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方法:以南京市为例,随机抽取南京市五所高校 2011 级和 2012 级在校大学生 1820 名, 对 18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在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30 名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调查,分析其对艾滋病病理、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深浅。 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 1316名( 72.31%)学生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504 名 ( 27.69% ) 未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女生比男生接受学校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次数多。在接受过教育的学生中, 492

2、 名( 37.39% )学生对内容表示满意, 548名(41.64% ) 学生表示内容太浅显, 并不能真正了解艾滋病,276 名( 20.97% )学生持无所谓态度。结论:当今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相关行为做正确的引导,转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关键字: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自美国 1981 年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就呈迅速蔓延状态, 我国于 1985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 1 】 ,艾滋病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有四个特点:上升幅度有所减缓,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提升;性传播依然

3、为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 径,而同性间因性传播而患上艾滋病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全国艾滋病总成呈现低流行状态,部分地区怡情严重;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越来越多,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2】 。18岁24岁的大学生生理和性机能日趋成熟,但个人思想尚不成熟,自制力薄弱,极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作出错误的事情,加重了艾滋病的感染风险。近几年我国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大学生的比例在日趋增高,这未现代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迫在眉睫。为了研究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南京市为例,随机抽取南京市五所高校(师范院校、理

4、工院校、 工程院校、 医学院校、 财经院校) 2011 级和 2012级在校大学生 1820 名,对 1820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在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30 名进行深入访谈。这1820 名学生中,男生835名,女生985名,年龄1922岁。1.2 调查方法在五所高校的 2011 级和 2012 级学生中,分层抽取,每个年级随机选择46个班级,共计1820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不记名形式填写发放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问 卷。随后在每个班级挑选一位学生,总共随机选出 30 名学生进行自愿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由浅到深,便于发现不同的问题。1.3 问卷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

5、、性别、学校、父母文化程度等基本内容; 为艾滋病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预防策略等相关知识;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及你所在学校的开展情况;你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你对社会大众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的看法。深入访谈的问题包括: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相关 的艾滋病的疾病知识;对艾滋病患者以及艾滋病病毒携带 者的看法;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看法;对社 会疾病认识的看法。1.4 统计方法将回收回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x+s ) 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2 .

6、结果本次 1820 名学生分别来自五所不同院校, 其中男生 835名,占 45.88% ,女生 985 名,占54.12% ,见表1表 1 大学生学校分布与男女比例分析在本次调查中, ,有 1316 名( 72.31%)学生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504 名( 27.69% )未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在接受过教育的学生中,492名( 37.39%)学生对内容表示满意, 548 名( 41.64%)学生表示内容太浅显, 并不能真正了解艾滋病, 276 名 ( 20.97% )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见表2。表 2 艾滋病知识接受比例分析在本次调查中,女大学生接受过预防艾滋病

7、健康教育A2 次的有 413 名,占41.93% ,接受过一次的有332 名,占33.71%, 未接受过教育的有240 名, 占 24.37%; 男学生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A 2次的有296名,占35.45%,接受过一次的有275 名,占 32.93% ,未接受过教育的有264 名,占 31.62% ,女生比男生接受学校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概率高,见表 3。表 3 艾滋病健康教育男女比例分析本次调查中,有1241 名学生( 68.19%)认为必须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513 名学生( 28.19%)认为可以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47 名学生(2.58% )认为在学校开展预

8、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有可无, 19 名学生( 1.04% )认为没必要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 4 对是否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3 .讨论当今社会,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到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T4 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因丧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病发死亡 【 3】 。 换句话说, 艾滋病并不是直接导致人死亡的原因,而是患者因艾滋病引发的其他并发症致使患者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为1213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也没有任何的发病症状【 4-6 】 。艾滋病患者大多消瘦、

9、 严重的营养不良、 贫血、 白细胞、血小板等数量锐减【6】 。艾滋病患者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因心血管系统被破坏,引起心动过速、心力衰竭 等并发症;因肾功能被破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坏 死, 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肌肉骨骼系统受损, 引发关节炎、 关节疼痛、多发性肌炎等症状;因内分泌系统受损,引发 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危象等症状。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 HIV 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能力较低,不耐热,一般的

10、HIV 在 56下30分钟或者100下20分钟就可完全灭活。此外酒精、 氯酸钠等也可是HIV 灭活, 但需要注意药品浓度【8】。根据本次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及传播途径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内容不深入。女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往往比男同学多,这可能是因为学校对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教育程度要比男同学要多。调查结果显示, 68.19%的学生认为学校必须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仅有 1.04% 的学生认为学校没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这就说明大学生对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上已经越来越重视了。我国目前对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了讲座、主题活动、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加深大学

11、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关注点,让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再成为口头之谈。因此,为了能够在高校开展更加系统全面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各种相关知识,必要时可安排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请有关的医务人员来学校传授相关知识,一对一的辅导,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推进性别平等,形成和谐的两性关系,最终达到两性的共同发展。总之,当今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相关行为做正确的引导,转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 赵星海.大学生艾滋病的KAP 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河南: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1-68.2 赵二江,崔丹,梁淑英,郭金玲,王宇明,陆维权 .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 10 ) : 4105-4109.3 杨金花.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研究D. 河南: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5) : 1-95.4 黄巧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昆明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1-78.5 王湘苏, 黄明豪, 刘志浩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7 ( 12) : 46-49.6 张勇, 宋奎娜, 宋业东, 何树泉 .新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