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张二力哲学与科学哲学与科学v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认知的概括。v 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v科学需要哲学思想做指导。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v中医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生命科学体系,需要用哲学思想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元气论阴阳学说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五行学说中医理论体系元气论主要内容元气论主要内容元气论,也称“气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根源于气。v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元气 精气v 气的基本特征 气是
2、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v 气化和形气转化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v说明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和运动性。v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v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v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也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道理,是许多事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由来,是事物生长、消亡的根本,是事物无穷变化的内部原因所在。阴阳学说的
3、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的基本特征,是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说明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相互对立的水与火,最能诠释阴和阳的属性特征。如水性寒凉、下行、湿润和阴暗,火性温热、升腾、燥热和光亮。故水属阴,火属阳。把所有“向日”和与“火”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统归于“阳”的范畴,把所有“
4、背日”和与“水”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统归于“阴”的范畴。 总之,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属性的特点1、阴阳的抽象性和相关性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 阴阳的相关性。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必须满足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基本条件。a、天为阳,地为阴,是以天地而言的;b、男为阳,女为阴,是以性别而言的;c、上为阳,下为阴,是以方位而言,如
5、此等等。均具有相关性。2、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中。a、对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b、对热和冷而言,热为阳,冷为阴;c、对性别而言,男为阳,女为阴。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性均可用阴阳以统之,这就是阴阳的普遍性。v 3、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这种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变的,随着特定条件(时间、地点、对象)的变更,也就是说在比较的条件变更后,认知的概念上可以相互转化,即原来认为属阴的,它可转属为阳;原本属阳的,又可转属为阴。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
6、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1)阴阳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如:(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即是说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各自可以再分阴阳,永无止境,以至无穷。这就是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阳证 阴证阴证 阳证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v 阴阳的
7、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阴阳相互对立阴阳相互对立1、阴阳相互矛盾 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明与暗,以及寒与热、水与火等。2、阴阳相互制约 阴阳彼此间存在相互斗争、掣肘、牵制和约束的制约关系,并以此维持“阴平阳秘”的状态。 阴阳的相互制约,还表现为阴阳的任何一方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太过者使对方减弱;不足者,又可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依存1、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或 阳的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上属阳,下属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左为阳,右
8、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所谓左等等。2、阴阳的相互为用 阴阳之间有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即阴生阳,阳生阴。 对人体而言,如就气血而言,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血能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缺一不可。气虚日久,不能生血、摄血,必导致血虚;血虚日久,不能养气、载气,必导致气虚,最后发展至气血双虚。“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1、阴阳的消长 四季冷暖的变化。人体物质、功能之间的转化。2、阴阳俱长或阴阳俱消 3、阴阳双方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气虚血虚血虚气虚补气养血生
9、血益气阴阳俱消阴阳俱长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发展,发生质的改变。它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由量变到质变: a、四季中的寒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 b、高热至极可以突然出现虚脱,四肢冰凉,由阳证急剧转化为阴证。 c、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就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就内脏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就
10、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胸腔,故为阳,肝、脾、肾居于腹腔,故为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说明物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运动变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属阴的物质居于体内,是属阳的功能的镇守者;而属阳的功能表现于外,是属阴的物质的护卫者。 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功能的基础,没有物质的摄入就没有生理功能;而另一方面生理活动既消耗物质和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化生和能量的贮藏。 2、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阴气与阳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本质的标志。阳气与阴气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气化活动的过程。气机的升降出入
11、,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础和基本病理机制。常见的阴阳失衡有: 1、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态,此时邪气盛、正气未伤,属于实证(实寒证、实热证)。 “阴胜则寒”:脏腑组织机能抑制或障碍,温煦气化不足,出现阴寒至盛病理状态。表现为: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等。 “阳胜则热”:机能亢奋或热量过剩,出现阳热亢奋等病理表现。表现为:语声高亢洪亮、言多而躁动等。2、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此时的病理状态以正气虚弱为特征,属于虚证(虚寒证,虚热证)。 “阴虚则内热
12、”,是由于阴液不足,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阳虚则外寒”,是因为阳气不足,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需要指出,实热、虚热证,实寒、虚寒证虽都有“热”和“寒”之象,但病理状态却有着“实”和“虚”的本质差异。前者属于亢奋、有余的病理状态,属于实证,治疗当“实则泻之”。后者属于虚弱、不足的病理状态,属于虚证,治疗当“虚则补之”。3、阴阳互损 阳损及阴: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无力化生阴液,出现阴液亏虚。 阴损及阳:阴液亏虚到一定程度,不能滋养阳气,导致阳气亏虚。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互损阴阳两虚4、阴阳转化 不同的病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原先性质属于阳的
13、病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阴证;原先性质属于阴的病证,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阳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如外感阳热之邪,高热至极,突然出现四肢冰凉之虚脱证,此即由阳证转为阴证征象。(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在辨证中,八纲辨证是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以阴阳为总纲,其他六者则隶属于阴和阳。如表、实、热三纲属于阳;里、虚、寒三纲属于阴。1、确定治疗原则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是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当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
14、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 (2)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当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阴病治阳:当阴虚不能制阳,出现“阴虚内热”时,治以“滋阴壮水,以制阳光”,不宜寒凉之药直折其热。 阳病治阴:当阳虚不能制阴,出现“阳虚外寒”时,治以“温阳益火,以消阴翳”,不宜辛温之药发散虚寒。2、归纳药物性能 (1)归纳药性:即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于阴;温、热属于阳。一般属凉性或寒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2)分析五味:五
15、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因此,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属药物阴阳属性,可以更好地运用疾病的治疗之中。 (3)升降浮沉:升浮为阳,沉降为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行”,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生克制化规律并用以阐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的古代
16、哲学说理工具,属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v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的特性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木、火、土、金、水各有其自身的特性,并以此类比各种事物的特点,最早尚书洪范就指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所谓“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长资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
17、特征。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稼”指播种,“穑”指收获。所谓“稼穑”,指土地可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延伸而言,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 ,“顺从”、“变革”之意。引申为肃杀、潜降、收敛等。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所谓“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二)事物的五行归属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人体与自然界事物
18、五行属性归类表人体与自然界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v (三)五行的生克乘恶关系 五行学说不仅用于归类推演自然界万物,更重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关系来探索和阐释自然世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和每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统一的互相联系和自然调控机制,这部分内容是五行学说的精华所在。 1、五行相生 生:资生、促进和助长之意。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火木生我,母。我生,子。2、五行相克 克:抑制、制约、约束。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抑制和约
19、束的关系,又称为“相胜”。 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金土木克我者所不胜我克者所胜3、五行制化 制,制约、克制;化,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因此,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协调和发展变化。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木水火五行生克示意图五行生克示意图 五行制化关系示意图五行制化关系示意图4、五行相乘与相侮 。 相乘、相侮实际上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 (1)相乘:乘
20、,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引起相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a、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不及),如土虚木乘。b、五行中其一行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c、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不及),克我者过度亢盛(太过)。 (2)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异常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引起相侮的原因也有三个方面:a、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强(达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弱者不能克强者,反而被强者所克制。正常是金克木,但木行太过,可发生木反侮金,称为“木火刑金”。 b、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
21、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弱者不仅不能克制强者,反而本身被强者所克制。如正常是金克木,因金行不及,可发生木反侮金,此乃“金虚木侮”。 c、c=a+b 相生、相克属于正常现象,生理状态。 相乘、相侮属于异常现象,病理状态。五行乘侮关系示意图五行乘侮关系示意图v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 起到了三个作用: a、利用五行来分析归纳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特点或属性,并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b、借助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统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c、运用五行生克的异常来阐释病理情况下各脏腑系统的相互影响。(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五行学
22、说广泛渗透于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现象的解释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例如,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生长、舒展的特性;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舒畅,恶抑郁遏制,所以说肝主疏泄。2、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中医学借助五行关系以探索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是: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心生脾,心阳可以助脾运;脾生肺,脾的健运可以益肺;肺生肾,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肾生肝,肾所藏之精能滋养肝
23、血等等。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是:肾制约心,肾水上交心阳,使心火不致过于亢盛;心制约肺,心阳可以制肺,使肺不至于清肃太过;肺制约肝,肝制约脾,脾制约肾。肝心肺脾肾肾水心火肺金脾土肝木(二)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1)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例如:肾属水,肝属木,按水生木的规律,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就是母病及子。“肝肾精血不足”和“肝肾阴虚”等病证,就是母病及子所致,又称作“水不涵木”。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另如肝属木,心属火,心病及肝,就是子病犯母。临床上常见到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如先有心血不足,再累及肝脏,而使肝血不足,以致形成心肝血虚。v2、相克关系的传变 指病变顺着或者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包括“相乘”、“相侮”。 (1)相乘:相克太过。如:肝木乘土肝脾不和。 (2)相侮:反克。如:肝火犯肺,也称木火刑金。(三)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 当内脏有病变,可以通过众多途径反映到体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界东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邢台学院《有限元法原理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硬质合金球形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
-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2024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 2025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能力提升】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下载答案
- 2024-2025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ab卷
- GB/T 14614-1993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和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 酱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红楼梦》贾府平面图
- 养老机构全套服务管理流程图()
- 运用PDCA办法提高分级护理落实率
- 高级卒中中心申报操作流程
- 幼儿园幼儿小篮球活动体能测试表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毕业设计(论文)-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 岩棉项目申报书_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