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10-2 学生姓名 戚鹏飞 一、题目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二、起止日期 2014 年 3 月 31 日至 2014 年 6 月 10 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1、本论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态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提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建议,最后得出结论与展望。2、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定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3、本论文开题于2014年3月31日,并于2014年5月4日进行中期检查,最后将于2014年6月11日进行答辩。 指
2、导教师 职称 学院领导 签字(盖章)年 月 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题目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评 阅 人 职称 工作单位 年 月 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题目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1、设计(论文)说明 共 页2、图纸 共 张3、指导教师意见 共 页4、评阅人意见 共 页经审查, 工程管理 专业 10-2 班 戚鹏飞 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3、,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 签字(盖章)年 月 日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 签字(盖章)年 月 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土木工程 学院 工程管理 专业 10-2 班 戚鹏飞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 2014 年 6 月 11 日进行了答辩。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答辩组成员签名:答辩委员会主席: 签字(盖章)年 月 日5河南理工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本论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法,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发展绿色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绿色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分析、中国绿色建筑途径与机制、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案例分析、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经研究认为,中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建筑生态技术应用不够普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有待加强、建筑绿色化资金需求巨大等。所以,应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抓好源头、全程把关,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作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实施途径,不断完善决
5、策机制、实施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顶层设计机制。同时,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制定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示范发展、全面推行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加以统筹、完善和提高,使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成效更好。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发展与经验;发展展望AbstractHere we have used the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a combination
6、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ect. We'd lik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After that, we will present some suggestion about Chinas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 mention the end.They are Instruction, Main Theor
7、ies and Concept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Status and Problems for China's.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Case Stud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d the Advic
8、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 existed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although we were succeed in popularizing the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ilding eco-technology i
9、s not as widespread; th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s not efficiently applied; the capital requirement is not satisfied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For our city China, we owe to fix our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as: keeping
10、in market operating under the government control; controlling the source while qualifying the full; seizing the key while advancing the overall. Then the completion of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constraint mechanism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the top-level design mechani
11、sms could be foreseen.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formulate more restrict standards for the efficiency uses of building materials; we must implement useful and perfect applicable incentive policies for green architecture industry in the projects that invest by the government first; we must put into p
12、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policies. With these effort we could anticipate a more powerfully, wider and more efficient popularization of Chinas green architecture in the future.Keywords:Green architecture;Developm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
13、e;Development prospect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国外绿色建筑研究现状21.3.2 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现状3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31.5 研究方法42.绿色建筑的概述52.1 绿色建筑的由来52.2 绿色建筑的概念52.3 绿色建筑的内涵52.4 绿色建筑的原则62.5 绿色建筑的特征63.绿色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73.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与经验73.1.1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73.1.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93.2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113.2.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优势113.2.2
14、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123.2.3 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过程133.2.4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态势143.2.5 国家政策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支持174.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案例204.1 中新天津生态城204.2 绿色建筑项目濮阳建业壹号城邦224.2.1 工程基本情况224.2.2 工程概况224.2.3 节地与室外环境234.2.4 节能与能源利用244.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44.2.6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54.2.8 运营管理264.2.9 小结265.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与建议275.1 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275.2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建议286.结论与展望306
15、.1 结论306.2 展望30致谢32参考文献33III1.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建筑业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有相关资料表明,全社会至少有40%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约土地、水、能源、建材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近1/3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业在很多地区成为当地财政的支柱性力量,税收贡献突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
16、重要支柱产业。1.2 研究意义和目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多亿平方米。建筑业的物质消耗占全国物质消耗总量的10左右,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占可饮用水资源的80%左右,建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40%。中国建筑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通过发展节约资源、能源、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和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建筑业的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10月,“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于“十一五”规划。由于
17、建筑行业是能耗、用水、占地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大户,因此,只有减少甚至消除建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变成可能。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节约型的绿色建筑,需要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中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能耗高、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加速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满足改善民生重大需求、增强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绿色建筑研究现状在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
18、展大会上,“绿色建筑”一词被明确提出。国外对于绿色建筑的探索及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V.奥戈亚于1963年在他的著作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了生物气候学建筑(Environment Bioclimatic Building)的设计理论,其观点主要为建筑设计中应当遵循气候生物技术建筑的设计过程。1969年,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明确提出了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的观点,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9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
19、步入了快车道。1991年,罗伯特.威尔与妻子布兰达.威尔合著了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提出建筑设计应与气候条件相结合、尊重用户、尊重建筑环境、整体的设计观、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综合考虑节约能源等六项关于绿色建筑的原则,被誉为国际绿色建筑史上的里程碑。K.丹尼尔斯在他的专著生态建筑技术中对生态建筑的基本原理及各项技术都讲得具体清晰,他认为,应通过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使得主动和被动地利用太阳能成为必须,以创造出对环境友善、节约能源的建筑,并在生产、应用材料的过程中,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危害。1.3.2 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现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5年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
20、术研讨会上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六大特征,并发表文章指出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六个区别:一是绿色建筑重视室内外交流;二是绿色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三是绿色建筑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四是绿色建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容;五是绿色建筑节能低碳;六是绿色建筑遵循全程绿色理念。国内学者主要从绿色建筑的发展、发展机制、成本分析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蔡利雄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任宇平提出了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障碍,包括政策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知晓甚少、绿色成本初期投入大、绿色建筑技术、产品还不成熟等,认为应从制定强制性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建
21、立激励机制、发展绿色建筑科研体系等方面入手,从而加大绿色建筑的发展力度。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本研究围绕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这一核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第二章阐述绿色建筑的概念,主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定义,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进行介绍;第三章介绍绿色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四章是案例分析;第五章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定位我国今后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思路上,结合本人的社会实践,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审视中国绿色建筑面临的建筑总能耗
22、比重大、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挑战,绿色建筑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低、建筑绿色化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以及中国当前面临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等机遇,从中把握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1.5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通过学习、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绿色建筑研究的文献,掌握绿色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本文写作奠定基础和理论框架;并通过对中国绿色建筑最新资料和数据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建议和措施。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及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我国主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成果的分析,均采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收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数据,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来综合研究提出中国绿
23、色建筑发展的思路与建议。2.绿色建筑的概述2.1 绿色建筑的由来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第一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用比较明确的概念提出“绿色建筑”。2.2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使用,保护周围的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舒适的生活居住体验,高效的利用居住空间,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2.3 绿色建筑的内涵 节约内涵。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
24、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健康舒适。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减二氧化碳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2.4 绿色建筑的原则资源经济原则。
25、建筑中应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最大化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生产、运输低能源消耗,采用小型车辆可运输的建筑材料;建筑中应有低速洗浴喷头、高压冲厕水箱等环保设施;注意短寿命易耗品的材料再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利用等。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造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尽量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人道设计原则。人的一生中有60%左右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应考虑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精神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并存。2.5 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整合绿色配置利用最大化,集成自然性室内通风条件、自然性室内采光模式、更低能源的消耗、清洁能源利用、
26、废水回收处理的再利用、绿色节能的建材和智能管理控制等高科技新技术融为一体化的建筑,再通过合理的选择地址,合理的布局规划、高效的利用能源和资源、建筑居住的环境舒适健康、减少废物排放量、增加无危害的建筑材料、建筑功能适宜灵活等特点。使得绿色建筑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居住的周围环境的破坏性最小化。3.绿色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3.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与经验3.1.1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建筑节能被提上议事日程,低能耗建筑先后在世界各国出现。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开始应用。1992年巴西里
27、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从此,一套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理论初步形成,并在不少国家实践发展。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见表3-1),其主旨在于通过具体评估技术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性等指标来指导建筑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提供参考标准依据。此模式已经成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标志性运行模式。表3-1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国家和地区评估标准美国LEED英国BREEAM新加坡GREEN MARK德国DGNB1)美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
28、并于1998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设计评价体系先导” (LEED),并在2000年3月将版本进行了更新。这个体系明确提出了的评价绿色建筑结构标准,并且通过参考开放性公众意见来不断地进行完善。目前,LEED已经成为全美公认的高品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营标准,同时,是世界上商业运作最成功的评估工具。2008年,美国绿色建筑大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0%。初步估计,到2020年,美国绿色建筑规模将达到1680亿美元。截至2013年3月,LEED在全球认证项目达到31465个,认证面积约达1.65亿平方米。目前,美国已有10多个城市采用了基于LEED要求的法规,还有几十个城市设定了自己的绿色标准,5
29、个州有绿色建筑法,20多个市政府设定了关于强制开发商建造更多节能和环保项目的法令,另有17个城市有关于绿色建筑的决议案,还有14个市有相关的行政命令。2)英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英国绿色建筑评估工具为BREEAM,由英国建筑研究院于1990年推出。自1990年以来,BREEAM评估认证了英国新建办公筑的25%30%。2007年,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KGBC)成立,其目标是争取未来10年里减少建筑领域50%的碳排放。目前,全球有超过100万栋建筑已申请认证BREEAM,超过20万栋建筑已经完成了BREEAM认证。另外,除英国外其他家和地区共有300多栋
30、建筑申请BREEAM认证。英国2008年2月宣布从2009年5月开始,所有新建住宅将被强制使用2007年4月出台的可持续住宅规范作为评价方法。3)德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德国于2007年6月成立了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主要任务是发展可持续建筑发展,并对德国的可持续建筑进行评估。同年,委员会与政府共开发了对德国的可持续建筑进行评估。委员会与政府共开发了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DGNB)。DGNB体系包含社会及功能质量,生态质量, 经济质量,技术质量,建筑过程质量六大方面共计十余条分项指标。整个体系有严格全面的评价方法和数据库及计算机软件支持。截至2012年2月,全世界有270多个项目获得DGN
31、B认证。目前德国绿色建筑相关咨询机构近4000家。4)新加坡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新加坡在2009年5月成立了绿色建筑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新加坡的能源效率,协调政府和企业之间绿色建筑方面的合作。2007年,新加坡开始施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GREEN MARK)第二版,使新建筑的绿色评价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至2010年12月,新加坡开始执行绿色标识评价标准第四版。推行6年后,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影响力扩大到了东南亚地区。至2010年,新加坡绿色建筑面积占到已成全部的8%,有450多座建筑得到了认证。新加坡的目标是,在2030年通过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要达到80%,并且能
32、够减少35%的能源使用量。3.1.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1)政府领导与表率。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在政府领导及推动绿色建筑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如美国对某些建筑提出绿色星级评价标识强制性要求,新建和大规模改造的政府机关建筑、国企办公必须达到某一级别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如华盛顿特区法案要求任何超过2万平方英尺的新建筑或是翻修,都要符合政府绿色节能标准;纽约市平方英尺的新建筑或是翻修,都要符合政府绿色节能标准;纽约市府2005年11月立法规定,建造非住宅公共筑必须达到LEED认证的标准。2)多角度的经济政策激励。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对本国绿色建筑的评估和
33、实践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策,项目给予补贴或以奖励。对申请通过绿色建筑的项目按星级给予城市设配套费等有关税优惠和减免。对通过不同认证的绿色建筑给予适当容积率提高奖励,同时设定监督机制若成后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应将容积率提高部分的收入所得上交地方财政。德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给予政策支持,如汉堡市每年拿出资金鼓励安装太阳能装置,若建成后三年的测试结果都达到节能要求可得政府资金补偿。与绿色建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相关激励政策还远不够。3)政府法规体系相对完善。完善的法规体系是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成功发展的关键。如美国制定了国家能源政策法并于2003年进行了修订,将以前的“
34、目标” 转换为“要求”,实现了节能标准从规范性到强制性的转变。美国绿色建筑采取“刚柔并济,由柔转刚”的模式,政策法规强制性与自愿相互结合、补充。既有强制性的能源政策法案、总统令等 ,也有自愿评价标准补充。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以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形式的完整的绿色建筑法律规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证,对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具有良好的学习借鉴意义。4)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都想尽办法进行积极宣传。政府通过编制手册、指南、公益广告等方式,引导众关注全球变暖提高能源节省意识。在新加坡出租车和公交上随时都会看到全球变暖节省能源的广告。新加坡的主流媒体会定期刊
35、登绿色环保信息,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把环保意识落实为行动养成日常生活中环保、节能的方式,并提出“点一盏节能灯,为环保尽份力”的倡议。美国通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绿色建筑策的宣传、引导举措也值得我们借鉴 。5)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分步推进,先易后难。在绿色建筑实施方面,发达国家政府针对各自国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先是公共建筑然后民用建筑,逐扩大范围持续地提高要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的目标要求,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6)本着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建筑的循环利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首先考虑筑是否还有继续使用
36、的价值,拆除旧建筑时尽量保留可循环或再生材料,使其继续发挥作用既节约了资源也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无论是新建或改建,均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条件避免公共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以上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一方面需要政府、开发商和公众的积极支持参与;另一方面,促进绿色建筑展需要综合采纳各种策略,既包括通过立法或政策等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发展,鼓励建筑行业通过绿色评估及认证等积极推动其发展。3.2 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3.2.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优势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上升时期,建筑刚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
37、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1)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执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执行65%的节能标准,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绿色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截至2
38、013年底,其中一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标识48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标识536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321个。推行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2)发展绿色建筑有比较高的效益。据专家估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比工业投入少。此外,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很多,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3)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专家针对80多项减少建筑排放温室气体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几乎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
39、分区供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计量,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阳、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我们国家家绿色发展事业等,均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发展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4)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绿色建筑。我国从南到北,有一大批与地域气候相适应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风、浅层地热能
40、实现冬暖夏凉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园林建筑,更是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我们国家园林在形态上是自然的缩影、建筑物的延伸,园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墙上爬满了藤蔓,遮挡了烈日;正厅外开辟了花园、草坪,南侧种了落叶型的树木,冬天落叶后阳光可照射进来,夏天树叶长出来又能遮阳。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赏心悦目,又调节气候。所以,我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2.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从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上来说,学界将它形象的分为三个阶段:浅绿阶段、深绿阶段、泛绿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
41、将绿色建筑作为试点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发展到内陆。由于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和初期成本的要求较大,东西地区之间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到2008年底,国内完成10个绿标项目,23个LEED项目。在“深绿阶段(2008年-2010年)”间,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设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泛绿阶段,绿色建筑从单体逐步向城市发展,开始将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社会普遍接受绿色建筑理念。在这一阶段,绿色标准将不断的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也将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在房地产行业将全面实行绿色建筑。3.2.3 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过程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
42、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二届世界建筑大会,并发布了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此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便立即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探索。2002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运组委会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
43、建筑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2004年初,建设部和科技部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并力求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规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2004年下半年,建设部正式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该奖的设立证明了我国进入了发展绿色建筑工作阶段。2006年2月,建筑部公布了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中首次做出了对节能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的明确规
44、定,对节能项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表明了我国将通过节能认证、减免税等措施来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也表示我国对节能建筑的高度重视。3.2.4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态势通过LEED认证项目日益增多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7日,中国大陆通过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的项目已达到200个。这表明,LEED在中国的应用,已初具规模,并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当前USGBC网站上登记的中国大陆的项目总计为850个,认证项目与注册项目的比率约为 1: 4。从认证项目数量上看,中国LEED认证项目的数量,在2009 年、2010年、2011年之间数量
45、日益增多,达到年间认证量85个的规模。从认证类别来看,LEED-CI(绿色室内装修)、LEED-NC(新建筑)认证项目在全部已获认证的项目中占据主体。1) 截至到2013年,全国一共评出13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一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达到48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达到536个,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达到321个见(表3-2与图3-1)。我国从2011年开始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猛增后,2012年至2013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呈现井喷是增长,我估计以后还会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态势。表3-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表年份(年)绿色建筑项目一星级数量绿色建筑项目二星级数量绿色建筑项目三星级数量绿色建筑项目
46、星级总数量20086241220091061127201019442689201176898025520121511569640320132232391045662008-20134855363211342 图 3-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增长图形2)2013年度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部共公示了十七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其中一星级223个,二星级239个,三星级104个(见图3-2)。 图 3-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星级比例图3)2013年各个省份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前八的有山东、广东、天津、河北、江苏、河南、上海、湖北(见图3-3)。图 3-3 各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图4)
47、从2012年年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扩展到了工业建筑领域,2013年绿色公建221个,绿色住宅287个,绿色工业10个(见图3-4)。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公建在今年应该是有更好的发展势头。图 3-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类型比例图但目前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48、的项目很少,其中2013年566个绿色建筑标识中,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项目只有58个(见图3-5)。如何保证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交工并运营,是绿色建筑面临的重点问题。图 3-5 绿色建筑评价项目设计与运营标识比例图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遮阳系统设计不合理,运行1年,约有20%的活动遮阳系统已无法正常调节等。运营水平的提高是保持建筑绿色的关键。3.2.5 国家政策对发展绿色建筑的支持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30%。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能源消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也不符合我
49、国走环保之路的发展要求。绿色建筑能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重点。我国已经从政策层面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2013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4年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都明确提出要提高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与普通住宅相比,绿色住宅建筑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节水率不低于8%。为了顺利推进绿色建筑,国家也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凡是新建建筑全部是绿色建筑的且两年内开
50、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并命名为绿色建筑示范城区。此外,政府投资的建筑必须采用绿色建筑标准,今年大中城市非绿色建筑将不予批准建设。资料显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绿色建筑在我国将迎来快速的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最终还要依靠内生动力,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将对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从1994年国家已经开始并重视发展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颁布了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启动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我找了2013-2014年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颁布的规范等文件。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
51、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12月26日,工信部与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安全实用、节能减废、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绿色农房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的绿色建材下乡。2014年1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转变住房发展方式、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的重点内容,积极推进。1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为贯彻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和居住品质,规范绿色保
52、障性住房的建设。3月4日,住建部节能司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4年工作要点,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心工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筑发展,努力发挥科技对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和引领作用。4.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案例4.1 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生态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见图4-1),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
53、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今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有的亮点,将充分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政策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通过十年左右的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滨海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形象标志。图 4-1 中新天津生态城鸟瞰图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
54、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实现经济高效循环。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目标具体包括: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建设环
55、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弃物;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生活品质的宜居城市;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探索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模式,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天津生态城的特点是:一、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二、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三、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标,建设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熔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四、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五、以指标体系作为城市规划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和建设;六、以生态谷、生态细胞构成城市基本构架;七、以城市直接饮用水为标志,在水质性缺水地区建立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水体修复为重点的生态循环水系统;八、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标志,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津生态城建筑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5届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行政管理的公共关系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2 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经济法》真题及解析(9月5日)
- 剧组协调员助理场记聘用合同
- 长期公寓租赁合同
- 中级经济师考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与试题及答案
- 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合同
- 知识产权转让与保密协议细节展开说明文档
- 心理学应用知识练习题
-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 政治试题(含答案)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形考任务一(占10%)-国开(ZJ)-参考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课件
- 家校共育 静待花开 课件高二下学期学考动员家长会
- 2025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招聘(10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18题)
- 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真题
- 切割钢丝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企业融资的多样选择试题及答案
- 邮轮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