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鹦哥岭,海南版图上最后一片未知之所。 500 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是中国仅存,并且最大的热带岛屿山地雨林生态系统。 2007年, 27 名全国各地的城里大学生们从无到有组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因为理想,他们选择坚守。 5 年来,没有正常的节假日,近2000个日日夜夜里, 他们的脚步踏遍了鹦哥岭的每一处土地, 绘制出了一张属于鹦哥岭的完整生物分布地图。适逢五四青年节,纪录片青春鹦哥岭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鹦哥岭地区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且连片的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天然林分布区,鹦哥岭保护区的任务是保护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2007年以来, 27 名青年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陆续奔赴海南中部偏远山
2、区参加筹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的工作。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了艰苦的自然、生活、工作条件和各种困难,为鹦哥岭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盒当地黎苗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奏响了当代青春之歌。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集,每集45 分钟。摄制组历时半年时间,深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朝夕相伴, 以真实客观的视角, 纪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名大学生扎根鹦哥岭,坚守鹦哥岭的感人故事。纪录片纪录了这些 70 后、 80后的年轻人,始终将科研放在第一位,发现新物种,发表科学论文,用实际行动保护鹦哥岭生态多样性,坚守美丽绿色家园。这群大学生用双脚
3、丈量着鹦哥岭的青山, 他们用意志攻克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他们在基层,在艰苦的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尽心尽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褒奖与赞赏。 这群大学毕业生并非不热爱城市的喧嚣与霓虹, 他们身上有着当代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青年扎根基层、 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他们把选择与国家、 民族的需要相结合, 他们在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建功立业, 在坚守鹦哥岭的五年中, 面对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 丝毫没有退却, 他们坚持了下来,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段时间内,个别的“富二代”新闻、校园凶杀案新闻,让人们对 70 后、80 后一代的社会观感有所下降。而鹦哥岭这群大学生,则诠释了何
4、为当代青年的担当。青年一代,不只是温室中的花朵、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勇于献身祖国建设事业,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毕生所学,为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生态秀美、 物种丰富, 是进行生态多样性研究的绝佳场所。然而,这里环境的艰苦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来、支撑下来的。人们常说, 做一件好事不难, 做一辈子好事难。 是的, 普通人也许只是到那儿去旅游,而这些青年大学生选择了坚守,他们的坚守也换来了相应的回报。他们选择了鹦哥岭,选择在鹦哥岭放飞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美好的夜晚,深邃的天空,星光眨动,银河浩渺; 和煦的风轻轻地拂过,给人丝丝的清爽。 鹦哥岭的一切都像这夜一般静
5、谧、 柔和、 温馨。 好快啊, 转眼间,七天充实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 明天我就要回到北京, 回到那个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心里莫名地不舍! 七天来 , 我和来自七大部委的 14 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在鹦哥岭同吃、同住、同调研、同感受、同思索、同触动、同收获,这里的生活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提升了我、让我的人生更加美丽!七天里, 我们不畏艰险, 穿越了“蚂蟥谷”, 感受了保护区同志最平常的巡护路 ; 负重登山, 经受住了暴晒的阳光和瓢泼大雨的考验; 战胜自我, 完成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工作; 野外宿营, 感受护林员最平常的苦乐生活; 深入社区, 了解农民养蜂育鸭的心得体会; 来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
6、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知识 ; 坐着护林员大叔的摩托车,在山坡土路上飞驰,深入最远保护站,感受基层护林员的心酸寂寞; 把酒言欢,与保护区的兄弟姐妹共同演绎一台最盛大的文艺晚会所有心与心的交汇,都是对团友、对兄弟、对美丽的鹦哥岭最真实的情感。所有这里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将学习的态度贯穿始终,用专业的视角用心思考学习一直是我们团“优秀传统”, 从接到入团通知的那一天起, 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学习。 通过网站、 电视、 报刊等媒介了解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为调研工作打下基础; 参加“生物多样性”知识讲坛,学习林业基础知识,为科学调研提供理论支撑。调研中, 我们精诚合作
7、, 抱着学习的态度与保护区的同志和护林员们迅速打成一片,一人拜了一位基层老师。老师们兢兢业业,言传身教,把他们知道的一切尽可能地与我们分享, 让我们懂得林业知识的同时, 沉浸在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幸福里。在实践中,向团友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我们调研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热情洋溢、潇洒大方、在自身领域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比他们,我看到了自己业务知识的差距与不足。总结分享, 专业引导通过总结学习和团长的专业引导, 我们了解了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并学会用专业的视角去思考保护区取得今天成绩的来之不易。感同身受,沐浴鹦哥岭精神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于 2004 年 7 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
8、批准成立,其管理局为正科级单位, 2006年组建办公室, 2007年,一群毕业于全国 9 个省市 12所高校的 2 名博士、 4 名硕士生、 21 名本科生陆续来到保护区工作站, 成为这片绿色家园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望者,开启了自然保护之路。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建站初期,无办公地点、无专业队伍、建站经费的窘境, 发展到今天的局面。 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保护之路并在发展的同时努力建造核心管理团队和基层管护团队, 为保护区发展创下良好的模式。 他们大胆创新, 努力进取, 为保护区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为同是年轻人的我们树立了榜样。面对蚂蟥, 不曾看到一丝畏惧; 炎炎烈日登山, 不曾表露一丝
9、疲惫; 大雨里奔波,不曾看到半点对工作的懈怠; 身为父母的他们无法陪伴子女的时候,我听不到他们的一句抱怨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这个问题是我来到鹦哥岭思考最多的问题,这群人让我着迷,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书写着自己梦想的人生! 我敬佩他们, 敬佩他们在面对窘境时所持有的平和态度! 多么难能可贵的美德啊! 我想身处花花世界里的我们, 缺少的就是这一份对自己人生梦想的坚定和面对挫折的平和。兄弟情深、共筑美丽中国梦想在鹦哥岭的每一天都可以发掘出很多感人的故事。 一曲曲高山流水, 一声声如泣如诉,一阵阵春风细雨,一场场酸甜苦辣忘不了 31 岁的李站长专注保护区建设冥思苦想的表情; 忘不了云鹏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的
10、态度; 忘不了常乐冒雨坚持攀登到山顶去采集海南疣螈的情形 ; 忘不了小米对蒋帅言语间相亲相爱 ; 忘不了满面黝黑的护林员告诉我,我是第一批护林员的骄傲;更忘不了撒在大山深处同志们的汗水和泪水我怀念鹦哥岭兄弟执手为我摘下蚂蟥的情谊; 怀念同志们走进元门乡中心学校和孩子们畅游在知识海洋里的欢声笑语; 怀念弟兄们响彻大山的山歌; 更怀念鹦哥岭每个清晨的阳光几天的相处, 我们了解了保护区发展状况, 倾听了保护区林业工作者的心声,读懂了普通务林人美好生活的纯真梦想, 收获了珍贵的兄弟情、 姐妹情、 朋友情。鹦哥岭的人、 鹦哥岭的事、 鹦哥岭的精神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 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鼓舞着我们的
11、斗志。 为我们的人生留下宝贵的财富。 我相信这些天的经历, 不仅对我, 对我们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是一种昭示, 那就是从今天起不要给人生留下任何遗憾,要坚定地去实现人生的美好梦想。“下火车,坐汽车,走完平路走山路。”刘磊还记得 2007 年第一次来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报到时, “藏”在路边民房中的管理站临时办公室让他好一通找。6 年过去了,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刘磊一直觉得当初选择到山里工作是对的。 因为通过他们的努力,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人更美了,许多濒临灭绝的珍惜动植物渐渐恢复生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中南部, 面积达 5 万多公顷,
12、 是目前海南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 保护区管理站核心团队成员有31 人, 平均年龄刚好也是31 岁。 几年来, 通过这群年轻人的不懈努力,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从一无所有, 到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林业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05年,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毕业后留在海南省农业厅工作的李之龙参加了鹦哥岭科学考察组,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鹦哥岭。现在已是管理站站长的李之龙说,管理站的创建过程举步维艰。没办公室,就租民宅办公; 没有车, 他们就到处去借; 没有钱, 他们只好四处“化缘”, 甚至
13、自己垫钱,“这是创业过程中第一个艰难的阶段”。2007年,在第一任站长周亚东的极力争取下,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招来了第一批 5 名大学生。刘磊高考选择专业时, 一眼就相中了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一心想和自然打交道。大学毕业找工作,他的目标特别明确“找自己喜欢的,才能干得好”。大学毕业前, 老师告诉他海南有个自然保护区刚刚成立, 急需一批专业人才,但条件艰苦,工资也不高。“赚钱多少不是问题,只要专业对口,能够学到东西就行”,刘磊果断选择了鹦哥岭这片“等待我们去保护研究的原始热带雨林”。“在别人眼里, 鹦哥岭也许就是一个边远艰苦的穷山沟, 但在我眼里, 这里却是一个罕见的动植物资
14、源宝库, 是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云南农业大学昆虫专业硕士生毕业的山东小伙儿王合升和刘磊一样, 并没有觉得来鹦哥岭工作是件苦事,反而发自内心地感谢能有这么一个未经开发的原始热带雨林让自己学有所用、放手去干。从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的李飞是地道的北京人, 酷爱自然保护事业。 得知鹦哥岭保护区要招聘工作人员后, 李飞想都没想便和学生物的爱人陈元君一起直奔鹦哥岭,“我们两口子一起上山、一起下乡、一起探讨问题,这种感觉甭提有多好了”。初到鹦哥岭时, 刘磊的工作没有像他预想中那样和野生动植物打交道。 下乡做宣传、放电影、开例会、修厕所、建猪圈,一样一样从头学起,他没觉得有多琐碎,“有事做,就很高兴”。为了
15、充分调动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周亚东制定了完全开放式的工作制度:在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工作方式上,让年轻人自主选择工作岗位、自主制定工作计划、自主拟定工作经费、自主规划培训项目,根据兴趣、专业能力决定工作岗位。熟悉工作后, 上山、 淋雨、 过河、 走山路、 睡帐篷等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每隔几天就要进山一次, 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 他们大多来自北方, 习惯了平原生活,爬山就成了他们最大的考验。刘磊笑着说,运动鞋最多只能穿半年,“水里泡、树枝刮,有时两三个月就得买双新鞋”。负责动植物检测的王合升是他们中进山最多的, 几年来他走遍了鹦哥岭保护区的 200 多个山峰, 每次进山除了自己的帐篷
16、、 设备外, 他还经常帮女孩子背东西。在他看来,“风餐露宿、蚊虫叮咬都没什么,最难受的就是山里淋雨,因为热带雨林经常下雨,再加上出汗,衣服从里到外基本上就没有干过”。通过 5 年多的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档案馆。记录了 4000 多种动植物信息,明确了区内兰花、鸟类、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蝴蝶等珍稀物种的分布情况,发现科学新种 20 个、中国新记录种 24 个、海南新记录种 190 个。“伯乐树、 苏铁、 轮叶三棱栎、 海南油杉等重点保护植物被清晰地标记在了鹦哥岭的地形图上; 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水鹿、小灵猫等珍禽异兽被记录进了鹦哥岭的档案里。 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圆鼻巨蜥、 二级保护的黑熊、 绯胸鹦鹉,都被我们证明,绝迹多年后又出现在了海南的热带丛林”说起这些成果, 王合升心里有一种成就感:鹦哥岭的生态保护值得他用一辈子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银主管年终总结模版
- 第一次工地例会发言稿模版
-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的健康宣教
- 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模版
- 旗袍秀新闻发布会方案及流程
-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 应急消防管理站面试题及答案
- 区“拿地即开工”、“交房(地)即发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 眼袋泪沟医学科普
- 网上警局建设方案
- 《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 《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试题及答案3
- 砂石料车辆运输协议书(3篇)
- 乳品评鉴师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评制度和管理制度
- 装修施工项目投标书模板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共识
- 法务停息挂账协议书模板
- 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
- 百融云创风险决策引擎V5产品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