改写其他的语句。比如本题中,考生以“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便不会深思”为

27、基准句,那么第一句话就可以改写为“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行动”,依次调整其他句子的结构形式即可。答案 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便不会深思;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便不会守则;没有抗争,便没有创新,便不会叛逆。典例1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散句。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益,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指示。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整散句变换的能力。该语段是一组排比句,找出其中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提取“公因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 示例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益,更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指示。方

28、法点拨 整散句互换需要注意的要点1.明确散句变整句的方法。首先要找到基准句,提炼出基准句的句式,然后把其他句子改写成与基准句的句式结构一致的句子。如【典例10】可以把“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便不会深思”作为基准句。2.整句变散句的要点。把整句改为散句需要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去掉,使余下的部分变为没有相同词语反复出现的内容,如【典例11】就是去掉了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3.注意句式特点,弄清题干要求。比较常见的题目就是要求将散句变成排比句,那么散句中一定要含有并列结构的成分,使改写后的句子整体符合排比句的要求。4.在整散句互换的过程中,必须牢记三个原则。一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能把原句

29、中的信息漏掉;三是不能让改写后的句子语意模糊不清。考向3 句子重组 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典例12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句式变换中的句子重组的能力。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这些都是该类题目考查的特点。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原句

30、的意义层次关系,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要相应地变换原句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答案 示例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过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方法点拨 句子重组的步骤1.审清题目的要求,明确重组的主体对象。2.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句式特点以及各个分句间的关系。3.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式。需要注意的是,当句子的陈述对象发生变化时,新句子的逻辑关系也要随之调整。4.增删词语,衔接语意。重组句子时,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调整句式要合情合理,句子要通顺,同时要保证句子重组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原句保持一致。 考点4正确使用常

31、见的修辞手法 命题方式 高考常考的九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有两种: 一是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即辨析材料或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所给材料与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二是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与“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典例13以“人生与四季”为表述对象写一段关于人生与四季的感悟。要求:使用比拟或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解析 题目要求写一段关于人生与四季的感悟,并要求使用比拟或对偶的修辞手法等。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人生与四季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人生如四季”“四季似人生”等,写人生和四季相似的特点等。答案 人生如四季,轮回更替,代代如此;四季似人生,风雨霜雪,年年如是。顺境逆境,生老病死,已成为自然人生中亘古不变的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已成为四季轮回里固定不变的规律。典例142020山东,1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