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操作基础技术1_第1页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1_第2页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1_第3页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1_第4页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炉操作基础技术(填空题)1软熔带位置( ),则上部气相还原的块状带较大,有助于煤气利用的改善和( )降低。答案:低;直接还原度2直接观察法的内容有:看风口、看出渣、( )、用( )判断炉况。答案:看出铁或看铁水;料速和料尺3下部调剂是想尽方法维持合理的( ),以保证气流在炉缸初始分布合理。答案:送风制度4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 )、( )、( )。答案:炉温;碱度;料批5生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 )、( )、( )。答案:铸造铁;炼钢铁;铁合金6在钢材中引起热脆的元素是( ),引起冷脆的元素是( )。答案:Cu、S;P、As7在Mn的还原过程中,( )是其还原的首要条件

2、,( )是一个重要条件。答案:高温;高碱度8炉况失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失常;一类是( )失常。答案:炉料与煤气运动;炉缸工作9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回旋区( )和( )。热区域的热状态的主要标志是t理。答案:鼓风物理热;碳的燃烧10炉缸煤气热富裕量越大,软熔带位置( )软熔带位置高低是炉缸( )利用好坏的标志.答案:越高;热量11( )现象是限制高炉强化的一个因素,也是引起下部悬料的一个原因。答案:液泛12铁的渗碳是指碳溶解在固态或液态铁中的过程,高炉内( )里的碳素均能参加渗碳反应。答案:CO、焦炭、未然煤粉13风口理论燃烧温度是指( )参与热交换之前的初始温度。答案:炉缸煤气14影响

3、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高低的因素有( )。答案:风温、湿度、喷煤和富氧15炉顶压力提高不利于炉内硅的还原,对( )有利。答案:冶炼低硅铁16顶压提高后炉内压力增高,煤气体积缩小,透气性改善,压差降低,给高炉( )创造良好条件。答案:进一步加风17富氧鼓风可以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原因是( )。答案:炉缸煤气体积减小 18物料平衡是高炉在配料计算的基础上,按物质不灭定律原则,对加入高炉的物料与产生的物质进行平衡的分析,也是为编制( )打基础。答案:热平衡19高温区域热平衡是以高炉下部高温区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热收入只考虑( )。答案:碳素在风口的燃烧及风温20高温区域热平衡方法的优点在于热平衡中明显地显示出

4、直接还原对热消耗的影响,这部分热消耗应由( )来补偿,因而也就显示出直接还原对焦比的影响。答案:碳在风口前燃烧放出的热量21生铁与熟铁,钢一样都是铁碳合金,它们的区别是( )的多少不同。答案:含炭量22高炉实际操作中通常以( )来表示煤气利用率。答案:CO2含量23CO间接还原是( )热反应,直接还原是( )热反映。答案:放;吸24( )是大量渗碳部位,炉缸渗碳只是少部分。答案:滴落带25高强度冶炼就是使用( ),加快风口前焦碳的燃烧速度缩短冶炼周期,以达到提高产量为目的的冶炼操作。答案:大风量26( )调剂是气流分布和产量影响最大的调剂。答案:风量27高炉操作调剂中,通常软溶带的形状与分布是

5、通过( )调剂来控制的。答案:上、下部28高炉操作线是定量地表示炉内( )转移过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条斜线。答案:氧29高炉下部调剂中,凡是减少煤气体积或改善透气性的因素就需( )风速和鼓风动能;相反,则需相应( )风速和鼓风动能。答案:提高;减小30液泛现象限制了高炉强化,软熔带位置较( )时,会使炉身上部容易结瘤。答案:高31在相同冶炼条件下,铁氧化物还原随温度的升高反应先由( )范围转入过渡至( )范围。答案:化学反应速度;扩散速度32矿、焦界面层阻力损失约占整个( )带阻力损失的20%35%,对减少粉末入炉极为重要。答案:块状带33选择软熔带为倒“V”型软熔带时,希望其软熔带根部位置

6、距炉墙应( ),这样使透气性改善,有利于强化冶炼。答案:稍远些34鼓风动能的大小决定了回旋区和燃烧带的大小,从而决定着炉缸煤气的初始分布,影响着煤气在( )。答案:软熔带的二次分布和炉喉布料的三次分布35高炉炉料下降的力学表达式为( )。答案:FG料P墙P料P浮36一般回旋区长度应为炉缸半径的( )。答案:1/31/237碳素溶解损失反应的反应式为( )。答案:CO2+C2CO38上部调剂就是通过选择( )以控制煤气流分布的一种手段。答案:装料制度39下部调剂的目的是保持风口适宜的( )和理论燃烧温度,使气流合理、温度均匀、热量充沛稳定、炉缸活跃。答案:回旋区40炉温的变化会引起下料及( )的

7、变化,应及时调剂。答案:加热和还原41高炉下部调剂指的主要是风量、风温、( )调剂。答案:湿分42高炉减风时,炉内煤气量、气流速度下降并降低了料速,所以能够取得防凉和( )的效果。答案:提高铁水温度43合理的装料制度,应保证炉料在( )分布合理。答案:炉内截面积44高炉炉喉间隙增大,能促使( ),以保证疏松中心。答案:矿石布在边缘45高炉中铁大约还原达到( )%。答案:99.546还原硅消耗的热量是还原相同数量铁耗热的( )倍。答案:847倘若煤气的( )和化学能得到充分利用,高炉冶炼就愈经济。答案:热能48CaCO3在高温分解时约有( )%与焦炭中的碳作用。答案:5049高炉在一定的原料操作

8、条件下其炭素消耗既能满足( )又满足化学能的需要,此时即可获得理论最低燃料比。答案:热能50高炉每冶炼一吨生铁可产生煤气( )m3。答案:2000300051温度高于( )时渣铁全部熔化,滴落经焦炭层进入炉缸。答案:150052高炉风口前燃烧是在空气量一定且有大量过剩( )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答案:碳53高炉内温度高于1000时,( )反应明显加速,故常把1000等温线作为高炉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区域的分界线。答案:碳素溶解损失54在高炉内决定焦炭发生碳素溶解损失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和( )。答案:温度;焦碳的反应性55送风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以及( ),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答案:

9、保持适宜的风速;适宜的鼓风动能;合适的理论燃烧温度56高炉下部调节的实质是控制适宜的燃烧带,影响燃烧带大小的因素有( )、( )、( )三方面。答案:鼓风动能;燃烧反应速度;炉料分布状况57高炉正常时,炉料下降顺畅,下降速度均匀、稳定。当高炉某一局部炉料下降的条件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 ),甚至( ) 等现象。答案:管道难行;悬料58冶炼单位生铁时,( )焦炭消耗量称为理论焦比。答案:热能消耗达到最合理和最低下的59在适宜的鼓风动能范围内,随着鼓风动能的增大,( )扩大,( )减弱,( )增强。答案:燃烧带;边缘气流;中心气流60在( )间内,煤气与炉料的温差很小,大约只有50左右,是热交换极

10、其缓慢的区域,常称为热交换的( )。答案:炉身中下部区;空区或热储备区61从热能和还原剂利用角度分析,用以表示高炉冶炼能量利用的指标有( )、( )、( )的发展程度。答案:燃料比;焦比;直接还原或间接还原62富氧鼓风与喷吹燃料相结合:增加焦炭燃烧强度,( );促使喷入炉缸的燃料完全气化,以及( )而扩大喷吹量。答案:大幅度增产 不降低理论燃烧温度63在风口燃烧带内气化的碳量为高炉内全部气化碳量的( ),其余部分是在燃烧带以外的高温区内气化的。答案:65%75%64在相同控制条件下,用CO和H2还原同一种矿石,( )表现的活化能值略大于( );而用于还原不同的矿石时,活化能值有较大差别,这可能

11、是反应处于不同的控制条件所致。答案:CO;H265从燃料角度分析节约能量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改善燃料(焦炭和喷吹燃料)作为( )利用程度。答案:节约焦炭消耗;热量和还原剂提供者放出的能量66( )是炉缸煤气的发源地,它的大小影响煤气流的初始分布。答案:燃烧带67崩料期间风温应保持不变,尤其( )加风温。答案:禁止68产生煤气的( )带是炉缸内温度最高的区域。答案:燃烧带69从电子论的实质来讲,氧化物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过程叫做( ),而失去电子的物质则被氧化。答案:还原70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所能代替的( )称之为置换比。答案:焦碳量71低料线使矿石不能( ),造成煤气分布紊乱,造成

12、炉凉不顺。答案:正常的预热和还原72滴落带是指渣铁全部熔化,穿过( )下到炉缸的区域。答案:焦炭层73高炉内CO不能全部转变成CO2的原因是因为铁氧化物的( )需要过量的CO与生成物相平衡。答案:间接还原74高炉内的( )是热量的主要传递者。答案:煤气75高炉内碱金属的危害根源在于它们的( )和积累。答案:循环76高炉内运动过程是指在炉内的炉料和( )两流股的运动过程。答案:煤气77高炉强化冶炼的目的是提高产量,即提高( )。答案:高炉利用系数78高炉生铁含碳量为( )左右。答案:4%79高压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炉内碱金属的( )和挥发。答案:还原80管道形成的特征是炉顶和炉喉温度散开,管

13、道处温度( )。答案:升高81理论燃烧温度是指( )参与热交换前的初始温度。答案:炉缸煤气82炉缸煤气是由CO、( )和N2组成。答案:H283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它是( )区。答案:氧化84批重增大时可以( ),增大边缘的透气性。答案:加重中心负荷85热制度失常引起的炉况失常有( )、炉温凉行。答案:炉温热行86软熔带的形状主要是受装料制度与( )的影响。答案:送风制度87生铁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和其它元素进入的过程。答案:渗碳88送风制度是指通过风口向炉内鼓风的各种( )的总称。答案:控制参数89严禁在高压的情况下坐料和( )。答案:大量减风90由炉料下降的力学分析可知,下降

14、力越大和( )大于煤气浮力时下料顺畅。答案:下降有效重量91越到高炉下部( )对热量的需求越大。答案:炉料92在布料时,矿石落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越( )边缘。答案:加重93直接还原发热剂消耗的碳量( ),但还原剂消耗的碳量少。答案:多94高炉热平衡计算以( )为依据。答案:能量守恒定律95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炉型多向高径比( )的方向发展。答案:减小96正常炉况的主要标志是,炉缸工作( ),炉温( ),煤气流分布( ),下料( )。答案:均匀活跃;充沛稳定;合理稳定;均匀顺畅97燃烧带由( )和( )两部分组成。答案:氧化区;CO还原区98择适宜的( )是稳定送风制度的基本前提,也是制定

15、高炉冶炼方针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答案:冶炼强度99衡量高炉热能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和碳素热能利用系数。答案:热量有效利用系数100鼓风湿分在风口前分解出来的氧与碳燃烧,相当于鼓风中氧的作用,1m3干风中加10g湿分,约相当于增加风量( )。答案:3%101炉鼓风被加热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蓄热室贮藏的热量及炉顶温度,前者是容量因素,后者是( )。答案:强度因素102煤气的压降梯度升高至与炉堆积密度相等时,发生( )。答案:悬料103软熔带以下的滴落带内( ),因此这里的炉料运动实际是( )。答案:仅存焦炭;焦炭的运动104提高炉顶压力,不利于( )还原反应,有利于降低生铁( )。答案:SiO2;含

16、硅量105炉料在炉内下降至高温区( )时,全部熔化,滴落经焦炭层进入炉缸。答案:1500106铁氧化物的还原取决于扩散速度和( )。答案:化学反应速度107炉顶高压操作有利于增加风量、提高冶强,从而增加产量,降低焦比,达到( )的目的。答案:强化冶炼108冶炼周期的长短,说明炉料在炉内( )的长短。答案:停留时间109焦料在炉喉断面半径方向上的分布,叫做( )。答案:原始分布110根据化学成份不同,生铁可分为( )和( )两类。答案:炼钢生铁;铸造生铁111高炉生产的副产品主要是是( )、( )和( )。答案:水渣;煤气;炉尘112.间接还原反应的特点是用( )。答案:用CO为还原剂;生成的气

17、相产物为CO2113代号为L10的铁水其含硅量为( ),代号为Z18的铁水其含硅量为( )。答案:0.851.25%;1.62.0%114水煤气置换反应方程式:( )。答案:CO+H2OCO2+ H2115观察炉况有二种方法即( )、( )。答案:直接观察;间接观察116风口前每千克炭素燃烧所需风量公式(考虑湿分及富氧)为( ),在不富氧、干风的条件下为4.44m风千克炭素。答案:0.933/(0.21+0.29f+0.79BM);其中f-湿度;BM-富氧率117由炉料下降的力学分析可知( )和( )时下料畅顺。答案:F越大;W有效>P118炉缸理论燃烧温度是重要参数之一,一般风温每提高

18、100使理升高( ),富氧增加1%理升高( ),喷吹燃料使理降低。答案:5oC;3540 oC119炉顶压力提高0.01Mpa,可增产( )答案:3.0%120富氧率提高1%,可增产( )。答案:4.76%121布料溜槽以任意半径和角度左右旋转称为( )布料。答案:扇形布料122渣中CaO/SiO2愈高,MgO应( )。答案:愈低123高炉料线比规定料线低为( )。答案:亏料线124决定风口回旋区大小直接因素主要是( )和( ) 。答案:鼓风参数原燃料条件125炉顶煤气成分为CO214%,CO27%,N256%,CH41.0%,不考虑原燃料带入有机N2和鼓风湿度。则煤气发生量与风量比值是( )

19、。答案:1.41126某高炉利用系数2.0t/m3d,焦碳冶炼强度1.10t/m3d,综合冶强1.26t/m3d,煤的置换比为0.8,则煤比为( )。答案:100kg/t127高炉软熔带的形状主要取决于( )。答案:炉内温度分布128( )是Si还原的主要途径。答案:气态SiO随煤气上升与C反应129热流强度是指( )( )。答案:单位时间,单位炉体面积传出的热量。130高炉调剂手段主要分为( )。答案:上部调节、下部调节、负荷调节131通常调剂煤气初始分布的方向是( ),重点是( ),手段是( )。有时也调节风口伸入炉内的长度。答案:燃烧带尺寸 鼓风动能 风口直径132装料制度主要是通过炉料

20、( )( )( )( )( )等调整炉料分布,以达到煤气流合理分布的目的。答案:装料顺序;装入方法;料线;批重;布料方式 133送风制度主要作用是保持风口工作均匀活跃,初始气流( )和( )。答案:分布合理;充沛的炉缸温度134研究高炉热平衡的目的在于寻求( )的途径。答案:降低能耗135硅的还原是( )顺序逐级进行的。答案:按SiO2SiOSi136风口出现生降,表明( )和( )不正常。答案:炉料加热;气流分布137煤气的水大量小于炉料的水当量时( )的大量热量。答案:炉料吸收煤气138高炉短期控制的数学模型有( )、( )和( )。答案:炉热指数模型;含硅量预报模型;布料控制模型139在

21、布料时,矿石落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越( )边缘。料线在炉喉碰撞点位置时,边缘最重。生产经验表明,料线过高或过低均对炉顶设备不利,尤其( )时对炉况和炉温影响很大。答案:加重;低料线操作140高炉内还原过程和主要反应按温度区间划分:800为( );1100为( );8001000为( )。答案:间接还原区;直接还原区;两种还原共存区141风口数量是炉料的有效重力影响因素之一,因为风口上方的炉料比较松动,所以当风口数量增加时,风口平面上料柱的动压力增加,有效重量( )。答案:增加142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 )。合理操作制度能保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良好的炉缸工作状态,促使高炉稳定顺行,从而获得(

22、 )的冶炼效果。答案:炉缸热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和装料制度;高产、优质、低耗和长寿143在高强度冶炼时,由于风量、风温必须保持最高水平,通常根据( )来选择风口进风面积,有时也用改变风口长度的办法调节( ),所以调节风口直径和长度便成为下部调节的重要手段。答案:合适的鼓风动能;边沿与中心气流144无钟炉顶的布料形式有( )。随着溜槽倾角的改变,可将焦炭和矿石布在距离中心不同的部位上,借以调整边缘或中心的煤气分布。因溜槽可以任意半径和角度向左右旋转,当产生偏料或局部崩料时,采用( )。答案:定点、环形、扇形和螺旋等;扇形布料形式145在块状带内进行的固体C还原铁氧化物反应,实际上是由( )两个反应合成的,CO只是中间产物,最终消耗的是固体C。由于反应进行需要很大热量,所以在低温区固体炭的还原反应( )。答案:气体还原剂CO还原铁氧化物和碳素溶损;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