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靳燕_第1页
自考毕业论文靳燕_第2页
自考毕业论文靳燕_第3页
自考毕业论文靳燕_第4页
自考毕业论文靳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目录1前言1.1背景及意义 -51.2研究目的 - 61.3关键词定义 -72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 -82.2研究对象 -82.3研究方法 -82.4研究步骤 -92.5资料分析 -103结果 3.1统计学方法 -11 3.1.1两组发生血栓的数据比较 -114讨论 -135结论及展望 -14致谢-15参考文献-16论文题目: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学科(专业):护理申请人:靳燕指导教师:顾炜教授摘 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2008.12010.1在我院剖宫产产妇,共80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0.1-2012.12剖宫产产妇共

2、12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产妇一般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针对性的产后运动,运用x²检验的方法比较俩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 结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早期的产后运动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关键词】: 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早期肢体活动论文类型 :案例分析Titl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

3、sis prevention.Speciality: NursingApplicant: Jin YanSupervisor: Gu We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2008.1 - 2010.1 in our hospital cesarean section, 800 cases as control group, select the 2010.1-2012.12 cesarean sect

4、ion of 1200 case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mot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ut also for postpartum exercise, differ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 by X ²test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were form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5、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cesarean section after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s a result of many factors, c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postpartum exercise ea

6、rl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KEY WORD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enous thrombosis; early limbs activityTYPE OF THESIS: case analysis 1.前言1.1背景及意义剖宫产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是相当年龄阴道自然分娩孕妇的5-10倍,在发达国家静脉血栓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起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达30%-50%,我国仅2.6%,但是我国基层患病率仍然不少。据报道我国基层产妇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近年

7、来明显增高,据所知产褥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6%-0.15%,而妊娠期仅为0.013%-0.05%,剖宫产进一步增加发生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由于妊娠期生理改变加上产科高危因素均导致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如1、产妇术前禁食,产程中产妇大量出汗,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引起脱水、血液浓缩;2、下肢受凉,引起静脉收缩,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3、术后产妇害怕疼痛,不愿翻身,影响下肢活动,形成静脉血栓;4、全麻、感染或其他因素增加下肢静脉血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以引起静脉淤滞5、内膜损伤可继发与局部因素包括血管的直接损伤。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

8、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但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而且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应该研究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注重血栓形成后的治疗,而对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较少,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是临床迫切所需求的。为了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0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20例进行分析,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

9、行积极而精心的产后肢体活动护理及预防,降低产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后产妇的生活在质量。1.2研究目的及目标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目标:经采用早期肢体活动而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复发率。1.3关键词定义剖宫产:又称剖腹产,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通常剖腹生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取剖宫产:骨盆狭窄、畸形、软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期剥离,巨大胎儿,妊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不能承受产程的孕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0、(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下肢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和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2.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类实验性研究2.2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剖宫产产妇,共800例为对照组,年龄在23-35岁,平均29岁,体重50-80kg,身高平均1.60m,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产妇共1200例,为观察组,年龄在23-35岁,平均29岁,体重50-81kg,身高平均1.61m,均无并发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术后均无输血史,术后第三天检查下

11、肢静脉彩超。均排除术前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合并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研究方法 2.3.1 对照组:按传统的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体位进行护理,在产妇手术回病房后按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后协助产妇床上翻身活动, 12小时后改为半卧位。留置导尿管24-48小时,术后48小时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下床活动,适当步行,循序渐进。2.3.2 观察组:在常规体位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更系统、细致的产后运动护理措施。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在此时间内以被动活动为主。采取护理人员指导、示范的方式,护士和家属为产妇做下肢的被动练习。具体手法如下:术后1-

12、2小时,在产妇清醒的状态下,操作者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然后将双手置于踝关节以上小腿两侧,由踝关节至大腿根部做有节律向内挤压动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持续2分钟;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拍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持续2分钟;注意这下动作要不断重复进行。术后3-4小时,产妇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操作者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住产妇下肢做足趾的屈伸运动,连做10次,每次2分钟;鼓励病人主动参与足背曲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足背及踝关节运动,先将足背向前伸展,使之与腿呈一直线,再将足背恢复至与小腿呈90°角,并将产妇足部轻轻向小腿挤压,使足背与小腿成角略小于90°,踝关节做顺

13、时针及逆时针旋转运动20次,重复进行,促进静脉回流。6小时后,采取半卧位,在床上翻身,将膝关节抬起,做伸膝、屈膝运动,整套动作约10min,每个动作持续3-5秒。术后12小时,产妇从床上坐起活动,24小时拔掉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练习下床活动。23.3 观察指标的记录 准确记录两组产妇术后1周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与疼痛的发生率。 2.4研究步骤确立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与文献回顾-确认研究变量-科研设计(包括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研究方法)-资料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撰写论文2.5资料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结果做为观察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14、,对数据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发生血栓比较 组别 发生血栓数 未发生血栓数 合计对照组 15(1.875) 785(98.125) 800观察组 5(0.417) 1195(99.583) 1200 分析:以两个组之间为比较,采用x²检验,具体步骤如下:(1) 建立检验假设H0:两组发生率相同。H1:两组发生率不同(2) 确立检验水准:取a为0.05.(3)

15、 计算x²值:T5=(20x1200)/2000=12(>5),固推断所有格子理论数均>5,应采用四格表专用公式,得x²=9.90(4) 确定P值:自由度V=1,查x²值表得x²0.05,1=3.84 本题中 x²=9.90 > 3.84,故P < 0.05. (5) 做出统计推断:因P < 0.05,所以拒绝H0,接受H1,认为两组发生率不同,由此可得出,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讨论剖宫产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盆

16、腔静脉;术前禁食,产程中产妇大量出汗,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引起脱水,血液浓缩;下肢受凉,引起静脉收缩,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剖宫产后,由于麻醉作用,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加之伤口疼痛,运动受限,长期受限,长期卧床,使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另外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血小板数目及黏性增多,酿成高儗状态,手术刺激、组织损伤致血液中促凝血物质增多;同时手术后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凝血过程,易并发血栓形成。术中、术后大量应用止血药物,改变血凝状态都是产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此外,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血

17、凝异常者风险大。产科剖宫产后不可使用止血药,因为产妇本身是处于高凝状态,对产后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可用超声明确诊断,了解下肢各血管的血流状态,可以明确是髂血管、股血管等部位与血管栓塞的状况。5.结论因此,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20例产妇可以知道,现在,随着麻醉技术提高,剖宫产术后不再是过去需要平卧6小时,我们现在是术后1-2小时,在产妇清醒的状态下,操作者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然后将双手置于踝关节以上小腿两侧,由踝关节至大腿根部做有节律向内挤压动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3-4小时,产妇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操作者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住产妇下肢做足趾的屈伸运动,鼓励病人主动参与足背曲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足背及踝关节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对剖宫产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率。剖宫产术后护士给产妇早期肢体活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踝关节主被动运动可促使腓肠肌有节律收缩,加快腓肠肌内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流淤滞,可有效克服术后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这一形成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感谢1、 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顾炜教授。从我一开始写论文她就不耐其烦的为我指导,从论文的格式到论文的内容,她都是很及时的为我修改论文中的错误,当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大批的抄袭时,她委婉的提醒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