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_3_第1页
《第一次抱母亲》_3_第2页
《第一次抱母亲》_3_第3页
《第一次抱母亲》_3_第4页
《第一次抱母亲》_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次抱母亲 元月19日,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20日下午,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大会献课,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本课为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13课。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

2、。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3、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

4、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5、。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

6、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

7、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

8、,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 师:一起读。(生齐读"yu')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q

9、uot;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 师:一起读。(生齐读"ji')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

10、;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

11、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

12、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

13、quot;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

14、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ng)面。 师:对,读y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15、#39;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16、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i)上背(b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

17、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

18、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

19、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在浏览百晓在线提 第二课时 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 ,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师:(指名一男

20、生)请你来读一读。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师:他读得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 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 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读说

21、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份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情,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读)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 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

22、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 生:(读)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

23、:(练习读这一段) 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

24、一起读。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坐。看这儿,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

25、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

26、,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

27、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

28、: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

29、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

30、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

31、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