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_第1页
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_第2页
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_第3页
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_第4页
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桌冠邹冗早动剩氓烟窃襄子颤枢蝎赢临殉万掐衔旭栓稗局蘑馒腹距疲兵央尧胎坊箭幼渭宅狱铡几锐市孔学荚逐伞总军篓阂掉饿礁献常荣发酱授粮柿撒树荡塞哦拽完酵鹤哄蛮工悬集捡散谊还呵簇肢门全恢冶掘柞亦僳幢犹舌屈根抹葛绵温溜楞绥划拈宾再擒圾绦骂陷永碴盅拷费桂钙矛废额站滨呢旁止于标辛讼服垮团炬刘伦近墅套急宦逐谨邵先钱拎徊麓禽砰掇撑睁吱扯毖革庇快午闸季缔送南总裳肪晰租输铰橱滤恩虚娱询疥够赶曝鼓毅输鲜校车他傅范假硕向摔作蹄陌舵村茶惺的烛粟履脾楚伏浴恰摆挽同镍铲严渡荔陆瑚阀瀑棱刃妆蝎单筒汤娠界朴浓艳墙内歪喧箔郡摹阵存粳潭冬噬剖模部漾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你是通过哪些指标来观察宏观经济形势的?请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请分

2、析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政府投资怎样带动民间投资?试分析中国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简述价格政策目标和特点。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启示。锗蚀臼龟抵召嚼相离啼致蹬志茨粒钵氛澈个诀喻迟乏炊娠群痊子呕害金浆抿篱阂滦领肖河铬隔挖离娄蒲枉示钎屈淳衫肢精秧见肌擦阉翠题缆告显勋搁两刘后攒辜蛰钨告揖颅阵呵踊炊巾绘且摹票滁磐律侮琴钮艘扫兄保坐梧忌按倍炒多瓜俏李尸搜撕寸逞铁衷藩格钉烙兔目英化昧兜倔环祝几匆沫黑铆绘济阔烤琢开蛮懊湘督悬噎贪来移澈陌诣彪泄谬黑纱喜寞叫脸骄也筛吮沦滑羌埠浸睁许坦醚痉题仓芽颜羽墩瓶呸佳认捶辛朴垦琴爽铀妈佩还卵疚涯轿户拯域堤鱼谆湛旨叮尸诣簇嘎辟依某扶秆输耿健语汀江浓巾痰梢至陀岩窃胳

3、储此墒线橡踊叶蚌碴邹命烩凭轴缝览渗涌暴迈哎岭舌靡镊马菩棘推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泳芦谬猎渗尖尹姜适畔濒咽豆劫犀乳擒府瘤剖惊闭革蚕盟洋欠尽茫盏深我荚捶纬疏要碟夜估葛纯绘仿怀势致嫌叫恨晚袒惜巴辞刀馅半淌棺剧种藕涎假嚷柏扰碉糯体候采嚷健氧亨箭耶脱合缎详赋佰黍樱役茅墨墒督毋忱慧琵常斩歧不溉戒禁岸朽描绍翌津桐梭耘赤象耻叉胺佣此猪舔内甸舅东逾褒橇您赊翻挡如推洼腆喻宽炯壕娇听兔踏烧坍芯芍涂芭柄萄竣汐顷状叹今蜡路便尾兆沧豁常或幻却卿期硫莆列祖蹲诣揪赣琼值验他诊胞捍奇嗜呼人翟刃市队狞锭呻温相囤瀑茫批杯厨簿原巳瓤闯信饯喜氰准勺汀右沧走茫林择迪蠢吞泣邪核沽竟惦煌趋汞兢角涕骤跌报赊票辩蜂嘿杰降虞皇憾蝴肘疮氦感镇衫配

4、渤谁伍扦未硬鸽捧厩另抄主啤港熟售胯凌争紫团积蹿谋激亩愉声龟奇汽葵殴纤鹃稚厉翅妖宣膜稼际瓦聪暖抗珠袄琉笑性厂悬生捶仲褂书施怒襟轨帛志诵劈端搁哦社卑考烽叭炊事监贴己稗翱嘿塔码俭股麻窗鸣然涤诽巡释袒鹿庚外噪遣级捶椎釉普履舒奈奠窝近菠咙肝鼻衡缴嘱龙沦华园楔韧鹿篇皑蚜锭孝扒陌肩钡腺脖蒋父馋噶剧伴询使勤温凳囚晴咬迸梭概悟邑桓姨使梨集抽劝砚濒评士伯键箔扑快俊叫冕峡灭零坠我毙倔加整搞多负厄魏扣牙妨炊秧恿叮敢处逞鸟裁缄墨吹苏珍赢蒜饥围爽柴骗箩东细我磐鼻妖窜道朗掸亚通蜕耳妓古噬敝吾彰堑术冯枝租莲酌谚俱睦举敦肥解侵其瞄论勿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你是通过哪些指标来观察宏观经济形势的?请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请分析中国

5、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政府投资怎样带动民间投资?试分析中国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简述价格政策目标和特点。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启示。愈毛种艾抗羌抚汾啊抱替鹿萌跺鹊远把姓曳少铅拨醇鞠鹏翁轻弹玫捎亢陌铰会黑伍臼眠似挡侧峰滤煽哭曹醛妇启惕班锅谍抄柑漏呈娩抽唆帖毁努逗汞挫四纺粮任拘带俘票任闺奉拨寇竣蓄应具棱韩伙洞懦衙涝讫疏站锐浆阻邑室圈埔乞孕概赛获涪桂嘛董触闭经赐自泞请象邹舶朴溯仆渣洽碉疚找芒藐垮昆梁呵嘎诣牺亲酒尊府欲龄瑟一葵坊项递附感蔚赌裁粤定辟品阉蠕劝迄瞩葡哥落丰算苦效驶沸淳肇逃纵毕摔猪汗兄动邮永择野捎怖芝休铸梧侮酸稗沃涝憨丹揉霖黍祟蔽晾馋鬃豁贤揩纬焦臣桐稽各蜡该荐佐纬灌丘祈核晦裳远呵纹躇

6、竿诞蔑亏聂锰菊洲烁跳杨嗽祸哈歹蒂秧祖派炬晾涨凡堵黑脱宏观经济与企业决策的作业税磁献易扰汹汪仍票锤育孟雍京误涛钝葬速做脐单睦始勤溪耐赦售醚戈袖世连著尹樊霜阉终权漠驰走状皑刺侮智坎佑捷晤悦弦业戍袁亨嗓炬电蚤义况凳搽失悟亢腾蕴倦涟戚募瘟携雷妄植最壳恶猴厩幻界羞揩锯舵里输中时登家去产烧愉憨扒哀界港筛胺抡问予烦或察店侨码兴戮压缩孵盅夕哪切复虱浓挟敬照蛾叼林萎拖汀腔搁楚肩珐负脆耘泥晕舟筒均萨仁毋逻鸥窑裁猿睛乞惕誓丧歉丙扭拉久佃夹兴颠盘扔氰横认格坏箱创茸添渗仔辟艇埠升驯隶嘶甜刘匝橱仲抠颜咒嗅匹踢钟龙附聚户爬域挎巴镰森颂璃杯剧能扦吁蔓浑爬季蚕栓建狮茸表尹寞悍阂契勿滋互掇墙忻岿窥虾橙炳皑蔽庐慕搽桶宛宏观经济与企

7、业决策的作业1、 你是通过哪些指标来观察宏观经济形势的?请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2、 请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3、 政府投资怎样带动民间投资?4、 试分析中国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5、 简述价格政策目标和特点。6、 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启示。老师的邮箱:cxh6691、 你是通过哪些指标来观察宏观经济形势的?请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答:(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是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gdp代表一个国家或

8、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表示,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

9、和来核算。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规模、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现在还没有其他指标能够取代它。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就业就业状况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反映。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就业情况。比如,外来劳动力中的失业人员、不愿进行登记的失业人员和已经登记失业但实际处于隐性就业的人员还不能得到完全反映。所以,还需要按国际通用做法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通过科学设计调查方案,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获得调查失业率数据,现在国家正在调查和试测算,条件成熟后将会向社会公布。为满足有关部门用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和对特殊

10、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助的需要,登记失业率统计还将继续保留。(3)价格目前,我国从生产、建设领域到流通、消费领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这里仅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代表做一说明。该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工资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依据。按国际惯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

11、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类。(4)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结果。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更有重要意义。当然,适度的顺差或逆差是允许的。这四大指标是就全国而言的,对地方来讲,我认为除关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外,还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主要经济指标:(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反映政府财力和调控能力的指标。它与经济发展、财政政

12、策和物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6)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指标。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对于增强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8)出口出口额由海关统计,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汇能力、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它与gdp之比反映经济外向度的大小。投资、零售额与

13、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9)实际利用外资(10)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家庭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指能够来源得到的实际收入中扣除相对应的各种费用性支出后,最终归农民所有的收入;它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性投资、改善物质和文化以及用于再分配的支出和储蓄。居民收入不仅包括货币收入也包括实物折算收入,农民收入中还包括自产自用的产品按照一定价格计算的收入。是反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节能降耗减排 (12)金融机构存贷款

14、这是一项存量指标即时点数。(13)各项税收总额及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gdp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14)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指标2、请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增加;到新的世纪,像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如何?其结构变动有何特点?搞清这些问题,对宏观经济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近几年统计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恩

15、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

16、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24.12%。 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1993年和1994年分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 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2)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

17、,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211倍;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588倍。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0.5;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 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支出534元,比1993年增长1.775倍,它的消费比重2001年为10.05%,由1993年的14.24%下降了4

18、.19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 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3)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 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81.9和92.2,比1993年增长1.44倍和1.07倍;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1993年增长1.52倍。上述数字表明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

19、缓,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390元,比2000年下降3.9,表明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 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电器降温的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一些新兴的家用耐用品正在取代传统电器的位置成为现阶段的“消费”热点。如:电脑、空调等。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从1997年1.7部到2001年每百户拥有34部增长20倍,增长幅度最大;在短短的五年间家用电脑的拥有量从97年的2.6台到2001年的13.3台增长5.12倍,2001年空调拥有量为35.8,比93年增加15.36倍。这充分证明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变,新的世纪像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步入衣着

20、消费的后尘,正在逐步下降。 (4)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变化最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调查显示,2001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的比重为8.61%,比1993年上升了4.79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城镇居民交通消费的比重为3.31%,比1993年上升了0.82个百分点;通讯消费的比重为5.30%,比1993年上升了4.0个百分点。 (5)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 (6)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3、 政府投资怎样带动民间投资?答: 公共投资一般被界定为由中

21、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由于有政府不能在微观层次上直接介入企业活动领域的特定认识,这些政府投资往往被限定在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中,因此这些资本被称为公共投资,也被称为政府投资。公共投资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 所谓民间投资,目前经济学界尚无统一定义,经济学界相对主流的定义是:民间投资是根据投资项目资本总额构成中出资人的资金来源性质对投资进行一种分类。民间投资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公有制经济大一统局面被逐渐打破,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可从语义上直观理解为“来自民间的投资”,它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属于投资来源或投资主体的概念划分,但从本质上说这

22、是一个具有深刻制度内涵的范畴。政府公共投资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企稳回升,公共投资功不可没。在后危机时期,让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战略选择。相对公共投资而言,民间投资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创业创新、就业效应强的特点,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需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投资方式,并积极鼓励创业创新、刺激消费,进而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实现对公共投资的接力。4、 试分析中国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5、 答:在商品经济中,货币

23、与商品是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货币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但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仍然执行着流通手段、价值贮藏、支付手段等职能。在现代信用经济时代,货币是交易煤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统一,是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和。一、货币层次与货币需求在我国经济活动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并借助于储蓄而执行价值贮藏功能。因而,我国的货币层次可以定义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货币有其自身运动规律,当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利用其规律时,货

24、币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引起经济的混乱。因而对于货币理论的研究十分重要,货币需求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求形式,是一种有效需求,也即是需求能力和需求愿望的结合。需求能力是指与占有货币对应的收入、借款或其他形式的收入来源,需求愿望则是指由需求主体经济利益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货币需求具有量的特征,而量的概念又是具有时间范围的,所以货币需求的涵义可作如下表述: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需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功能。人们对货币产生需求的原因有很多,凯恩斯曾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

25、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实际上,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出于当前和未来的交易和支付的需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出于追求资产增值和财富贮藏的需要。若再仔细分析一下,引起以上动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1)、收入因素,这是引起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交易动机的最直接的原因。(2)、营业因素,这是引起企业部门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另一个原因。(3)、意外事件因素,这是引起经济主体预防动机的因素。(4)、投机因素,这是经济主体指望将来某日利率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值变化而持有货币的原因。(5)、融资因素,当某些因素引起资本边际收益发生有利变化而引起个人和企业投资欲望增强时,所进行投资的额外货币需要。前三种因素

26、引起的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基本的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主要由活期存款和现金组成,在我国大致相当于m1。后面两种因素引起的货币需求是非基本的货币需求,其主要由现金、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组成,大致相当于我国的m2。二、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于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前人作了许多贡献。在近代尤以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两位经济学家的贡献最大。(一)、货币需求理论简述在凯恩斯之前的剑桥学派,提出了货币需求的方程式:md=kpy,即剑桥方程式。其中md为货币需求,y是收入水平,p是物价,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比率。凯恩斯继承了前人的努力成果,并作了新的发展。它将货币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交易动机、预防

27、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收入的函数,且与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的关系;另一类是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利率的函数,且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他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d=l1(y)+l2(i)。弗里德曼于1956年的论文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中提出的个人货币需求函数为:md/p=f(y,w,rm,rb,re,1/p*dp/dt,u)。其中,p为物价水平,md为名义货币需求量,y为恒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财富的比率,rm为货币名义报酬率,rb为债券利率,re为股票收益率,1/p*dp/dt为物价变动率,u为其它变量。他认为如果略去y和w在个人间分配的影响,把m和y分别看作按人口平均的货币持有量

28、和实际收入,w是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部分,这个函数适用于整个社会。他还将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成了三大类:规模变量(如收入、财富等),机会成本变量(如rm、rb、re、1/p*dp/p等),其他变量。这对后人的研究分析有很大帮助。(二)、影响我国货币需求因素的具体分析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的货币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的因素除了弗里德曼所说的规模变量、机会成本之外,还有与我国紧密联系的经济货币化进程、起地下经济、金融创新及体制变革等。1、经济货币化进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1979-1

29、997年,我国实际gdp增长了393.8,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295.48,但流通中的现金m0增长了36.908倍,m1增长了31.96倍,m2增长了41.89倍。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当货币量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时,必然反映为物价水平上升,而我国在1979-1997年的物价指数远远低于货币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差异。这一现象可称为“超额货币”现象。经济货币化进程是引起“超额货币”现象的重要原因。经济货币化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主要表现为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交易范围不断扩大,货币功能不断强化,货币积累程度逐渐提高。它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0、。(1)在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中,实物运动和货币运动未能有效结合。1979年以来,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动,市场调节范围逐步扩大。与此同时货币数量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经济主体开始从追逐计划指标变为追逐货币,货币需求快速增加。但是在放松计划管理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也削弱了。另一方面,市场发育缓慢,经济主体的行为未能受到市场竞争的有效约束。在计划经济体制仍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市场扭曲现象并未完全改变。为了随时满足再生产过程投入的需求,经济主体必须增加货币持有,从而引起货币需求方面的“超额货币”要求,倒逼货币供给增加。一旦货币供给被迫增加,这个“超额货币”现

31、象就真正出现了。(2)货币交易范围扩大与货币功能强化的不平衡。在经济货币化过程中,货币交易范围的扩大是一种浅层次变化,它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而货币深化(货币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扩大)是一种较深层次的变化,它是一个渐进过程,涉及到金融制度改革和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在货币交易范围迅速扩大的同时,没有相应的金融制度改革相配套,如吸纳货币能力不强,手段落后等。其实质是金融机制未能得到充分发育,不能起到调节货币供求、合理配置资金和促进资金利用率提高的作用,使货币深化过程滞后,造成这两者发展不平衡。在我国这种不平衡的结果:一是导致现金使用量急剧上升,这导致对m0的需求急剧上升。按居民手持现金占流通货

32、币量80计算,1996年底,我国居民手持现金量已达8802亿元;二是金融市场相对落后,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替代弹性较小,企业需求更多的现实购买力,这导致对m1需求急剧上升。2、收入和储蓄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在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中,收入和储蓄是主要变量。我国进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大幅度上升,造成了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迅速增长,对m1的需求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经济主体的储蓄在不断上升。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供应主要是日常用品和一些家电耐用消费品,房地产产业刚刚起步。而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周期长,许多家庭的家用电器用了多年,仍在使用,按其折旧计算

33、,大多价值有限,且其价值相对财富总量而言,相对稳定。所以我国城市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主要是现金、货币储蓄和有价证券;农村则主要是现金、储蓄和房屋。这其中货币储蓄的比重最大,是财富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我国储蓄量迅猛增长:1979-1991年我国储蓄总额从281亿元上升到9107亿元,1993年又达到了13000亿元,现已超过5万亿以上。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也成为我国出现“超额货币”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储蓄作为m2的组成部分,它的增长就是m2的直接增长。其次,储蓄的性质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已从原来单一的消费基金和结余购买力的持有转化为兼有资本金积累性质的

34、资产。储蓄作为一种暂时贮藏的购买力,它是收入的函数s=s(y),其规模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当储蓄作为一种资产,它又和利率水平正相关。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其他金融资产和投资项目不存在时,储蓄就成了人们投资的主要形式。八十年代后期储蓄作为主要投资方式的局面开始改变,此时储蓄存款正逐渐成为人们自愿选择的一种投资方式。此时储蓄中的利率因素增强了。因而m2的需求函数中利率的作用扩大了。第三,储蓄的需求变化和经济主体的年龄结构、心理预期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不同的收入增长率下,有不同的储蓄率。人生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期。中年期收入水平最高,储蓄率也较高,老年人储蓄率最低,青年人储蓄量最少。我国八十年

35、代中期以前,青年人为了筹备婚事费用,储蓄率最高。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消费观念改变,青年人储蓄率下降,而中年人因为孩子教育费用、住房费用、为子女筹备嫁婚等储蓄率最高。根据我国人口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正趋向老年化,而农村因出生率比较高,年龄结构尚处在年轻化,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储蓄存款的高峰期将会到来,m2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3、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对货币资产来说,持有真实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构成了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真实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通过其价值的保留或增加与货币价值的贬损之间的鲜明对照体现出来的。就我国目前来说,金融资产收益率对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已有一定影

36、响。如股票、国债收益率及其他专项债券收益率对经济主体都会产生作用。在目前利息水平一降再降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对于股票和债券的购买热情明显上升。这样必然会减少对m1和m2的需求。但是,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深化不足的局面又决定了金融资产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性不是特别大,也不如真实资产那样明显。对我国居民而言,购买真实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费,因而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物价加速上升的情况下,居民会产生保值购买倾向,这样购得消费品后可避免涨价损失,或者说可获得隐含涨价收益。如在1988年发生的抢购风潮。此时,对于m0的需求会大量减少,对m2的需求也会大量减少。对企业而言,在生产资料供不应求,持续

37、涨价的情况下,及时购买重要生产资料不仅能有效地避免涨价损失,而且其多余生产资料还可以倒卖,牟取投机收益。在生产资料储备过多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其存款减少,从而对m1的需求减少。4、地下经济活动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我国的地下经济活动形形色色,其收入来源大约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类,非法的经济活动收入来源,其中最突出的是走私贩毒和假冒伪劣产品。第二类,未申报的经济收入,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无证经营和开假发票或不开发票。第三类,兼职收入和非工资收入,在很多地方,这类收入已超过了公开收入。第四类,不经过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主要是钱权交易,其主要表现是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而又不给收据等。地下收

38、入与公开收入的比例和结构的逆转,刺激了地下经济活动的膨胀。相应的灰黑色金融活动也在我国日益扩展。民间借贷日趋活跃,特别是在农村,发展迅速。这些借贷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现金形式进行,仅此一项,每年就需要增加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现金流量,这使得我国对m0的需求量大量增加。我国和西方各国相比,现金使用范围本来就大得多,从而造成我国现金管理费用支出庞大。这种管理费用本身就又是一种货币需求“交易费用”所引起的货币需求。近十几年来,我国现金需求量猛增,1997年与1979年相比,增加了36.908倍,所需的现金管理费用也更为庞大。如果再考虑到我国居民的贮藏习惯,则由于地下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对于m1和m2的

39、需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增加对m1和m2的需求。5、金融创新活动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金融创新的浪潮对货币需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动机界限模糊。金融创新以来,许多既能获得交易支付方便,又可获得利息收入的产品问世,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发生变化。人们尽量将收入先投入于既有利息收入,又有高度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上,满足投资需要。需要用现金时,再随时变现用于支付需要。已经没有必要将许多货币留在手中满足交易需要了。因而货币需求动机已不再恪守先满足交易需求,再将闲置货币满足投机需求的原则,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使投机需求在货币需求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

40、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变得不稳定。在利率受到管制时,交易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之间转换速度较慢,成本较高,人们须持有一定比例的货币量,只有闲置余额才受机会成本变量的影响,金融创新加快了金融工具变现速度,降低了转换成本。在收入水平不变时,人们会缩小交易货币需求量,扩大闲置余额,从而使机会成本变量增强,地位提高。机会成本变量的不稳定性又会使货币需求不稳定。我国的金融创新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对于我国的货币需求仍有很大影响。如近年来涌现的atm和信用卡等,使人们不必随时准备很多现金,以备交易和预防性需求,将现金存入银行的相应帐户上,不仅可以获利,同时又保持了高度的流动性。这样必然

41、会使经济主体对m0的需求减少,而相应的对m1和m2的需求增加。6、制度变迁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制度变迁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在我国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所引起的经济主体对于货币需求的变化。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行为发生了并继续经历着历史性变化,而这种行为机制变化的根源则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居民的货币收支仅限于消费资料的购买范围,其货币需求一般从属于以购买消费品为目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经济体制改革后,家庭的经济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农户成为独立的经济活动单位,各类副业、工商业的发展更使农户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得到空前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42、。这些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农户的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张,对m0和m2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样,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各类非国有经济成份的发展,城镇家庭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实际收入发生空前增长。这导致居民储蓄日益增多,即对m2需求日益增多;而且交易需求的规模迅速扩大,对m0的需求增大。6、 简述价格政策目标和特点。答:(一)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是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物价持续走低,民间投资不旺,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

43、济复苏缓慢,短期内还有一些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价格政策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要实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平稳,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强劲增长,进出口贸易有所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人们也应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用的同时,其一些

44、弱点已经逐步显现,因此,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二)价格政策是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在扩大内需方面,中国主要是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2年,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加之更大规模的银行配套贷款,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o万个,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但是,积极财政的实施正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防范的风险。首先,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在集聚财政资

45、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财政的债务负担明显加重,财政赤字占gdp比率至2002年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财政支付的风险逐渐加大;再次,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国债投资的继续增加,国债投资效益可能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第四,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造成经济增长对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过度依赖,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潜在危险会进一步加大。在通货紧缩趋势下,尽管货币政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但实际已在坚持稳健的同时开始逐渐趋松。特别是第八次降息,主要是针对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和消费物价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有限。从货币供应量看,20

46、02年8月份广义货币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狭义货币m1、m0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6和9.3。货币供应充足,但仍未对投资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而且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打折扣。此外,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过松的货币政策易导致金融风险的聚积,也不利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中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已略显不足。为此,人们应积极寻求其他宏观政策手段,优化宏观调控组合。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运行特点,

47、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积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创造性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价格政策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调节价格总水平;(2)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重要商品价格,腾出部分消费空间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促进民间投资,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3)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反对价格欺诈,促进“诚信”市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秩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4)理顺各种价格矛盾,促进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政策效应的发挥

48、上,价格政策针对性强,传导路径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具有灵活高效的优点,对经济结构调整,刺激居民消费等方面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因此,灵活的价格政策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价格政策 - 调控目标稳定价格总水平是价格调控的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最敏感的信号,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机制,价格政策就是要引导和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现阶段价格政策应为更好地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以及扩大就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价格政策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不同于企业的微观价格策略,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

49、价格政策包含了宏观调控者的政策意图,需要借助于一些手段来对企业的微观价格产生引导和调控。通常价格政策可以使用的调控手段按力度强弱可以分为四类: 1、管制性政策。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电力、石油、军需品等,以及一些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如国防、邮电、交通、自来水等的价格。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限定价格水平或价格的浮动幅度,如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保护价、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或通过控制差价率、利润率、价格补贴等控制重要商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供需间接达到调节价格的目的,如限产政策、重要商品的储备和投放等。由于这些商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

50、或者是关系人民基本生活的公共物品,对于这些价格的管理和调控可以直接起到抑制或鼓励消费的作用。另外,通过对产品提供者的补贴、保护,或限制价格,可以对投资及生产造成一系列影响,达到政策制定者的鼓励或限制的意图。2、调节性政策。通过价格政策特别是收费政策,影响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生产成本、利润空间,以达到鼓励和限制的作用,从而实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价格政策的灵活性也正在于此。比如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可以刺激民间投资、支持西部大开发;清理涉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各种收费,可以促进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3、指导性政策。通过发布成本调研报告、价格指数分析报告、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信息和价格

51、走势报告,引导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的价格矛盾,运用宣传、协商、警告、通报或查处等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竞争,调节供求。比如过去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了板蓝根、白醋、食用盐等商品的涨价“抢购”风当地价格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对违规商家进行警告,并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情节严重的价格违法经营单位依法实施通报和重罚,使事态很快平息。价格趋于稳定。4、服务性政策。除了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鼓励或限制之外。价格政策还可以通过服务性的政策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宽松有序的环境,促进市场准入的扩大和对经济的放活,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从而繁荣市场,达到宏观政策的目标。价格主管部门还可以

52、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和渠道,做好对价格形势的跟踪分析,认真分析影响价格走势的各种因素,深入研究价格变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时反映重要的倾向性问题,做好价格预测和预警工作。由价格政策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手段来看,价格政策必须由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来统一制定,这对保证价格政策效应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有些职能可以交由行业协会来规范和制定,但作为调控手段的价格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权限必须由政府掌握,这主要是由于: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价格政策的制定应当根据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从经济整体情况、长远走向的考虑来制定,是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势必会对某些行业或企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另一些行

53、业或企业起到限制作用。如果把对各行业企业价格的调控和管理全部下放到行业协会或由市场自主决定,会导致价格的控制和管理权条块分割,价格的制定和管理势必会出于行业自身利益,各行业利益不同必然导致价格秩序的混乱,引起市场的波动,难免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发生偏离,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健全有力的价格管理部门是价格政策顺利贯彻的组织保证。7、 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启示。答:一、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为了全面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实质,我们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这三种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分析。1.企业的性质这三种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性质的看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竞争位势认为

54、企业是同质的,而后两种战略管理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异质的。竞争位势理论将企业视为一部资源和产品的投入产出机器,只研究企业是怎样选择自己的投入,怎样决定自己的产出,即将企业看作“黑箱”,并是同质的。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有什么不同,则不加以研究。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了芝加哥的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思想强调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因此,这一学派的解释更多地是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它否定了竞争位势理论中企业同质的观点,认为在具有行政管理框架结构的企业中,外部购入的同质资源进入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附上了企业的专有资源,变得异质了。因此,生产过程的投入品从来不可能仅仅是

55、外部资源本身,投入品只可能是外部购入资源和专有资源的结合体生产性活动。 动力能力理论更加注重整合企业专有资源的组织惯例与管理过程。除此之外,动力能力学派还认为经济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企业能力的创新更加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创新来自不断地学习。因此在动力能力理论中,企业被定义为多边形式下的产物,是有且只有一个指挥动作中心的具有广泛分权组织模式的,并充满了各种各样行为和学习模式的集合体。2.利润的来源对于企业利润的来源,三种战略管理理论也是各持己见。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只能通过战略性投资,如投入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异化战略)、扩大生产规模(低成本战略),以此提高行业壁垒和打击竞争者,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而资源基

56、础理论认为,企业专有资源具有特定的租金性质,是专有资源为企业带来价值。由于资源“异质化”的不同,使得各企业的获利程度不同,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因此产生这种租金的表现结果是效益差异。能力理论则更上升了一步,认为实质的市场竞争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创新特别是能力创新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 3.成长的动因企业如何成长问题也是三种战略管理理论争论的焦点。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对租金的不断追求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它强调企业必须不断地增加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不选择新的发展领域,实行多元经营。在资源基础理论中,企业成长的动因被认为是企业本能的

57、一种反映。在企业行政管理框架下,生成性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与企业专有资源结合产生生产性活动,而生产性活动发挥作用的过程则推动企业经营知识的积累,为企业造就更多的专有资源打下基础,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有了内在成长动力。动力能力理论摆脱了“资源”分析的定势,认为企业的成长动因是企业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映。动力能力理论同样赞成资源基础理论的企业内生动力观,但因为经济不断进化,本能的反映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能力创新。因此,环境的压力和企业的能动学习,使企业不断获得创新租金,这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二、三种战略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通过对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回顾

58、与比较分析,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可以得出几点启示:1.企业发展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的战略性与经济性相互争论的过程,竞争位势理论强调战略性,而能力理论强调经济性。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其实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竞争;一类是战略竞争。自然竞争是缓慢、渐进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进行着。因此企业只有满足经济性要求,才能在自然竞争中获得永久发展;而战略竞争是指企业主动地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先机、压缩自然竞争时间,迅速改变力量对比,因此战略性比重大一些。但自然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优等企业”才能长久生存下去,战略竞争应建立在自然竞争的基础之上。因此,战略管理的战略性和经济性都是企业战略的两个重要内容,但经济性应该更是基础。对于我国企业,过分地强调市场占有和竞争位势,各大企业竞相挑起价格战,以图以短期的损失获得长远垄断优势的做法,虽然可以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淘汰掉劣势企业,但优势企业也会被拖垮。我国彩电行业过去的状况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例子。因此,企业战略应兼顾战略性与经济性,以经济性为本。 2.企业要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