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三基考试29(20210218231126)_第1页
中医方剂学三基考试29(20210218231126)_第2页
中医方剂学三基考试29(20210218231126)_第3页
中医方剂学三基考试29(20210218231126)_第4页
中医方剂学三基考试29(20210218231126)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剂学三基考试试题科室 姓名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00 分)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A伤寒杂病论 B 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 太平圣惠方 E医 方集解2首先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方的是:A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E神农本草经 3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 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是: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D 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是:A太平圣惠方 B 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 方集解6首次依据“君臣佐使”

2、剖析组方原则的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 B 伤寒明理论 C古今名医方论 D医方集解 E黄帝内经7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A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景岳全书E普济方8首先以组成分类的医书是:A黄帝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太平圣惠方 )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伤寒杂病论9以治法分类的代表专著是:A成方切用 B 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医方集解 E伤 寒明理论10 首次完整地提出“八法”的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 B 医学心悟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E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11 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 消和 E清吐1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A消、固

3、B宣、泄 C补、通 D 滑、涩 E燥、湿13 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A汗法 B清法 C补法 D 消法 E温法14 “冷积不化,腹痛便秘”,宜用哪一治法治疗A下法 B吐法 C消法 D 和法 E温法15 “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A和法 B温法 C消法 D 下法 E清法16 “痰饮不化”,宜用哪一治法治疗A清法 B消法 C和法 D 下法 E汗法17 首先记载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 B 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 千金方 E 医方 考18 驱虫法归属于“八法”中哪一种治法A补法 B下法 C和法 D 温法 E消法19 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与治法的关系A方

4、从法出 B以法统方 C方以药成 D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E方剂是治 法的体现20 有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 黄帝内经 E本 草纲目21 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D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22 有关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力大者为君”,君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 B臣药药力小于君药,是辅助君药及治疗兼病的主要药物 C每首方中君臣佐使必须具备

5、D每味药不一定只任一职 E主病药物能至病所者,不必加用引经药23 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A君药 B佐药 C使药之引经药 D 臣药 E使药之调和药24 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 治法更换 变化E剂型更换变化25 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A药味增减变化 B 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 变化E以上都不是26 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A药味增减变化 B 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D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27 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A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B 药量剂型同时变化

6、 C药味、剂型同时变化 D 剂型更换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28 煎药用具忌用:29 A30A31A32A33A34A35A36A37ABC DE38A BC DE39A 类 40A41A42A43A44A45A D46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 铁锅 E铝锅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 临睡服 E不拘时服 补益剂服药时间宜: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 临睡服 E不拘时服 煎煮解表剂时宜用: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 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314首 B413首 C365首 D5300 余首 E13首 黄帝内经共载方剂:13

7、首 B23首 C365 首 D113首 E314首 “干霍乱吐泻不得”,宜用:下法 B吐法 C清法 D 消法 E温法 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蜜或糖炼制而成的半液体剂型属 酒剂 B膏剂 C茶剂 D 露剂 E丹剂 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叫做:丸剂 B膏剂 C茶剂 D 散剂 E丹剂 反佐药的涵义是:用以消除成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同而起加强作用的药物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直接治疗次要的症状的药物 下列关于“治法与方剂”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

8、确定的治疗方法 治法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后制订的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从发展史看,治法是先于方剂而形成的现代方剂的分类法主要是:以病证分类 B 以脏腑分类 C以病因分类 D以治法分类 E以组成分以下哪一项不属“七方”?大方 B小方 C急方 D 复方 E单方五苓散属于“十剂”中的:宣剂 B滑剂 C泄剂 D 通剂 E湿剂 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宣剂 B泄剂 C轻剂 D 通剂 E重剂 清燥救肺汤属“十剂”中的:燥剂 B湿剂 C补剂 D 通剂 E重剂 补阳还五汤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B补法 C温法 D 和法 E清法 吐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痰涎阻塞在咽喉证 B 顽痰蓄积

9、在胸膈证 C宿食停滞在胃脘证 误食之毒物尚留胃中证 E 湿浊困阻于脾胃证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证 47A48AD49AD50AE51A 是52AE53A54AD55AD56ACE57A58A59A60A61A62A63A D气血聚结证 B 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组成方剂的依据是:药物 B证候 C病因 D 治法 E 以上都不是 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治疗次要症状 B 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起反佐作用 E 治疗兼证由四逆汤变成通脉四逆汤属:药味增减变化 B 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 以上都不

10、是清热剂的煎煮法是: 文火久煎 B 武火急煎 C先武火后文火煎 先文火后武火煎滋补剂的煎煮法是:文火久煎 B 武火急煎 C武火久煎 D 先文火后武火煎 E以上都不 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兼证的有无 B 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体质的强弱麻黄汤组成药物中无: 麻黄 B芍药 C桂枝 D 杏仁 E炙甘草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 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麻黄汤可用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B 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 以上均不是有关麻黄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11、 B桂枝为臣,温经散寒,解肌发表 杏仁为佐,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D 炙甘草为使,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力强麻黄汤的君药是: ' 桂枝 B杏仁 C炙甘草 D 麻黄 E以上均不是 患者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 麻杏甘石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 小青龙汤 E止嗽散 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 舌苔薄白 E脉浮紧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A翔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 麻黄汤 E桂枝汤 桂枝在麻黄汤中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B 解肌发表,散寒 C活血化瘀 D 温阳化软 E 化气利水 桂枝汤组成药物中无

12、: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 干姜 E大枣桂枝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64 外感寒表虚证,治宜:A麻黄汤 B败毒散 C桂枝汤 D 小青龙汤 E九味活汤65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用量的比例是: A1:1 B 1:2 C 2:1 D 3:1 E 1:366 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助卫阳,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调和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D大枣为佐,助芍药以和营血,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67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

13、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 养阴和背· E调和脾胃68 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不同症状是: , ,A恶寒发热 B头痛 C汗出 D苔白 E脉浮69 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宜: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70 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用的方剂是: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汤 D参苏饮 E败毒散71 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72 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A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E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14、73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宜: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 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74 药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 浮。治宜: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76 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分剂是: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77 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78 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薏甘汤7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A桂枝汤 B麻黄汤 C香薷散 D 小青龙汤 E麻黄加术汤80 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 滋阴敛

15、液 E以上均不是81 小青龙汤的君药是:A麻黄 B麻黄、桂枝 C桂枝 D 麻黄白芍 E桂枝细辛82 止嗽散组成药物中无:A·,前胡 B桔梗 C紫菀 D陈皮 E百部83 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桑菊饮84 银翘散组成药物中无:A防风 B荆芥 C淡豆豉 D薄荷 E牛蒡子85 银翘散的功用是: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D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 辛凉透表,和胃益气86 具有“相制为用”配伍特点的方剂是:A桑菊饮 B麻黄汤 C麻杏甘石汤 D 参苏饮 E败毒散 87 患者

16、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 桑菊饮 E败毒散88 桑菊饮组成药物中无:A桑叶 B菊花 C连翘 D 桔梗 E板蓝根89 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 银翘散 E桂枝汤90 桑菊饮的功用是: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D 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E 以上均不是91 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用量的比例是:A1:2 B 1:1 C 3:1 D 2:1 E 5:192 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 辛凉解表,清热止咳

17、D 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 以上均不是93 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 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94 患者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汗出不畅,舌红苔薄黄,脉浮者。 治s:A麻杏甘石汤 B麻黄汤 C止嗽散 D 定喘汤 E桂枝汤95 败毒散组成药物中无:A柴胡 B桔梗 C人参 D 白前 E甘草96 败毒散的功用是: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 辛温解表,宣肺平喘97 败毒散的君药是:A羌活、川芎 B羌活、独活 C独活、川芎 D 羌活 E独活98 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

18、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 资汗源,不致汗之 无汗D 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 纯为补虚而设99 参苏饮组成药物中无:A人参 B葛根 C前胡 D 香附 E枳壳100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巳败毒散 D 麻黄汤 E桂枝汤方剂学三基考试参考答案:1B 2 C 3 A 4E 512A 13 C 14 A 15C 16 23B 24 D 25 B 26 D 27 34B 35 B 36 D 37 B 38 45E 46 E 47 D 48 C 49 56D 57 D 58 B 59 A 60 67A 68 C 69 D 70 C 71 78A 79 D 80 A 81 B 82 89A 90 B 91 A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