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与旧版教材有别,现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的表达方法。选编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

2、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组课文的学习又得以“领悟的表达方式”这一训练项目为理解凭借与基础,是第六组新阅读学法要求的再次应用。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 理解重点句: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

4、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 (四)教时安排 鉴于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先读“导读”,明确目标。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

5、能力。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均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说教学方法 “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不在于全盘授予。对于语美意胜的此文教学,不但要求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最为重要的还要学习领悟的表达方法。领悟方法又必须以充分感知理解为根基,结合平时学生怕作

6、文的实际,我注意做到实施“立体的语文知识循环复顾”教学,做到知新要复旧,知识教学循环复顾;作文训练要在平时教学中分散随机进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规律,遵循读写结合原则,我采取“弄明整体要求明确题解探中心中间突破各开花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所知有限,类比推理与归纳综合能力还不够好,领悟表达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同步,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要由过去旧式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走“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

7、新路子。为此,我指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理线索次要内容以读轻带过,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图文结合多想象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

8、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9、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每次各看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划出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

10、。因为学生在对“九义”第八册教科书第五组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7、达标测评: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沉寂 喧闹 乡村的午夜是多么的( )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 )地学习。 小艇渐渐远去,水面上渐渐( )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 )起来。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为了达到

11、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表演读“逼近”。让一名学生当“榕树”,静立于讲台一侧。另一名学生当“小船”。其余学生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小船”(学生2)慢慢靠近“大榕树”(学生1)。学生画船移动图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知识教

12、学目标”中的a句。结合山区学生生活实际读“知识教学目标”中的b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多见绿叶和在阳光照射下绿叶上的水珠明亮晶莹的情景来理解该句子意思。 2、在多种形式读中,逐步完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的观察方法,引导山乡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例一简明提纲 椰子树。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

13、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书,同时循环复顾“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迎灵车”部分,说一说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妇(青年)、红领巾(小孩)。并与中总写“众鸟纷飞”场面与特描“画眉鸟飞”互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表达方法,形成记忆网络。 尝试练习:依照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

14、“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 ”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品读板书,整体领会。 (七)、朗读全文,加深巩固。 (八)、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 “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意义犹大。在学习本课前,我让学生先重新读第九册教材第28课大瀑布的葬礼和本学期教材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给新课教学铺垫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

15、,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在学生充分地议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整理,最后用投影出示四者关系,让学生加以对照。 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多(栖息、做巢) 不 提 树 好 许 供 长 去 捉 肥 更 处 鸟 料 好 坏 人(保护意识强) 破 不 滋 润 河 榕树(大、茂盛、枝繁叶茂) (九)、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早在学生就读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已经进行过“小小导游员”口语交际训练。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