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_第1页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_第2页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_第3页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_第4页
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叮叮小文库山西十大特色民间艺术形式1.花腔鼓 2.定襄蒋村 3.晋中妈祖信仰 4.临猗地台戏 5. “四句”秧 歌剧 6.翅果油熬制技艺 7.汾西地灯秧歌 8.灵丘制针 9.中和节 10. 迎喜神NO.1 花腔鼓花腔鼓是襄汾县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 傩舞。花庆鼓 ”是一种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鼓乐,据查证 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艺人,其仅为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独有。它以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为一组,依人数多少分成 若干组进行表演。在表演中, 所有参与者都各自佩戴不同形象的鬼卒面具, 其均无 下颌,并依所戴面具形象, 配挂红、黑、长各不同的三绺或满把胡须。在过去除五鬼

2、光头外,判官和其他鬼卒顶两侧均插有形似摺扇的纸花 两朵,以示阴间鬼魁,但现在已没了这样的区别,而全部则以方巾裹 头。在表演中,判官和各类鬼卒,形象凶恶狰狞,或立眉瞪眼,满脸 横肉;或凶恶阴险,用蓝、绿色涂抹,更渲染得阴森恐怖,令人生畏,故民间 阴鼓”之称,是一种典型而又少见、具有独特表演 风格的民间鼓乐,曾先后参加了电影炮打双灯和中央电视台七套乡村大舞台”等电影、电视节目的拍摄,在多项民间广场文化表演 中获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起花庆鼓要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已尽,阴 府判官因感于太宗为国为民之情, 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 死簿,为其增加了寿数而触犯天条,依律当诛

3、,但玉皇感其为民之初 衷,从轻发落,给予游乡示众。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所 动,回家后苦思冥想,七天水米未进,到第七日子时幡然醒悟,于是 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这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精美鼓乐, 后世为纪念他起名"花庆鼓"也称 花腔鼓”花庆鼓为民间打击乐,表演者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 乐器,无锣和饶,这是与其他鼓乐队所不同的,另外在表演中还有判 官、小鬼等进行仿阴府舞蹈,为节日增色不少。这一鼓种在明末清初 达到鼎盛,成为当地年节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 被看作是扶正祛邪求- 2叮叮小文库宁保安的象征。此鼓于 文革”时期被禁,改革开放后,这一民间宝库 的奇葩

4、又回到民间,重放异彩。花庆鼓的曲牌主要有小得胜、大得胜、珍珠倒卷帘、风搅雪、风 凰单闪翅、凤凰双闪翅、厦坡滚核桃、八仙过海、摘豆角、老虎呲牙、 单蹩脚、双蹩脚等。N0.2定襄蒋村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的苎麻造纸技艺,曾被认为失传。然而,忻州市在普查中发现,在定襄蒋村乡还幸存着这种技艺的 身影。蒋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故乡, 薄老的父亲薄昌 福就是以种庄稼和操纸为业的。这里世代相传的麻纸制作工艺,正是以苎麻为主要原料,沿袭了 汉代以来的传统技艺方法加工纸张,这在全国造纸行业已不多见。定襄蒋村麻纸具有三大特点,即薄、韧、耐,其功效神奇,是传 统的经济实用民间用纸。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对于人们

5、的生产、生活 功不可没。比如说,老百姓用它糊窗户,不仅隔风防寒,还很透亮, 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如果拿这种麻纸打顶棚,同样筋骨坚韧, 拉扯不断,且含水吸粉,清白平展。做账本、写字的话,不走墨,耐 揉搓,好保管,还不受虫蛀,保存年限久远。从原料到成品,它要经过以下工序:拣(剁)麻分纸、洗麻(纸)、 馏麻(纸)、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 研究证实,纯正的优质麻纸可保存 1200年以上,可谓 千年寿纸”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主要就是使用苎麻和布头等为原料改 进工艺,麻纸制造才得以普及。”专家樊嘉禄教授说,此后的隋唐五 代时图书多用麻纸,宋元时逐渐弃用,明清时更少使用,而在

6、民间一 些地方还少量生产麻纸,但以苎麻为原料者寥寥无几。可想而知,蒋村的麻纸制作因其传承了古老的苎麻造纸技艺,必然会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清末民初时,蒋村纸业发达兴旺,农家十有七八会操纸。 1933 1934年,蒋村操纸户占全村总户三分之一,年产麻纸 150多万刀 (每刀100张),产值6万元白洋,占全省手工纸产值的九分之一。由于它质高价廉、耐用实用,誉满省内外,畅销晋、冀、蒙等地。除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蒋村世代因袭的行业习俗也佐证了其工艺 的源流。相传,阴历三月十七是蔡伦的诞辰日。每年在这一天,全村 的造纸业主都会筹资为之唱戏,带着供品前往祭祀。而每年的十月初 十是蒋村古会(又叫 羊会”。因

7、此时天气渐冷,操纸停业,是造纸 合龙口”的日子,也要宰羊祭祀蔡伦。至今,各纸坊内都供奉着蔡伦的牌位,牌位上一般写有供奉蔡伦祖师爷之位”以及 汉朝科甲第,清封玉亭侯”等字样。不过,现在 蒋村坚持做麻纸的已不多,只有少数几家还在夏季制作N0.3晋中妈祖信仰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非遗普查过程中,于太谷铭贤学校旧址附近发现一处建于清代的供奉 妈祖神像的庙宇。虽已有些破败,但这里的香火仍然旺盛。据了解, 周围的村民经常前来烧香膜拜,祈福免灾,并有定期的妈祖祭拜活动。 当地还流传着一些有关妈祖保佑晋商经营顺利、出入平安的故事。妈祖是一位海神

8、,保佑船家以及海上的平安,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 东南亚、日本、朝鲜一带极受崇拜,而妈祖信仰及妈祖庙在我国北方 内陆尤其是我省比较少见。这次发现可以反映出晋商足迹之远以及对 南方海边宗教文化的吸收。N0.4临猗地台戏地台戏也称 故事戏”是临猗县角杯乡吉家营村一种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演出时不在专门的舞台上,而是插旗划地为台即可表演。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村里人都会自动组织故事戏进行演出,又称 弄 故事”主要领头人成为故事头儿”此人熟知故事,在村中有着较 高威望,多为村人共同推举而成。一旦认定谁是故事头儿,便要一概 听其领导,由故事头儿分配各种人物角色,安排乐队演奏者。故事戏 的演出通常是中午一场,晚

9、上一场。晚上由于光线太暗,需要小孩儿 使用灯笼在场地周围挑灯照明演出。地台戏的剧目全部为武戏。旧时故事戏传男不传女,并且只在本 村流传,从不外出表演,因此长期以来不为外人所知。NO.5 四句”秧歌剧襄汾 四句”秧歌剧,俗称 四句子”秧歌,以四句唱词构成一个曲段而 得名。浮山还把它叫做 干板秧歌”据沙屯沟老艺人胡太义说:从他祖父起,他家就代代组织四句秧歌戏 班。胡太义老人的父亲是清朝同治元年生,祖父是清朝道光年间人。可见此剧发展到他祖父一辈时,就已相当兴盛。这样,四句秧歌剧最 少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解放以后,襄汾县文化馆曾多次对四句秧歌剧种,进行调查、挖掘、 搜集整理、研究,特别是党的一届三中

10、全会以后,1980年又派专人再次进行搜集整理,并组织沙屯沟村的业余文艺骨干进行排演, 参 加了县上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表演,颇受群众欢迎。四句秧歌的艺术特色,剧词通俗易懂,以方言为主,七字句、十字句 为最多。唱调简单,没有文场伴奏,只有武场。除鼓板外,其它乐器 均为铜器,音调干练流畅,节奏显明,结构严谨,唱腔刚柔并存。其 曲调分平调、高调、滚板、哭腔四种板式。剧目内容,多是民间轶事。 又由于曲调简单,柔和,所以喜于表演反映儿女情长、家庭生活情节 和富有抒情的剧目。据传,四句秧歌剧剧目是丰富的,现在只搜集到十多个本戏,四个折 子戏。本戏有:齐(蔡)文姬、白玉赞、苦结图、双 锁柜、下汝宇、拾万金、慧

11、风扇、韩湘子拜寿、清风亭、三围堂、三开棺(亦名诓银记)等。回戏是:雷风冤、打花、娶丈母、深山祭母等。四句秧歌剧,发展不完善,流行不广泛,主要艺人有:李配森(男), 正旦;李海洋(男),丑角;李俊英(男),小生;伍(任)丙银(男), 须生;李宪清(男),小旦;胡彦才(男),老旦等。N0.6翅果油熬制技艺乡宁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人口 23万,县政府驻昌宁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在乡宁县就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植物油提 炼方法一一翅果油熬制。翅果油熬制的工序是,首先将翅果晒干,用 碾子压,将第一层壳去除;再晒干碾去第二层壳;第三次晒干后将果 实碾

12、碎。翅果油树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神奇树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存于山西临汾、吕梁一带。NO.7汾西地灯秧歌地灯秧歌原名古(鼓)秧歌,系年节时走门串户恭贺新喜的一种 歌舞形式。清道光年间与地灯”活动逐渐结合,遂称地灯秧歌。流行在临汾 市汾西县勅香镇和对竹镇一带。并依托于民间祭祀和祈福活动及摆地灯”亦称 九如意”或九曲黄河阵”而进行的一种集民间信俗、传 统舞蹈和传统音乐于一体的历史悠久的民间社火节目和民间表演艺 术。地灯秧歌在每年添仓节左右(正月十九至正月二一)举行。地灯,是节日期间人们在一块空地上栽埋一根高杆,以它为中心,将 360根绑着油灯盏的高粱杆或木棍,按照纵、横各 19行,行间2.5尺 的距离

13、,插入地下,地面露出3尺。再按照既定路线栓上横杆,形成 阵图,名为九如意,九曲黄河迷魂阵或九曲十八弯地灯。节日夜晚点 燃油灯,古秧歌队先在地灯阵前空地上表演,然后带领人们进阵游转, 意为走掉百病,祝来年万事如意。表演者7人:秧歌头为男性,戴黑色瓜皮帽,穿灰大褂、黑中式裤, 扎腿带,一手举伞,一手持响环,以说唱为主,多是即兴编词,唱恭 贺吉利之歌;男青年戴窄沿草帽壳,上有用长柳条或藤条盘成的螺旋 形软丝,穿镶有红边的淡绿色对襟衣和灯笼裤,系蓝色绸腰带,脚穿 黑色软底鞋,身背腰鼓,为主要舞者;新媳妇”2名,包头戴花,穿红色大襟袄、红色或绿色百褶长裙、红绣花鞋,手持勾锣,亦为主要 舞蹈者;卖弦老汉,

14、戴清朝宽沿帽,翻穿黑羊皮大衣、黑中式裤、黑 牛鼻子鞋,手持羽毛扇;卖菜老婆,脑后盘发髻,包蓝布头巾,穿蓝 布大襟袄、黑色中式裤、蓝色绣花鞋,系绿色连胸围裙,手挎菜篮子; 小女子,梳长辫,头插花,穿绿色大襟袄、绿底红花中式裤、套粉红 色坎肩,穿金黄色绣花鞋,手拿蒲扇。后面这 3人舞步简单,以表演 为主,并作怪相与观众戏逗。9叮叮小文库它的表演程序首先是打场子”由秧歌头带领全体演员及伴奏者走 圈,在人群中打开表演场地;然后是 走图说唱”由秧歌头到圈心说 唱表演,尔后点出下一个表演者的角色名字。除小女子外,其余角色 均可依次单独演唱,或两三人对唱;演唱结束后,由男青年和新媳妇”表演 顶四门”这是舞蹈

15、最精彩的部分。男青年边击腰鼓边甩头 舞动帽子上的软丝,使其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摇 动,时而绕头旋转,如银蛇,似飞练,既奇特、又美观。两个新媳妇”边敲勾锣,边围着腰鼓手碎步迅跑,并左顾右盼,前躲后闪,羞 涩传情。3人对舞造成强烈的欢快气氛,往往会激起观众的鼓掌或喝 彩声,使舞蹈达到高潮;接下来便是 跑腊花”由他们3人交叉各走 一个“8字路线,形成6瓣腊月梅花图案;最后,仍由秧歌头带领大 家绕场一周结束表演。伴奏乐器有锣、鼓各一面,拔两副;掺钹击节节,苏钹花打,音色对 比鲜明。锣鼓点有:行路点、踩场子、摧点、顶四门 等。歌唱曲调多为民歌小调,唱时无伴奏。N0.8灵丘制针灵丘县发现了

16、一位制针老艺人李兴,他的这些针的前半部分都是 尖头的,呈三角棱状;后半部,如果是医针,用铜丝缠制做成佛手状 或玲珑状;如果是用来缝毛皮的针,则有一个穿线的孔状针冠。N0.9 中和节中和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云丘山中和节”因节日集散地在山 西临汾云丘山而得名。云丘 中和节”以农历二月十五为正日。节会期 间吃麻花、杏仁饼、干馍片、门口贴符。在房子周围撒白灰,以引龙 驱邪。朝山乡民举红旗、打腰鼓、唱秧歌、抬驾楼到土地庙祭祀赛神 祈求五谷丰登。NO.10 迎喜神13春节后,民间习惯选择第一个吉日,外出郊游,称为迎喜节,亦 称游喜神。这天,大人小孩赶着马牛驴骡等家畜或驾驶农用运输车,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前进。爱养鸽子的年轻人还要提上鸽笼。进入旷野以后, 老年人要举行礼仪。一般程序为:领头人先从木盘内取出各种祭物, 呈品字形在地上摆供。然后用手垒三个小土堆,中间代表天神,左边 代表地神,右边代表喜神。土堆上各插香三炷,烧纸三张。大家三跪 九拜,祈祷喜神保佑、出门顺利等等。小孩子则要鸣放鞭炮,鸽子满 天飞舞,家畜要任其自由撒欢奔跑。所有人还要放开嗓子,呐喊几声。 爱唱的则尽情高歌。真是人欢马叫、歌舞升平。迎喜神,若能惊起一一 只野兔或山鸡,则被看作最大的吉祥喜庆。就是看见喜鹊、麻雀等小 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