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教程(第3版)编辑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教程(第3版)的特点是物理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紧密结合,删繁就简,主线清晰,由浅入深,温故知新,注重实用性、启发性和可读性,利于教和学,内容和章节可进行多种组合,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时的教学要求。目录第三版序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序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序第一版前言第1章 热力学基础1-1 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2.性质与状态3.热力学平衡态4.过程与途径5.可逆过程1-2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和功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能的数学性质4.焓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2、能和焓1-3 热和功的计算1.等容热2.等压热3.Cp与CV的关系4.等温功5.绝热功1-4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传递和热功转化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的导出4.熵增原理5.理想气体的熵变1-5 热力学函数关系1.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2.热力学基本方程3.麦克斯韦关系式4.非理想系统的热力学计算习题第2章 多组分多相系统热力学2-1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1.偏摩尔量2.化学势3.过程自发性判据4.组成的表示和物质的标准态2-2 气体的化学势1.理想气体的化学势2.非理想气体的化学势3.液体和固体的化学势4.逸度和逸度系数的计算2-3 溶液的化学势1.拉乌尔定律2.理想溶液的化学势3.非理想溶液
3、的化学势2-4 稀溶液的化学势1.亨利定律2.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3.非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2-5 混合性质和依数性质1.气体的混合性质2.液体的混合性质3.稀溶液的依数性质习题第3章 化学反应热力学3-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反应进度2.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判据3.气相反应的化学平衡4.液相反应的化学平衡5.多相反应的化学平衡3-2 化学反应的焓变1.标准摩尔反应焓2.标准摩尔生成焓3.标准摩尔燃烧焓4.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3-3 化学反应的熵变1.标准摩尔反应熵2.热力学第三定律3.规定熵和标准熵4.反应熵变与温度的关系3-4 化学平衡的计算1.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2.等压反应热和等容反应热3.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平衡移动原理习题第4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4-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1.反应速率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3.反应机理4.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4-2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1.质量作用定律2.单分子反应3.双分子反应4.三分子反应5.阿伦尼乌斯公式4-3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1.对行反应2.平行反应3.连串反应4.循环反应5.近似方法4-4 表观反应动力学1.表观速率方程2.微分法3.积分法4.半衰期法5.浓度过量法和初速率法习题第5章 相变热力学5-1 相变焓和相变熵1.相变进度2.摩尔相变焓3.摩尔相变熵4.相变过程的自发性判据5-2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1.基本概念及定义2.相律的推
5、导3.单组分系统两相平衡热力学方程4.单组分系统相图5.超临界流体萃取5-3 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1.二组分系统两相平衡热力学方程2.液相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3.液相部分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4.液相完全不互溶的气液平衡相图5-4 二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1.固相完全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2.固相部分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3.固相完全不互溶的固液平衡相图4.生成化合物的固液平衡相图习题第6章 电化学6-1 电解质溶液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3.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和活度系数4.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5.德拜-休克尔理论6-2 电化学系统1.可逆电池与可逆电极2.可逆电池热力
6、学3.电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3 电极电势1.电极电势的定义2.电极的分类3.由电极电势计算电池电动势4.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6-4 不可逆电极过程1.分解电压2.极化作用与超电势3.电极过程动力学4.电极反应的竞争6-5 电化学的应用1.腐蚀与防护2.膜电势与离子选择性电极3.化学电源4.电化学合成习题第7章 表面化学7-1 表面热力学基础1.比表面量2.表面热力学基本方程3.表面功4.表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5.过程自发性判据7-2 液体的表面性质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2.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3.润湿现象4.毛细现象5.溶液的表面吸附7-3 固体的表面性质1.固体的表面吸附2.气-固表面
7、吸附热力学3.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7-4 表面化学的应用1.表面活性剂2.膜分离技术3.吸附剂及其应用4.粉体与纳米材料习题第8章 胶体化学8-1 胶体的概念与性质1.分散系统2.胶体的光学性质3.胶体的动力学性质4.胶体的电学性质8-2 无机胶体系统1.无机胶体的制备2.无机胶体的稳定性3.无机胶体的应用8-3 有机胶体系统1.有机胶体的制备2.乳状液、微乳状液和泡沫3.有机胶体系统的应用8-4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1.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高分子溶液的黏度3.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唐南平衡4.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和盐析习题参考书目附录附录一 物理和化学基本常数附录二 能量单位换算因子附录
8、三 标准相对原子质量(2007)附录四 某些气体等压摩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附录五 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附录六 某些气体的范德华常数附录七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等压摩尔热容(100kPa,298.15K)附录八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100kPa,298.15K)文摘版权页:插图:第1章 热力学基础在众多的自然现象中,热现象是最基本的一类。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物质的气液相变、热机的热功转换、反应的吸热放热等,无一不与热现象密切相关。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宏观理论。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大量的热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实验,总结和归纳出了基本的三条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9、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热力学理论就是以这三条定律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演绎,研究各种热现象的规律及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由于热力学方法没有任何假设,它的出发点是客观的实验事实,所以它的结论是普遍的和可靠的,是适合一切物质系统的,这是热力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热力学理论没有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热现象只是宏观的、唯象的描述,这就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不能对物质系统的宏观性质给予微观本质的说明,也不能解释与微观运动密切相关的宏观性质的涨落现象。热力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已经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它曾有力地推动过产业革命,近代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与技术领域都涉及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例如,热力学理论
10、提供了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也为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热力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物理学分支,又是一门与实际应用极为密切的基础学科。尽管热力学已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广泛的领域里得到应用。但是,无论从理论的还是应用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仍很广阔,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期待解决,一些新的应用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尽管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讲,热力学理论还会不断地出现突破,实际应用的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1-1 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热力学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把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其余部分称为环境。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划分可以是实际的物理界面,也可以是假想界面。环境
11、与系统可以通过界面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在热力学中,按照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的不同,可以把系统分为三类:(1)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又有物质的传递和交换。(2)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传递和交换,没有物质的传递和交换。(3)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也无物质的传递和交换。孤立系统又称为隔离系统。事实上,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可近似认为系统是孤立的。系统与环境的划分在热力学中十分重要,处理实际问题时,如能适当地选择系统,往往可使问题简化。在热力学中,按照组分
12、数和相数的不同,也可以把系统分为四类:(1)单组分单相系统。只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内部不存在物理界面的系统,例如仅仅由氧气组成的系统。(2)多组分单相系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内部不存在物理界面的系统,例如由空气组成的系统。(3)单组分多相系统。只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内部存在物理界面的系统,例如由水蒸气和水组成的系统。(4)多组分多相系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内部存在物理界面的系统,例如由空气和海水组成的系统。在热力学中,按照所采用的物理模型的不同,还可以把系统分为两类:(1)理想系统,包括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稀溶液等系统。(2)非理想系统,包括非理想气体、非理想溶液、非理想稀溶液等系统。2.性质
13、与状态在热力学中,常常用系统的宏观性质如系统中物质的量n、温度T、体积V、压力p等来描述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简称状态),这些宏观性质就称为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简称状态函数)。系统的状态是所有状态函数的综合表现,当系统的各种状态函数确定后,系统的状态也就被确定下来。反之,当系统的状态确定以后,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就被唯一地确定了。因此,系统的状态函数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1)广度性质状态函数。这类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有关,例如质量、体积等。广度性质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某一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等于系统各部分这种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的总和。
14、(2)强度性质状态函数。这类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无关,例如温度、压力等。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不具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某一强度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不等于系统各部分这种性质状态函数的数值的总和。广度性质状态函数除以物质的量之后就变成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例如体积V是广度性质状态函数,但摩尔体积VmV/n则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3.热力学平衡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果一个系统的所有状态函数都有确定值,并且不随时间变化,则称这个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简称平衡态)。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系统,应同时满足下列几个平衡:(1)热平衡。如果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绝热壁存在,则达到平衡后,系统内部
15、各部分温度相等,而且系统与环境的温度也相等。(2)力平衡。如果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刚性壁存在,则达到平衡后,系统内部各部分压力相等,而且系统与环境的压力也相等。(3)相平衡。如果系统内存在多个相,则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各相的组成和数量均不随时间而改变。(4)化学平衡。如果系统内存在多个组分,则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各组分的组成和数量均不随时间而改变。如果上述几个平衡不能同时满足,则称这个封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来说,因为环境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的含义只包括系统内部的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而不考虑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只有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系
16、统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才有确定的数值和物理意义。例如对一个没有达到热平衡的系统,就不能定义系统的温度,对一个没有达到力平衡的系统,就不能定义系统的压力。此外,只有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之间才存在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状态方程。例如只有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它的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之间才存在函数关系pVnRT(1-1-1)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这就是说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能描述处于平衡态时的理想气体。由于在平衡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通过状态方程彼此相关,所以为了描述系统的平衡态,并不需要罗列出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而只需确定其中几个,再利用状态方程,便可以完全确定所有
17、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状态函数中只有几个独立的。例如对于理想气体组成的单组分单相封闭系统来说,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传递,所以当系统确定后,其物质的量n就确定了。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我们只需在p、V、T三个状态函数中任意指定其中两个的值,则第三个状态函数的值通过式(1-1-1)的状态方程就完全确定了。大量的事实证明:对于一个单组分单相封闭系统,如果系统处于平衡态,一般来说,只要确定两个可以独立变化的状态函数的值,则其他状态函数的值也就随之确定了。4.过程与途径系统的状态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过程。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能是系统的全部状态函数
18、都发生变化,也可能是一部分状态函数发生变化,另一部分状态函数保持不变。在热力学中常见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就属于某个状态函数保持不变的状态变化过程。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所经历的过程的总和则称为途径。从指定的始态变化到指定的末态,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例如,如图1-1-1,要使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100K、100kPa的始态变到400K、400kPa的末态,可以先保持温度不变,经过等温过程使压力升高到400kPa,然后再保持压力不变,经过等压过程升温到400K;也可以先保持压力不变,经过等压过程升温到400K,然后再保持温度不变,经过等温过程使压力升高到400kPa。因此在指定的始态
19、和末态之间,系统的变化可以通过上述两条不同的途径来完成,当然还存在其他的途径。但是无论通过哪条途径来完成由100K、100kPa的始态到400K、400kPa的末态的变化,状态函数p和T的变化量都是相同的,即p300kPa和T300K。上面的例子说明,系统的状态不变,状态函数也不变。系统的状态从指定的始态变化到指定的末态,无论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必然相同。系统的状态函数变化的数值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始态和末态,而与从始态到达末态的途径无关,这是状态函数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一点上,状态函数与力学中的势能函数完全相同,因此状态函数又称为广义势函数。根据这一特点,在计算系统状态函数的变化
20、量时,可以不管实际变化途径是如何进行的,而在其始末态之间任意设计一个方便、简单的途径去计算,这是热力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5.可逆过程如前所述,我们把系统的状态变化称为过程。从指定的始态变化到指定的末态,系统要经历无穷多个状态,或者说按顺序排列的无穷多个状态就是一个过程。如果所经历的每个状态都是平衡态,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如果在所经历的无穷多个状态中,只要有一个是非平衡态,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既要保证所经历的每个状态都是平衡态,同时又要不断变化,因此在系统整个变化过程中,任何两个相邻的状态i和i+1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只能相差一个无穷小量,即Ti+1Ti
21、77;dT,pi+1pi±dp。同时整个变化过程中,系统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与环境的强度性质状态函数之间也只能相差一个无穷小量,即T环T系±dT,p环p系±dp。由此可见,可逆过程进行的速度必然是无限慢,完成可逆过程的时间必然是无限长。反之,凡是以有限的速度进行的过程,或者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另一种定义是:当系统经历一个由始态A变到末态B的过程,同时环境相应地从始态X变到了末态Y。如果能找出一个逆过程,使系统从末态B恢复到始态A,同时这个逆过程也使环境从末态Y恢复到始态X,则A到B过程就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
22、系统和环境同时复原,则A到B过程就称为不可逆过程。这里要强调的是可逆过程要使环境复原,如果仅仅使系统复原,而不能使环境复原,即不能把A到B过程在环境中留下的影响完全消除,则A到B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可逆过程,或者说在现实世界中实际发生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和孤立系统、理想气体等概念一样,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极限模型,但在热力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2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和功对于封闭系统来说,在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和交换,这种传递和交换是以热和功的形式进行的。1)热在热力学中,热是系统和环境传递和交换能量
23、的一种形式。热力学中用符号Q表示热,热的单位是焦耳(J),并规定系统从环境吸热为正(Q0),系统向环境放热为负(Q0)(图1-2-1)。热的一般计算公式为式中,C称为热容,一般说来,热容是温度的函数,即Cf(T)。若热容与温度无关,则式(1-2-1)简化为系统和环境进行热传递和交换是和变化的途径紧密相关的。从指定的始态变化到指定的末态,只要变化的途径不同,热传递和交换的数值就可能不同,因此热称为途径函数。2)功在热力学中,功是系统与环境传递和交换能量的另一种形式。例如,系统体积改变时所做的体积功,系统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运动时所做的电功,系统克服表面张力所做的表面功等。在热力学中,功的符号
24、用W表示,功单位为焦耳(J),并规定系统对环境做功为负(W0),环境对系统做功为正(W0)(图1-2-2)。热力学中最常见的功是系统反抗外压而做的功,称为体积功,用符号We表示(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常略去下标“e”)。除体积功之外的其他功称为非体积功,用符号W表示。体积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为式中,p环为环境的压力。一般说来环境压力是一个变数,当环境压力恒定时,式(1-2-3)简化为系统和环境进行功传递和交换也是和变化的途径紧密相关的。从指定的热力学始态变化到指定的热力学末态,只要变化的途径不同,功交换的数值就可能不同,所以功也是途径函数。2.热力学第一定律19世纪以前,不少人企图制造一种不需要输
25、入能量而可以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这就是所谓的“第一类永动机”,但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18401848年,焦耳(Joule)通过一系列的热功当量试验表明,要使系统由某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只要过程的始末态相同,则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和交换的功和热的总和是相等的,而与经过怎样的过程无关。这说明存在一个仅由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状态的单值函数,它的改变可以用功和热的总和来度量,焦耳把这个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热力学能,用符号U表示。热力学能是一种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其单位是焦耳(J)。焦耳的热功当量试验导致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封闭系统由始态经过任意一个过程到达末态,则系统
26、热力学能的改变等于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和交换的功和热的总和,即UU2-U1Q+W(1-2-5)式(1-2-5)就是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系统变化过程中热力学能的绝对值是无法确定的,但热力学能的改变量或增量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而热力学就是利用状态函数的增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不知道热力学能的绝对值并不影响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一定的始末态,U的值是确定的,即热力学能的增量仅与始末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但对于一定的始末态,如果途径不同,一般地说Q、W的值也会不同。设Q1、Q2及W1、W2分别代表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相同的两种过程的热和功,尽管Q1Q2,W1W2,但从
27、式(1-2-5)可知Q1+W1Q2+W2按照孤立系统的定义,孤立系统在变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的传递和交换,根据式(1-2-5),孤立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UU2-U10(1-2-6)这就是说在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不会使系统的热力学能发生改变。换言之,孤立系统的热力学能是一个常数。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的具体表述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由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但在转变和传递过程中必须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变和
28、传递时必须遵守的普遍法则,直到今天,不但没有发现任何违反这一定律的事实,相反大量新的事实越来越证明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丰富了这一定律所概括的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科学界的公认之后,人们认识到要想制造出一种不需要输入能量而可以不断对外做功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所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这称之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否定说法。3.热力学能的数学性质热力学能既然是状态函数,则决定热力学能的独立变数的数目与决定系统状态的独立变数的数目应相同。如前所述,对于一个单组分单相封闭系统来说,如果系统处于平衡态,只需指定两个独立变数就可以决定系统状态了。如果选择系统的温度T和体积V为
29、两个独立变数,则热力学能可以表示为T和V的函数:Uf(T,V)(1-2-7)所以对于一个单组分单相封闭系统来说,热力学能是一个二元函数。对于系统的微小变化,有在数学上,dU是一个全微分。根据全微分的性质,二阶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即热力学能的二阶混合偏导数相等。对于一个单组分单相封闭系统,在指定的始态A和指定的末态B之间,可以设计任意两条途径和,如图1-2-3所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实验编辑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实验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环境、高分子、应化、食品、生物等各专业的本科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相
30、关技术人员的研究参考资料。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三节物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第四节实验误差分析 第五节实验数据的表达 第六节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及作图法 第二章基础实验 化学热力力学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二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四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五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 实验六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 实验七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八差热一热重分
31、析 实验九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溶液的活度系数 电化学 实验十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实验十一电导测定及应用 实验十二原电池热力学 实验十三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四EpH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五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测试及应用 化学动力学 实验十六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实验十七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 实验十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实验十九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系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Bz化学振荡反应 界面和胶体化学
32、实验二十一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液体黏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乳状液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二十四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溶胶的制备与性质 第三章提高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十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柬浓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的比表面 实验二十八金属腐蚀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实验二十九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测定 实验三十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十一乙醇物理性能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实验三十二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及其燃
33、烧热的测定 实验三十三油品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三十四食品热值的测定 实验三十五电导法测定微溶盐的溶度积 实验三十六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实验三十七温度对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 实验三十八水中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九硫酸链霉素有效期的测定 实验四十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实验四十一H+浓度对蔗糖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四十二蔗糖水解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研究性实验 实验四十三循环伏安法测定果蔬维生素C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四十四ABS塑料表面化学镀铜 实
34、验四十五wHMS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应用 实验四十六燃油添加剂的助燃消烟作用与燃油尾气成分的测定 实验四十七掺铁TiO2的制备、结构表征和模拟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实验四十八柑橘皮提取物在酸性介质中对钢铁缓蚀性能的研究 第四章实验技术 第一节热化学测量技术 一、温标 二、温度计 三、恒温槽 第二节真空及测压技术 一、压力单位 二、U形液柱压力计 三、气压计的使用与读数校正 四、电测压力计的原理 五、恒压控制 六、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35、第三节光学量的测量技术 一、折射率与阿贝(Abbe)折射仪 二、旋光度与旋光仪 三、光的吸收与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电化学的测量技术 一、屯导的测量及仪器 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及仪器 三、其他配套仪器及设备 第五章仪器的使用 一、HR3000F氧弹量热计 二、FA2004电子天平 三、气体钢瓶 四、氧气减压阀 五、SWCD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 六、SWCLGB凝固点实验装置 七、饱和蒸气压减压装置 八、福廷式气压计 九、DPAF精
36、密数字(真空)压力计 十、SYP型玻璃恒温水浴 十一、SWQIA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 十二、超级恒温槽 十三、2W阿贝折射仪 十四、SWKT数字控温仪 十五、KWL08可控升降电炉 十六、ZRY1P热分析仪 十七、DDS1lA电导率仪 十八、DDS11电导仪 十九、SDCA型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二十、UJ25型电位差计 二十一、HDV7C晶体管恒电位仪 二十二、PHS3C型精密酸度计 二十三、722型分光光度计 二十四、WZZ2S数字式旋光仪
37、160;二十五、DPAw精密数字(微差压)压力计 二十六、NDJ8型旋转黏度计 二十七、WFZ26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十八、CM02型COD快速测定仪 附录 附录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sI) 附录2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导出单位 附录3SI词头 附录4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数 附录5常用的单位换算 附录6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 附录7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 附录8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 附录9不同温度下水的折射率、黏度和介电常数 附录10不同温度下水的蒸发焓 附录11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密度 附录12部分液体的蒸气压 附录1325下某些液体的折射率 附录14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系数 附录15金属混合物的熔点 附录16常压下共沸物的沸点和组成 附录171825下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附录18无机化合物的标准溶解热 附录19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附录2018下水溶液中阴离子的迁移数 附录21不同温度下HCl水溶液中阳离子的迁移数 附录22乙醇水溶液的混合体积与浓度的关系 附录23均相热反应的速率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的三方协议书
- 血液科白血病化疗护理管理培训
- 肺炎病毒性感染预防措施培训
- 2025版脑炎常见症状及护理注意事项
- 小学劳动教育
- 健康宣教PDCA护理个案
- 主持人讲师介绍
- 医美项目原理科普
- 麻醉科全麻手术后镇痛管理指南
- 2025版自闭症儿童表现分析及护理技巧
- 腺样体疾病的护理
- 柴油安全协议书
- 第九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新进博士教师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现金支付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 DB42T 851-2012 湖北省公路工程监理规范
- 2025年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8)
- 员工运营合同协议书
- 手机维修学徒合同协议书
- T/CEPPEA 5020-2023城市电力电缆隧道规划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