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描写来体现的。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欲言恐君性急:_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我道君性急,果然。_2. 文言文阅读。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

2、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解)鄙,边境。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宋昭公出亡(_) (2)吾知所以亡矣(_)(3)被服以立(_) (4)卒得反国(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3.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3、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本文出自_代诗人_的作品。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余尝谓_   (2)心不在此_(3)却只漫浪诵读_   (4)心到最急_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4.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4、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

5、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6.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

6、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的语言妙在哪里?_4想象一下,当孔君平听到杨氏之子的话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试着写一写。_5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_7.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7、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8.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其父,父不在, 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1把课文补充完整。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9. 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

8、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9、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幼年丧父。荻:芦苇秆。闾里:乡里。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酬报。资给:

10、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成就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_)(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

11、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_)(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_11.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

12、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_12. 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 )A.忧愁   B.忧虑,担心  C.祸患_(2)不患人不已知。( )A.知道自己   B.被别人了解自己 C.不了解自己_(3)由,诲汝知之乎!( )A.理由   B.缘由  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 B.同“智”智慧 

13、 C.了解_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yù)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蚌方出曝(  )AbàoBpù(2)强秦之为渔夫也 (  )Awéi   Bw

14、èi(3)两者不肯相舍(   )Ash Bshè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2)“渔者得而并禽之”句中的“禽”同“擒”,是捕捉、抓住的意思。( )(3)“以弊大众”中的“弊”意思是问题、毛病。( )(4)“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句中的“恐”意思为害怕、恐慌。()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_(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_4结合短文内容,仿句填写。例:鹬蚌相争,渔翁并擒。_相_,_并_。5苏代对赵惠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_14.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15. 古文阅读。含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孟子与_合称为“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