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学习题集_第1页
鼻科学习题集_第2页
鼻科学习题集_第3页
鼻科学习题集_第4页
鼻科学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5.窦口鼻道复合体5.是指以筛10 .嗅裂10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 Little区1.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中隔前下方的粘膜内动脉血管 汇聚成丛,称为鼻腔易出血区。2 .总鼻道2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 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 隙称为总鼻道。3 .钩突3 .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 个突起,前下方呈弧形嵴状者称为钩 突,位于钩突后上方的圆形隆起称筛 泡。4 .筛板4.即分隔颅前窝与鼻腔 的筛骨水平板。鼻科学漏斗为中心的包括有中鼻甲、钩突、 半月裂、筛漏斗、筛泡、额隐窝及前 组鼻窦开口的一组解剖学结构。6. 鼻丘6.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 侧壁上有一丘状隆凸,称为鼻堤

2、,又 名鼻丘。7. 鼻梁7 .鼻根与鼻尖之间的部 位称为鼻梁。8 .鼻唇沟8 .鼻翼与面颊交界处 的皮肤略呈沟状凹陷,称为鼻唇沟。9.筛孔筛骨水平板上分布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系嗅神经穿过之处以上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 嗅裂,又称嗅沟。11 鼻阈11 鼻前庭与固有鼻腔 的交界处称为鼻阈,又称鼻内孔。12 鼻肺反射当鼻腔的阻力增高 和化学气体对鼻粘膜刺激时均可引起 支气管的收缩,从而减少肺通气量, 该现象称之为鼻肺反射。其反射弧的 传入纤维是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 传出纤维是支配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 神经,中枢是三叉神经核和迷走神经 核。变应性鼻炎引起支气管哮喘即通 过此反射引起,其临床意义

3、现受到重 视13 鼻周期正常人两侧下鼻甲有 交替性血管收缩与扩张,存在交替性 阻力变化,约每27小时轮换变化一 次而不自知,此现象称为生理性鼻甲 周期或鼻周期。14 鼻疖发生于鼻尖、鼻翼及鼻 前庭部位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化脓 性炎症称为鼻疖。15 鼻衄又称为鼻出血,是鼻科 常见急症之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 可引起休克,多由鼻病引起,也可由 全身疾病而引起。16 .鼻息肉鼻腔与鼻窦受变态反 应与慢性炎症的刺激,发生极度水肿, 继而日久局部组织变形,形成光滑半 透明灰白色如葡萄状或鲜荔枝状的新 生物,称为鼻息肉。17 .鼻前庭炎以鼻前庭附近皮肤 红肿、糜烂、结痂、灼痒,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的鼻病,

4、称为鼻前庭炎。18 .鼻窦粘液囊肿各种原因引起 的窦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都可形成粘液囊肿,多发生于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较少见、填空题1.鼻可分为、和三部分。2.鼻腔由围成,内面衬以,由分为左、右两腔。3.鼻中隔由、和等覆以粘膜而成。4.鼻腔粘膜的嗅区位于7呼吸区是指。鼻腔的Little区位于。5 每侧鼻腔可分为位于前部的 和后部的,两者之间可借作为分界标志。6鼻窦是由衬以粘膜而成,包括有,对发音有作用。7 外鼻的静脉经 与汇入颈内、颈外静脉,还可汇入。8 鼻腔外侧壁表面高低不平,有三个梯形排列,凸出而呈贝壳形的长条骨片附着,分别称为、与。9 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突起,前下方呈弧形嵴状者

5、称 ,位于其后上方的圆形隆起称 ,两者之间有一裂隙,称为 。10 下鼻道前方有开口,下鼻甲前端的下鼻甲附着处外侧壁骨壁较薄,为操作时进针的最佳部位;下鼻甲后端约 1cm为。11.鼻腔顶壁、与构成。12 鼻腔底壁为 ,以此与口腔相隔,前 2/3为,后1/3为。13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共四对即 、_及。14 鼻腔与鼻窦的动脉主要来自 与o15 下鼻道外侧壁后方有,为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16 鼻腔具有、与功能。17 .鼻前庭最狭窄处又称 o18 .鼻腔外侧壁与三个鼻甲之间形成三个间隙,分别称为 、与o19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 o20 .中鼻甲前方的鼻

6、腔外侧壁有一丘状隆起,称为 o21 鼻窦可分为前后两组,其中前组鼻窦包括 、,后组鼻窦包括、o22 .上颌窦穿刺冲洗对上颌窦炎具有及双重意义。23 面部静脉无静脉瓣膜,挤压鼻疖时,易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24 . 俗称“感冒”并具有传染性。25 .急性鼻炎由 引起,经飞沫途径传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等;尚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者有 、26 .急性鼻炎开始时鼻粘膜血管短时间收缩,使局部贫血,分泌物减少,继而、腺体分泌增多,涕为水样。27 .急性鼻炎易于诊断,但必须与、以及等进行 鉴别28 .急性鼻炎初期治疗原则是 、,末期治疗原则29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理变化是 ;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理贝卩是

7、。30 .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与o31 .萎缩性鼻炎的病理特征为 ;其临床表现有、_32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分为与两种。33 .变应性鼻炎属 _型变态反应,变应原侵入鼻粘膜后,机体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并与、等介质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而使机体致敏。34 .变应性鼻炎的病理主要是 、o35 .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为 、o36 .上颌窦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癌瘤中以多见,次之,肉瘤少见。37 .鼻骨骨折复位术应尽早进行,不宜超过,以免错位愈合使复位困难。38 .鼻息肉主要是由 与所致。39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有 、与o40 .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有 、与o41 .鼻

8、出血属急症,应在短时间内确定 ,并估计、判断,以便及时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42 鼻出血严重,失血过多,已出现休克者,应首先43 鼻中隔前下方距前鼻孔约12mm处是区,为最易发生出血的部位,约80%鼻出血发生于此处;40岁以上中、老年人鼻出血多见下鼻甲后端。44 .鼻出血止血方法有45 鼻前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为主要表现的鼻病称为 46 .鼻梁骨复位时器械伸入鼻腔不宜超过,以免损伤筛板。47 .鼻外伤鼻骨骨折初期肿胀疼痛的外治方法为 o48 .鼻腔填塞止血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分别为 与o49 .鼻出血病人的体位最好采用 o50 .小儿单侧鼻塞,流浊脓涕或脓血性鼻涕而腥臭,应首先考虑的诊

9、断51 .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称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鼻腔外侧壁有多少鼻道B .二个B .二个C .三个C.三个D .四个D.四个E.五个E.五个3.下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的距2 .鼻腔外侧壁有多少鼻甲离为而构成A. 11.5cmB. 22.5cmC. 33.5cmD. 44.5cmE. 55.5cm4. 对鼻通气影响最大且体积经常变化的部位是A .上鼻甲B .中鼻甲C. 下鼻甲D. 鼻中隔E. 中鼻道5.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在A 鼻中隔上部B .鼻腔顶部C. 鼻腔外侧壁下部D. 鼻中隔前下部E. 以上都不对6. 关于鼻中隔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 .由梨骨被覆粘膜而成B .由筛

10、骨正中板与梨骨被覆粘膜C. 由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而成D .与嗅觉无关E.以上都不正确7. 下列哪项结构含有嗅细胞A .上鼻甲内侧面的粘膜B .中鼻甲内侧面的粘膜C. 下鼻甲内侧面的粘膜D .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E.以上都不对8. 关于鼻腔的叙述,哪项正确A .鼻腔顶壁由鼻骨构成B .鼻前庭与嗅觉无关C .鼻腔向后借梨状孔与咽腔鼻部相通D .鼻中隔是两侧鼻腔共同的内侧壁,都位居鼻腔的正中E.以上都不正确9. 鼻丘位于A .上鼻甲前方B .中鼻甲前方C. 下鼻甲前方D. 中鼻道E. 下鼻道10 鼻腔粘膜的纤毛运动方向A由后向前运动B由前向后运动C. 由上向下运动D. 由下向上运动E 由外侧向内侧运动

11、11.前组筛窦与后组筛窦的分界 是A .筛板B .筛骨正中板C. 筛泡D. 钩突E. 中鼻甲基板12 .分隔鼻腔与前颅底的结构是A .筛板B .筛骨正中板C. 筛泡D. 钩突E. 上鼻甲13 .总鼻道位于A .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B .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C. 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D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E.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14 .中鼻甲属于A .一个独立的骨片B .筛骨的一个结构C .上颌骨的一个结构D .额骨的一个结构E.蝶骨的一个结构15. 下鼻甲属于A .一个独立的骨片B .筛骨的一个结构C .上颌骨的一个结构D .额骨的一个结构E.蝶骨的一个结构

12、16. 鼻阈位于A .前鼻孔B .后鼻孔C. 鼻咽部D 鼻前庭与固有鼻腔交界处E.下鼻甲后端与后鼻孔交界处17 .嗅裂位于A. 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B. 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C. 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D.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的鼻甲 与鼻中隔之间E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 与鼻中隔之间18.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A.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B .下鼻道外侧壁中段近下鼻甲附着处C. 中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D. 中鼻道外侧壁中段近下鼻甲附着处E .中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中鼻甲附着处19 .筛窦分为前组与后组,其开 口情况A .前组与后组共一个开口B .前组与后组分别有开口,但均

13、引流于中鼻道C. 前组与后组分别有开口,但均 引流于上鼻道D. 前组与后组分别有开口,但均 引流于蝶筛隐窝E .前组与后组分别有开口,前组引流于中鼻道,而后组引流于上鼻道20 .额窦有急性炎症时,常可触 到压痛部位A .眼眶内上角B .眼眶外上角C .尖牙窝D .鼻梁E. 颧骨21.鼻疖最突出的症状是A .鼻塞B .鼻痛C.鼻涕多A 头昏头痛D. 嗅觉减退E. 鼻出血22 .萎缩性鼻炎最突出的症状是A .经常有鼻内干燥不适感B. 经常流清涕C. 经常流大量脓涕D. 经常打喷嚏E. 经常鼻痛23 .鼻息肉最突出表现是A .间歇性鼻塞B .交替性鼻塞C. 持续性鼻塞D. 经常鼻衄E. 经常鼻痛24

14、 .鼻窦炎最突出的表现为A .经常觉鼻内干燥B .经常流大量清涕C. 经常流大量脓涕D. 经常打喷嚏E. 经常鼻出血B .鼻塞C .流涕D .嗅觉减退E. 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26 .关于萎缩性鼻炎,下列哪项 不正确A. 因有恶臭味,故也称为臭鼻症B .常于青春期发病,女多于男C .可伴有明显嗅觉障碍D .绝无鼻塞症状E. 鼻腔宽大27 .鼻腔异物取出后,局部红肿者,选用滴鼻药最好是A .滴鼻净B .复方薄荷油C .石蜡油D .芝麻油E.生理盐水28 .经前鼻孔难以取出的异物,可将其推向咽部经口腔取出,此时采25.诊断鼻窦炎最有意义的是用的体位最好是A 平卧位B .侧卧位C. 仰卧垂头位D

15、. 半卧位E. 坐位29.一男性病人,24岁,因反复 鼻出血3个月而就诊,每次出血量较 多,时而左鼻出血,时而右鼻出血, 亦有时两侧同时出血,无鼻部外伤史, 无烟酒嗜好,亦无挖鼻的习惯,来诊 时暂无活动性出血。此时最恰当的处 理措施是A. 暂不处理,嘱病人下次出血时 再来医院检查B .进行详细的鼻部及鼻咽部检查 以寻找可能的出血灶C. 行前鼻孔填塞以防再次出血D. 嘱病人经常冷敷前额及颈部以 防再次出血E. 开一些止血药(中药或西药) 服用A .儿童B .中年人C .老年人D .女性E.男性31 .鼻腔异物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是A .异物史B. 单侧鼻塞C .脓涕带血D .嗅觉减退E. X线检查

16、32 .鼻出血不止时,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A .冷敷B .滴鼻C .填塞D .吹鼻E.冷冻33.鼻骨骨折复位后为防止移位, 最常采用的固定措施是30 .鼻腔异物多见于A .鼻部打石膏B .鼻部绷带包扎近10多天来自觉前鼻孔灼热干燥不C. 鼻腔填塞D. 后鼻孔填塞E. 不须米取特殊措施固定,只须 交待病人慎勿碰撞鼻部34 .病人半小时前鼻部遭钝器击 伤就诊时鼻痛剧烈,检查见鼻梁根部 塌陷,触之有骨擦感,鼻腔无活动性 出血,应诊断为A .鼻外伤B .鼻骨骨折C. 筛骨骨折D. 鼻衄E .鼻击伤35. 鼻骨骨折复位时机最迟不宜 超过A. 3天B. 5天C. 7天D. 10 天E. 14 天适,有时疼痛

17、,常有痂块,检查见双 侧鼻前庭皮肤潮红,有痂皮积结。最 可能的诊断是A .鼻疖B .鼻前庭炎C .鼻炎D .鼻窦炎E. 鼻衄37 .患者昨天淋雨后,今天早晨 开始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头痛, 检查见鼻粘膜急性充血,双下鼻甲肿 胀,可诊断为A .鼻前庭炎B. 急性鼻炎C .变应性鼻炎D .血管运动性鼻炎E.鼻窦炎38.患者鼻痛已5天,未经治疗, 现头痛剧烈,烦躁高热,恶心呕吐, 检查见外鼻肿胀,上唇也肿胀,明显36. 患者女性素有挖鼻的习惯,触痛,应诊断为A 鼻疖B .酒渣鼻C. 鼻前庭炎D. 鼻外伤E. 海绵窦感染39 .萎缩性鼻炎病人,滴鼻宜用A .鼻眼净B. 1%麻黄素C. 0.5%麻黄素

18、D. 呋喃西林麻黄素E. 复方薄荷石蜡油40 .患儿4岁,家长代诉,左侧 鼻塞,流臭秽脓血样鼻涕 3天,首先 应考虑的诊断是A .急性鼻炎B .鼻衄C. 慢性鼻炎D. 鼻窦炎E. 鼻腔异物41. 对鼻外伤皮肤裂伤最先采取 的处理措施是A .冷敷B .热敷C .湿热敷D .清创缝合E.服用止痛药物42. 对鼻外伤24小时以内的瘀肿 疼痛的处理最恰当的是A .冷敷B .热敷C .湿热敷D .四环素软膏外敷E.服止痛药物43 .对鼻骨骨折最具诊断意义的是A .鼻部疼痛剧烈B .鼻出血较多C .鼻部肿胀青紫D .鼻部塌陷或歪曲畸形E.鼻部有伤口出血44 .病人左侧渐进性鼻塞2年, 嗅觉减退,检查见左侧

19、鼻腔有光滑柔 软、状如葡萄的赘生物,应诊断为A .鼻炎B 鼻息肉C. 鼻血管瘤D. 鼻窦炎E 鼻乳头状瘤45. 鼻息肉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A 持续性鼻塞B .嗅觉减退C. 鼻涕多D. 鼻腔检查发现有光滑、柔软,状如葡萄赘生物E. 鼻腔检查发现鼻甲肥大46. 行鼻骨复位时,复位钳伸入 鼻腔不宜超过某一界限以防损伤筛 板、此界限为A .鼻阈B .下鼻甲前端C. 中鼻甲前端D. 后鼻孔E. 两眼内眦线47 .对鼻损伤皮肤裂伤而污染较 明显之病人,为预防破伤风,可采取 的最有效的措施A .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B .立即清洗伤口C .立即缝合伤口D .立即包扎伤口E. 立即服用抗生素48.一女性患者,30

20、岁,半小时 前鼻部遭不明物体猛击,就诊时鼻部 仍鲜血淋漓,擦干血迹后见鼻背左侧 有一 2cm长的伤口,深达骨质,双鼻 孔内有血迹,但无活动性出血,此时 除建立“鼻外伤”诊断外,尚需考虑“鼻 骨骨折”可能性,因此进一步检查中最 值得重视的是A .询问病人有无鼻塞B .询问鼻出血量多少C .病人有无鼻痛D .注意病人有无外鼻畸形或塌陷E.注意病人鼻部有无肿胀青紫49 .对鼻腔细小的异物最好的取出方法是A .枪状镊夹出B. 异物钩钩出C 手术取出D. 推入咽部取出E. 擤出50 .对鼻腔形态不整的异物最好的取出方法是A .枪状镊夹出B .异物钩钩出C. 手术取出D. 推入咽部取出E. 擤出51.以突

21、然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病是A .急性鼻炎B .鼻前庭炎C. 变应性鼻炎D. 萎缩性鼻炎E. 鼻窦炎52 .以鼻腔干燥,粘膜萎缩,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是A. 急性鼻炎B .鼻窦炎C. 变应性鼻炎D .鼻疖E.萎缩性鼻炎53 .以流脓涕、头痛、头闷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是A .鼻窦炎B .急性鼻炎C .变应性鼻炎D .鼻前庭炎E .鼻疖54. 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的鼻病是A .变应性鼻炎B .急性鼻炎C .鼻窦炎D .鼻前庭炎E.血管运动性鼻炎55. 以鼻干为突出症状的疾病是A .急性鼻炎B .萎缩性鼻炎C .鼻窦炎D .鼻疖E.变应性鼻炎56.以反

22、复喷嚏、流清涕为主要E 鼻前庭炎特征的疾病是59开放性鼻外伤最突出的表现A 急性鼻炎B 鼻窦炎是A 鼻出血C鼻疖B 鼻部肿胀D.变应性鼻炎C 鼻部塌陷E 鼻前庭炎D 鼻部皮肤裂伤57某女,30岁,常鼻痒,流清E 鼻痛涕,打喷嚏,鼻塞已3年,检查见鼻60变应性鼻炎属于粘膜苍白水肿,最可能的诊断为A I型变态反应A急性鼻炎B II型变态反应B 慢性鼻炎C III型变态反应C.变应性鼻炎D IV型变态反应D.萎缩性鼻炎E 特殊免疫反应E 鼻腔异物61急性额窦炎头痛特点是58 某男,25岁,间歇、交替性A 晨起轻,午后重鼻塞1年,检查双下鼻甲充血肿胀,B 晨起重,午后轻,晚间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C 晨起

23、重,午后渐重,晚间消失A 慢性鼻炎D 晨起轻,午后轻,晚间最重B 鼻窦炎E 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C.变应性鼻炎62急性上颌窦炎头痛规律是D.萎缩性鼻炎A 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B 晨起重,午后轻C. 晨起重,午后轻,晚间消失D. 晨起重,午后重,晚间最重E 全天变化无规律63 急性蝶窦炎头痛特点A 早晨重,午后轻B 前额痛,早晨轻,午后重C. 头顶痛,早晨轻,午后重D 颈根部痛,早晨重,午后轻E. 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64 生理性鼻甲周期,又称为鼻(二)多项选择题1 构成外鼻的骨性支架包括A 额骨鼻部B 鼻骨C 上颌骨额突D. 上颌骨腭突E. 犁骨2构成梨状孔的骨性支架包括A 鼻骨下缘

24、B 上颌骨额突内缘周期,是指正常人下鼻甲有交替性血 管收缩与扩张,出现交替性阻力变化, 大约 小时:A. 12小时B. 25小时C. 24小时D. 18小时E. 27小时D .筛骨正中板前缘E.犁骨上缘3. 构成鼻中隔的软骨和骨性支架 包括A .鼻中隔软骨B .蝶骨翼突C .大翼软骨D .筛骨正中板E.犁骨C. 上颌骨腭突游离缘4. 构成鼻顶的骨性支架包括A 鼻骨B 额骨鼻突C. 蝶窦前壁D筛骨正中板E 筛板5 以下结构位于中鼻道者有A .钩突B .筛泡C. 半月裂孔D. 筛漏斗E. 筛板6.前组鼻窦包括A .上颌窦B .蝶窦C. 前组筛窦D. 后组筛窦E. 额窦7 .后组鼻窦包括A .上颌窦

25、B .额窦C. 前组筛窦D. 后组筛窦E. 蝶窦8. 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有A .上颌窦B .额窦C .前组筛窦D .后组筛窦E.蝶窦9. 嗅区粘膜分布在A .下鼻甲内侧面B .中鼻甲内侧面C .上鼻甲内侧面D .与中鼻甲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E.与上鼻甲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10 .鼻的生理功能有A .呼吸功能B .保护功能C .嗅觉功能D .发声功能E.共鸣功能11.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包括A .清洁B .加温C干燥D. 湿润E. 充氧12 .中鼻道见到有脓性分泌物引 流,提示可能有炎症的鼻炎是A .上颌窦B .额窦C. 前组筛窦D. 后组筛窦E. 蝶窦13.嗅裂见到有脓性分泌物引流,

26、 提示可能有炎症的鼻窦是A .上颌窦B .额窦C. 前组筛窦D. 后组筛窦E. 蝶窦14 .临床高度怀疑鼻窦有病变而 常规鼻腔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时,尚 可考虑的检查项目有A .体位引流B .上颌窦穿刺冲洗C. X线拍片D. CT扫描E. 脑电图15 .对鼻塞症状的病史询问应注.、八意A .鼻塞发病的时间长短B .单侧或双侧鼻塞C .间歇性鼻塞或持续性鼻塞D .伴随症状E.治疗经过16.对鼻涕的观察应注意A .起病的时间长短B .鼻涕的性质C .鼻涕的颜色D .鼻涕的量E.单侧或双侧流涕17 .对鼻衄的观察应注意A .起病的时间长短B .鼻出血的部位C .鼻出血的颜色D .鼻出血量的多少E.鼻出

27、血的方式18.对嗅觉减退的病史询问应注B .嗅裂见脓性分泌物C .尖牙窝有压痛D .眼眶内上角有压痛A .新病或久病E.鼻梁有压痛B .间歇性或持久性22 .鼻疖的诊断要点C.嗅觉减退的程度A .鼻涕多D.鼻甲的大小B .鼻痛E.是否伴鼻塞C .外鼻部局限性红肿19 .鼻源性头痛的特点是D .鼻出血A .有一定的时间规律E.多有挖鼻史B .有一定的部位23 .鼻前庭炎的诊断要点有C.多伴有鼻部症状A .鼻前孔皮肤潮红、皲裂D.多伴有眩晕B .鼻前孔皮肤糜烂、结痂E.鼻腔检查多有阳性体征C .外鼻部局限性红肿20 .鼻窦炎的主要症状D .鼻前孔内灼热痒痛A .鼻塞E.多有挖鼻史B .鼻涕多24

28、.急性鼻炎的诊断要点C.头痛A.多有受凉史D.嗅觉减退B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E.鼻出血C .鼻塞、流涕、喷嚏21 .鼻窦炎的主要体征有D .鼻粘膜苍白水肿A .中鼻道见脓性分泌物E.鼻粘膜红肿.、八意25.鼻疖患者,应禁忌征有A .局部挤压B .外敷鱼石脂软膏C. 早期切开排脓D. 外敷红霉素软膏E. 外敷四环素软膏26.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A .病程较长B.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或持续性 鼻塞C. 流大量清水样鼻涕D. 下鼻甲肿胀或肥大E. 经常性头痛27 .变应性鼻炎的诊断要点A .相同症状反复发作,并突然出 现B. 每次发作症状均不同,缓慢发 病C. 病程较长D. 鼻粘膜多为苍白水肿E .

29、鼻粘膜多为红肿A .鼻内干燥B .嗅觉减退C .鼻粘膜萎缩D .鼻腔宽大E. 鼻粘膜红肿29 .一侧流脓血性鼻涕,应考虑的疾病有A .鼻前庭炎B .鼻腔异物C .上颌窦癌D .萎缩性鼻炎E.鼻腔乳头状瘤30 .常出现鼻塞的疾病有A .急性鼻炎B .慢性鼻炎C .鼻窦炎D .变应性鼻炎E.萎缩性鼻炎31 .急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的共同症状有28 .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与体A .鼻塞B .慢性鼻炎38 .鼻出血不止,可采取的外用C. 变应性鼻炎止血措施有B .发热C头痛D. 打喷嚏E. 流清涕32 .急性鼻炎若擤鼻方法不当可 并发A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B .慢性鼻炎C. 变应性鼻炎D. 鼻窦炎E.

30、萎缩性鼻炎33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A .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出鼻涕B .按住一侧鼻翼清洁另一侧鼻腔,然后交换C. 开放双侧鼻孔,擤出鼻涕D. 堵塞双外耳道,然后擤出鼻涕E. 将鼻涕倒吸入咽部再吐出34 .经常挖鼻可引起的鼻病有A .鼻疖D .鼻前庭炎E.萎缩性鼻炎35. 鼻前庭炎主要症状与体征有A .鼻痒B .鼻痛C .鼻前孔皮肤糜烂D .鼻前孔皮肤红肿E.鼻前孔皮肤结痂36. 急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A .鼻塞B .鼻痛C .流涕D .打喷嚏E.嗅觉减退37 .急性鼻炎的护理及预防要点A .适当休息B .多喝开水C .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D .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E.锻炼身体,增强体质A 填塞鼻腔B

31、冷敷前额或颈部C. 热敷前额或颈部D. 用麻黄素滴鼻E. 冰敷足部39 .慢性鼻炎的预防措施有A .戒烟酒B .避免粉尘长期刺激C. 避免长期用过强的血管收缩剂 滴鼻D. 积极防治感冒E.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40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A .鼻塞B .鼻痛C. 打喷嚏D. 流清涕E. 鼻痒41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体征有A .鼻粘膜苍白B. 鼻粘膜肿胀C .鼻粘膜充血D .鼻腔有痂皮E.中鼻甲肥大42 .萎缩性鼻炎的外治可选用的滴鼻药有A .复方薄荷油B .石蜡油C .芝麻油D. 1%麻黄素E. 鼻眼净43 .萎缩性鼻炎的预防要点有A .保持鼻腔清洁湿润B .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C .忌食辛辣刺激

32、性食物D .避免长期粉尘刺激E.锻炼身体,增强体质44 .对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应注意A .寻找病因,尽量避免B .减少尘埃、花粉等刺激C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D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E.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45. 鼻窦炎的外治方法有A 麻黄素类药滴鼻B. 鼻眼净滴鼻C 上颌窦穿刺冲洗D. 蒸气吸入E. 鼻窦置换疗法46. 鼻腔异物的可能原因有A. 小儿玩耍B. 医疗疏忽C. 呕吐D. 枪弹伤或爆炸伤E. 昆虫进入47 .鼻腔异物诊断要点有A .异物史B. 单侧鼻塞C. 脓涕带血D. 嗅觉减退E .鼻腔检查发现异物48 .鼻出血运用冷敷时,冷敷的部位一般在A .前额部B .后枕部D .手心E. 同侧颈

33、部49 .鼻衄的护理应注意A .安定病人的情绪B .取半卧位C .取平卧位D .忌辛辣刺激食物E.减少活动50 .对鼻衄的预防应注意A .避免挖鼻B. 易用力擤鼻C. 少吃辛辣燥热食物D .减少活动E.锻炼身体,增强体质51 .鼻骨骨折的处理措施有A .骨折复位B .鼻腔填塞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D .口服止血药物E.交待病人慎勿触碰鼻部52 .鼻外伤皮肤裂伤的处理应包C.脚底A 鼻部冷敷B 鼻部热敷C 清创缝合D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E.预防伤口感染53 鼻骨骨折的诊断要点包括A 鼻部外伤史B .鼻畸形C 鼻部触诊有骨擦感D. X片有骨折影E. 鼻出血54 .鼻外伤常见的症状有A .鼻痛B .鼻

34、出血C. 鼻外部出血D. 鼻塞E. 鼻涕增多55.鼻息肉发生鼻塞的特点为A .间歇性鼻塞E.交替性鼻塞56 .慢性鼻炎与萎缩性鼻炎的共同症状有A .鼻塞B .鼻干C .鼻出血D .嗅觉减退E.涕多且有腥臭味57 .鼻息肉常继发于A .慢性鼻炎B .鼻窦炎C .变应性鼻炎D .萎缩性鼻炎E.鼻前庭炎58 .属于鼻内窥镜手术重要标志性解剖结构A .钩突B .中鼻甲C .筛泡B .持续性鼻塞D .鼻阈C.渐进性鼻塞D. 突发性鼻塞四、问答题1 为何称鼻中隔前下方为“易出血区”?2 试述外鼻静脉血回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 叙述上颌窦的位置、开口部位与功能?上颌窦炎症时,为什么易积脓? 临床上一般在何

35、处进行上颌窦穿刺?4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后鼻部出血?5 鼻源性头痛有何特点?6 为何少量鼻涕总是“倒流”入咽部?7 临床常用的药物滴鼻法主要作用有哪些?其适应证是什么?8 请述鼻呼吸对下呼吸道的保护作用。9 请述鼻腔的生理功能与鼻窦的生理功能。10 鼻疖的病因有哪些?11.鼻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2 鼻前庭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13 鼻前庭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14 如何诊断急性鼻炎?15. 急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16 急性鼻炎如何与流感和变应性鼻炎相鉴别?17 .如何预防急性鼻炎的发生?18 如何鉴别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19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20 .慢性肥厚性鼻炎

36、的治疗方法有哪些?21.萎缩性鼻炎的病理特征有哪些?22 .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3 .叙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24 .变应性鼻炎如何诊断?25. 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鉴别要点有哪些?26.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27 .如何诊断鼻窦炎?28.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措施有哪些?29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0 .叙述鼻息肉的基本病理特征。31.请述鼻息肉的诊断要点。32 .鼻息肉应如何治疗?33 .如何防止鼻息肉的复发?34 .鼻外伤的原因有哪些?35. 如何诊断鼻骨骨折?36. 开放性鼻外伤应如何治疗?37 .鼻骨骨折时应如何防止损伤筛板?38 .鼻骨骨折复位后如何

37、才能防止再度移位?39 .鼻衄多发生于鼻腔何处?40 .鼻衄如何与咯血、呕血相鉴别?41 .填塞止血的方法有哪些?42 .对鼻衄病人的护理应注意什么?43 .叙述鼻窦粘液囊肿的发病机制。44 .鼻窦囊肿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如何治疗?45. 请述诉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46. 如何诊断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47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如何治疗?48.鼻真菌病的分型,各自的临床表现。49 .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原理。(王斌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中隔前下方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 鼻腔易出血区。2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3 .中鼻道外

38、侧壁上有两个突起,前下方呈弧形嵴状者称为钩突,位于钩突 后上方的圆形隆起称筛泡。4. 即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5. 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包括有中鼻甲、钩突、半月裂、筛漏斗、筛泡、 额隐窝及前组鼻窦开口的一组解剖学结构。6. 中鼻甲前方的鼻腔外侧壁上有一丘状隆凸,称为鼻堤,又名鼻丘。7 .鼻根与鼻尖之间的部位称为鼻梁。8.鼻翼与面颊交界处的皮肤略呈沟状凹陷,称为鼻唇沟。9 筛骨水平板上分布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系嗅神经穿过之处。10 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裂,又称嗅 沟。11 鼻前庭与固有鼻腔的交界处称为鼻阈,又称鼻内孔。12 当鼻腔的阻力增高和化学气体对鼻粘

39、膜刺激时均可引起支气管的收缩, 从而减少肺通气量,该现象称之为鼻肺反射。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是鼻粘膜的三 叉神经末梢,传出纤维是支配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 中枢是三叉神经核和迷 走神经核。变应性鼻炎引起支气管哮喘即通过此反射引起,其临床意义现受到重 视。13 正常人两侧下鼻甲有交替性血管收缩与扩张,存在交替性阻力变化, 约每27小时轮换变化一次而不自知,此现象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14 发生于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 为鼻疖。15 又称为鼻出血,是鼻科常见急症之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休 克,多由鼻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而引起。16. 鼻腔与鼻窦受变态反

40、应与慢性炎症的刺激,发生极度水肿,继而日久 局部组织变形,形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如葡萄状或鲜荔枝状的新生物,称为鼻息肉。17 以鼻前庭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 鼻病,称为鼻前庭炎。18 .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都可形成粘液囊肿,多 发生于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较少见。、填空题1 外鼻鼻腔鼻窦2 骨和软骨 粘膜与皮肤 鼻中隔3 犁骨 筛骨垂直板 鼻中隔软骨4 中鼻甲以上及其对应的鼻中隔粘膜除嗅区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鼻腔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5 鼻前庭固有鼻腔鼻阈6 位于同名骨内的骨性鼻窦额窦、上颌窦、筛窦与蝶窦共鸣7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颅内海绵窦8上鼻甲

41、中鼻甲下鼻甲9 钩突筛泡半月裂孔10 鼻泪管 上颌窦穿刺 咽鼓管咽口11 额骨鼻部鼻骨筛骨水平板蝶骨12 鼻底部 上颌骨的腭突 腭骨的水平部13 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14 .颈内动脉的眼动脉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15. 鼻咽静脉丛16. 呼吸保护嗅觉共鸣17 .鼻阈18.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19 .嗅裂20 .鼻丘21 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22 诊断治疗23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24 急性鼻炎25 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26 血管扩张27 流行性感冒变应性鼻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与伤寒等的前驱症状28.增加鼻腔湿度,改善鼻通气状态,阻止病情发展,支持疗法对症治疗为

42、主防止并发症促使鼻分泌物排出,促进鼻腔生理机能的恢复29 粘膜下层血管失去收缩功能,呈慢性扩张状态鼻粘膜固有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粘膜水肿,肥厚30 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31 鼻粘膜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腺体、骨膜、骨质萎缩鼻干涕血失嗅头痛3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33. I IgE 嗜碱细胞肥大细胞 IgE34 .鼻粘膜固有层水肿嗜酸性细胞浸润35. 鼻痒喷嚏流清水涕鼻塞36. 鳞状细胞癌腺癌37. 2 周38 .变态反应慢性炎症39 外伤发育异常肿瘤或异物的推压40 鼻塞 鼻出血 头痛 嗅觉障碍41 .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原因42 .抢救休克43.

43、Little Woodruff 鼻咽静脉丛44 .简易止血法烧灼法冷冻法填塞法血管结扎法45. 鼻前庭炎46. 两眼内眦连线47 .冷敷48 .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49 .半卧位50 .鼻腔异物51.鼻疖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8 . B15 .A22 .A29 .B2.C9 . B16 .D23 .C30 .A3.A10 . B17 .D24 .C31 .A4.C11 . E18 .A25 .E32 .C5.D12 . A19 .E26 .D33 .C6.E13 . E20 .A27 .B34 .B7.A14 . B21 .B28 .C35 .E36.B42 . A48 . D54

44、. B60 . A37.B43 . D49 . E55 . B61 . B38 .E44 . B50 . A56 . D62 . A39.E45 . D51 . C57 . C63 . E40.E46 . E52 . E58 . A64 . E41 .D47 . A53 . A59 . D(二)多项选择题1 . ABCD16 . BCDE31 . ADE46 . ABCDE2 . ABC17 . BCDE32 . AD47.ABCDE3 . ADE18 . ABCE33 . BE48 . ABE4 . ABCE19 . ABCE34 . AD49 . ABDE5 . ABCD20 . ABCD

45、35 . ABCDE50 . ABCD6 . ACE21 . ABCD36 . ACDE51 . ABE7 . DE22 . BCE37 . ABCDE52 . CDE8 . ABC23 . ABDE38 . ABD53 . ABCD9 . BCDE24 . ABCE39 . ABCDE54 . ABC10 . ABCE25 . AC40 . ACDE55 . BC11 . ABD26 . ABD41 . AB56 . AD12 . ABC27 . ACD42. ABC57 . ABC13 . DE28 . ABCD43 . ABCDE58 . ABC14 . ABCD29 . BCE44 .

46、 ABCD15 . ABCDE30 . ABCDE45 . ACDE四、问答题1 由于鼻中隔前下方的粘膜内动、静脉血管汇聚成丛,易因外伤、挖鼻、 干燥等原因而引起出血,故临床上称该部位为“易出血区”。2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但内眦静脉又可经 眼上、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正逆向流动。外 鼻静脉回流的这一特点的临床意义是:当外鼻部患疖肿时,如误挤压或治疗不当, 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而危及生命之虞。3 位置:上颌窦在上颌骨内,它是由位于同名骨内的骨性上颌窦衬以粘膜 而成。开口部位:上颌窦通过覆以粘膜的上颌窦开口于固有鼻腔的中鼻道。功能:由于

47、上颌窦位于鼻腔的两旁,又与鼻腔相通,所以可对发声起共鸣作 用。另外,上颌窦的粘膜与鼻腔的粘膜相互延续,故与鼻腔粘膜一样,也吸入空 气有加温与湿润等作用,但是鼻炎发生时,也易蔓延而引起上颌窦炎。上颌窦因其开口位置远咼于窦底, 故当其炎症化脓时,引流常不通畅,易引 起积脓,所以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常见且不易治愈,临床常经下鼻道前份穿通 骨质较薄的上颌窦内侧壁进行上颌窦穿刺。4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两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即吴氏 鼻-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故老年人易发生鼻出血。5 鼻源性头痛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有特定的部位,多伴有鼻部 症状且头痛的轻重与鼻部症状的

48、轻重有一定的关系,鼻腔检查多有阳性体征。6 由于鼻粘膜的纤毛摆动方向为由前向后,推动鼻粘膜表面的粘膜毯由前向后运动,故少量的鼻涕一般总是向后流入咽部。7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滴鼻法的主要作用有两类:一是收缩鼻腔粘膜使鼻腔 通畅,适用于急、慢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等病人;二是滋润鼻腔粘膜防止其干燥。 适用于干燥性、萎缩性鼻炎等病人。8经鼻呼吸对呼吸道的保护作用有:空气清洁:分布在鼻前庭的鼻毛可以过滤吸入的空气中较大的粉尘,吸入鼻腔的异物、颗粒或刺激性的气体可借反 向性的喷嚏排出体外,而鼻粘膜表面的粘液毯借纤毛的摆动不停地由前向后运 动,可使进入鼻腔的较小颗粒随之送入咽部经口吐出,从而避免其进入呼吸道。空

49、气加温:鼻粘膜下的海绵状血窦有丰富的血管, 可对吸入的不同温度的空气 进行加温,使之接近人体的体温,从而避免寒冷的空气对下呼吸道的刺激。 空气湿润:鼻粘膜中的粘液腺每日分泌大量的粘液,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湿润, 使其湿度达到95%以上,避免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下呼吸道的刺激。9 鼻腔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 保护功能: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及呼吸 道处理后,才适应肺泡交换需要,鼻腔对吸入空气进行清洁过滤、调温与加湿。嗅觉功能;共鸣功能。鼻窦的生理功能:鼻窦对发音有共鸣作用,可使发音悦耳;能减轻颅骨重量, 使头部灵活,且易保持身体平衡;鼻窦内充满空气,可以缓冲外力的撞击,使脑 部及眼眶组织免受震荡损伤。10 鼻疖的病因:多因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造成皮肤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乘机而入。 鼻腔或鼻窦,有化脓性炎症时,脓液反复刺激而诱发感染。患有糖尿病与一般全身抵抗力弱者,易患本病。11 鼻疖主要表现为鼻尖、鼻翼或鼻前庭部位局限性红肿疼痛,初起坚硬,数日后可出现黄白色小脓点,甚者可出现上唇或面颊部肿胀。一般全身症状不明 显,或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12 .鼻前庭炎多为鼻分泌物刺激引起,故多见于急或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及鼻腔异物的病人。糖尿病人也易患此病。职业性者多呈慢性。13 .鼻前庭炎的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应及时与彻底治愈鼻腔疾病,加强鼻腔保护,避免有害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