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_第1页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_第2页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_第3页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_第4页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新进展病理生理学机制演变病理生理学机制演变从从“三重奏三重奏”到到“恶兆八重奏恶兆八重奏”t2dm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初为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初为 肝糖生成增加肝糖生成增加 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引发的胰岛素抵抗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引发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胰岛细胞功能受损细胞功能受损defronzo教授认为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有更多的组织器官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三重三重奏奏不协调的四重奏脂代谢紊乱 脂肪组织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增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 ffa)释放入血释放入血增多,成为t2dm的第4种病理生理机制ff

2、a增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够引起 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增加肝糖输出增加肝糖输出 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精粹的五重奏肠促胰素(glp-1)作用减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 igt及t2dm患者餐后 glp-1分泌减少 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水平升高使得新药glp-1类似物应运而生尖锐参差的六重奏尖锐参差的六重奏 割裂的七重奏割裂的七重奏胰岛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增高,会导致基础肝糖输出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 肾小管

3、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与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有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sglt2增加,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中枢神经递质功能障碍下丘脑对血糖的调控紊乱下丘脑对血糖的调控紊乱 下丘脑调节能量摄入和饮食行为 与身材较瘦的人比较,肥胖者摄入葡萄糖后下丘脑室旁核和腹正中核的抑制显著减弱,并且达到最大抑制的时间明显延迟 t2dm治疗现状血糖控制不理想t2dm以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功能缺陷为特征,其自然病程为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损(igt)和(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细胞功能在病程中逐渐衰退,但初始衰退远早于预期。研究发现,处于处于igtigt阶段的患阶段的患者者,细胞功能

4、丧失已高达细胞功能丧失已高达80%80%。t2dm治疗现状血糖控制不理想盖德(gaede)等发现,仅有15%15%的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控制目标ukpdsukpds研究研究随访6年后发现,现有治疗(包括胰岛素、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单药治疗)未能改变t2dm自然病程2006年发表的adoptadopt研究显示, 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格列本脲单药治疗5年累计失败率分别为15%15%、21%21%和34%34%现行t2dm治疗策略对血糖控制的总体效果不理想 t2dm的自然病程及现行治疗方案的自然病程及现行治疗方案 t2dm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现行方案保

5、守, 遵循“阶梯式”原则,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当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未实现个体化治疗处方降糖药保守,缺乏可阻断细胞功能衰竭的新药胰岛素作为治疗的最终手段,忽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使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并延缓并发症发生 t2dm的治疗应当遵循的原则基于t2dm生理病理“八重奏”, defronzo教授认为需用多种药物联合纠正t2dm的多种病理生理缺陷对t2dm的治疗应当基于已知的病因,而不只是简单的降低hba1c必须在t2dm自然病程早期给予干预,阻止细胞功能衰竭t2dmt2dm治疗新模式治疗新模式

6、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模式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模式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吡格列酮+glp-1+glp-1类似物类似物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有心血管保护作用,glp-1glp-1类类似物和吡格列酮可以保护似物和吡格列酮可以保护细胞功能,二甲双胍和细胞功能,二甲双胍和glp-1glp-1类似物则能够抵消类似物则能够抵消tzdtzd引起的体重增加引起的体重增加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不担心发生低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不担心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血糖等不良反应3 3药联合能够充分发挥益处,有望药联合能够充分

7、发挥益处,有望hba1c6.0%hba1c6.0%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磺脲类,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奈类双胍类,胰岛素双胍类,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增加肌肉的增加肌肉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葡萄糖摄取和代谢双胍类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胰岛素双胍类,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降糖增加脂肪的合成和葡萄糖的代谢降糖药不同的基础:作用机制不同glp-1glp-1在人体中的效用在人体中的效用: : 肠促胰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肠促胰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全因死亡p=0.010p=0

8、.044p=0.011lancet 1998;352:854-865.二甲双胍有大血管收益,而磺脲类/胰岛素无ukpds研究:2 2型糖尿病防治新策略型糖尿病防治新策略select高质量降糖六大要点平稳 smooth早期 early长期 long-term有效 effective联合 combination降低总危险 total risk reduction平稳控制血糖smooth降低高血糖避免低血糖减轻血糖波动低血糖是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低血糖是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发生1次或1次以上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比例(%) 54321003691215随机化后时间(年)强化组常规组研究期间hba1c 水平(%

9、)1008060402005 6 7 8 9 1011121314低血糖发作次数/100 病人年强化组常规组ukpds(2型糖尿病)dcct (1型糖尿病)1. 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7; 46:271-286. 2. ukpds group (33). lancet 1998; 352:837-853.低血糖使全因死亡率增加以色列14670例冠心病患者的8年死亡率随访研究fisman ez,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2004, 1

10、:135143.*p0.02 *p0.0001低血糖患者心脏缺血事件明显增加美国19例72小时血糖检测研究desouza c, et al. diabetes care 26:14851489, 2003.*p0.01 与高血糖和血糖正常期间事件数相比全部事件胸痛/心梗心电图异常发生事件数n/a低血糖无快速波动的正常血糖高血糖*降糖药物与低血糖抗高血糖药: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降血糖药:可能引起低血糖双胍类: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d-苯丙氨酸衍生物:那格列奈胰岛素早期控制血糖 early消除胰岛糖毒性减少微血管并发症u

11、kpds 30ukpds 30年年研究新结果公布研究新结果公布再次指引再次指引: :vol359 nosep早期严格血糖控制早期严格血糖控制 全面改善预后全面改善预后早期血糖控制所带来的延续效应早期血糖控制所带来的延续效应( (legacy effectlegacy effect ) )强化治疗强化治疗 ( (磺脲类磺脲类/ /胰岛素胰岛素) )显著减少大血管微血管事件显著减少大血管微血管事件综合终点综合终点 1997199720072007任何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任何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rrr:rrr:12%12%9%9% p:p: 0.029 0.029 0.0400.040 微血管疾病微血管

12、疾病rrr:rrr: 25%25%24%24% p:p: 0.00990.00990.0010.001心梗心梗rrr:rrr:16%16%15%15% p:p: 0.0520.0520.0140.014全因死亡全因死亡rrr:rrr:6%6%13%13% p: p: 0.440.440.0070.007 1 rury r. holman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359(15):1618-20 对于对于新诊断的新诊断的2 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进行接受药物进行强强化治疗化治疗的患者的患者, ,不但能够降低不但能够降低微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发症的风险的风险

13、, ,而且而且也能降低也能降低长期大血管事件及长期大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死亡的风险。 提示应及早进行降糖治疗。提示应及早进行降糖治疗。ukpdsukpds研究研究30年结果带来的临床启示年结果带来的临床启示长期控制血糖长期控制血糖 long-term改善代谢记忆效应改善代谢记忆效应纠正血管毒性作用纠正血管毒性作用vadtvadt研究:研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随病程延长显著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随病程延长显著增高vadtvadt研究中强化组糖尿病病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关系研究中强化组糖尿病病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关系steno-2 steno-2 研究研究 : 13: 13年结果年结果全因死亡

14、率全因死亡率46%心血管死亡心血管死亡57%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59%n engl j med 2008,358:580-91包含降压,降脂,降糖的多因素干预治疗策略包含降压,降脂,降糖的多因素干预治疗策略有效 减少血管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联合克服血糖控制的障碍,保护胰岛细胞功能降低总危险 规范治疗,各项达标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中国指南)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中国指南)指指 标标目标值目标值血糖(血糖(mmol/l) 空腹空腹4.46.1 非空腹非空腹4.48.0hba(%)6.5血压(血压(mmhg)130/80tc(mmol/l)1.0tg(mmol/l)1.7ldl-c(mmol/l)2.5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肌酐比值(mg/mmol) 男男 女女2.5(22mg/g)3.5(31mg/g)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排泄率6.5%bmi6.5%3个月后个月后hba1c6.5%bmi24 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治疗流程治疗流程注:患者依从性差时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