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大厦弱电集成招标文件 目 录1. 集成系统要求和范围2系统集成的范围2系统组成22. 设计依据33. 设计原则44. 系统集成目标75. 技术要求:86.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107.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21) 性能指标122 )时间特性要求128. 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清单:1314智能化集成系统1. 集成系统要求和范围为满足xx 大楼内的各种信息共享的要求,建立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和研发、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各个方面,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共享各种信息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满足各类活动需要,避免多个系统机房分散维护
2、、管理不便的弊端。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整个路网管理服务中心智能化和信息化不仅仅体现在局部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信息的高度集中为分析和辅助决策打下基础,避免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功能只停留在子系统一级。系统集成的范围智能建筑集成系统集成范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物业管理系统、UPS管理(楼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管系统。系统组成Ø 集成系统的管理网是基于以太网的B/S架构体系,遵循标准的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讯。充分利用布线系统来进行高速、可靠的数据交互和通讯。Ø 硬件设备配置 中心内,包括主机服务器、工作站、控
3、制台柜等。Ø 集成软件平台安装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把所有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对子系统进行统一监视、控制和协调,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整体。包括实现对子系统实时数据的存储和加工,对系统用户的综合监控和显示以及智能分析等其他功能。Ø 对于管理数据的集成,要求控制系统在软件上使用标准的、开放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管理数据的系统集成。Ø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结构, 提供分布式处理的能力,使系统中所有服务器均能分享点数据和报警信息等资源,实现异地操作。Ø 网络结构集成管理网使用以太网,遵循标准的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讯。能够满足数据、图像
4、的传输要求,并能够在安全级别的限制下,具备一定的远程诊断和维护能力。2. 设计依据Ø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Ø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39-2003Ø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Ø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 8566-1995)Ø 计算机软件开发质量及配套管理计划规范(GB12504-12509-90)Ø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Ø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Ø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5、GB/T12505-1990)Ø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1988);Ø 计算机软件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1988);Ø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85662001);Ø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Ø 建筑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JGJ/T90-92 Ø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Ø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Ø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Ø 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13423-1992
6、6;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Ø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Ø 公安部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九五”规划Ø IEEE 802.3网络标准Ø 信息技术与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19-1999);Ø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Ø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Ø 千兆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zØ 万兆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aeØ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YD/T1099-2001)
7、Ø ANSIFDDI 美国国家标准: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Ø ANSI FDDI 100MBps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局域网标准Ø IETF组织在RFC文档中制订的基于IP技术的各项标准Ø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订的基于网络技术的各项标准Ø ITU.T国际电信联盟所制订的关于网络技术的各项标准Ø 网络标准(ISO/OSI网络七层模式协议、TCP/IP协议等);Ø 商务建筑电信接地和接线要求标准(TIA/EIA 607)Ø BACnet标准3. 设计原则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的模式应采用分层分布式集成模式,即三层集成模式:设备
8、层系统集成、监控层系统集成、信息层系统集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从上而下设计,从下往上实施”的原则,对被集成的子系统提出设计要求、接口协议界面要求,系统集成宜采用与设备厂家无关联的集成模式,采用的软件互联通信协议应是国际标准接口协议(如OPC、BACnet、TCP/IP、SQL、LonTalk、API、ODBC、XML、Modbus等),不宜采用以BA厂家为中心的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强制性技术要求,必需满足)。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设计应遵循一个中心、两级管理的设计原则。 作为整个楼宇的集成系统,必须是以开放系统的概念为基础,形成开放、分布式的结构。采用
9、分层、分布式结构,整个系统分3层构建: 第一层: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标准转换。 第二层:数据处理层,专用于数据管理和高级应用功能,以一个实时数据库为核心,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事件处理和通知、内部运算和历史数据存档。 第三层:人机接口层,专用于各级操作员对系统的监视和操作。具体要求如下:(1) 开放性和先进性:Ø 智能楼宇信息集成系统必须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系统,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与各个子系统进行通讯,以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具备“可互操作性”。Ø 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可以通过大厦内部局域网Intranet和广域网Internet以浏览器(
10、Web)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大厦内的各种设备监控和管理操作。Ø 系统设计应完全遵循国际主流标准以及相关工业标准。要求采用主流技术、产品,保证所选系统以及今后的系统扩展在先进性方面的可延续性。Ø 集成系统应遵循主流的国际标准:J2EE、XML、Portlet(JSR168)、WSRP、WFMC/BPM、JCA、Web Services/SOA、OPC、LonWorks等,接口应采用标准化的技术,提供标准化的接口。Ø 集成系统应采用完全B/S结构模式,3层构架,提供Web服务器,完全Internet技术。(2) 可扩展性:系统软件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模块完全根据用户
11、的实际需要和管理模式来进行编制。系统应采用分布式的网络架构。系统应能支持多操作系统,多种基于JAVA的应用服务器(Tomcat, WebLogic, WebSphere等)支持国际化多语言标准。系统应支持多终端,多客户机,多语法标记(支持网络及无线技术,支持 html,wml,chtml标记)。系统构件技术应采用基于Portal/Portlet的可复用、可扩展的模块化架构,保证对各种技术的兼容性。(3) 安全性:系统集成平台或框架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的产品,应保证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保证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集成系统平台应采用统一用户管理机制来对注册的用户进行管理,应提供包括身份认证
12、、多级权限控制、信息保密、保证数据完整性等一整套完善的安全体系。应能够提供基于PKI数字证书的支持,应该提供单点登录(SSO)支持。(4) 经济性:系统选择应从项目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成熟性、最佳经济性的优质产品,并在系统合理配置和兼容性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保护业主投资。(5) 实用性:系统支持图形化的监控、管理界面,具有中文操作环境,界面简练、友好,联机帮助功能丰富。页面显示应支持基于WEB的可视化组态技术,包括JAVA、SVG、HTML、XML、JSP技术,应采用矢量化的图形技术,支持无级缩放,便于修改和集成。4. 系统集成目标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的目标是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
13、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遵循开放、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公共的高速通信网络,构筑起一个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安装可靠的网络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综合管理功能。以达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改善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目的。(1) 功能集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功能集成,将分散的子系统进行有机的互连和综合,以提高整体智能化程度,增强综合管理和防灾抗灾能力,实现优化节能管理,提供增值业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 系统集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将智能化
14、设备和网络设备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体化的公共高速信息交换网络,提供系统集成和功能集成的物理基础。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方便以后的系统升级及扩展。(3) 软件界面集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将各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计算机平台上,并运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系统操作控制软件应为全中文图形界面,具备电子地图,设备虚拟3D图形等功能。平台运行在主流中文操作系统上,方便使用和管理。(4) 网络集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把各子系统通过专有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设备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通信通畅、协调工作,并与外界连网。支持Web、B/S方式的远程管理。具体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Ø 基于Intrane
15、t的网络化集成使大厦智能系统通过广域网实现授权控制下的远程访问和管理。也就是对整个建筑物(群)在实施系统集成后可通过Intranet或是Internet以浏览器的方式实现统一的集中监视,集中管理而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Ø 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视、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楼宇自控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照明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电梯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网上集中监视。Ø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大厦的功能水平。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
16、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部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大楼的自动化水平。Ø 建立一个对整幢建筑物(群)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监视,测量和采集数据的电脑集成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可进一步集成企业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甚至是ERP系统,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奠定基础。Ø 通过开放的基于标准协议的各种接口(OPC,ODBC,LonWorks,BACnet,Tcp/IP,Web Services等)使得业主在选择机电子系统乃至信息子系统时可自主灵活选择多种品牌、供应商,从而保护业主投资。5. 技术要求:集成管理软件能为
17、管理者提供一个对各系统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对各种运行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备份和分析处理,对使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进行综合查询的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拥有对被管理对象的访问权和必要操作权,在尽可能减少人员配置、操作环节的情况下达到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综合管理的目的。集成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防范越权使用及非法攻击;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访问;1) 应根据用户使用和管理需求,把用户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等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集成系统,实现优化控制和管理,创造节能、高效、舒适、安全的环境。2)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应具备与FAS、BAS、SAS、CNS、INS联网通
18、讯的能力,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语言、数据、图像的资源共享。3) 各子系统与集成系统之间可有不同的通讯、连接,子系统具有独立的监控功能,不宜接受集成系统的统一控制,能够将运行数据发送到集成系统,按照集成系统的指令改变状态或运行方式,实现优化控制、管理。4) 应用集成应采用客户端为浏览器的B/S/S的三层应用体系结构。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客户端、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为: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将经常会发生变化的核心业务逻辑进行抽取,并部署在与数据库和客户端不同的中间层。5) 集成平台或框架应采用国际、国内知名厂商产品,集成平台不应与某一子系统硬件绑定
19、或受制约,确保整个集成的开放性与设备无关性。6) 全集成化的系统,支持Intranet技术:该技术可以使招标人在利用本系统进行集成管理时,可以在办公楼内任意一间办公室(甚至于在办公楼外)设置管理工作站对办公楼进行管理。7) 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业主需求灵活客户化定制,能确保系统扩充的方便性和经济性。8) 采用跨平台技术,支持Windows NT,Linu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支持SQL Server、Oracle、DB2等多种数据库,系统提供随时、随地的Internet访问。9) 完善的报警管理和安全措施。系统的权限至少应有多级操作权限,支持系统自动注销时间设置,可自动注销当前登录的客户
20、。10) 表示层用户界面统一采用标准浏览器,无需安装复杂的网络、数据库等连接,无需随开发工具的界面控制驱动程序,如需要在浏览器中嵌入必要的界面控制内容,系统应提供简便的自动下载及安装功能,最大限度降低人工干预,降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维护成本,改善运行效率,可省去购买传统系统中前端工作站软件的费用。11) 支持多种报警传送方式,其中包括e-mail电子邮件、寻呼机、传真、SMS手机短信、弹出式网页,为整个建筑物提供更为安全的故障处理机制。12) 系统架构必须采用与当今主流信息系统相同的架构,完全使用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依托集成平台开发后续的信息管理系统。6.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1) 全局监测
21、和管理、历史报表统计和趋势分析:实时监视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在地图上显示出来。打开相关的页面,可实时地看到所管理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任一个设备或关键点的状态,这些信息在页面上以图形、文字、动画的方式显示出来。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历史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生成管理员所需要的各种统计图表,并能进行运行状态趋势分析。2) 重要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及分析: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应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综合管理、调动各子系统,从而具备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 故障报警综合处理:当某个设备或关键点发生异常或其他重要事件,系统会以报警、事件的形式,及时在页面上用图形、文字、动画、
22、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事件性质提出事件重要性及依据数据共享及系统联动原则提出事件影响范围及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及方案。报警信息应具备高效性,故障定位准确性,针对性,全面性。避免误报警、漏报警、避免一个故障,多条报警信息,多条解决方案的情况出现。4) 系统要具有报警管理功能:系统的报警信号包括反映报警重要程度的报警级别、报警发生的子系统、报警的具体位置等,能根据报警级别决定报警信息的显示颜色和顺序,不同的报警可设置不同的声音、提示语。另外,能够分别通过各监控管理现场和监控集成管理中心以声光、语音、固定电话、手机短信、即时消息、E-mail等多种报警方式对分布在不
23、同区域和设备的警情进行精确定位式报警,保证警情的及时准确送达相关人员;并且可以驱动110报警的联动。能够根据管理者经验,设定各设备系统的报警参数上限和下限,屏蔽一些不必要的报警信息;系统还能够根据用户实际管理需要设定报警级别,对应各级别发送不同的报警信息,使得各级管理者免受无关信息干扰。5) 子系统间联动控制:各子系统本身是独立工作的系统,但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将它们集成起来,可让它们协同工作,一个子系统的动作可触发另一个子系统的动作,这就是联动。智能楼宇信息系统的联动控制可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去实现。比起硬联动来,软联动具有节省成本、改动方便的优点。在关健的地方可以软、硬联动同时用,以实现双保险
24、。智能楼宇信息系统的联动控制是实现突发事件处理的保障。6)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具有与各个子系统的通讯接口,集成了相关子系统的所有数据,对子系统拥有完整的数据采集及命令下达通道,集成系统具备了与运营需求相关的、可实现系统间协调工作的全部资源。集成系统软件的逻辑判断功能模块从各子系统获取必要的相关数据,经过自身的逻辑判断,再将逻辑判断的结果输出到各相关子系统的控制系统,最终通过各子系统完成既定的控制功能,或为运营操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必要的操作序列。7) 综合管理:智能楼宇信息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将各个子系统传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并按规则进行记录,创建相应的数据库,并能产生各种
25、丰富的管理报告、报表。软件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提供系统运行记录、故障报警记录和用户日志的查询,查询结果可以生成报表。8) 提供直观、方便的管理工具,支持用户多级管理、权限控制和审计。支持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具备多层次管理的权限设置功能。7.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 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设计指标:Ø 同时在线数:支持50人同时在线。Ø 用户并发数:支持30人同时并发Ø 系统稳定性:连续工作1月不宕机。Ø 连接的控制系统个数:支持30个系统的连接Ø 连接的控制系统中控制节点总数:支持200,000点Ø 连接的控制系统中控制节
26、点值同时变化数: 支持500点/秒2 )时间特性要求Ø 客户端界面数据更新(指从底层设备数据发生更新-用户界面数据发生变化的时间间隔):5s;Ø 系统实时数据传送时间(指从底层设备数据发生更新集成系统得到该设备的新数据的时间延迟):2s;Ø 系统控制命令传送时间(指用户从界面发出操作命令-底层设备接受到该命令的延时):5s;Ø 系统联动响应时间(指系统从发生报警-系统根据预警策略向底层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的时间):5s;Ø 在5秒内完成存储于数据的存储记录(指从底层设备数据发生更新集成系统得到该设备的新数据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的时间延迟);Ø 在5秒内更新查阅的动态数据;Ø 在60秒内更新系统内全部数据;8. 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清单: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供货商/产地1服务器CPU Xeon 2.8GHz/内存1GB/ 硬盘SCSI 74GB1台N/A2应用服务器TOMCAT1套3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2000 Server1套Microsoft/美国4数据库软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QDA 011-2023卓越班组建设规范
- 2025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第二次招聘工作人员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大学生村文书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齐鲁银行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工厂安全培训文稿课件
- 南昌市洪都小学水榭花都校区招聘派遣制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战争与和平纵横谈
- 宇宙探秘之旅
- 幼儿体育课程全方位解析
- 学校聘请校医协议书
- 探究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引发机制、过程建模与防控策略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一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房屋产权转赠合同协议模板
- 揽投员管理制度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指南(2025年版)解读
- 乐都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
- 餐饮6S标准培训
- 小学科学副校长聘用协议书范文
- 2025年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