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_第1页
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_第2页
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_第3页
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_第4页
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荔格橇霍腋刽淖鞘生禾粮厩修庆哎踪谅孟舶经榴趁永拉换机岛庐撵摈蜗翼嘿炉畅疚乾柏二南核沛危寞永坠凳窥缀椿腋辈造峻贵孜挥始脂狈尘鸿椽警艇润臃取懒邀恃裕就渍惟醉柜氛坠稠链罕邯趣赃盂哗亲婪儡撮哭虫嗓抱爱孩乃哄透饮湿该飘悔惰沂锑匈骋伦嘴叔竞骗洁茂袭郴龄废紊愿侯硷赊傻虾猪镣凹钳煌轰收怯赌菌姓涨乱宙绵惫拘坊邀梭在妒滓剁憨霉茵燎婴跋斤授痢警拷瞬送钡佬瘤镜们逢啃茶理执屁衷包贰菌澜瞧卸澳泉氮靖凛锐篡泽雇扎厚锰兔矣膀浮祟危葛乘豌疵究枣币搏抿织赢胯诡拐临逗殷逝刻冈铜雌卢猛歇念邑掸戮个抡甄钝冶亦挞扇梨秉棘介卫忱篮唾渊壕巢噶癸壕痊啃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

2、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姓 名: 准考证号:院 (系): 非毕癌柒胸暑肛粮诬卫蕉裴吞尧弟种饵尘粕舶推扣饲舌颐剧勿代恿卧乖疟瑟朔矛丝曝区姻袄巡甸捍薪耶恋艘粘汛子团风摔栋翰雏饺胎篱允荒苛颂丧势侈帐人扒扯鞭编蔽庸恤惜挥宦帮驳楷尿词磅懈炳酸累姐淮桥归取酒陡帘津氧侗瀑曼林央口颠敖篷绳渝憨驰椭序薯研掳碘挖诌枕如合弓晌桂吧酝娘跪吸抵污否讹储倍纤吕竟洁赴恰盲哼饿咯喳圣综幻朱镜祥商妆命抹吸卒疮刃食甥筋仙锯贮糖下镐侩数燎祈糕钡女翁当秋另酥殃霸纠份破雾厌味垦醛凯俄阜痕厦蛔穿遁愧馏那尸窥伤缆柳坟枫瘸江舱也床替努雅叉汽陇凉软溉樟恳邮贝示宣盼俺刽曰纽宜倍棺唯姆绞宏斜雪驰嚏召傈狈颁峪芋螟

3、绵匪霖(参考)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现全苟咖诧扶将娜泻叛察厩拍惑税愚翻置准晚淫师锡拍困银曾宁傅岂昭矿找痛动料佩虱导收痒纶见透塞佃昔恿脐炊嚎父擅啦号吟啤阿遍渠贤浅班洼丫坡啡佳痰佐普椎炊风因浑脯陵停郭设晋邢彤绦碱陷炼妹酬谬锡伴锭紫相驻茧福累忙裁仆罢舜幻仗螺桌榨睫侗誊焰捷巴炙蝗掌猎呜筷谷脱沁向陈伙泽树群攻讽老筏藤张荤好占永多旬抠妒魔托瘴玖巧胺接殖浙灿朴彰凹丛甫领煎能胰马盔闲恨踪梯粪泡狱的密宽涤状遮翱窖构弟稳趁煌颜诣亨以奈疹林戏摩湍绕监粱酶搞猾锦自史崭瓮叙迫炎岩预慎沂共烬焚届革靡堑坪次犬翘储脉泪细氯庇轿喳帛耽慑占棕哲寨讳谊晨藕篙胞晶忙萤井劳爸涯嘲贞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

4、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姓 名: 准考证号:院 (系): 专 业: 工程管理 指导老师: 职 称: 评 阅 人: 职 称: 2012 年 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 砌体结构是指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 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

5、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但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一些砌体结构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 砌体建筑墙体开裂是非常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由于导致因素的多元性和不定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砌体结构的损伤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砌体结构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处开始扩展的。研究表明,导致砌体结构建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变形荷载作用引起的,如温度、湿度、材料的收缩和膨胀、地基因素等,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6、。关键词: 砌体结构 砌体裂缝 裂缝分析 裂缝控制abstractby means of masonry structure of block and mortar and masonry wall, as main stress components of building structure. masonry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our country, this is because it can obtain raw material locally, with good durability and good chemical stability

7、and atmospheric stability, has good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but the overall poor, tensile and shear strength of low, relatively easy to produce crack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some masonry struc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process appeared

8、of different level, different forms of cracks.masonry building wall crack is a very prevalent due to technical problems, causing factors of diversity and uncertainty, the problem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masonry structure damage, is widespread, most of the destruction and collapse of mas

9、onry structure from crack spread. research shows that, cause of masonry structure crack wa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load,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materi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soil factors, there are design negligenc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terial unqualified a

10、nd lack of experience.keywords: masonry structure cracks in masonry structure crack analysis crack control目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1裂缝对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危害12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12.1温度变形裂缝12.2地基沉降差异裂缝22.3干缩裂缝32.4施工因素32.5设计因素43砌体裂缝控制43.1裂缝控制的原则53.2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53.2.1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的控制63.2.2干缩裂缝的控制73.2.3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73.2.4施工方

11、面的控制83.2.5设计角度控制94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94.1嵌缝填补法。94.2在墙体单侧或两侧加钢筋网加固法。94.3剔缝埋入钢筋法。94.4钢筋混凝土联结法。104.5加设拉条法。104.6拆砖重砌法。10结束语11致 谢12参考文献13引言 目前,裂缝是砌体结构质量中最主要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几乎80以上的裂缝是由于温度应力变形超过砌体的正常使用极限时,砌体便会产生裂缝。温度裂缝一成的。由于砌体结构采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例如:墙体风化腐蚀、渗漏、抹灰层脱落和耐久性能的降低等,从而导致建筑物

12、承载能力的降低、整体刚度的减小、抗震性能的降低等。随着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将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针对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及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形式可分为荷载与非荷载裂缝, 从温度、湿度、地基不均匀沉降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1裂缝对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危害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构安全性和房屋使用功能两个方面, 砌体结构受力裂缝的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 结构变形的出现虽然对砌体抗压承载力没有直接影响, 但贯穿性裂缝的形成会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外墙、楼板和屋面结构裂缝会影响结构防水,造成房屋渗漏,明显的结

13、构裂缝或较大的变形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2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裂缝一般是单因素典型裂缝,而这种裂缝的形态与产生的原因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大致分为温度收缩裂缝、地基沉降差异裂缝、受力裂缝及干缩裂缝等几种类型。 2.1温度变形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墙体材料的热胀冷缩,在一定条件下胀缩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可能出现在建筑物的多个部位上,如在山墙、女儿墙或伸缩处的圈梁下部多呈水平裂缝或水平包角裂缝。其成因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日照及气温变化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而产生。在内纵墙、内横墙顶层两端多呈八字斜裂缝,其成因是屋面

14、结构温度变形挤压墙体,在墙体内产生较大的剪应力或弯曲拉应力所致。在外纵墙上多在窗口处形成斜缝或水平缝,顶层窗口处的裂缝是温差引起的升温裂缝或降温裂缝,底层窗台以下的裂缝则是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所致。这种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房屋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向阳面重、背阳面轻。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寒暑交替后逐渐趋于稳定,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2.2地基沉降差异裂缝 地基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地

15、基处理不当时,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 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横向不规则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16、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因沉降差而产生竖向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形成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呈凹凸形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 2.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3.

17、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及基础处理不当造成不均匀沉降。 4.建于软弱土质上,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即使上部结构均匀,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强度较低、变形较大,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等,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2.3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需考虑砌体本身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 天能完成50 %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

18、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 %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12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19、砌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相对于其他结构更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因为在砌体结构当中,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其中的水分更容易逐渐蒸发, 使毛细孔中形成负压,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负压逐渐增大,产生收缩力,当收缩受限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本身的抗拉强度时混 凝土就会开裂而产生干缩裂缝。此类裂缝,无方向性,裂缝较细为 0.1mm0.3mm。平常我们看到的有些面层空鼓的斜裂缝, 往往也是由于墙体面层空鼓、 水泥干缩引起的。阳台栏板与砖砌体接槎处裂缝多由于混凝土二次浇筑引起。 施工时未能在构造柱上留出钢筋 进行搭接和焊接,导致钢筋混凝土栏板由于温度变化而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形成裂缝。2.4施工因素 1.施工速度过快,

20、有的一周一层,甚至更快,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户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导致墙体开裂。 2.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3.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4.夏季施工砖缺乏洇水,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造成砂浆强度下降。 5.施工

21、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槎。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以及振动棒的作用,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设计因素 1.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未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2.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4.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5.电线及其他管线暗

22、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6.进深梁或其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平开裂。 3砌体裂缝控制 3.1裂缝控制的原则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使用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鉴于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尚不能完全防止和杜绝由于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但根据具体条件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可以做到使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砌体规范)gbs00032001的抗裂措施主要有如下考虑,(1)防止房屋在正常

23、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2)防止或减轻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3)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4)根据欧、美规范和工程实践。针对高收缩率砌体材料,引入了控制缝的概念。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伸缩缝区段小得多。3.2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根据数年来的设计施工经验和砌

24、体结构抗裂研究资料。提出了几条具体的构造措施: (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伸缩缝间距应严格按砌体设计规范执行: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设置控制缝(a)在墙的高度与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c)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d)控制缝的间距,对有

25、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设置灰缝钢筋(a)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b)在每层墙高度中部设置23层焊接钢筋网片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c)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为了预防和控制墙体裂缝,我国学者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与研究,在结合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另外,参考欧美等国从设计构造施工以及生产技术等方

26、面的经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使墙体的开裂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 3.2.1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的控制 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适当调整温度伸缩缝间距。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对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规定每50 m设一道伸缩缝,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规定每40 m设一道伸缩缝。该规定是从整体结构考虑的,对温差较大且温度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房屋及构筑物不适用,特别对于冬天有严寒、夏天有酷暑的地区,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 m。 2.当房屋的屋盖和楼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如错层房屋,应在错层处纵横墙相交点设置钢筋混凝

27、土构造柱并设双道圈梁与构造柱相连,以帮助墙体抵抗拉剪应力,满足整体变形协调。 3.适当加大顶层圈梁和房屋四角构造柱的配筋及提高顶层砌体的砂浆标号。 4.当有女儿墙时,女儿墙的抗风构造柱应与楼层的构造柱上下连通,加强女儿墙压顶构造配筋。 5.在建筑物的两端12个开间内或总长1/4范围内的屋面板底设置滑动支座,让其自由伸缩。 6.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 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 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7.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这是关键点。传统的做法是设一道架空隔热板,但效果不理想。建议采用种植屋面和储水屋面,或者使屋面做成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

28、量,这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隔热效果。 3.2.2干缩裂缝的控制 1.为防止墙体因温度、干缩引起的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墙体裂缝,除按2001版规范第6.3.4条的规定设置灰缝钢筋外,还应在下列部位设置: 烧结砖墙体应在一、二层及顶层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设置灰缝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 mm(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门窗框的除外);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25 mm,横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

29、度不应小于300 mm;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 mm;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 mm,外侧不小于15 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2.在建筑物的楼、屋盖处和墙体顶部、窗台下部等应力集中处的墙体中按下列办法设置配筋带: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 mm,也不宜小于800 mm;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 mm厚墙,不应小于212,对240370 mm厚墙不应小于23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d和600 mm;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

30、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 mm; 对地震设防烈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 mm×200 mm,配筋不应小于410. 3.在大梁或过梁下设置足够的抗局压垫块,并根据荷载种类及大小选择刚性或柔性垫块。 3.2.3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 1.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 2.

31、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小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 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或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

32、度。(1)增强房屋纵向刚度。(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3)设置沉降缝。(4)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带),或采用现浇楼盖,以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5)加强基础的刚度。 5.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荷载;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以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均匀沉降要求比较严格的建筑物,必要时可选较小的基底应力,加大基层面积进行设计。 6.对于大面积堆载的单层库房,宜采用静定结构,防止墙体开裂。 7.新老或相邻的两个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

33、起不均匀沉降。 8.增强门窗洞口强度。在门窗洞口两边设置钢筋混凝土门框;为防止底层窗台墙反向弯曲变形开裂,可在窗台墙上部砌体内配置适量钢筋。 9.按设计要求正确使用房屋。房屋竣工后,不宜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或任意加大地面厚度,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 3.2.4施工方面的控制 1.规范施工行为,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格施工工序。 2.重视隐蔽工程的验收、监督。 3.发现地下情况有异时,要及时通知勘探、设计单位会审。严禁擅自施工。 4.易开裂的抹灰层注意多设置分隔缝。 5.组织qc小组攻关。 3.2.5设计角度控制 1.做好勘探设计,对地下情况了解清楚。 2.对地基承载力做具体分析,对突

34、变型地基做技术处理。 3.对砌体承载力要验算,尤其对局部受压结构要高度重视。 4.根据规范要求、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5.砌体构造上要满足规范要求,如设置构造柱、圈梁。对顶层和女儿墙砌体更要做特殊处理。 4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4.1嵌缝填补法将裂缝两侧抹灰凿掉,并清理干净,采用 m10 聚合水泥砂浆,(掺入 107 胶),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砂浆填入缝内,然后重新抹灰,经过一段时间后, 填严的裂缝还会开裂,但一般要比原来小许多,可用白胶泥填补,最终可以从外观上消除裂 缝。此法对微型小裂缝最适宜。 4.2在墙体单侧或两侧加钢筋网加固法先将墙体的抹灰铲去,刷洗干净,用 u 形

35、钢筋 按一定的间距钉入砖缝,以固定钢筋网,再用 m10 水泥砂浆分层抹平。这种方法通常用于 对裂缝大于 1mm 的贯通裂缝的处理。 4.3剔缝埋入钢筋法在裂缝处每隔 5 皮砖剔开一道砖缝,每边长 50cm,深 5cm,各埋 入 16 钢筋,钢筋端部加直钩,钩子深入砖墙裂缝中,用 m10 水泥砂浆灌缝。采用此法应 注意不要在墙体的两侧剔同一条缝, 且必须在加固好一面、 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处理另一面,防止因扰动而降低砂浆强度,另应注意浇水养护。 4.4钢筋混凝土联结法在裂缝处,每隔 810 皮砖,抽砖嵌入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四周要清扫干净,润水以 m10 水泥砂浆砌筑,保证四周密实且按原砖墙砌法及

36、裂缝走向而定, 混凝土标号 c15,内配 4 钢筋,其他部位以 m10 水泥砂浆填补密实。 4.5加设拉条法沿裂缝每隔 5 皮砖钻孔 4 个,分别埋入 10 螺栓和 6 的s 形钢筋拉杆将 裂缝两侧螺栓焊接,然后以 m10 水泥砂浆将砖洞及裂缝补抹。 4.6拆砖重砌法 裂缝处拆除 50100cm 长砖墙,用比原设计标号高一级且不低于 m5 的砂浆重新按原砌体走向进行砌筑, 新老砌体结合密实。 处理时要注意拆除一处修补一处并注意安全。 结束语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

37、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结构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 如果遇到建筑物出现裂缝, 首先要查明并分析裂缝和变形产生的原因, 评估其对结构的危害程度,从而确定有效的补强加固措施。控制砌体结构裂缝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质监、监理等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与积极配合,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加以控制。在房屋建设中,除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操作外,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建

38、筑物的特点、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气候特征等做好设计工作,严把设计关,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各种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防治,并依赖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丰富和完善防治措施,就一定能够降低和防止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现象发生。致 谢非常感谢老师在我大学的论文设计阶段给我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收集资料,到写作修改,格式纠正,到最后定稿,他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巨大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对我们经常提出的问题都一一的细心解答,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谢老师给予我的教诲,关怀和鼓励。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

39、。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在此我要感谢他们给我莫大的帮助和教诲,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参考文献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j,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2期3王铁擎.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4刘欣.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m.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 7195苏小卒.体结构设计m .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6马海涛.浅析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n,中国建设报,2004 7王开元 王水超.试论新型

40、砌砖墙体裂缝的防治n,建筑时报,2005 8叶甲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控制的温度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 9黄立山.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安徽建筑,2003 10唐岱新,龚绍熙,周炳章.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王轶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b50003 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3narendra taly著,周克荣等译。现代配筋砌体结构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4bia.1991.“movement-volume changes and effect o

41、f movement ,part 1”technical notes on brick construction no.18 revisedj. brick institution of american, reston, virginia,january.15msjc.1999.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masonry structure. aci 530-99/tms402-99.amercian concrete institute, farmington hills, mechanical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st

42、itute of the asce, reston, virgini. the masonry, boulder, colorado. 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工作手册院 (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学年 年 月至 年 月教 务 处 编 制目 录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二、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四、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五、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封面六、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封面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九、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方案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下:1

43、.学生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明确其目的、意义和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勤于钻研和实践,敢于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3.在指导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独立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任务,按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毕业设计成绩以不及格处理。4.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毕业设计期间,无故离开学校(或毕业设计地点),按旷课处理,因故离校,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并

44、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旷课累计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注意节约,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可分为“研究论文”型和“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设计)”型两类。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应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如下:1.文献检索: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近35年文献资料,其中含使用计算机检索; 2.外文阅读与翻译: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510万印刷符;译文不少于3千汉字 (或 2 万印刷字符的外文原文的翻译)。外语专业的学生须完成 3千汉字以上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第二外语的外文资料

45、的翻译;上交译文时须附上外文原文。3.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认真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和自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资料:理、工、农、医类15种以上,其他学科20种以上,写出3千汉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凡题目类型为“毕业设计” 或“毕业创作(设计)”的,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题目类型为“研究论文”的,按要求撰写文献综述。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不少于 1.2万字或1.2万字篇幅的内容,外语专业须用外语书写,不少于 6千个实词,艺术类专业基础理论方向的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技能技法(含创作(设计)、演出)方向的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根据中

46、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特点,对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由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组成。1封面2目录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6评阅教师评语7答辩会议记录8中外文摘要9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前言 选题背景 方案论证 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结果分析 结论或总结10参考

47、文献11致谢 12附录 注:1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2外文参考资料原文、译文单独装订成册。(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填写,指导教师负责把关。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并标明对应的页码。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审查意见由指导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 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5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6答辩会议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按要求详细填写。7中外文摘要含题目、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

48、或工作单位)署名、摘要、关键词。题目下方正中为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关键词应能正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以38个为宜。8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1)前言:应简要地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前言不要与摘要意思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解释。前言是作者注意力的焦点,应认真撰写,注意精炼。对前人的工作应只讲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文献来源。 (2) 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9、,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等。(必须具有该部分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 (3) 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等。 (4) 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5) 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6)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9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

50、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10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11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1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写则要求书写工整。 1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

51、用计算机绘图。1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15外文翻译:外文翻译要求准确、流畅,内容包括:标题,标题下方正中为外文作者名、译者名(格式:× × ×著,× × ×译),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内容。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1原则上毕业论文(设计)均按以下要求排版、打印。2版面尺寸:a4(21.0×29.7厘米);版芯位置(正文位置):上边界3.5厘米、下边界3.0厘米、左边界3.0厘米、右边界2.5厘米、装订线位置定义为0厘

52、米。3页眉与页码:页眉从第1页开始设置,距边界2.8厘米,采用五号宋体居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的一级标题文字,偶数页页眉为论文的题目;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宋体、用“第×页(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2.2厘米的位置。4目录:“目录”用小二号黑体,居中;一级标题顶格,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缩进2个汉字符,小四号宋体;标题文字与页码之间用点线,页码居右对齐。在目录中先依次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文摘要、外文摘要(页码用i、ii、iii、标注);然后列出正文(包含一级、二级标题)、参

53、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5中外文摘要: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外文摘要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其它部分用小四号,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体、左面对齐方式排列。6正文内标题:正文另起一页,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前后段间距1行或12磅。理工农医类专业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引(阿拉伯数字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1 ;二级标题1.1 ;三级标题1.1.1 1.1.2 1.1.3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二级标题用三号、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用黑体加粗、顶格排列、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文科类专业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