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 册力学实验题(50道)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1 /1052017年一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实验题(50道)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进行如图(2)所示的操作,必须沿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力是 一对平衡力,大小为 N;从图(1)中选择,比较图甲和乙得到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甲图和丙图,得到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2、请记录下列量具物理量的数(1)图甲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图乙中物体的重力为 N.3、(2015张家界)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用矿泉 水瓶做很多实验: 例如:透

2、过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看物体(物体放在距瓶适 当的位置),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表明装满水 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 ,这表明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 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将空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当用力向它 的侧壁吹气时它会滚动,当用相同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 时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表明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4、(2015龙岩)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实验装置中,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线挂上钩码,分别跨过两定滑轮,使作用在小 车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

3、反,并通过调整 来 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车平衡时,将小车水平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 究相互平衡的二力是否(2)图2所示,A、B小车内装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通、断电可遥控实现,当通电时,A、B小车吸合成一体.为 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图 中所示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3)本实验用带轮的小车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滚动摩榛比滑动摩擦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 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笫一次(毛巾表面)川第二次

4、(棉布表面)“第三次(木板表面)V(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2)三次实验中,小车表面上滑得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阻力改变了 它的运动状态。(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双香游更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6、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 些设想,概括如下: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 测力计、毛

5、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人表中培ISB加N10.01V51“胡ix»S13*与”0.01102<a”V$§O.OJ5v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 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比较实验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 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 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其理由是 ;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7、如图,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

6、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 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表中.接触面小车运动的距离与Y单位:cm)毛巾1S.00棉布26.58木板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小车每次滑行到斜面底端时具 有相同的 能.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3s后停止,位置如图所 示.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3)小车在铺有毛巾表面上滑行距离最短,是因为(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一切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8、如图,是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棉布木块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1 / 105(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

7、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棉布、木板和玻璃板进行实验,目的是改变小车比较,分析阻力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大小;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在相同的小车上放上硅 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比较 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在实际实验中,常常发现小车或木块会滑出木板,无法记录其滑动的距离,在不添加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使其不再滑出木板,做法是9、如图:(1)小球从A点到B点做 运动,原因是(2)在OAB三个点的位置上,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点.小球在OAB运动的过程中,假设重力突然消失,物 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C、D

8、、10、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1)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2)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和F2的大小.(3)实验中,保持艮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 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说明:1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小枫、小红选 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1)小枫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为50g的硅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他在右盘中再加入10g祛码时,木块仍处静止状态,这是因为木

9、块受到向(填“右”或“左”的摩擦力,擦力的大小为(2)老师指出小红选择的实验器材更加合理,如图乙所示,选小车代替木块,对实验的好处是 .(3)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i和F2的大小;(4)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小车进行扭转, 这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12、为探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小丽和小红合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们用F表示弹簧测 力计A的示数,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通过 实验她们得到下表中数据.F (N)0.511.522.51 (N)0.511.5p2.5工腑1:丁:=:1睑 B(1)分析表

10、中数据可知: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总(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在这个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的大小.13、小明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关系,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块的钩码孔中加钩码,使木块总质量为200克;(1)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小.这个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大(2)分别将木块和所加钩码的总质量增至400克、600克进行实验,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g取10N/kg). 另一组同学小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 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

11、,测力计另一端固定在桌上一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 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使长木板运动.若长木板 匀速度运动,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测力计读数;若长木板加速运动,则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测力计读数.(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会观察到悬线0A的方向(变化/不变); 剪断悬线0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建 筑工人经常使用的 就是该原理的应用.15、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 g值仍有

12、差异,下表为各个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直 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S3地球 纬度23。30c39°40°55°90°(l)g值相同的城市是(2)g值相差最大的是(3)试猜想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16、如图1所示,是同学们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使用的木块因木纹不同,侧面比正面粗糙.木块侧面木板(或光滑玻璃)图1小明选择四种不同的接触面,通过在木块上增减祛码改变压力,对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进行了 12次测量,实验

13、数据整理如表:接压*田接田由3触序号力,/触口压力/N上,=/ 力/N =号力/N面/N面1. 0.11.7 0. 377 4情木块正情木块正3 1况面与木23.7 0.8况面与玻 87 q5. 1.35.7 1.297 8情 况 .木块侧 面与木 板面41.70.653.71.565.72.5情 况 四木块侧 面与玻 璃面101.70.4113.71.0125.71.6(1)实验中应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 木板(或玻璃)上做 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 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 (或4、5、6)的三组实 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小明比较情况一和情况三

14、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压力 相同时,木块在 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 大,分析得出: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粗糙.他的依据是,在 其他条件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4)同组的晓宏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玻璃表面比木板 表面光滑得多,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要光滑.当压力相同 时,木块在玻璃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应该更小.于是,同学们进一步分析了情况三和情况四中的实验数 据,发现:当压力为1.7N时,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均为0.4N,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出现压力相同,接触面变光滑时摩擦力更(5)为什么出现“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反而增大”?

15、晓宏联想到家里使用的吸盘式塑料挂衣钩,如图2所 示.把挂衣钩的吸盘压在普通墙面上时,挂衣钩挂不住 物体;当把挂衣钩的吸盘同样压在玻璃、瓷砖等光滑的墙面上时,就可以悬挂较重的物体.由此晓宏猜想可能是:使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这种猜想是否合理?还有其 他原因吗?他准备和同学们分头查阅资料,并咨询老师 继续进行探究.17、按照题目要求作图:乙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 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 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 意图.在图乙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两 灯Li、L2并联.(3)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

16、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 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 镜结构如图丙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 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18、完成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大量实验事实”指的 是: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 越小,它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就越“推理”是: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将保持 这一初速度做(2)牛顿还曾注意到: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 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他想,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 常非常大的力沿

17、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呢?考 虑到地球是圆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理:石块 将会 .现在,这个结论已经变成了现 实,这就是在现代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的人造地球卫 星.我国于1984年4月8日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9、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长木 板A和木块B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分别与A、B相连,C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细图木条(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q

18、uot;C"或) 实验中.使木板A保持静止,木块B处于(选填“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F1、F2.(3)分析实验数据,若则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20、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 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 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 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 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测 物 体形状重 力橡 皮 泥正方 体4.8N球形4.2N三角 锥形3.6N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

19、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 量相等,所以这个结论不正确;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 系”,下图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 录在设计的表二中.实验结论进行评价:在此实验中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表二钩码的个数12345钩码的质量 (m/X10-2kg)510152025弹簧测力计的0.1.1.2.2.读数(G/N)50505(1)请你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G与m的关系图象.(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1、学习了弹力知识后,小萱发现:给弹簧施加拉力,当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于是小萱提 出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已 经备有如

20、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 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请你利用 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L)跟所受拉力(F)是否成正比”.要求:请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22、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实验中要使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秤拉力的作用下做运动.(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了: 滑动摩擦 力越大.(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越大.(4)上述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关.上述实验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23、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

21、个力的作用, 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 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1)向两吊盘中加祛码,当两盘中的祛码质l=J春I(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2)保持两吊盘中的祛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 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 这一 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方向,且作用在 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24、小明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为了探究滑

22、动摩擦力跟压力关系,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块的钩码孔中加钩码,使木块和钩码总质量为200克,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个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大小.(2)分别将木块和所加钩码的总质量增至400克、600克进行实验.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g取10N/kg).验次 数123另一组同学小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 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测力计另一端同定在桌上一 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 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使长木板运动.若长木板 匀速运动,木块和长木板之向的滑动摩擦力测力计读数1;若长木

23、板加速运动,则木块和长木板 于” “等于” “小于”)之同的滑动摩擦力测力计读数.(选填“大25、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 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A 馆N龄C”里ZiiJS止供Sm翩菱沁瑞网/4图1图2(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 “b”

24、或 "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进行三次正确实验,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 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 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李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 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速度为零)时,如果 在这一瞬间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图2中准确的是(图中

25、的黑点表示李华同学)26、(2015十堰)如图甲,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毛一襄面甲(1)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通过的 , 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下列用到类似科学推理方法的实验 还有 (选填序号) 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用细铁屑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如图乙,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A在相同木板上被撞得越远,说明小车的动能越.实验表明:当一定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有关.若木块A两次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 ,则九f2(选填

26、“大于”、“等于”或“小于”)27、某小组正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湿度是否有关”.他们选择了一块各侧面 粗糙程度相同并带有挂钩的长方体物块作为研究对象.接触接触面的滑动摩rr号间积S干湿程度擦力f/N1小干0.52中干0.53大干0.54大较湿0.65大很湿0.8该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上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表中序号为1、2、3的实验记录,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表中序号为3、4、5的实验 记录,则可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湿度关.28、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猜想:(1)实验中小

27、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 积的大小.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 小.(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伟要探究猜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 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中存在的问题是(可靠/不可靠).小伟在实验2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28、的实验中,小明有如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为此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1压接触弹簧测FT号力面种力计不/N类数/N16木板1.526毛巾2.8312毛巾5.6412毛巾3.5(1)实验1、2、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由实验1、2可验证猜想(选填“A”或“B” )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3)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后,接着小明在毛巾表面上,利用如图4的实验装置,使物体水平匀速移动了 10cm,则绳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 cm,结合表中

29、序号4及相关数据,则此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n=.30、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研究方法.*实验中先按住厚纸板再松手:(1)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2)厚纸板处于 状态时受到的两个力是一对平 衡力.31、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甲沐板表面)4木板表如丙盛布表曲 沐板/湎(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选填“甲”、“乙” “丙”或“丁”).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的关系;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擦力大小与

30、的关系.(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2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选填“左”或“右”).32、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某同学采用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以 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

31、和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博擦力;(3)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 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车前进的距离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接触面毛棉木巾布板阻力的大 小大较 大较 小小车移动 的距离 s/cm18.322.626.7(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1)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33、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祛码,当两盘硅码质(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2)保持两盘祛码质量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这是为了使两个拉力,放手后观察到小车 (“静止”

32、、“转动”).在探究同一问题时,有同学使用木块代替小车进行 实验,你认为使用 效果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3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粗糙度一致的木板,一个带挂钩的长、宽、高都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个表面粗糙度是否有关,可得到的相同)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三三彳, (1)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 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可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结论是:次木块放木块运弹簧测数置方式动快慢力计不 数1平放很慢1.2N2平放 1.2N3平放较快1.2N(2)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是否相关,实验中要水平匀速

33、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若再提供一块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否有关.35、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祛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1)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甲(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 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填“甲&quo

34、t;或"乙“)进行比较.(4)小明感到实验中要保证木块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经过思考,他提出按照图丁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置(拉动木板),实验效果效著改善,请你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写一条即可)丁36、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拉力大小的关 系,小明决定进行实验.(g=10N/kg)(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100g,则实验时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N、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

35、.81.71.62.02.4(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 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乙(3)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填测量工具名称)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7、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0000图甲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 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 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可 知: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2)为了探究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可用手 (下压/翻转/旋转)平衡的小卡 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能保持平衡.(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

36、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是(4)如果完全忽略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用手指水平向右轻弹一下原本静止在滑轮之间某处的小卡片(钩码始终 不着地),则小卡片离开后手指后将作 (加速 /减速/匀速)直线运动,直至碰上右侧的滑轮.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 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当他在小车左端挂上2N的钩码,右端挂上L5N的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小车受到的(选填“可能是“一定是”“一定不是")平衡力.他翻阅课本发现这个现象与二力平衡条 件不完全相符,你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力的存在,小车受到的这个力大小应该是N,方向38、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37、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 证猜想,小明决定独自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至1实验次数1L234567拉力(钩码总( 重)F/N)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400.801.701.602.002.4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的(填“正(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确”或“错误”).(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独自实

38、验的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 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 为独自完成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 些?答:3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 如图乙的装置,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华选择了如图甲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挂的钩码为100g,右边挂的钩码为150g时,木块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 他认为两个力平衡时,其大小不一定相等.他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是小华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

39、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 的两个力能否平衡;把纸片从中间剪开,设计此实验步 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力必须在 (填“相 同”或“不同”)物体上.40、学校运动会要举行拔河比赛,体育委员组队时,和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为解决问题,同学们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木喉2甲乙B性住有蜿自的(1)理论分析:拔河比赛过程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假如甲队获胜,则甲队 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同学们

40、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 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测量拉力前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进 行调零,则测出的拉力将(填“偏大”、“偏 小”或“准确”).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3)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4)成果应用:组队时,应选体重(选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脚穿图乙中(选填“A” “B”或“C” )种鞋.4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明同学提出来以下猜想: 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A.滑动摩擦力B

4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1)在实验中,小明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运动.依据的原理,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2)对比两图,可以验证猜想C.为验证猜想B,小明采用的是对比乙、丙两图,然后得出了 “接触 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的错误结论,请你告诉他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3)甲探究过程中,拉动物体时,若把拉力增大到4N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物体将做(选填“加速”、“减速”、“匀速”)运动.4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

42、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 距离”(如图所示).伽俐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 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导出著名的牛顿第一 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能一次毛巾衰面 第二次球和表面第三次木被裹面(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 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是第一触面的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的有关.(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43、如图,是一组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两边祛码质量相等,物块

43、处于静止状态.若把木块 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这个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44、一起来探究月球“重力” 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驾驶“嫦娥号”卫星登上了月球.我们知道月球上 的物体由于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月 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呢?请你 来探究:(1)写出所需器材.(2)设计实验表格 (3)你是如何来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否与质量成正比呢?45、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 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 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毛巾表面精布表面木板表面(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44、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i 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46、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的两个力作用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来探究二力平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向两吊盘中加祛码,当两盘中的祛码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2)保持两吊盘中的祛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会转动,直到两边的拉线(3)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 沿同一方向

45、拉小车,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足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方向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4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木板面毛巾而(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

46、理由是,若是你探究这个问题,在小明操作的基础上你将怎样做?(3)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4)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是否正确,他可以(可自选器材,简述实验及分析论证过程)48、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 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 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 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47、两个力才能平 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A、B、C、D、49、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 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卡片容易扭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 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 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 离.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 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8、”);(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小的.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 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 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5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

49、件时的实验情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 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 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 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50、.答案解析部分实验题1、【答案】(1)水平;2(2)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必须沿水平方向拉 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 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2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 2N,测力计的示数为2N,所以f=F=2N; (2)比较甲 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压力相同,接触面不同,故 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故答案为:(1)水平;2; (2)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 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51、,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进行测力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2)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控制的变量,分析图示情景,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需要 然后分析实验结论.2、【答案】(1)2.10(2) 1.6【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 【解析】【解答】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 l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 1cm对齐,估读为210cm.(2)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 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1”后面3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为1.6N.【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 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 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 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弹 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 所在刻线相垂直.3、【答案】(1)力越大矿泉水瓶的形变程度越大(2)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或喷得远一些(3)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