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6篇_第1页
《挑山工》教案6篇_第2页
《挑山工》教案6篇_第3页
《挑山工》教案6篇_第4页
《挑山工》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uitters never win and winners never qui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挑山工教案6篇 挑山工教案 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2收集有关资料。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学习过程: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

2、成:hi yu y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三、请你看课后生字: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茵:要注意与“菌”区分。2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

3、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挑山工教案 篇2一、 教材分析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二、 设计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

4、感悟生活真谛。四、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五、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

5、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4、板书:一个劲儿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

6、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2、学生汇报交流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矮个子 脸黑生生 眉毛很浓 洁白的牙齿白土布褂子红背心 黑黝黝的肌肉7、生读词语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

7、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出示练习)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 ,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1、 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2、 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3、泰山资料介绍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

8、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五)拓展写话,总结升华“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教学反思:本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

9、学课时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犹如经历了一次蜕变。怎样使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宽度,又扎实呢?我选择的是写人的_,写人的_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在查阅了资料和请教了老师之后,我豁然开朗,正如他们所说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想想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总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后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为人,让人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体起来也许也该经历这么一次过程吧!,那我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前行。于是本课教学我抓住“一个劲儿”为切入点,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在与游人的对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语言,引领学生思维由低到高

10、不断向前发展。本课我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在串联每个板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太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许那样我上起语文课来会更有自信。挑山工教案 篇3设计理念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_脉络,凸现重难点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1倍镣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2闭页鎏羯焦陀稳耸窃跹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

11、来。3鼻氚烟羯焦驳幕盎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_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4蔽恼掠心男愣敛欢的地方,请做上记号。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_事理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

12、、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1庇稳说巧绞保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2碧羯焦巧街所以能,是因为。(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

13、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练习:1鼻肽惆盐闹凶钕不兜挠锒握抄下来。2比绻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挑山工教案 篇4教学理念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

14、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二、质疑问难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三、合作探究朗读感受形象。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

15、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合作梳理“三遇三见”。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合作感悟难句含义。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16、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四、体验整合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

17、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挑山工教案 篇5一、教学内容:挑山

18、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3课时)二、教学要求: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

19、"朴素"造句。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

20、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2、指名回答。三、自学生字、新词。1、辨析多音字。2、易错的字。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自由读。2、每人读一句。3、指名分段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2、提问:这篇_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_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讨论分段。_开头写作者在泰

21、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2)小结。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

22、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

23、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追问:有什么缺点吗?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三、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3、汇报。"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

24、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分析。(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挑山工 游人走得慢 走得快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四、学习第三段。1、齐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

25、quot;需要的究竟是什么?2、汇报。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教学小结:通过_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挑山工 游 人走得慢 走得快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挑山工教案 篇6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

26、误”、“朴素”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讲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

27、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

28、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

29、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3.讨论交流。“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三、讲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