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复习习题3_第1页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复习习题3_第2页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复习习题3_第3页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复习习题3_第4页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二复习习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专题二复习一、选择题1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Fe2转化为Fe3O2被还原产生H2 Fe(OH)3失水形成Fe2O3·H2O杂质碳被氧化A只有和 B只有 C D2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3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

2、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 mol Fe(OH)3沉淀,此时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4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 H890 kJ/molB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C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D.CH4(g)O2(g)=CO2(g)H2O(l)

3、 H890 kJ/mol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6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

4、转移721世纪是钛的世纪。在8001 000时电解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为电源的正极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4e=Ti2O2D每生成0.1 mol钛,转移电子0.2 mol8双选题上海人张霞昌在芬兰发明了“纸电池”,这种一面镀锌、一面镀二氧化锰的超薄电池在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后,变成一张可任意裁剪大小的“电纸”,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发生了氧化反应C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

5、nOOHOHD当有0.1 mol锌溶解时,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子数为1.204×10239在20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Cl2(g)H2(g)=2HCl(g) H22Cl2(g)2H2O(g)=4HCl(g)O2(g) 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 DH3H1H2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Zn

6、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K2FeO4附近溶液pH减小C充电时,锌极附近溶液pH减小D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 Fe(OH)33e5OH=FeO4H2O11. 2010年10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嫦娥二号火箭推进器以联氨(N2H4)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H1533.23 kJ·mol1H2O(g)=H2O(l);H244 kJ·mol12H2O2(l)=2H2O(l)O2(g);H3196.4 kJ·mol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7、可表示为()AN2H4(g)2H2O2(l)=N2(g)4H2O(l);H817.63 kJ·mol1B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 kJ·mol1CN2H4(g)2H2O2(l)=N2(g)4H2O(l);H641.63 kJ·mol1DN2H4(g)2H2O2(l)=N2(g)4H2O(g);H817.63 kJ·mol112以KCl和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

8、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13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9、YAB C D1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3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表示的一定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图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1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

10、L1)V/mLc/(mol·L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17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18可逆反应mA(g)nBpC(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D若

11、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1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选项xyA再通入AB的转化率B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20700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01.200.60t10.80t20.20下

12、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达到平衡时n(CO2)0.4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21、下面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SnFe FeZn FeCu FeZn A. B. C. D.22、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

13、NO(g)2CO(g) 2CO2(g)N2(g),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好方法是升高温度 B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或CO C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 D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二、非选择题1 (1)1.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表示生成1 mol 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在25 、101 kP

14、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标准燃烧热为_ kJ·mol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_。2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用a、b表示)。(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不许用“NA”表示)(4)装置的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_。A盐桥中的K向左

15、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3如图所示,若电解5 min时,测得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1)电源中X极是_(填“正”或“负”)极。(2)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通电前c(CuSO4)_。(3)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中仍有Cl,则电解后溶液的pH_。4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

16、H2SO4,又能制H2。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1 g FeS2完全燃烧放出7.1 kJ热量,FeS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3)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NiO(OH)MHNi(OH)2M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充电完成时,Ni(OH)2全部转化为NiO(OH)。若继续充电将在一个电极产生O2,O2扩散到另一个电极发生电极反应被消耗,从而避免产生的气体引起电池爆炸,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17、。5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热反应。(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用O2表示从0 s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 a及时

18、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6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3:N23H2O2NH3O2,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3 h):T/304050生成NH3量/(106 mol)4.85.96.0请回答下列问题:(1)50时从开始到3 h内以O2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mol·h1。(2)该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3)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较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

19、H3生成量的建议:_。(4)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92.4 kJ·mol1。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4 mol H2,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体积变为10 L。求: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a、b、c均大于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反应放出的热量_(填“>”“<”或“”)92.4 kJ。7. 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

20、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2)S形导管中液面A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说明此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0.250.500.75c(mol/L)1.00t(min)0 3 108(10分)为实现 “节能减排” 和“低碳经济”的一项课题是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目前,工业上常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l L的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l 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21、) H49.0 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 (注明单位);H2的转化率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每消耗1mol CO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BCO2、H2、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1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D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4)下列措施中,能使上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C使用高效催化剂D恒温恒容再充入1 molCO2和3 mol

22、 H29(8分)在一定条件下,xA+yBzC的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向 移动。(填“正”、“逆”、“无法判断”) (3)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移动,则A是 态。(填“气”、“液”、“固”) (4)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10(12分)已知下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 H2O(l) H= 2858 kJ/molH2(g)+1/2O2(g)= H2O(g) H= 2418kJ/mol C(s)+1/2O2 (g) = CO (g) H= 1105kJ/molC(s)+ O2 (g) = CO2 (g) H= 393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的是 (2) 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3) 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 CO的燃烧热为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